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肚脐眼好多黄水 肚脐眼艾灸后黄黄的


艾灸后肚脐眼好多黄水 肚脐眼艾灸后黄黄的

文章插图
肚脐也叫神阙穴,是人体中药的穴位之一,艾灸肚脐有很好的保健防病功效,但是许多人艾灸后肚脐出来好多黄水,这是怎么回事呢?艾灸后肚脐眼好多黄水怎么回事1.可能是排湿反应 在艾灸肚脐眼和腹部后,出现肚脐眼流黄水的情况 , 说明体内的湿气很严重,这是一种排湿反应 。
通过艾灸的治疗保健让体内的寒湿彻底的排出了体外,而黄水就是体内集聚的寒湿气,当湿气聚到一起时就会呈水滴样出现,也就我们看到的出黄水情况,这是一种好转的现象 。
建议将流出来的黄水擦干净后继续艾灸就可以了,避免中途停顿而影响了整体的效果 , 坚持艾灸后会发现出黄水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慢慢会完全消失,当出黄水问题完全消失后就说明体内的湿气差不多都排出来了 。
2.肚脐眼感染 如果肚脐眼本身存在破溃、疖肿的情况,还对肚脐进行了艾灸治疗 , 那么温热刺激下 , 很可能会导致肚脐眼发炎,而出现肚脐眼流黄水的情况 。
通常黄水中还会伴有黄白色脓状物,有瘙痒、疼痛、发红的症状出现 。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确诊是否出现感染 。
艾炙肚脐后的排湿反应1.艾灸后肚脐眼出水 艾炙肚脐后的排湿反应,首先就是肚脐眼出水了 。
艾灸出水表示身体寒湿过重,有於堵 。另一方面也说明你的身体灸感还不错,坚持下去你会看到更好的效果 。一开始可以早晚灸两次,好转后每周2-3次即可 。
2.艾灸后想要小便 许多人在艾灸之后会很想要小便,这也是身体排湿的一种反应 。
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为了避免上火,通常是由上往下灸,而制成艾条的主要成分是艾草 , 艾草性辛温,有通经络、逐寒湿的功效,在艾灸的过程中能够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促进体内湿气从膀胱中排出 。
3.艾灸后想要大便 一些人在艾灸肚脐之后还会很想大便,并且排的比较顺畅,而大肠也是身体的排湿器官 , 这也说明身体在排出湿气 。
艾炙肚脐有什么好处1.艾灸肚脐眼可以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反胃,呕吐,泄泻等症 。
2.艾灸肚脐眼能激发三焦的气话功能 , 疏通经络 , 使气机畅通 , 促进代谢,缩减脂肪,有助于缓解小便不利,水肿,肥胖症 。
3.艾灸肚脐眼可以调理冲任 , 固经安胎 , 适宜于调理月经不调 , 痛经,崩漏 , 带下 , 不孕,黄褐斑,面色晦暗等症 。
4.艾灸肚脐眼可以理气活血 , 通经活络,适宜于调理肠麻痹,手脚麻木及各种酸痛症 。
5.艾灸肚脐眼能调节脏腑营养平衡,使气血畅通 , 有助安神 ,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盗汗,自汗,带下,梦遗,滑精,惊悸 , 失眠等症 。
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 , 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 , 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 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 , 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 , 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 , 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 , 如果已经破溃感染 , 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 , 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 , 温和灸10分钟左右 。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
【艾灸后肚脐眼好多黄水 肚脐眼艾灸后黄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