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多高

大气层分为几层,高度各是多高地球的大气层也叫大气圈是围绕着地球的一层空气,它就像是地球的一件外衣,时刻保护着地球 。大气层主要含有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界限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往高空气越稀薄 。根据温度、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p>
地球大气层分为几层?每层叫什么?高度多少?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 。

①对流层

从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约为15公里,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为8~12公里,对一定地区而言暖季大于冷季 。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 。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5℃,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气温约-83℃,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气温约-53℃ 。由于近地层的空气接受地面的热辐射后温度升高与高空冷空气发生垂直方向的对流,构成了对流层空气的强烈对流运动,云、降水等天气现象都在这一层里发生 。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次,大气污染现象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里,特别在靠近地面的1~2公里范围内 。

②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 。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就包括在平流层内,臭氧量从对流层顶开始增加,至22~25公里处达到极大值,然后减少,到平流层顶就微乎其微了 。

平流层的温度先是随高度增加不改变,或变化很小,到30~35公里高度均保持在-55℃左右,再向上温度则随高度而增加,到平流层顶温度升至-3℃以上 。平流层温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臭氧层的臭氧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同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由于平流层内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多为平流运动,没有对流层中那种云、雨等天气现象,尘埃也很少,大气透明度好,因此是现代超音速飞机飞行的理想场所 。

③中层

平流层顶至85公里范围内称为中层,也称中间层 。由于中层内没有臭氧这一类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组分,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中间层顶部温度可低于-83℃,这种温度下高上低的特点,使得中层的空气再次出现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④暖层

中层顶至800公里范围内称为暖层,也称电离层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 。由于电离后的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使空气迅速升温,气温分布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顶部可达480℃至1230℃ 。电离层能将电磁波反射回地球,对全球的无线电通讯具有重大意义 。

⑤逸散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逸散层,也称外层 。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 。

大气层分为哪几层?

大气层多高

文章插图

大气分层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 。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 。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 。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 。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 。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 。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 。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扩展资料大气形成的过程1、原始大气大约在50亿年前,大气伴随着地球的诞生就神秘地“出世”了 。也就是拉普拉斯所说的星云开始凝聚时,地球周围就已经包围了大量的气体了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 、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当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进而引起能量的转换 。这种转换对于地球大气的维持和消亡都是有作用的,再加上太阳风的强烈作用和地球刚形成时的引力较小,使得原始大气很快就消失掉了 。2、次生大气地球生成以后,由于温度的下降,地球表面发生冷凝现象,而地球内部的高温又促使火山频繁活动,火山爆发时所形成的挥发气体,就逐渐代替了原始大气,而成为次生大气 。次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 。这些气体和地球的固体物质之间,互相吸引,互相依存 。气体没有被地球偌大的离心力所抛弃,而成为大气的第二次生命枣次生大气 。3、今日大气阶随着太阳辐射向地球表面的纵深发展,光波比较短的紫外线强烈的光合作用,使地球上的次生大气中生成了氧,而且氧的数量不断地增加 。有了氧,就为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温床” 。经过几十亿年的分解、同化和演变,生命终于在地球这个襁褓中诞生了 。今天的大气虽然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氮,其次是氧,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但数量则极其微小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
大气层共分几层?层序高度温度分布变化
对流层0~17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0~8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0~50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100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地球大气层分为几层平流层的1千克重量是多少?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我们说物体的重量其实是根据物体在地面受到的重力计算的,而重力加速度实际上是地球和物体之间的引力产生的,离地面越远重力加速度越小,
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
物体升高到11.3千米的高空时,1千克重的物体的重量会变成996.5克

谁能告诉我大气层的高度是多少?大气层没有明显的上界
一般在1000km左右
在500km以上的外层地区大气已十分稀薄
1000km以上密度已接近0

“大气层”分为几层,高度各是多少?
大气层多高

文章插图

五层1、散逸层(800 km~2000 km至3000 km),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2、热层(80至85 km~800 km),又称热气层,空气极稀薄,而离子特别多 。温度相当高,且随高度升高而温度升高 。3、中间层(50 km~80至85 km),此层主要成分有臭氧、氧、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这些部分是由光化学作用引起之产物,故又称:光化层 。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4、平流层(7至11 km~50 km),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地表免于受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致命的侵袭,又叫同温层 。因为在同温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吸收太阳辐射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 。5、对流层(0 km~7至11 km),最接近地面的大气层称为对流层,平均高度约10公里 。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变化,在赤道最高约为15公里,极地最低约8公里 。顾名思义,对流层是对流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大气中的水汽,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雨等最经常出现的区域 。平均而言,对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约0.6℃ 。
大气层每一层的高度范围是多少?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
大气层的高度范围不好分 。因为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受地形,温度等影响,高度范围也不尽相同 。。

