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我家春节风俗

中国过年的习俗有哪些?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我家春节风俗】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 。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 。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 。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 。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 。
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才是过完了 。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 。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 。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 。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 。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 。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 。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 。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 。屠苏即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
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 。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桃符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 。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 。今天的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祝吉求祥,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驱辟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写了联对,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年节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 。另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辛盘 。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饮用,意为避邪祈福 。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 。俗谓可以辟恶、除瘟、通五脏,也有贺新的意思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 。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 。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 。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 。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团年饭后还要“消夜”,一家人吃着点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细雨,静待天明,这便是守岁 。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聪慧,万事如愿 。
“乡村里过年,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
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 。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 。”
是的,迎春花开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 。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 。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 。从元旦开始,人们开始忙着拜年贺节 。拜年在汉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 。到了明清两代,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往往是“望门投刺”,不管认不认识 。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欢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活 。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而对商家来说,初五这天商家开业 。正月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才渐渐平静……
简单地说有:
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回娘家 初六送穷 接财神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具体一点: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 浴]
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过赶年]
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
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正月初一:[拜年][开门炮仗][占岁][贴画鸡][聚财]
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 。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
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 小年朝,即天庆节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 。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
正月初五:[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 。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新嫁娘在这日归宁 。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 。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 。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
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立春风俗:[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 。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我家春节风俗

文章插图
春节习俗有哪些?元正月初七
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吃七宝羹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捞鱼生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出游、登高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14]
筏唬摧舅诋矫搓蝎掸莽谷日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 。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 。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 。再供熟元宵和清茶 。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 。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15]
天日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 。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16]
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 。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 。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 。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 。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贺老鼠嫁女旧时民间俗信 。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 。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 。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 。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老鼠可以永远绝迹 。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灯会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18]演社火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 。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