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什么习俗过春节有很多习俗:
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 。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
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 。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 。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 。”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 。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
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 。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 。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 。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 。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 。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 。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 。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 。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 。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
【介绍春节的一种风俗 怎么介绍春节的风俗20字】
文章插图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春节,新加坡华人以交换"红包"、悬挂红色的小旗和吃鱼来表示他们的信念 。
新年吃鱼意味着吉利 。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做着向上搅调的姿势 。据说,此举象征着在未来的事业中发财和幸运 。
新加坡的华人有一道菜叫作“鱼生”,鱼生广东人吃得多了,在九江,就能尝到九江鼎鼎有名的“捞鱼生” 。食家说,自有九江人开始,就有这种“捞鱼生”的吃法了 。九江人吃鱼生时,需要筷子捞匀配料,有“捞起捞起”的好意头,渐渐成了当地的一种习俗 。在九江白米巷的这家荣华酒店还保留着这个吃法 。据酒店老板陈满华介绍,“捞鱼生”的特点主要是配料,有炸芋头丝、红白萝卜丝、炸粉丝、姜丝、蒜丝、辣椒丝、葱丝、榄角碎、荞头丝、麻花粒、白芝麻、花生等,总共有十几道配料 。光是准备这么多种配料,师傅就要花上半天时间,还要将选好的鱼进行专门的放养 。客人一到就立即杀鱼放血,以保持鱼肉的新鲜味美 。难怪要预约才能吃到了 。片片薄薄晶莹剔透的鲩鱼肉上撒上了清香的柠檬叶丝,鲜美极了 。食家说鱼生要即捞即吃,吃完再继续捞 。原来“捞鱼生”还分两种不同季节的捞法 。先看看冬天的吃法吧 。冬天要先捞鱼再捞配料,好让鱼吸收配料的香味 。先将鱼生放入大盘中,加生油一起捞,生油起杀菌的作用,放胡椒、盐捞匀,接着放浸了白醋的萝卜、糖,再加生油,把各种配料都放适量进去,捞均匀,最后撒芋丝、花生、麻花粒这些脆口的配料 。夏天则程序相反,由于天气炎热,要先捞配料再捞鱼,这样鱼肉就能保持鲜美 。一筷子夹下去什么配料都有了,入口爽脆,咬到鱼生则鲜嫩清甜 。
新加坡华人的幸福之道包含着四个方面,即幸运、富裕、和平和长寿 。
- 怎么画家乡春节风俗
- 怀集有达村的春节风俗
- 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怀化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 广西的春节的风俗有什么 怀化春节有什么风俗
- 忠县春节有那些风俗
- 忘不了的春节风俗故事400字
- 忘不了的春节风俗和故事400字
- 福建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春节 忘不了的春节家乡风俗600字
- 农村怎么看风水住宅 屋里低外面高的风水如何调整
- 影响夫妻不和的风水 八宅风水口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