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为什么破产

柯达为什么会破产?你发求助我很感动 , 其实这个问题…… 你知道每个朝代为什么会灭亡吗?原因很多 , 也没有标准答案 , 就算你知道的历史全都是真像 , 你也未必能找到答案 。
其一 , 柯达正在走向破产 , 还没真的破产 , 第二 , 就是真的破产了 , 商学院的案例里也只是部分人的见解而已 。但是有一句话是真理 , 就是“它死于营销” , 但把这句话一展开来讲 , 那就是智者见智 , 仁者见仁了 。
走高端路线的很多品牌现在活得好好的 , 比如一些服装 , 包袋 , 手表 , 而柯达不是这类产品 。但是只有今天柯达走过这条路并死在路了 , 我们才可以得到结论 , 相机这种产品不能走这条路 , 那么来卡呢?那是是广告不到位吗?似乎也不是…… 那些后背又有多少广告呢?好像也没有 ,  是产品在时间上没有延续性吗?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相同的案例别人却活得好好的例子 。我上次一回答也说了 , “柯达想走高端路线 , 结果被数码相机的海洋淹死了 , 柯达每出一款都是犹豫犹豫再犹豫 , 结果商场如战场 , 速度太快 , 他还没回过神 , 就已经死了” , 因为相机这种产品 , 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 , 不像那些衣服手表等的 , 相机需要专业知识去了解 , 所以我认为大众购买时会产生人云亦云的情况 , 消费都不像买其它产品一样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 这时候消费者都处于被引导地位 。那么最重要的因素 , 1.广告 , 2.销售员 , 3.流行度 , 占了很大的比例 。显然 , 柯达的受众实在是太少了 , 但是就在当年2004年的时候 , 柯达的最后一部单反(直到2012年的今天 , 依然无机能比) , 它的价格并不高 , 质量是最好的 , 却远远卖不过佳能和尼康 , 再到2010年 , 宾得用了它的CCD , 645D如今却广为人知 , 就更加说明了柯达的营销实在是太有问题了!
柯达 , 就像一个高傲的公主 , 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 , 结果巷外斑斓的世界里 , 人们都已经喝不完廉价的啤酒 , 别人就算要找更好的 , 也只记得那些曾经消费过的品牌 , 从这些牌子中去找 , 柯达就活活饿死在深宫之中 。
(打了好多字呀 ,  ,  , 一家之言 , 泛泛而谈 , 不得要领 , 请多包涵 , 谢谢!)

柯达破产的原因是什么?关于柯达濒临破产的传言一直不断 。自2003年9月柯达公司宣布重大战略转型后 , 其经营一直面临难题 , 连年巨额亏损使投资者信心大降 。

2003年9月 , 柯达宣布进行重大战略转型 , 业务重心全面向数码、医疗影像以及喷墨打印机等倾斜 , 试图适应形势 , 作出改变 。但著名投资人卡尔·伊坎却选择在2004年初从柯达撤资 , 因为他并不看好柯达的战略转型 , 认为柯达的商业模式很难奏效 。伊坎认为 , 柯达采取的措施远远不足以扭转局势 , 而且为时过晚 。

早在2003年 , 因为胶卷销售开始萎缩 , 柯达传统影像部门当年销售利润就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 , 跌幅达71% 。
而自2005年以来 , 柯达仅有一年盈利 , 其他年份全部亏损 。为节约经营成本 , 柯达自2004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0% , 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 。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 柯达日渐式微的时候却金融危机不断 , 而在这次的欧洲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时候大概是终于撑不下去了 。

