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月几号入伏

每年入伏是什么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

几月几号是数伏你知道什么是暑伏,什么时候入伏,伏天多少天又是怎么定的吗?
每年入伏是怎样计算哪一天的?多数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农谚:“夏至三庚数头伏”,但是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一般情况下,每年的6月21号或者6月22号,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夏至日,这也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了 。当夏至日到来,就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已经要到来了 。这句俗语的意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夏至来了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所谓的伏天了 。而提及到的入伏,就是进入到伏天,大家都害怕的三伏天,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那段时间 。伏天可以简单地分成三段,分别是初伏,也有农民叫成是头伏,接着就是中伏,也就是二伏,最后是末伏,就是人人的怕的三伏 。这里提到的头伏和末伏,持续的时间是10天,而中伏就有不同,有些年份可能只持续10天,可有的年份却会持续20天 。虽然每年的夏至都是21或22日这两天的其中一天,可是入伏的时间却没有这么固定 。我们也知道,古时候的人都喜欢用“干支纪日法”,把10个天干和12个地干组合起来,循环着使用 。而只要是有“庚”字出现的组合,都叫做是庚日,那么庚日又是什么意思呢?庚日是我国农历上的一种历法说法,在我国传统的农历历法中采用的是“干支纪日”,而庚日就是其中的一个数字代表,一庚为10天,三庚就是三十天,而今年夏至的时间为6月21日 。而今年又是长伏天,所以今年的话,7月12日应该是入伏的时间,而7月22日应该是进入到中伏的时间,8月11日开始我们的末伏,在8月20日将会出伏 。三伏天期间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 。到了末伏以后,天气就会逐渐的转凉,随后就会变得中午闷热但是早晚温差比较大的秋季了 。今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中旬才会是最热的时候 。这个都是古人经验总结出来的,在今天依然是能够适用的 。
几月几日是入伏?到几月几日止伏?入伏就是指进入三伏天,是每年的夏至往后推算,出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这天就是入伏的第一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
整个伏天共40天 。一年有三个伏天,三伏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最热的时候,伏天又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 。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 。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

2013年入伏时间是:

2013年7月13日~7月23日
为头伏
10天
2013年7月24日~8月4日
为中伏
10天
2013年8月5日~8月15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请问什么时候入伏天,每年什么时入伏?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14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详细的2014三伏天从几月几日开始 。
2014三伏天时间
2014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2014初伏时间:2014.7.18庚寅
2014中伏时间:2014.7.28庚子
2014末伏时间:2014.8.17庚申
2014年三伏天一共持续30天,从14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每年的几月几号入伏?

几月几号入伏

文章插图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 。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在公历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 。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三庚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
几月几号入伏
几月几号入伏

文章插图

2019年入伏时间是: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星期五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 。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写,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
今年几月几日数伏?【几月几号入伏】2020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出伏时间是8月24日,“三伏天”长达40天 。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为何三伏天最难熬?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 。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
那么什么是高温热浪?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 。

今年几月几号入伏?今年2018年7月17号入伏(初伏),7月27号中伏,8月16号末伏 。
今年2018年7月17号入伏(初伏),7月27号中伏,8月16号末伏 。

请问几号入伏?
几月几号入伏

文章插图

2019年入伏是七月十二号,也就是头伏开始为一伏十天七月二十一号结束 。二伏也叫中伏共二十天,七月二十二号到八月十号中结束 。八月十一号三伏开始也叫末伏十天八月二十一号结束,共40天 。三个伏总共四十天结束进入秋天就凉爽了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
几号入伏
几月几号入伏

文章插图

2019年入伏是七月十二号,也就是头伏开始为一伏十天七月二十一号结束 。二伏也叫中伏共二十天,七月二十二号到八月十号中结束 。八月十一号三伏开始也叫末伏十天八月二十一号结束 。三个伏总共四十天结束进入秋天就凉爽了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
几月几号入伏你知道什么是暑伏,什么时候入伏,伏天多少天又是怎么定的吗?
几号入伏啊
几月几号入伏

文章插图

2019年入伏日期是:07月12日,星期五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 。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
2015入伏是哪一天,三伏时间多少天?2015年7月13日入伏,伏天共计40天 。详解: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是头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间是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第二个庚日是三伏(秋后有一伏) 。
2015年夏至日是6月22日,入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3日,8月8日立秋日 。
初伏10天,自7月13日至7月22日;
中伏20天(因为夏至与立秋间有5个庚日), 自7月23日至8月11日;
三伏(末伏)10天,自8月12日至8月21日;
8月22日出伏 。
参考:
http://www.hillap.com/destination/loader.aspx?desurl=166

2017年头伏是几月几号 2017年入伏第一天是几月几号2017年头伏是公历2017年7月12日至2017年7月21日,共10天 。2017年入伏第一天是公历2017年7月12日 。

"公历2017-7-12"查询信息如下:

公历:2017年7月12日星期三巨蟹座
农历:鸡年 六月 十九日
四柱:丁酉 丁未 庚子
节气:头伏第1天
生诞:太阳日 观音日 二十八宿:尾 甲子纳音:壁上土 距离今日:还有352天

