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几天的学生诬蔑老师的新闻,连续挂了好几天的热搜,让人感叹现在有的小孩子真的是不太懂事了,也实在是太不尊重老师了,这要是放在以前,别说是污蔑老师,就是想拜一个人做老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以前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学生要想学习学问或者学习一门手艺,就只能找知识渊博的人拜师学艺,而拜师学艺的过程也就是拜师礼在古代可以说是非常的讲究了 。
文章插图
拜师要找黄道吉日什么是黄道吉日呢?
《汉书.天文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中道者、黄道、一日光道 。”
简单来说就是太阳运行的轨道就被称为黄道,在古代,人们坚信星宿的运行影响这一整天的气运,如果在这天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会倒霉甚至招来大的灾祸,所以在进行婚丧嫁娶等大事的时候,人们都会进行查阅,找出最适当做这些事情的日子 。
拜师礼选择的日子则更为讲究,除了要适合拜师之外,还要和老师以及拜师的学生的八字相和,甚至在给老师奉茶的时候也要选择吉日里的吉时 。
古人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拜了师就相当于多了一位家长,学生不仅要听老师的教诲,还要侍奉老师,就像对待自己家里面的长辈一样,老师在当时的地位是相当受人尊重的 。
《说文解字》中提到:学,觉也,效也 。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也 。可见,师,先觉者也;弟子,后觉者也 。弟子拜师,以求觉悟也 。
可见在过去的人心中,拜师是一件神圣而隆重的事情,一点都马虎不得 。
文章插图
准备束脩六礼,拜师的时候送给老师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就已经实行,到了唐代被写入了国家规定,明确表示在拜师的时候必须要送上束脩,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
《礼记.少仪》中就有关于束脩六礼的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 。”
束脩最开始是十条腊肉,这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仪,论语中也提到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邢昺 疏:“束脩,礼之薄者 。”,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拜师的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束脩所代表的东西也一直在变化,从腊肉到丝绸再到金钱,到后来逐渐变成了束脩六礼 。
束脩六礼一般包括:莲子,芹菜,红豆,红枣,桂圆,肉条 。
其中莲子代表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红豆是鸿运当头,红枣代表早日得中,桂圆是功德圆满,最后的肉条则是延续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规矩,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点点心意 。
虽然束脩六礼可能会因为朝代或者贫富的不同有些许的差异,但是确实必须准备的,束脩六礼在拜师的时候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就连老师接受束脩六礼,也不能是轻而易举的就拿过来,而是要郑重的接过来,表示对这个学生的看重 。
同时还要回赠学习《论语》或者是葱、芹菜,也代表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同时老师还要带领学生齐声朗读《大学首章》,代表自己作为师长,接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束脩并不是学费,虽然到了后来也有人直接拿金钱充当束脩,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束脩只是礼节的一部分 。
古代有“千金不卖道”这一说,老师讲究“谋道而不谋食”,古代的老师并不用学问谋利,甚至很多老师还因为爱才,自发资助那些没有钱读书的学生 。束脩是表达对老师的一种尊重或者说是表达一种态度,是对老师的尊重,同时也是表达学生及其家长对于拜师这件事的重视 。
束脩的本意是约束修养,学生奉上束脩六礼,其实就是在拜师之前和老师表决心,我加入您的门下一定严格的约束自己,秉承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学习理念,好好学习早日得中,必定不辜负您的教诲 。
正式拜师的第一步,由老师为学生正衣冠根据《礼记》记载“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
在古代,衣冠整齐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卫生习惯,而是这个人的处世态度,古代讲究“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仪容仪表都不在乎,那他在以后处理国家大事是也会迷迷糊糊,不是贤明的君子所为 。
入学时,先生要亲自帮学生整理好衣冠,这代表了古代教师对学生的劝诫和约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将由这个老师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等老师把学生们的衣冠都整理好了,才能带着这群学生进入学堂 。
文章插图
学生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在跪拜先生之前,首先要跪拜至圣先师孔子的的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隆重的礼记了 。
从这一点上就足以看出孔子在当时古代教育界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拜师礼的看重,这是所谓的“君子之学也,说义必城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
在跪拜完至圣先师孔子之后,三叩首跪拜先生,然后同时送上早就准备好的束脩六礼,先生接过之后回礼 。
九叩首和三叩首是儒家的拜师礼仪,不同的思想中尊师重道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佛家有《事师五十颂》,道家有《拜师十五条》等,虽然思想和礼仪各不相同,但是各家各派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尊重都是一脉相传的 。
在行完拜师礼之后,学生们还要在先生的带领下走到水盆面前洗手,这里的洗手当然不是随便洗洗就可以的,洗手也很讲究,要求正反各洗一次,然后再擦干 。
洗手的寓意是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心无旁骛,去除心中的杂念,一心向学 。
【国将兴 叩首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学习体制和我们现在的有所不同,我们现在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算是上学也不能做到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管,但是在古代无论是学习八股还是学习一门手艺,下定决心要学了就不能更改,同时还要保证一心一意 。
这大概也是古代为什么那么看着拜师礼仪的原因之一,因为拜师礼仪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代表了你以后的人生路该怎么走 。
文章插图
朱砂开智,学生奉茶由老师执笔,毛笔沾朱砂,在学生额头上点一个类似于“痣”一样的红点,朱砂开智也被叫做“朱砂启智或朱砂点痣” 。朱砂在古代具有驱邪避患的功能,而“痣”通智,朱砂点痣的意思是祛除邪祟,开启智慧,希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心明眼亮,一点就通 。
在进行完上面的礼仪之后,拜师礼就到了最后一步,这个时候的学生差不多已经可以说是拜入师门了,需要选择吉时奉上一杯茶,拜见师傅师娘 。如果还有其他的师兄之类的,这个时候也需要出来,新入门的弟子向师兄行礼,师兄也要回礼,代表师门融洽,师兄弟以后要一起学习互相帮衬 。
然后新入门的弟子要恭恭敬敬的跪在师傅面前,听师傅讲解本门需要遵守的礼节,要注意的事项等等 。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拜入师门之后,老师就有了教育的权利,甚至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都不能随意干涉老师的教育观念,一切都由老师做主 。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学生在选择老师的时候格外慎重,不仅要考虑老师的学识,还要考虑老师的为人处世,教育理念,“严师出高徒”,学习乃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关键 。
文章插图
结语古人讲究“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祖”,圣贤学说赖于行道之人而被发扬光大,尊重之道,背后承载的是从古至今的圣贤智慧,古代的拜师礼节如此繁琐,也正是古代人民对于老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尊重 。
社会发展到现在,拜师礼节放在现在的社会似乎已经不再被提倡,三叩九拜也被归为了封建陋习,现在的学生也早就不是以前老师说什么都听了,有自己的思想这是好事,但是在紧跟时代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我国的传统文化 。
拜师礼仪中所蕴含的,并不是表面上的礼仪和行为,而是对于老师的尊重,在学习生涯中的专心与刻苦,无论从事哪一行,师父都是将我们领进门恩人,一个连自己的老师都不尊重的人,很难让人相信他会尊重自己的职业 。
而古代的拜师礼仪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传统仪式文化的教育,启示等积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礼记》
《论语》
《荀子·大略》
- 比兴手法 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 dota巨魔战将出装 dota2新版本巨魔出装
- 中国亲戚称谓大全 舅舅的孩子称呼什么
- 张国荣哪年死的
- 虹桥机场t1t2有什么区别
- 清河县属于哪个市
- 2022全国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一览表
- 投诉中通快递最狠的方法电话
- 中国的一线城市有哪些 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名单
- 民国四大家族是哪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