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炮兵抵近直瞄射击,教科书式进攻

中越战争:炮兵抵近直瞄射击,教科书式进攻
文章图片
所谓大炮上刺刀 , 指的是炮兵近距离与敌交火 , 目标在火炮的直射距离之内 , 一般在1000米左右 , 甚至几百米 。 战斗时由炮班的瞄准手直接瞄准 , 不需要侦察、计算、通讯的步骤 , 因此 , 反应速度快 , 打击精度高 , 但是由于在敌人的轻重武器射程之内 , 危险性极高 。
中越战争:炮兵抵近直瞄射击,教科书式进攻
文章图片
在1979年的对越作战期间 , 我军炮兵多次上演大炮上刺刀的拿手好戏 , 给予敌人沉重打击的同时 , 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战斗 。 其中广州军区炮一师26团5连的一次直瞄射击战斗 , 堪称经典 。 5连是著名的战歌连 ,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军歌”雄纠纠 , 气昂 , 跨过鸭绿江“便是时任该连指导员的麻扶摇创作 , 因此 , 被军委命名为”志愿军战歌连“ 。
中越战争:炮兵抵近直瞄射击,教科书式进攻
文章图片
1979年2月17日战斗打战响后 , 广州军区炮兵第一师26团配属陆军第42军125师进攻越南高平省复和县 。 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 , 125师终于拿下了复和县城 , 但是 , 由于自身伤亡较大 , 周围很多据点并未攻克 , 广州军区急调刚刚赶到前线的陆军第54军162师投入战斗 。
此时 , 通往复和和格灵的必经之路上的孤山要塞没有拿下 , 它高200来米 , 孤零零地拔地而起 , 山上长满荆棘 , 石洞众多 , 成了天然的碉堡 。 越军在孤山的东、西、南三面设置了各种火力点 , 以山为依托 , 以反坦克武器为主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 , 封锁了山下的公路 , 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
中越战争:炮兵抵近直瞄射击,教科书式进攻
文章图片
2月19日 , 炮兵26团2营从水口出国 , 在203高地一侧甘蔗地占领了炮兵阵地 , 支援在行进间投入战斗的54军162师战斗 。 满载荷枪实弹的步兵的卡车 , 经过孤山脚下时遭到了敌人火力点的疯狂射击 。 炮兵2营接到命令 , 由5连派出一门152加榴炮到复和糖厂附近占领阵地 , 直瞄射击 , 摧毁孤山上的火力点 。
5连接受命令后 , 决定由连长刘南方和2排长刘玉德率领4班及152加榴炮一门 , 并携带弹药0.5个基数(30发) , 火速出发 。 经过仔细查看和对照地图 , 刘南方率领的战斗小组中午时顺利到达糖厂附近 , 并在糖厂院内与友军会合 。 刘南方命令将炮车隐蔽好后 , 带领排长、班长查看地形 , 了解敌情 , 选择发射位置 。
中越战争:炮兵抵近直瞄射击,教科书式进攻
文章图片
火炮完成射击准备后 , 马上对目标进行测距 , 测得孤山上、下两个山洞距离同为790米 , 这时敌人正在猛烈射击 , 于是刘南方马上下达口令:”目标正前方 , ·······尖山(即孤山 , 炮兵叫尖山)下部黑洞······直瞄表尽8 , 减1卡 , 瞬发引信 , 一发装填!······放!“轰~152加榴炮一声巨响震撼山谷 , 一团灰白色的爆烟将黑洞覆盖 , 敌人的火力点立刻哑火 , 直接命中目标 。 紧接着 , 刘南方及四班战士们又操炮对上部黑洞进行了打击 , 同样直接命中 。
中越战争:炮兵抵近直瞄射击,教科书式进攻】就这样 , 刘南方通过16倍炮队镜观察孤山上的敌人火力点 , 敌人在哪里开火 , 炮弹便像长了眼睛一样跟了过去 , 毫不留情地摧毁它 。 刘南方观察到被我方炮火打击过后的山洞有的没过多久 , 便又复活了 。 原来 , 洞内还藏有敌人 。 他突然想起看过苏联远东战役一个战例 , 苏军为了打击藏身在兴安岭永备工事内的敌军 , 使用大口径火炮 , 采用短延期引信的办法 , 顿时大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