请问今年几月几号几点入伏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

请问2017年的农历几月几日是属伏的第一天2017数伏时间一览表如下:
一伏(头伏):7月12(庚子日) 至7月21 (农历是六月十九)
二伏(中伏):7月22(庚戌日) 至8月10
三伏(末伏):8月11(庚午日) 至8月20

今年几月几号入伏阳历2016年6月21日是夏至,但是数伏并不在夏至开始,而是从2016年7月17日开始数伏,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

2016入伏时间一览具体时间是:
初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

今年几月几号入伏2014年几月几号入伏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 。”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 。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 。那么2014年几月几号入伏呢?2014年入伏时间:2014年6月21日7月18日10天8月7日8月7日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 。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 。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 。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 。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别忘记” 。因此,数伏天气既要防暑,又要防汛 。我国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为一周期的纪日方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开始,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奇迹 。由于干支纪日与农历各月无一定对应规律可循,除推算个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领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龙”等杂节气时才使用 。

2016年入伏几月几号'是几月.几号根据日历,2016年的头伏从7月17日起至7月26日结束,一共有10天左右的时间结束,今年的头伏时间并不算很长:

头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

头伏:

指的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起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所以,今年的入伏日期为7.17日 。

中伏: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 。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中伏为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如果是总共的第六个庚日,那么证明为20天的中伏 。

末伏:

立秋后第二个庚日为末伏,大约有10天的时间 。



几月几号入伏 今年伏是多少天 o2012年“夏至”是6月21日7时45分(农历5月3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在7月18日,即这一天入伏为头伏第一天 。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8月7日,这一天是“末伏”第一天 。具体时间是: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共30天 。

什么时间入伏?入伏是怎么计算的?冬至当日9,夏至3庚伏 。意思是说:冬至确当天就算入9(到了数9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3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3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日,从第3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4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为1个循环,故称60花甲子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1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夏至开始,数到3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1天 。由于夏至与第1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一年都不1样(每一年的天数都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其实不是固定的日期),故“3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为20~29天之间(假设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第2天,那末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设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末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 。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3伏 。3伏是1年最热的时期,这是由于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 。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由于这时候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1大部份 。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1天比1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3伏,天气就最热了 。
3伏的日期是从夏至3个庚往后数到第4个庚日是初伏,从夏至后第4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1个庚日前1天的1段时间是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到第2个庚日为末伏 。每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
伏,是避暑之意 。从夏至开始,逐步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
固然,要知道哪1天入伏,就要知道农历每天的甲子日,推算出夏至是甚么甲子日,就可以推算出哪1天入伏了 。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细细品味,真的意境幽长而合乎情理,可称经典,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聪明和睿智 。

2017年几月份日入伏2017年哪天入伏?2017三伏时间从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
2017年入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三伏时间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日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日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日

2018年入伏是哪一天2018年入伏是公历: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农历:狗年 六月 初五日 。
"公历2018-7-17"查询信息如下:

公历: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巨蟹座
农历:狗年 六月 初五日
四柱:戊戌 己未 庚戌
节气:头伏第1天
生诞: 二十八宿:危 甲子纳音:钗钏金
距离今日:还有738天

今年几月几号入伏百度24节气那里全 。什么都能见得到 。在问问这里没有意义的 。

2018年入伏是几号
几月几号入伏

文章插图

2018入伏是从7月17日开始的,初伏(7月17日~7月26日)共10天,中伏(7月27日~8月15日)共20天,末伏(8月16日~8月25日)共10天 。2018年三伏历时40天 。扩展资料“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温的方法有:1、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2、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3、常备防暑药物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 。4、学会睡好午觉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 。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5、湿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但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 。6、热茶比冷饮效果好热茶比冷饮防暑降温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 。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伏
2017年入伏一伏二伏三伏是几号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40天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

2017年入伏是几月几号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40天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

今年几月入伏阳历2016年6月21日是夏至,但是数伏并不在夏至开始,而是从2016年7月17日开始数伏,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

2016入伏时间一览具体时间是:
初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

2016几月几号入伏 根据日历,2016年的头伏从7月17日起至7月26日结束,一共有10天左右的时间结束,今年的头伏时间并不算很长:

头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

头伏:

指的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起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所以,今年的入伏日期为7.17日 。

中伏: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 。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中伏为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如果是总共的第六个庚日,那么证明为20天的中伏 。

末伏:

立秋后第二个庚日为末伏,大约有10天的时间 。



2016年几月几日入伏2016年入伏是从7月17日开始的,初伏7月17日-7月26日,中伏:7月27日-8月15日,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
入伏就是指进入三伏天,每年7月到8月的中旬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吸收热量多,一天比一天热 。进入三伏以后天气达到最热,而且空气湿度大,天气更加闷热 。
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

谁知道几月几号入伏
几月几号入伏

文章插图

2019年入伏时间是7月12日,“三伏天”长达40天 。夏至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就要到了,也就是民间百姓常说的“三伏天” 。天文专家表示,“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事”的方法用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 。所谓“干支”就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 。十个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使用天干和地支的两个字搭配,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 。具体到2019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2日至7月21日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为“末伏”,共计40天 。
几月几号入伏
几月几号入伏

文章插图

2011年7月14日入伏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 。伏,是避暑之意 。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暑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