大气层离地面有多少米?地球大气层
地面到大气层有多高?
大气层多高

文章插图

0-1000千米 。大气层,气象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 。从地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扩展资料:平流层特点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 。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中间层特点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空气分子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后可发生电离,习惯上称为电离层的D层;有时在高纬度地区夏季黄昏时有夜光云出现 。电离层特点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 。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层
大气层距地面有多高?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在赤道附近为16-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km,两极附近为8-9km 。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
从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 。在平流层下层,即30—35knl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 。在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
从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称为中间层 。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从80km到约500km称为热层
热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

大气层离地面有多高大气层的 厚度 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 。
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
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

大气层离地面有多少公里
大气层多高

文章插图

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地球大气层:简单的说,环绕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叫大气层 。大气圈的范围很广,从地面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太空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叫做“对流层” 。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 。
地面到大气层的高度是多少米?大气层紧贴地面 。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 。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 。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 。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 。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 。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 。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 。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 。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 。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 。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 。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 。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 。

大气层分为几层?
大气层多高

文章插图

按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 。1、对流层(1)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 。(2)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 。(3)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 。(4)这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里气温不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变,是一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里的天气影响不到这儿来 。这里经常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空气平稳,非常适宜喷气客气的飞行 。2、平流层(1)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 。(2)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因而这一层又称臭氧层 。(3)平流层虽然水汽极少,天气现象比较少见,但随着气象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一层的气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3、中间层(1)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 。(2)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 。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4、热层(1)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 。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 。(2)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5、逃逸层(1)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 。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 。(2)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 。(3)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 。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逃逸层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扩展资料除了按温度分层外,根据大气的电磁特性,还可以将大气划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 。中性层是指地面到60千米高度,这里大气各成分多处于中性,即非电离状态;在60千米~500千米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500千米以上的称为磁层 。大气层的作用:1、这层大气既为生命所必需,又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护 。2、如果没有大气,来自太空的陨石将像超级炮弹一样,将地面的一切毁坏净尽 。因有大气保护,绝大部分陨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 。3、由此所产生的细微粉尘,既为雨滴提供适当的凝集核心,使降雨成为可能,并且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 。这一散射对人的视觉非常重要 。4、它不但使天空呈现明亮美丽的蔚蓝色,而且使地面的光照变得柔和均匀,使人获得均衡的视觉 。否则,地面景物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明暗对比将过分强烈,难以形成清晰的视像 。5、天上则除炫目的日光和刺眼的星斗之外,整个天空背景无论昼夜都将是一片漆黑,既无苍穹碧落,也无良辰美景,举目所见,唯有黑白分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层