柯达公司曾经非常辉煌 , 为什么最终走到走向破产的命运?有一本世界名著曾出现过一句非常具有哲理的话 。它说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 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这样一句话用在公司和企业经营方面也是同样适用的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 , 而失败的企业则各有各的原因 。柯达公司曾经享有百年老店的荣誉 , 最鼎盛的时期甚至包揽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胶卷市场 。相信在全球范围内 , 也很难找到几家创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成绩的公司 。然而 , 正是这份莫大的荣耀最终也导致了它的破产 , 一代胶卷大王从此退出江湖 , 一场轰轰烈烈的戏目就此悲惨落幕 , 令人唏嘘不已 。它为何会发展到要面临破产的命运 , 这其中原因比较复杂 , 绝对不是所谓的未紧跟潮流就能解释清楚的 。因为对于所有的公司和企业来讲 , 它们失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没有追赶上市场的发展趋势 , 被瞬息万变的市场给淘汰了 。但是这样一个如此通用的原因肯定不能够作为柯达走投无路 , 申请破产的最关键原因 。其实它的破产和它自身的地位跟心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试想一下 , 一家从胶卷发家并以胶卷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怎么甘心放弃原本就有着丰厚利润回报的业务而转投其他领域 。它觉得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是任何公司和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撼动的 。所以在这样一种心理的支配下 , 柯达公司不可能会主动转型 , 投入到数码市场中去 。第一是风险 , 第二则是它觉得自己的业绩不会被其他领域掩盖 。再者就是当时柯达经营着好几种业务 , 每一种都需要持续的投资 , 而且体量也都比较庞大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 , 是不太可能拿出多余的钱来投资数码相机的 。虽说第一台数码相机出自柯达 , 可是最后依靠数码相机占据世界市场的却不是它 。
柯达破产的危机产生原因数字技术终结胶卷柯达首先是来自市场领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 。自加标签(或零售商品牌)将柯达产品的价格压低了40% 。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上 , 价格便宜的胶卷也给柯达造成极大的威胁 , 因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价格而非品牌和质量 。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 , 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 , 但仍无法彻底清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柯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的冲击 。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设备、严重的污染是底片与相纸生产和冲印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 体积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难是使用底片和相纸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蹒跚战略转型虽然柯达1998年就开始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 , 但柯达的决策者们 , 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 , 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 。2000年之后 , 全球数码市场连续高速增长 , 翻了差不多两倍 , 而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2002年 , 柯达的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 , 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 。2004年 , 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 , 但利润率仅1% , 其82亿美元的传统业务的收入则萎缩了17% 。2006年 , 柯达把其全部数码相机制造业务出售给新加坡伟创力公司 。2007年 , 其又将原四大业务之一的医疗成像部门 , 以25.5亿美元出售给加拿大资产收购公司OneXyi 。同年 , 其持有的乐凯股份也以3700万美元低价转让给广州诚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自2007年以来 , 柯达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 , 裁员达2.8万人 , 幅度高达50% 。然而 , 2008年 , 金融危机爆发 , 需求减弱 , 市场萎缩 , 其第四季报显示 , 柯达亏损1.33亿美元 , 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营收下滑 , 靠出售资产勉强盈利的柯达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 。2010年柯达财报显示 , 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00万美元 。而且 , 柯达营收的主要来源竟仍然是专利出售 , 而像喷墨打印机那样的新产品业务尚未真正打开市场 。
德国的计划破产原因是什么?1916年6月 , 德军指挥部再次试图突破凡尔登筑垒地域的防御 , 但又未成功 。到7、8两月德军仍未能摧毁法军的防御 。1916年6月 , 俄军在西南战线突破成功 。7月 , 盟军在索姆河发起进攻 。8月 , 法军发起反突击 。这些情况迫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在凡尔登一带转入防御 。德军作战6个半月 , 仅楔入防御纵深7-10公里 。1916年10月24日 , 法军转入反攻 。至12月18日法军收复社奥蒙堡垒和沃堡垒 。12月21日 , 法军前进到他们在2月25日原先据守的地区 。德国预定在1916年战局中迫使法国退出战争的战略计划 , 经凡尔登附近一战遭到破产 。
柯达公司破产原因所在柯达公司破产原因:首先 , 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 , 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 , 反应迟钝;其次 , 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 , 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 , 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 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 , 决策犹豫不决 , 错失良机;再次 , 投资单一 , 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 , 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 , 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 , 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最后 , 角色模糊 ,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 , 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 , 竞争者与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 。
柯达为什么破产?关于柯达濒临破产的传言一直不断 。自2003年9月柯达公司宣布重大战略转型后 , 其经营一直面临难题 , 连年巨额亏损使投资者信心大降 。

