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中国,有一位伟大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袁隆平,他还有一个好听的雅称——“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一生育有三子,只有小儿子袁定阳继承了他的衣钵,一直都在从事杂交水稻方面的研究 。
众所周知,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有子承父业的说法,像我们了解的一些传统手工行业,比如说木匠、瓦匠、篾匠等等 。子传父业的目的,是为了让这门技艺不会散失 。
像研究杂交水稻这一块,这些年来技术已经十分稳定,而且研究这个就注定要和农田打交道,可以说是又累又脏 。但是袁隆平的小儿子袁定阳,最终还是选择了子承父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袁家有宝袁隆平和妻子邓哲的爱情故事,即便是放到现在,依然略显前卫 。
当时袁隆平是安江民校的一名教师,邓哲则是他的学生,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爱再到结婚,总共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师生恋”加“闪婚” 。
文章插图
不过,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这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
那是1953年,23岁的袁隆平从重庆湘辉农学院(今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遵循统一分配,到了湖南怀化的安江民校教书 。
因为不修边幅,衣着朴素,所以袁隆平当时,并不讨姑娘们喜爱,大家基本上对他都是敬而远之 。
时间过得很快,袁隆平在这些年里,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教学和研究水稻上面 。
父母十分的着急,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说儿子结婚,但是每一次袁隆平都是点着头答应,过后却又忙着自己的工作 。
实际上早在3年前,袁隆平就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他这几年都在培育这些种子,立志要让人民远离饥饿威胁,所以他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
文章插图
直到30多岁这年,已经是大龄青年的袁隆平,终于遇到了一生的挚爱——邓哲 。
邓哲是袁隆平的学生,她很喜爱和敬佩这位老师,她评价:“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 。”
每一段感情都是上天注定的,在和邓哲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袁隆平对这个安静礼貌的安江妹子也产生了好感 。
虽然两人互有好感,但是却没人捅破这层窗户纸,直到不久后,热心的同事撺掇他们:“趁热打铁把喜事办了 。”
就这样,34岁的袁隆平和26岁的邓哲结婚了,他们的婚礼十分的简朴,仅买了50元钱的喜糖 。
婚后,邓哲十分的幸福,她说:“袁先生真细心,这个丈夫算是找对了 。”
以前工作是一个人,但是自从和邓哲结婚后,妻子也成了袁隆平的助手,二人携手共进,从不畏艰难险阻 。
这对恩爱的夫妻,婚后一共生育三个孩子:大儿子袁安定,二儿子袁安江、小儿子袁定阳 。
早在两人结婚之前,袁隆平一直在尝试研究水稻的杂交品种,但是在袁定阳出生一年后,也就是1971年,袁隆平被调到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
文章插图
袁隆平调到省里后,妻子邓哲带着三个孩子留在了黔江 。之后的20多年里,邓哲用弱肩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
老家的三个孩子和两边的父母,都需要邓哲一个人去照顾,虽然辛苦,但是她从未说过一句怨言 。
最忙的时候,邓哲需要下地干活,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她只得把其中两个孩子送给双方父母照料 。大儿子袁安定是奶奶带大的,小儿子袁定阳是外婆带大的 。
1975年1月3日,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去世了,彼时的袁隆平工作进入了紧要的关头,抽不开身 。邓哲按照老人遗愿向丈夫隐瞒了噩耗,代替袁隆平为父送终 。
1982年除夕,是袁隆平在南方育种10多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 。丈夫回来了,邓哲无比的高兴,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餐饭 。
但是让袁隆平没想到的是,正月初二这天,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被送到了医院抢救室,同时母亲和岳母也突然病倒了,袁隆平一下子不知所措 。
在医院里,邓哲的生命危在旦夕,昏迷中只能靠输液维持 。袁隆平忙的像陀螺一样团团转,他白天照料病中的两位老人,晚上守着病床陪伴妻子 。
那段时间,袁隆平心里很难受,因为他感受到了妻子这么多年来的不容易 。
文章插图
望着病床上的妻子,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袁隆平喃喃地说:
“都是我不好,我不是好丈夫,你是累病的呀!可我没办法,我离不开杂交水稻,禾苗也离不开我呀!”
也许是上天听到了袁隆平深情的呼唤,不忍这对久别重逢的夫妻再离别,半个月后邓哲奇迹般地苏醒了,连医生和护士都认为这是一次生命的奇迹 。
邓哲刚苏醒,还不能动,袁隆平不忘医生的嘱咐,每隔一个小时就给妻子翻身,为她按摩身体,在袁隆平的悉心照料下,一个月后邓哲康复了 。
这一次的经历,让袁隆平意识到这么多年亏欠妻子太多了,余生一定要想尽办法补偿 。
水稻之子1985年5月,袁隆平在北京买了礼物托人捎回黔江,并写信给妻子邓哲:
“在京给你买了两条裙子和一件汗衫,两黑一深蓝 。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号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收到信的邓哲,看着眼前的两条裙子,她笑着笑着就流出了眼泪 。
原来,邓哲想到那个因常年下地,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被太阳晒得又黑又瘦,打扮的像农民一样的糙汉子,谁还能说他只会科研不懂浪漫呢?
