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节的风俗和现在不同的 古代春节的风俗

古代人怎么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 。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 。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 。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 。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我 。”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 。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 。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 。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 。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 。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 。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 。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 。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

古代春节的风俗和现在不同的 古代春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古代人怎么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 。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 。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 。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 。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我 。”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 。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 。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 。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 。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 。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 。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 。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 。至于
【古代春节的风俗和现在不同的 古代春节的风俗】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