2003年9月 , 柯达宣布进行重大战略转型 , 业务重心全面向数码、医疗影像以及喷墨打印机等倾斜 , 试图适应形势 , 作出改变 。但著名投资人卡尔·伊坎却选择在2004年初从柯达撤资 , 因为他并不看好柯达的战略转型 , 认为柯达的商业模式很难奏效 。伊坎认为 , 柯达采取的措施远远不足以扭转局势 , 而且为时过晚 。

早在2003年 , 因为胶卷销售开始萎缩 , 柯达传统影像部门当年销售利润就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 , 跌幅达71% 。
而自2005年以来 , 柯达仅有一年盈利 , 其他年份全部亏损 。为节约经营成本 , 柯达自2004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0% , 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 。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 柯达日渐式微的时候却金融危机不断 , 而在这次的欧洲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时候大概是终于撑不下去了 。

伊士曼柯达公司破产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过时了

柯达破产了吗?他们公司还在运营吗?为何他们网站还上得去?

柯达为什么破产

文章插图

【柯达为什么破产】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 并不意味着柯达公司不复存在 , 所以该公司网站仍然存在 , 破产只是其对自身的业务、资产进行的重组 , 传统的胶片业务在此次破产重组中被舍弃 , 但其数码等业务仍旧存在 。柯达公司申请破产的原因有:1、市场领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 。胶卷市场的激烈竞争增加了柯达公司运营的压力 , 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上 , 价格便宜的胶卷也给柯达造成极大的威胁 , 因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价格而非品牌和质量 。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 , 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 , 但仍无法彻底清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2、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的冲击 。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设备、严重的污染是底片与相纸生产和冲印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 体积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难是使用底片和相纸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3、经济危机的影响自2007年以来 , 柯达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 , 裁员达2.8万人 , 幅度高达50% 。然而 , 2008年 , 金融危机爆发 , 需求减弱 , 市场萎缩 , 其第四季报显示 , 柯达亏损1.33亿美元 , 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营收下滑 , 靠出售资产勉强盈利的柯达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 。扩展资料:关于柯达濒临破产的传言一直不断 。自2003年9月柯达公司宣布重大战略转型后 , 其经营一直面临难题 , 连年巨额亏损使投资者信心大降 。2003年9月 , 柯达宣布进行重大战略转型 , 业务重心全面向数码、医疗影像以及喷墨打印机等倾斜 , 试图适应形势 , 作出改变 。但著名投资人卡尔·伊坎却选择在2004年初从柯达撤资 , 因为他并不看好柯达的战略转型 , 认为柯达的商业模式很难奏效 。伊坎认为 , 柯达采取的措施远远不足以扭转局势 , 而且为时过晚 。早在2003年 , 因为胶卷销售开始萎缩 , 柯达传统影像部门当年销售利润就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 , 跌幅达71% 。而自2005年以来 , 柯达仅有一年盈利 , 其他年份全部亏损 。为节约经营成本 , 柯达自2004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0% , 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 柯达日渐式微的时候却金融危机不断 , 而在这次的欧洲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时候大概是终于撑不下去了 。
伊士曼柯达公司的柯达危机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 , 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但是到2000年 , 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 , 仅占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 , 2000-2003年柯达各部门销售利润报告 , 尽管柯达各部门从2000-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动 , 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 , 尤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 。具体表现在: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 , 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 , 跌幅达到71%! 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之后 , 昔日影像王国的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的失宠 , 而不复存在 。