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安徽宿州春节的风俗

安徽春节民风民俗安徽春节民风民俗: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因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 。我们亳州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
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
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 。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 。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 。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 。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 。磨年面,杀猪宰羊,做新衣服,采购各种年货 。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 。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净庭户” 。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打扫得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
祭灶后,家家都大忙起来 。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 。
腊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 。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 。春联也在这一天贴 。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 。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 。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 。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 。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
【安徽宿州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安徽宿州春节的风俗】正月初一最为隆重 。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 。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 。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
春节时,拜年最热闹 。吃过扁食,“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 。天亮后,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长辈拿花生、麻叶、糖等给晚辈吃 。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 。这种拜年十分讲究 。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 。拜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 。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 。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称“小年” 。早餐也吃扁食,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灯节 。在乡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说是“十五不亮灯,扬场没有风” 。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蜈蚣等蜇咬 。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烟花,说是能“刺”去晦气 。
在春节期间,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年前蒸馍、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以免乱说话;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 。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有的已无影无踪了 。过年了!回想一下小时候过年都有那些风俗! 先从我生日哪天说起,腊月23.哪天要动员全家人扫尘一天,一年的脏和晦气统统扫掉.晚上送灶放炮! 之后要到年三十,这天的中饭很重要,一点要全家人一起吃喝,开饭前要放鞭炮.然后我就可以拿到小红包了!! 下午要组织家族人上祖坟,带上冥币\烟花.许多一起去! 到了晚上就要放烟花,看晚会了 年初一早上小孩子都准备一个塑料代,满村子挨假挨户的拜年,塑料带专门装糖.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一塑料代都装不下,那个高兴劲啊!!! 年初二姑姑舅舅都来拜年了,表哥表弟,表姐表妹都来啦.吃啊喝啊吵啊闹啊太过瘾呀! 现如今已经没有那种特别的感觉了,以有两年没有回家真正的个团圆年了!只是觉得很想念家人,过年现如今以显得太平淡了!没有小时侯那种激情! 传统的习俗还是没有变,变的是以前拿红包,如今变成给红包了!以前拜年拿糖满村乱跑管他认识不认识 。现在拜年只拿烟,只去长辈家,虽然我不抽但是还要拿!!!安徽省各地过年风俗各不同 “元宝”放在门槛上 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在肥西、六安一带被当地百姓演绎得活灵活现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后,“守岁”的人们都关上了大门 。当地风俗是,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上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 。在这段时间内,当地一些好事者将平时用黄土捏成的、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大门的门槛上 。年初一早上,主人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了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将这个“元宝”恭恭敬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祝福的话语 。但是这个“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会挨家挨户讨“吉利钱” 。红蜡烛不许灭掉 在阜阳地区的乡村,人们过农历新年时有一个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两支红蜡烛,红蜡烛的中间摆上一些贡品,像鸡、鱼、肉等 。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对不许灭掉 。年饭是在中午吃 在定远县的很多农村,年的过法各不相同 。在这里,人们常说的“年夜饭”却是大年三十中午吃 。在定远县很多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 。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 。很多做生意的有时因为生意好,才很无奈地把“年夜饭”改在晚上吃 。有些做生意的,为了赶在中午吃年夜饭,干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中午的“年夜饭” 。凌晨四点就“完年” 在宿松,腊月中下旬,年味就渐渐浓了 。宿松有段民谣,孩子们很小就会唱 。“天哪天,莫起风,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杀鸡又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讲好话,初一初二不挨骂 。”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笼蒸熟,凉了干了,就用水浸着,可以吃到春耕插秧 。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万字印,有喜字印,有寿字印,还有春字、福字等印 。孩子多的人家还雕桃子印 。在吃年饭的时间上,宿松大多数地方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但宿松湖区,靠东洪、下仓一带却有些特别:大年三十早上,天刚破晓,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过年”,一家人围桌吃起了“年早饭” 。性急的人家甚至四点多钟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过 。小年过得很随便,往往是在黄昏放一挂鞭炮就算过了小年 。而元宵节却很隆重 。过去有“吃了元宵肉,农夫脱赤足”,即意味着春耕生产又开始了 。吃饭之前先祭祖 采访人员家乡地处庐江县城下面的一个小山村,在那里过年,仍然能感触到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年俗 。大年三十中饭一吃过,大人们便带着小孩到祖坟上烧纸 。在吃年夜饭之前,同姓年纪最长的再召集儿孙们到祠堂祭祖,意寓过年时不忘记祖宗,先摆上一桌菜,倒上酒,然后,按家族中辈份大小挨个磕头,忙完了这一切,才能回各自家中吃年夜饭 。团团圆圆“团圆饼” 蚌埠地区有一个习俗,过年了家家蒸大馍,蒸了一锅又一锅,蒸好了放在盛粮食的笆斗里 。年前蒸馍时各家都会蒸上一个一尺方圆的饼,当地人叫团圆饼 。饼一般连续摞三四层,上面用面粉做一对小龙,预示着子女都能成龙成凤;配上莲子、红枣等点缀,有早生贵子、红红火火之意 。蒸团圆饼时,小孩子是绝不允许插手的,蒸好后,要放在自家的粮囤上,也有庆丰收的意思 。硬币放进扁食里 在宿州地区,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百姓就开始准备年货 。还要蒸馒头、炸出各式的面制小糕点 。第一锅馒头出炉后要燃放鞭炮以祭灶神 。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团圆饭,饭前会放一串鞭炮,菜相当丰盛,但不一定有米饭也可以是稀饭,晚饭却很简单,只是吃些面条或元宵,晚饭后开始捏扁食,全家动手 。扁食是作为年初一的早饭,素馅,主要以青菜、鸡蛋末、粉丝末作为原料,包制时随机放进一些硬币、一元、一角、五角等 。扁食完工后,会有一个自愿“守岁”的家人照看 。初一早饭时,谁吃到包有硬币的扁食,就代表谁会在这一年里财运亨通,而且硬币面值越大,就证明赚的钱越多 。在宿州地区,拜年是在年底进行,大家提着礼品看望亲戚 。而在正月初二、四、六等双日期的日子里,晚辈再到长辈家,这时还会收到长辈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过年只吃一顿饭 在寿县,大年三十一天全家谁也不准吃早饭和午饭,只准吃一顿年夜饭 。吃年夜饭,必须要有一盘鲜鱼,但这盘鲜鱼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年年有余),只有过完大年初三才能动筷吃这盘鱼,人人都要吃上一口 。吃年夜饭时不准说话(意味着埋头大发财),吃年夜饭一定要留点饭在碗中 。

安徽宿州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安徽宿州春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安徽宿州萧县小年的习俗是什么?主要在小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炸园子,然后会祭祀灶台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黄口镇,在河北省廊坊市的南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