大气层分为几层,高度各是多高1、对流层: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 。2、平流层: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 。3、中间层: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 。4、热层: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 。5、电离层: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 。6、外大气层: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 。大气层分为几层大气层(aerosphere) 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汽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对流层 :这一个层次从地面向上,直到10千米左右的范围,是大气层的最底层 。在这个范围内,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 。在这层里,大气活动异常激烈,或者上升,或者下降,甚至还会翻滚 。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着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多种多样复杂的天气变化,风、云、雨、雪、雾、露、雷、雹也多发生在这个层次里,所以也有人称这层为气象层 。这层的顶叫对流层顶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附近 。在这个范围里,温度不再像对流层里那样不断下降了,它开始几乎不发生变化,然后随高度增加又增加,到平流层顶温度可达-3~17℃ 。这里空气成分几乎不变,水汽与尘埃几乎不存在,所以这里经常是晴空万里,能见度高 。平流层中臭氧比较集中,在25千米高处臭氧最多,形成了所谓臭氧层,臭氧能强烈地吸收紫外线,它对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 。热层 :从中层大气向上,也就是从80千米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这里温度随高度迅速上升,可达到1000~2000℃ 。所以称为热层 。在这里空气高度稀薄,而且多处在高度电离状态 。电离层 :除了以上的分层外,科学家根据大气电离状态,又将6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电离层在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线电波借助于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的多次反射而传播,实现了远距离的无线电通信 。人们形容电离层为“一面反射电波的镜子” 。
大气分为那几层?每个层距地面的高度大概是多少?大气分层:
按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可把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和热层 。
(1),对对流层:
地面以上大气的最低层称为对流层,对流层顶的气压约为200hPa,对流层顶的高 度夏季高于冬季,在赤道附近约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约10—12公里,高纬度为8— 9公里 。对流层对整个大气圈而言只是很浅薄的一层,但它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以上,几乎全部水汽、云和降水,主要天气现象和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 这一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
i)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因为大气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但地面能吸收太阳辐 射而升温并放出长波辐射,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和通过对流、湍流等方式 从地面吸收热量才能升温,因而越接近地面的大气得到的热量越多,造成对流层的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
ii)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低层空气由于从地面得到热量使之受热上升,高层冷空气下 沉,从而造成对流层内存在强烈的垂直混合作用 。热带地面温度高,垂直混合能到很高 高度,对流层顶高度高;极地地面温度低,垂直混合作用弱,对流层顶高度低 。
iii)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由于各地纬度和地表性质的差异,地面上空空气在水 平方向上具有不同物理属性,压、温、湿等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各种天气过 程和天气变化 。
(2)平流层:
对流层顶向上到50公里左右为平流层 。平流层顶的气压约1hPa 。平流层下部温度 随高度变化很小,平流层上部因为存在臭氧层(22—35公里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使大气温度增加,这种下部冷上部热的逆温结构使平流层大气稳定,对流很弱,空气大 多作水平运动,大气污染物如核爆炸残留碎片,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等,能在平流层内滞 留很长时间 。平流层中水汽和尘埃很少,也没有对流层中的云和天气现象 。
(3)中层:
平流层顶到85公里左右称为中层 。中层顶气压约0.01hPa 。中层大气中温度随高度 递减,水汽极少,有相当强的垂直混合,60公里以上大气分子开始电离,电离层的底就 在中层内 。
(4)热层: 中层顶以上的大气称为热层 。这一层温度又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热层的分子 氧和原子氧能吸收0.17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和太阳微粒辐射 。但由于热层很难有对流运 动,大气的热量主要靠热传导,而且由于分子稀少,热传导率很小,造成巨大温度梯度 和昼夜温差,白天太阳活动期温度高达2000°k,夜间太阳宁静期仅500°k 。热层空气 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 。热层上部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粒子很少互相碰撞,高速运动的空 气质点可能克服地球引力,向星际空间逃逸,又称逸散层 。

大气层离地面有多高?大气层离地面有300千米 。因为大气层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样大气层几乎没有一个准确的界线,而且300千米以上是卫星轨道层,同时那里大气密度又是忽略不计的,比如卫星就是对那里的大气忽略不计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 。从地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大气层,气象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拓展资料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大气中组分是不稳定的,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影响,会使大气中出现新的物质,或某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地超出了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值,或某种成分含量减少,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给人类造成危害,这是环境保护工作者应研究的主要对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气层
地到大气层有多高?
大气层多高