造成柯达危机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首先 , 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 , 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 , 反应迟钝 。其次 , 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 , 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 , 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 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 , 决策犹豫不决 , 错失良机 。投资方向单一 , 船大难掉头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 , 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 , 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 , 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 , 使公司陷于“知错难改” , “船大难掉头”的窘境 。据统计 , 截至2002年年底 , 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家 , 是肯德基的10倍 , 麦当劳的18倍!这些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 , 正在成为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 。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过去柯达的管理层都是传统行业出身 , 例如:现任运营系统副总裁Charles Barrentine 是学化学的 , 数字影像系统美国区总经理Cohen是学土木工程的等等 。在现任的49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7名出身化学 , 而只有3位出自电子专业 。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和保持领先地位方面 , 传统产业领导忽视了替代技术的持续开发 , 从而失掉了新产品市场应有的领导份额 。从传统胶片与数字影像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可以看出 , 柯达对传统胶片技术和产品的眷恋 , 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影像产品的冲击反应迟钝 ,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柯达陷入成长危机的必然 。短视的战略联盟从市场竞争角度看 , 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 , 竞争者与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 。技术市场竞争激烈 , 电子技术领先周期缩短 , 进入细分市场领域的增加 , 国际级竞争对手增加 , 在数字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领域中遭遇如: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大公司的激烈竞争 。虽然柯达也与对手建立了大量战略联盟 , 但是就核心技术而言形成的战略联盟却寥寥无几 , 大部分是服务项目的联盟 。国之利器 , 岂能让与他人 。管理层其实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就是胶片 , 与别人合作也是靠这个金刚钻儿 , 人家还会沾你的光 。数字时代 , 没有核心技术 , 企业的经营就会随时处于危险的状态 , 过去的一切都会在瞬间贬值 。合作永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尽管历经挣扎 , 柯达还是走到了这一步——2012年1月19日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 , 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 , 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 。此前 , 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 , 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 。总部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的伊士曼-柯达公司1月初宣布 , 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警告 , 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 , 则有可能退市 。2011年 , 柯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 , 当年股价跌幅超过80% , 最新报0.66美元 。这是正在变卖资产求生的柯达遭遇的最新打击 。柯达表示 , 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 , 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标准 。而在其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显示 , 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 , 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 , 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状况 。“董事会的成员和整个管理层一致相信 , 为了柯达的未来 , 这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 , 也是正确的一步 。”董事长和CEO安东尼奥·佩雷兹( Antonio M. Perez )在声明里说道 。他还表示 , 申请破产保护将让柯达能够发挥所拥有的资产的最大价值 , 包括向手机和其他设备商授权数字成像等专利 。柯达称 , 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破产法第11章 , 向美国一家破产法院申请业务重组 。