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各地风俗习惯是什么?人们将优质米用清水淘洗,浸泡两个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搅拌,加红板糖,后置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抹上花生油
文章插图
各地拜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各地过年习俗都有哪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
文章插图
各地的春节习俗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 。晚上要关门前,再于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
福建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 。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 。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 。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 。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
广东省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 。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 。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
江苏省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 。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 。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 。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 。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 。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
四川省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 。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 。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 。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 。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 。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 。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 。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 。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 。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
山东省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 。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 。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 。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 。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 。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 。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 。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
老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 。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 。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 。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 。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 。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 。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1."年廿八,洗邋遢",这是广东话 。意思是年廿八这天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把这年不好的东西全部扫除掉,来迎接新年的来临 。
2.过年前开油锅,蒸年糕 。开油锅炸角仔,蛋散,煎堆等;而年糕一般是蒸萝卜糕,马碲糕等 。
春节阴历正月初一,是东亚农历的新年,作为中国、日本、韩国、蒙古、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诸种习俗广泛保留于东亚各国,一般最流行的说法为过年 。
[隐藏]
* 1 起源
* 2 小年大年
* 3 习俗
o 3.1 台湾 福建
* 4 参看
* 5 参考网站
[编辑]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
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 。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
[编辑]
小年大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
*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 。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 。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 。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横批:一家之主 。
*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
* 大陆规定的“春节法定假日”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1日至3日)三天 。
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韩语为“Seollal ?? ”(韩语“新的一年”的意思),法定假日;越南,称“元旦”,这一假日的法定时间和中国相同,也是初一至初三 。虽然各国称谓不尽一样,但是习俗差不多 。
[编辑]
过年要挂的红灯笼
过年要挂的红灯笼
*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 。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 。参见腊八节
*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
* 扫尘,
* 贴春联,贴年画,
* 请神,拜神,送神,
* 烧香,燃烛,
*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 拜祖先,
* 敲锣打鼓,
* 年夜饭,守岁,
* 放鞭炮,
* 拜年,
* 压岁钱,
* 踩高跷,舞龙灯,
* 阖家团聚 。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
* 尽管大陆春节法定假日是三天,但很多地方(特别是非国有单位)要到正月初八才正式上班 。
[编辑]
台湾 福建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神落地,初五隔开 。(闽南语发音)
* 初一:穿新衣,祭祖,到庙里拜佛祈求一年好运 。
* 初二: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回娘家与家人团员,又称初二回娘家
* 初三:老鼠娶亲 。从除夕到大年初二连续几天下来的疲累,到初三正是好好休息的时候,古人也说是爱护动物,不要打扰老鼠娶亲的好事,故说初三困到饱
* 初四:神落地 。诸神回到人间,家家户户准备祭品,祈求神明保佑 。
* 初五:隔开 。新春结束,商店开张,祭拜财神 。
3.年三十晚(无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团年饭,一年到头一家人齐齐整整团聚 。年初二吃开年饭 。
4.行花街,每年春节按历代习俗,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年宵花市一般在春节前十天左右开始,到年三十晚十二点结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气就越旺 。花市摆卖鲜花,年桔,工艺品等 。春节佛山家家户户都会插上鲜花来过节,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来年鸿运当头,走个桃花运的意思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 。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 。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 。还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过年的摆设之一 。
5. 拜年 。无论带了多少礼物,但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表示姑娘对娘家的思念 。
6.派利事(红包或压岁钱)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 。利事主要意义在于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因此,在分派利事的长辈面前打开利事,是不礼貌的做法 。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
【各地春节风俗习惯】7.正月十六行通齐,佛山有句俗语“行通济,无蔽翳”。当天买行运风车和生菜走通济桥,祈求吉利好运和生财(生菜的谐音) 。祭灶 扫年 年市 贴春连 年画 接财神 年夜饭 压岁钱 守岁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 。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 。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 。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 。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 。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 。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 。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 。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 。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 。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 。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 。舞牛更是有趣 。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
- 各地春节风俗习惯与传说
- 各民族春节风俗图片简笔画 各地春节的风俗简笔画
- 各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 各地春节的风俗图片 各地春节的风俗
- 各地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各地春节活动风俗
- 各地春节不同风俗 各地春节活动的风俗
- 各地春节期间的风俗有哪些
-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左右春节 各地方的春节风俗作文
- 各国春节的风俗英文 各国过春节风俗主题班会
-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简介 各国的春节民间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