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春节的风俗有什么 当地春节有什么风俗

我们中国人过年有哪些习俗?朋友你好 , 让我啰嗦下吧:我们家乡统一习惯是 , 到了年底就开始大扫除了 , 家里所有物品的清洁整顿 , 然后是杀鸡杀鸭什么的 , 做米果(米果知道什么意思吗 , 这里是主要的风俗所在) 。所有食物全部要拜神 , 要拜好几种神呢 , 拜每一种神都得换上新鲜的食物 , 拜神前不得先品嚐 , 吃了拜神过的食物会保佑大家的 。年三十早早就吃完饭穿上刚买的新衣裳 , 带上礼物走访亲戚朋友 , 并且给小孩子压岁钱 , 初一走婆家(最重要 , 就是老婆的爸妈家) , 走亲戚最好是在正月初三前基本拜访完毕 , (我们有句话叫有心拜年初一二 , 无心拜年初三四 , 哈哈 , 搞笑吧~ , 在亲戚拜年都会在那被请吃饭 , 也许今天是她们一年中最热情的一次了 , 不管平时关系如何 , 你去了他们会比以往好百倍的对待你 , (所以说过年拜年可以提高双方交往的关系程度) , 客人来自家也是一样的热情好客接待 。并且最隆重方式请客人 。(必须在家请 , 就算在外酒店也是没有心的 。镇上会举行一些晚会 , 或者说是当地民族的一些戏剧什么的 。有时候更加隆重是“欢乐大游街活动”整个镇上都是热闹非凡呀 。接到上可以说是喜庆感觉100% , 和小城市一样 。啰啰嗦嗦到这里了 , 没有别的 , 只是根据的楼主的问题说说我们家乡春节的大体习惯罢了 。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也来这里说说 。也好让楼主朋友得到更好的答案 。哈哈 , 新年快乐!俗称“过年” 。人们视过年为所有节令中最隆重的节日 。一进入腊月即开始筹备:制年糕、缝新衣、办年货、掸尘、扫地、疏沟 。
正月初一早晨 , 家家择吉时放鞭炮开门 , 谓之“开财门” 。全家起床后 , 要拿糖果糕点、打“早伙” 。早餐素食 , 一般吃年糕、汤圆、米粑、油豆腐等 , 象征“团圆” 。早餐后 , 首先到厅屋祖先堂 , 向祖先跪拜 , 各家由长辈带领向全村各家拜年 。上午 , 全村人由长辈引头 , 敲锣打鼓 , 至祠堂拜祖宗或寺庙朝佛 , 谓之“出行”;摘回常青树枝插在门上 , 谓之“纳财” 。这一天 , 忌扫地和往外泼水 , 意愿是免财气外流 。同时忌讲不吉利的话 。
【广西的春节的风俗有什么 当地春节有什么风俗】从初二开始 , 亲友交贺 ,  拜年 。通常先拜岳家 , 次拜其它亲友 , 俗话说:“初一崽 , 初二郎 , 初三初四随便行” 。
初三到十五 , 农村大都舞龙灯、狮子 , 或演花鼓戏 。龙灯前有彩旗牌灯 , 大锣大鼓开道 , 后有帮事队、乐队、浩浩荡荡 。每到一村 , 以鞭炮相迎 , 有的邀吃拦门酒 , 俗称“邀座” 。此时 , 龙灯、狮子均得表演一番 , 以示酬谢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 , 是收获的象征 , 所谓“五谷熟曰年” 。
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 , 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 , 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 。它一
上岸 , 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 。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 , 院子里烧柴禾、拢旺
火 , 用菜刀剁菜肉 , 发出雷鸣般的声音 。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 。于是就有了除
夕贴对联 , 挂彩灯 , 穿新衣 , 还要剁饺馅包饺子 , 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 , --
这就是年了 。
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 
二十四写联对 , 
二十五做豆腐 ,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 
初三初四耍球儿 , 
初五初六跳猴儿 , 
“过个大年 , 忙乱半年” , 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 , 一直到过了元霄 , 这年
才是过完了 。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 , 先来祭灶——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 , 
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 , 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达 。在传说中 , 黄帝、炎帝、祝融
都是灶神 。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 , 长
得象个美女 。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 , 有六
个都叫“察洽”的女儿 , 还有好几位兵将 。他除
职掌灶火之外 , 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 , 上告
天帝 。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
神 , 同时还喃喃祷祝 , 求他上天讲好话 。这个风
俗一直传到了今天 , 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 , 
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 , 可是你要是留心
的话 , 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
天说好话 , 不好的可别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 , 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 。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
鞭炮 , 而是真正的竹子 , 即焚烧竹子 , 发出噼叭之声 , 惊吓鬼怪 。屠苏即屠苏酒 , 意
为屠绝鬼气 , 苏醒人魂 。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 , 可保一年不生病 , 以后便将春节喝
的酒统称“屠苏酒” 。
桃符又称“桃版” , 是春联的前身 。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 , 能制百鬼 , 故从
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 , 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桃符
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 。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 。今天的
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 , 祝吉求祥 , 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驱辟作用 , 而且内容丰
富 , 形式多样 。
写了联对 , 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 , 年节
饮食很多 , 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 。另外
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 , 如桃汤、柏酒、椒酒、五
辛盘 。桃汤是用桃煮的汤 , 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
制的酒 , 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 , 古人在正月一日
饮用 , 意为避邪祈福 。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
辣食品置盘中 , 又称春盘 。俗谓可以辟恶、除瘟、
通五脏 , 也有贺新的意思 。
旅馆寒灯独不眠 , 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 , 霜鬓明朝又一年 。
除夕是团圆之夜 , 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 , 即使人在天涯 , 也要在除夕之
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 。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 , 在历史上甚
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 。全家人团坐桌前 , 开始了“团年”、“守岁”的
进程 。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 , 
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 。压岁钱也叫“押岁
钱”“代岁钱”、“岁岁钱” , 原是用来
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 , 后世则多
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
团年饭后还要“消夜” , 一家人吃着
点心 , 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细雨 , 静待天
明 , 这便是守岁 。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
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 , 以此来
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 , 祈愿新的一年小孩
聪慧 , 万事如愿 。
“乡村里过年 , 从腊月直到正月半 , 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 , 这声音单调 , 
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 。就在这时际 , ……发现迎春花开了 。”
是的 , 迎春花开了 , 新的一年来到了!