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请范围内 。柯达表示 , 此举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 , 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 , 妥善解决遗留负债问题 , 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此外 , 柯达还已从花旗集团获得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 , 贷款期限为18个月 , 用于改善流动性以及运营资本 。贷款额度还需要获得法庭批准并有一些前提条件 。该公司相信 , 在破产期间 , 公司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 , 公司将继续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柯达预计将继续支付员工薪水和福利 , 并维持消费者的服务项目 。柯达在海外的子公司不受破产保护条款约束 , 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未偿债务 。柯达及其在美国子公司承诺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破产后欠下债务 。针对上述问题和资本市场的反映 , 柯达于2003年9月26日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 , 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 。1.“以变应变” , 增加在非影像业务领域的投资 。2.不再向传统胶卷业务进行任何重大的长期投资 。3.公司重组 , 将原来的胶片影像部门、医学影像部门、商业影像部门重组为商业影像、商业冲印、医疗影像、数字及胶片影像系统、显像及零部件五大数字科技部门 。4.向消费者推出系列型号的数字相机和喷墨打印机 , 与富士、惠普、施乐、佳能和爱普生等在数字业务领域展开正面较量 。5.坚持其胶卷特许经营业务 , 积极开展私有品牌胶卷经营业务 , 如:胶卷将可以以非柯达品牌的商标在国外出售 。6.通过跨行业联盟形成消费者足不出户全面解决方案 , 即如下的产业链 , 包括:数字相机(柯达或非柯达品牌)-联邦快递派送-连锁冲印店输出;彩信(摄影)手机-网络传输-连锁冲印店输出-联邦快递派送-客户 。7.在中国市场 , 传统业务与数字业务两者兼顾 , 建设一个柯达全球生产中心 , 主要业务为组装核心型号的数字相机 , 同时开始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工作和数字冲印;柯达传统的民用影像业务部门继续扩大中西部和二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 , 实现由“影像”到“影像+零售服务”的战略转型 。8.实现“双T”(全面解决方案和全面满意度)和“双E”(延伸和扩张)的战略规划 , 加强终端输出 。继9月份转型战略出台后 , 召开的纽约西部投资人大会上 , 柯达CFO 布鲁斯特宣布了柯达新战略的要点 , 其中包括:1.整顿传统业务管理以扩大现金收入;2.加速发展公司已有数字图像产品和服务;3.严格聚焦的收购行为填补已有业务的不足 , 并加速进入紧密关联的图像市场;4.在诸如电子显示和喷墨打印领域发掘长期增长机会 。在转型后的一年中 , 柯达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并购Algotec系统公司、SCITEX数字印刷公司 , 与VERIZON WIRELESS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 完成NEXPRESS和HEIDELBERG公司的并购 , 从美国国家半导体购买图像传感器业务 , 购买OREX公司 , 卖掉AUNTMINNIE业务 , 购买CREO公司等 。柯达发言人说:“这是柯达面对现实——从传统的影像业务到数字业务转型中 , 必须要做的事 。”同时 , 在管理层安排上 , 柯达紧锣密鼓进行了人员更换 。而柯达董事会也期待他能“延续他在发展数字产品和组织管理方面的传奇” 。柯达希望这一新的战略转型将导致业务更为多元化 , 并预期这个新战略将会让公司每年以5%~6%的速度增长 。在2006年以前可能达到160亿美元的年收入 , 2010年以前可望达到200亿美元 。其实 , 柯达公司早在1976年就开发成功了数字照相技术 , 但在数码影像上一直步履蹒跚 。首先 , 柯达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庞大投资和全球存在变成了公司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 。不仅如此 , 柯达的管理层在90年代中后期也一直没有把转型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来推进 。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乔治·费舍尔(George Fisher)曾经宣称柯达会在1997年实现传统业务和数码业务在销售量上的持平 。但事实却是公司管理层更多地沉浸于传统胶卷市场既有优势和利润的创造上 , 甚至认为推动数码相机等产品会伤害其传统业务 。在柯达公司确定了进军数码市场的战略后 , 一些股东仍然批评当时柯达公司的CEO邓凯达(Daniel Carp)是在用柯达公司做赌注押宝数码战略 。在争夺传统胶片市场的战斗中 , 柯达的竞争优势更多地体市场策略和商业模式上 , 相关替代技术的开发往往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但在IT背景下的数码影像市场中 , 关键技术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柯达在90年代中后期专注于传统胶片市场 , 其在数码影像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柯达传统的营销渠道 , 比如遍布大街小巷的冲印店的改造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如此一来 , 柯达的品牌无疑将成为其战略整合的切入点和发动机 。当柯达在1997年进入数码影像时 , 它就面临着品牌推进的问题——柯达需要利用一个胶卷和照片处理的强势品牌在数码相机和数码成像市场上推进其产品 。柯达公司商业研究部主管麦克·洛蒂(Mike Lotti)认为 , “柯达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现有的营销投资和品牌认知来推进其新产品的销售 。柯达从过去的经验知道对某类产品的营销投入会对其他产品产生正面影响 。”消费者对柯达已有产品和服务的信赖和满意会增进消费者对柯达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认同 。