文章插图

地到大气层2000~16000公里 。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 。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扩展资料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 。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 。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 。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 。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 。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通常把1000公里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层
大气层分为几层,高度各是多高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 。
①对流层
从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约为15公里,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为8~12公里,对一定地区而言暖季大于冷季 。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 。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5℃,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气温约-83℃,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气温约-53℃ 。由于近地层的空气接受地面的热辐射后温度升高与高空冷空气发生垂直方向的对流,构成了对流层空气的强烈对流运动,云、降水等天气现象都在这一层里发生 。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次,大气污染现象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里,特别在靠近地面的1~2公里范围内 。
②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 。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就包括在平流层内,臭氧量从对流层顶开始增加,至22~25公里处达到极大值,然后减少,到平流层顶就微乎其微了 。
平流层的温度先是随高度增加不改变,或变化很小,到30~35公里高度均保持在-55℃左右,再向上温度则随高度而增加,到平流层顶温度升至-3℃以上 。平流层温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臭氧层的臭氧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同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由于平流层内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多为平流运动,没有对流层中那种云、雨等天气现象,尘埃也很少,大气透明度好,因此是现代超音速飞机飞行的理想场所 。
③中层
平流层顶至85公里范围内称为中层,也称中间层 。由于中层内没有臭氧这一类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组分,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中间层顶部温度可低于-83℃,这种温度下高上低的特点,使得中层的空气再次出现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④暖层
中层顶至800公里范围内称为暖层,也称电离层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 。由于电离后的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使空气迅速升温,气温分布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顶部可达480℃至1230℃ 。电离层能将电磁波反射回地球,对全球的无线电通讯具有重大意义 。
⑤逸散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逸散层,也称外层 。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 。

大气层的高度是多少地球大气层从地表起垂直向上,大气层通常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1、对流层的高度是:0 km~7至11 km 。2、平流层的高度是:7至11 km~50 km 。3、中间层的高度是:50 km~80至85 km 。4、热层的高度是:80至85 km~800 km 。5、散逸层的高度是:800 km~2000 km至3000 km 。扩展资料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

地到大气层有多高?大气层,气象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 。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 。
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
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6%B0%94%E5%B1%82/247465?fr=aladdin

地面距离大气层有多高?大气层(aer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汽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 。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 。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 。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 。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 。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 。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 。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 。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 。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 。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 。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 。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

大气层在多少米高空大气层有多厚,这的确是一个很吸引人的问题 。人类经过不懈地探索和追求,对大气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整个大气层可以分成几个层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 。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 。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 。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 。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 。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参考资料:http://www.cpus.gov.cn/kpwd/content.asp?id=348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 。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 。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 。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 。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 。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大气层30000米的大气压大约是多少?从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到,30000高空,气压式10000帕斯卡 。
5000米高空出大气层了吗大气层(atmosphere),地质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

一个75公斤的人,如果从万米高空,就是说从快到大气层距离,自由落体到地面需要多少时间?他怎么掉(跳)下去的?为什么不在他身上放一个结实的秒表?

高空一万米出大气层么?大气层由下而上是

对流层 下界 0公里 上界 8-18公里
平流层 下界 8-18公里 上界 50-55公里
中间层 下界 50-55公里 上界 80-85公里
电离层 下界80-85公里 上界 800公里
散逸层 下界800公里 上界约 3000公里

大气层的的高度 。过去认为厚约八百千米,以后探测到在距地面一千至 二千千米高处仍有空气存在 。近二十年来,根据人造地球卫星和宇 宙火箭的考察结果 。在二千至三千千米的高空,也找到了气体分子 。在远离地球一万六千千米的高空,还存在着气体的痕迹 。
所以,一万米大约是在大气的边缘地带了

大气层高度有多高不同的层到地表的距离不一样

大气层(aer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汽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 。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 。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 。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 。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 。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 。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 。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 。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 。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 。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 。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 。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 。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


对流层
[编辑本段]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叫做“对流层” 。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 。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 。


平流层
[编辑本段]
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又称“同温层” 。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气,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高能粒子的袭击 。


中间层
[编辑本段]
平流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85公里,叫做“中间层”,又称“散逸层” 。中间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热层” 。在这两层内,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 。人类还借助于热层,实现短波无线电通信,使远隔重洋的人们相互沟通信息,因为热层的大气因受太阳辐射,温度较高,气体分子或原子大量电离,复合机率又少,形成电离层,能导电,反射无线电短波 。


外大气层
[编辑本段]
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 。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

大气层有多厚,这的确是一个很吸引人的问题 。人类经过不懈地探索和追求,对大气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整个大气层可以分成几个层 。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 。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 。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
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 。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
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 。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 。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地球到大气层有多远?到多高的时候能冲出大气层?
大气层多高

文章插图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 。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 。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 。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扩展资料外层1、定义外层(Exosphere),又名散逸层,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 。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2、特点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 。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 。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通常把1000公里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层
大气层离地球多少公里最低是8公里左右 。

大气层紧贴地面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 。从地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