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 。正月一日为鸡日 , 即吉日 。
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 , 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 。从元旦开始 , 人们开始忙着
拜年贺节 。拜年在汉代便已流行 , 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 , 君臣同乐 。到了
明清两代 , 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 , 往往是“望门投刺” , 不管认不认识 。
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 , 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 , 世情嫌简不嫌虚 。
在民俗信念中 , 初一到初四 , 是新年的狂欢日子 , 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
活 。初五也叫“破五” , 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 , 而对商家来说 , 初五这天商
家开业 。正月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 , 才渐渐平静……吃饺子、放鞭炮、拜年、

广西的春节的风俗有什么 当地春节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各地春节风俗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 , 点火燃烧 , 并敲锣打鼓 , 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 , 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 。晚上要关门前 , 再于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 , 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 , 同时用茶叶蛋待客 , 称为“捧元宝” 。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 , 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 , 称为“祭神” 。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 , 中午祭神则用牲醴 , 及一碗春饭 。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 。闽音“春”与“剩”谐音 , 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 。漳州初四称为“接尪” , 除了进庙烧香外 , 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 , 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
海丰一带 , 小辈向长辈贺年时 , 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 。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 。初四夜里 , 家家要点一盏灯 , 准备一缸水 , 叫做“等神水” 。东莞正月初一祭神 , 要供上糖上煮芋头 , 叫做“富贵有缘” 。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 。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 。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 , 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 , 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 , 叫做“喜神方” 。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 , 必历经十庙乃止 , 称为“烧十庙香” 。自元旦至元宵 , 火炉中烧巨煤墼 , 称为“欢喜团” 。准安人传说 , 吃汤团可以接财神 , 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 , 直到元宵 , 天天都有汤团吃 。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 , 绕以红丝 , 戴在发髻上 , 据说可以长寿 。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 , 因为“饭”与“犯” , 同音 , 为了避讳 , 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 , 福寿绵长 。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 , 除了敬神、祭祖外 , 也吃团年饭 。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 。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 , 称为“九品烛” , 以敬天地 。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 , 元日聚集子孙礼拜 , 祭后更醵金饮宴 , 称为“节坐” 。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 , 称为“拜节” 。高陵县元旦 , 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 , 称为“接天神” 。又以木炭悬于门首 , 据说可以去瘟疫 。石泉县以黄纸作钱 , 元旦结彩悬于门 , 名为“宝盖钱” 。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 , 家家剪纸人后 , 拿到门扔掉 。当日每人必定饱食 , 称为“填五穷” 。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 , 称为“填仓“ , 黄县、蓬莱一带 , 元旦早起要照虚耗 。由女主人手持红烛 , 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 , 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 , 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 。小孩子起床后 , 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 , 据说可以长得快 。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 , 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 , 节节高升 , 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 , 意味有“余头“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 , 称为“札根“ 。据说到了外祖家 , 就可以把根札下 , 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 。当天祭拜年 , 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 。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 , 初五晚上 , 学生要到老师家 , 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 。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 , 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 , 叫做“文曲星会“ 。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 , 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 , 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 , 新春联渐次粘挂 , 千家万户 , 焕然一新 。有的人家用朱笺 , 有的用红纸 , 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 , 镶以红边蓝边 , 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 , 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 , 燃火 , 让地微微有些温暖 , 梅花就回渐渐放白 , 用纸笼之 , 到市上去卖 , 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 。繁盛之区 , 支搭席棚 , 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 , 以为乐 。
腊月初一 , 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 , 肩挑筐贮 , 叫而卖之 。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 。糟草抄豆 , 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 , 铜银换瓷碗 , 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 , 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 , 灶口用为助爨 。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 , 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 。老年人到了这时 , 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 , 于是又有“二十七八 , 平取品抓”之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