和所有恩爱的平常夫妻一样,邓哲总是一边吐槽丈夫,一边深爱着这个男人 。
袁定阳是袁隆平的三儿子,高高的个子,话语不多,性格很像他父亲 。
文章插图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很难见上父亲一面 。他有时候很晚才到家,第二天一大早又走了,有时候三五个月也不回一趟家 。我从小跟妈妈一起在安江生活,高中以前,对父亲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我多次问妈妈,爸爸在外面干什么,怎么老是不回家?”
父亲太忙,他就跟着,虽然从小和父亲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是袁定阳也知道父亲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权威,所以他很敬佩自己的父亲,而顶着“杂交水稻之父”儿子的名头,他自然也就成为了“水稻之子” 。
所以袁定阳抓住了每一次和父亲见面的机会,他就跟在父亲的身后,像一个小跟班一样,不怕严寒酷暑,到稻田里去看、去听,因此也对杂交水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了袁隆平三个儿子中,唯一一个继承父业的人 。
文章插图
一路走来,袁定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先后获得了广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士学位、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学位 。之后他又前往了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分子生物专业学子,专业研究方向就是水稻的转基因工程 。
毕业后,袁定阳进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产、抗病及抗逆性转基因植物新品种培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机械化品种选育等领域 。
主持开发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水稻研究的“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分子等生物技术培育超级稻组合” 。
“父亲是我的目标,是我学习的对象,我只有不断地去努力,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路上越走越远,才能不辜负他的期望 。”
文章插图
在袁定阳的心中,父亲虽然身材并不高大,但是他的精神和品质影响着他,让他一路前行,努力奋斗,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继承父亲的事业,做一个真正的“水稻之子” 。
公公对儿媳的“刁难”“当袁老儿媳有点难,起码种五年稻田 。”据说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名言,讲的就是袁隆平的三儿媳妇段美娟和公公之间的故事 。
段美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姑娘 。当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农学院毕业后,将简历投到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一门心思地想当上水稻研究员 。
文章插图
女性去应聘这个职位的真的太少了,但是近乎完美的简历,却依然被发了回去,而发回的人正是袁隆平 。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研究场所都是在户外,需要面临日晒雨淋,还要下田照看水稻,很多年轻的男性工作者都坚持不下来,何况是一个小姑娘?袁隆平不希望段美娟过来,是怕她吃不了这个苦 。
“从事水稻研究工作需要常年下稻田,不但累得腰腿疼痛,而且还会被晒得黝黑,你一个女孩子家,不太适合做这种工作” 。
但是段美娟似乎认定了这份工作,她再三要求就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最后袁隆平拗不过段美娟的请求 。
她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主动请求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签订一份五年协议,袁隆平被段美娟的坚持深深打动了 。双方签订了“五年稻田野外实践”的规定 。
之后的日子里,段美娟不怕苦、不怕累,一直在野外从事水稻研究,甚至忙的时候,连吃住都在野外,让大家伙对她是刮目相看 。甚至后来她还进入了袁定阳的研究团队 。
文章插图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袁定阳和段美娟二人经过反复的对比,大大推动了水稻基因方面的研究技术 。而这对配合默契的工作搭档也是日久生情,两个人成就了当老袁儿媳有点难,起码种五年稻田的佳话!
袁老有三个可爱的孙女,在他90岁那年曾出镜接受采访,其中一个孙女说道:
“我记得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问我说,你知道你爷爷是干嘛的吗?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我就说,我爷爷是天天看天气预报的 。”
文章插图
关注天气,时时留意气候对水稻试验的影响,是袁隆平养成的习惯 。他在医院治疗的最后那段时间,也通过医护人员了解天气变化 。
袁家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敬重,不仅仅是因为袁老是“杂交水稻之父”,更重要的是优良的家风,让袁家一直散发着光芒!
“一定把中国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
文章插图
【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了新的身份 水稻之子袁定阳】这是袁老一生都在做的事情,他做到了!他的三子袁定阳,至今依然在这条道路上守护着国人的饭碗 。
,
- 奥特之父和奥特之母的爱情故事
- 杂交水稻是不是转基因 杂交水稻是不是转基因技术
- 交流电之父 交流电之父是谁
-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的意思
- 泰罗奥特曼奥特之父 泰罗奥特曼奥特之父奥特之母
- 水稻种子催芽过程
- 水稻种子催芽注意事项
- 水稻赤枯病怎么治
- 水稻种子为什么要进行播前处理怎样处理
-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