1、对流层: ‍
从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约为15公里,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为8~12公里 。

2、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 。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就包括在平流层内,臭氧量从对流层顶开始增加,至22~25公里处达到极大值,然后减少,到平流层顶就微乎其微了 。

3、中层:
平流层顶至85公里范围内称为中层,也称中间层 。

4、暖层:
中层顶至800公里范围内称为暖层,也称电离层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 。

5、逸散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逸散层,也称外层 。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 。

大气层距离地面有多少千米?1783年,法国的孟特格菲兄弟俩成功地释放了人类第一个热气球,热气球载着两名勇敢者飞上天空 。这个热气球上升了900多米 。
1804年,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乘气球上升到了约7千米的高度 。

1892年,科学家设计出带有仪器的无人乘坐的气球,这样就能升得更高 。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设计出能保持地球表面空气压力和温度的密封舱,人类得以进入更高的大气层 。

1938年,被命名为“探险者2号”的气球上升到21千米的高空 。
1960年,载人气球已能上升到34.5千米,而不载人气球已能到达40-50米的高空 。
再后来,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的发明,使人们对大气层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
大气层随与地表面的高度不同,其内含的成份、物理、化学特征不同,科学家为了研究揭开大气的秘密,把整个大气层根据其温度变化、成分、电磁特性随高度分布的不同而分成若干层次 。
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
对流层: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 。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 。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 。在这层里,大气的活动异常激烈,或者上升,或者下降,甚至还会翻滚 。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着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多种多样复杂的天气变化,风、云、雨、雪、雾、露、雷、雹也多发生在这个层次里,因而也有人称这层为气象层 。
这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里气温不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变,是一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里的天气影响不到这儿来 。这里经常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空气平稳,非常适宜喷气客气的飞行 。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 。。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因而这一层又称臭氧层 。由于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所以这一层的最大特点是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到顶部温度增大到最大值 。
平流层虽然水汽极少,天气现象比较少见,但随着气象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一层的气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
中层: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 。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 。
热层: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 。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 。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
逃逸层: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 。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 。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 。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 。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
除了按温度分层外,根据大气的电磁特性,还可以将大气划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 。中性层是指地面到60千米高度,这里大气各成分多处于中性,即非电离状态;在60千米~500千米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500千米以上的称为磁层 。
电离层:在这里,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物质开始电离 。根据电离层电子的浓度及对电磁波反向的不同效果,又可划分为D层(大约在60~90千米高度)、E层(约110千米高度)、F1层(约160千米高度)、F2层(300千米高度),以及更高的G层等 。根据气象火箭和人造卫星的观测,大约在离地300在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波借助于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的多次反射而传播,实现了远距离的无线电通信 。人们形容电离层为一面反射电波的镜子” 。
不过,电离层反射的只是普通的无线电广播采用的波段,对于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则起不到反射作用 。电视机采用的恰恰是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这就是电视机为什么收看不到远处电视台节目的原因 。为了能收看到大洋彼岸的电视节目,科学家利用在赤道上空36000千米高度的静止地球卫星来传播电视信号,使生动的电视画面越过大洋或大陆,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中 。
我们还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广播电台的广播在较远的地方白天收不到,而到晚上就能收到 。这是因为D层往往在白天形成,夜间消散,它在白天起到衰减无线电波传播的作用 。
磁层:在大气科学中有时还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称为磁层 。因为在这里,地球磁场对大气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磁层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变化:向着太阳的一面被压缩了,而在背着太阳的一面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慧星一样的长尾巴枣磁尾 。向着太阳的一端距地心约十几个地球半径,即70000~80000千米,它的尾长(背着太阳一端)约l00个地球半径,即600多万千米 。
太阳风是太阳向外抛出的稳定粒子流 。它与磁层之间的边界即为磁层顶,顶以外即为星际空间 。因此也有人认为磁层顶才是大气圈的顶 。
天有600多万千米高

大气层距地面多少米?大气层紧贴地面 。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 。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 。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 。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 。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 。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 。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 。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 。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 。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 。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 。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 。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 。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 。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 。

谢谢!

大气层距离地面多少米大气层紧贴地面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

大气层离地面多少千米?【大气层多高】大气层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大气层,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和地面没有间隙 。另一种是外大气层,大约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