对于过去的柯达来说 , 在相机上的广告投入对其传统胶卷的销量也有提升作用 。对于今天的柯达来说 , 它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其过去的营销努力和投入转化为其数码产品销售的推动力量 。“压力来自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营销的‘生产力’ 。柯达需要一些措施来让我们的市场营销变得‘高产’ , ”伦敦商学院高级研究员提姆·安姆勒(Tim Ambler)补充道 , “市场营销难道仅仅是广告、推广再加上一点点市场研究么?收获过去成功营销投入带来的收益也是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柯达过去的品牌投入已经让它的名字家喻户晓 。柯达自己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 许多中介机构的调查也证实了柯达的品牌价值 。在柯达开始推广全新产品的时代 , 柯达的品牌价值将带给它什么好处呢?转型对于柯达来说不仅是迫不得已 , 也说明它在一开始就在时间上被竞争者甩在了后面 。在这种环境下 , 品牌也许是柯达相比于其他厂商为数不多的竞争优势之一 。当然 , 要将消费者对柯达品牌的认同从胶片转移到数码产品上来 , 柯达还需要在其市场营销上做得更多 。品牌的老化是柯达在其市场营销上面临的最直接问题之一 。品牌从根本上说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意识在某种市场产品上的集中体现 。当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传统的胶片影像转移到数码影像之后 , 柯达品牌的市场载体就日渐薄弱 , 品牌也随着开始老化 。为了显示管理层重新定义柯达品牌的决心 , 柯达公司在年初更换了其已经沿用了36年的品牌标识 。在新的柯达公司标识中 , Kodak字母跳出了传统的黄色盒子 。柯达的新品牌标识展示的是流线型的设计和突出醒目的字母 , 象征着一个全新的、跨行业的 , 专注于数字影像的领导者 。标识的改变只是柯达一系列品牌战略调整的其中一步 。公司营销合作伙伴奥美传媒(Ogilvy)的布赖恩·柯林斯(Brian Collins)证实道 , 奥美公司的BIG团队(Brand Integration Group)已经开始帮助柯达公司重新定位其品牌的消费者认同战略和视觉效果 , 柯达新公司标识只是奥美团队工作的一小部分 。柯达公司市场总监卡尔·古斯丁(Carl Gustin)则公开呼吁柯达公司需要在品牌策略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我们正全力以赴地更新我们的指导方针、政策和实践 , 但品牌策略的转变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我们在这个时候推出新的公司标识 , 就是要说明行动的时候到了 。”卡尔·古斯丁(Carl Gustin)的呼吁和市场上大多数的看法相一致——换标只是柯达品牌战略改造的开始 。要想改变柯达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传统形象 , 重新塑造一个数码化的新柯达品牌 , 柯达品牌必须通过转型再一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识 , 并且这种满足是必须建立在柯达数码产品这个市场载体上的 。柯达时刻(Kodak Moment) , 为了配合“数码柯达”的概念 , 柯达在营销策略上改变了以往的诉求 。在新广告片和其他宣传手段中 , 柯达将“色彩牌”作为自己的主线 , 明显区别于过去胶卷推广中的“亲情牌” 。柯达乐图馆是柯达在国内唯一授权的全能影像服务店 。
2012年1月19日 ,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 , 美国柯达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正式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答: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企业要诚信经营 , 注重企业的品牌和形象 ,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 ,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④ 以市场为导向 , 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每点2分 , 如能从产品质量 , 企业兼并和强强联合、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等方面也可酌情给分)试题分析:本题以柯达公司经营失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回答时确定知识点是公司的成功经营 , 运用课本这一知识从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 ,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 企业要诚信经营 ,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以市场为导向 , 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四个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问以柯达公司经营失败为背景 ,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 难度较小 。只要能用经济学语言准确表述材料中的信息 , 就可答好此题 。

为什么柯达会破产应该是多方面的吧!那个属于传统胶卷的时代 , 已经一去不返了 。在数码相机尚未普及的20世纪 , 柯达是全球家喻户晓的黄色巨人 , 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3份额 。但现在 , 没人要用胶卷了 , 应该说数码的来袭让柯达无法跟上现在的改变吧!

柯达 破产了吗据称柯达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有消息称柯达已聘用一家专业处理重组事务的律师事务所 , 可能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在市场传出柯达破产传闻消息后 , 柯达股价大幅跳水 , 盘中暴跌幅度最高至68% , 创下至少自1974年以来最高的单日跌幅 。截至收盘 , 柯达股价报0.78美元 , 下跌0.91美元;过去一年中 , 柯达最高股价为5.95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