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必攻城门 围城必阙什么意思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防止野兽的侵袭,就在聚落周围用木头或土堆围成一圈,这就是最早的城池 。后来城池的规模越来越大,西周时开始用夯土筑城,到了南北朝时用上了城砖 。这个时候筑城的目的早就不是防御野兽了,而是为了防止敌军攻打 。

古代攻城必攻城门 围城必阙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那么一座城池哪里最薄弱呢?是城门 。因为城门是供日常通过使用的,与厚达数米的城墙相比,城门是整个城池最薄弱的 。所以,在火药没应用之前的古代,攻城都是重点攻城门,城门一破,就意味着城池失守了,这就是《左传》“犯门斩关”一词的由来 。
当然,攻城一方知道城门最薄弱,那守城方也不傻,在防守时就重点考虑到了城门一带 。早在战国时期,木质城门就用铜、铁箍加固,门后用大木将门闩住 。门后还有防火设计,南北朝时侯景攻云台,就是“持火炬烧大司马、东西华诸门”,被守军“凿门楼下水沃火” 。
古代攻城必攻城门 围城必阙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一些稍具规模的城池,不仅修瓮城,而且城门后还会再设一道悬门,当敌人攻破第一道城门时,马上放下悬门,阻断敌军攻势 。正因为防御不断升级,所以攻城一方也在升级武器,像云梯、冲车、尖顶木驴、撞车就先后派上了用场 。
但不管是云梯也好,楼车也罢,目的都是翻上城墙消耗守军,而最终要进入城池,重点还在于攻破城门,因为只有城门的通过性最好,大军进城如果靠云梯翻墙入内那得累死 。而云梯这些攻城器械,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分散守军,掩护友军攻破城门 。
古代攻城必攻城门 围城必阙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既然城门是古代攻打城池的首要目标,那为什么守军不直接把城门砌死呢?把城门砌成和城墙一样,那攻方岂不是只能通过翻墙才能进来了吗?
明朝督师袁崇焕在守宁远时曾经将城门封死,但这种做法通常不多见,为什么呢?从战国到宋朝,兵书都强调“围城必阙”,攻城只围三面,可以避免守军陷入绝境死战 。这从侧面其实也印证了古代的城池防御通常都不会把城门砌死,否则也就不存在“围城必阙”了 。
古代攻城必攻城门 围城必阙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这就出现矛盾了,一方面是城门一破城池就失守,另一方面却是守军极少堵死城门,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古代什么情况下需要攻城 。《孙子兵法》说的很清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因为伤亡太大,往往是不得已的选择 。
怎么个不得已呢?就是说眼前的这座城池地处战略要地,围困和绕过去都不行,只有攻下才能确保粮道通畅 。西汉七国之乱时,吴楚联军猛攻梁国都城睢阳,却不选择绕道攻取长安,就是因为睢阳如果绕过去,那么吴楚必然会被梁军切断后路 。
古代攻城必攻城门 围城必阙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三国时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猛攻陈仓20多天却不选择绕过去,也是因为陈仓如果不攻下来,那么蜀军不仅粮道无法打通,而且会被陈仓守军包抄后路,如果选择围困,又容易等来魏国援军,只好强攻 。
【古代攻城必攻城门 围城必阙什么意思】所以,凡是必攻不可的城池,往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如果守军先把自己堵死在城中,那么也就无法出城配合援军作战,战略大打折扣,也更容易坐以待毙 。兵书《尉缭子》就说的很清楚:“十万之军顿于城下,救必开之,守必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