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畜禽商业化育种树立新典范( 二 )


长期以来 , 白羽肉鸡种源由国外垄断 , 德国EW集团旗下的安伟捷公司和美国泰森集团的科宝公司占据了全球97%的市场份额 。 在此形势下 , “广明2号”等国产新品种的市场突围并非易事 。
今年 , 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白羽肉鸡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 , 聚焦“广明2号”新品种推广应用中急需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 开展示范基地建设 。 在华北、东北等主产区布局推广示范基地 , 以点带面 , 提升“广明2号”的市场占有率 , 并引领我国自主白羽肉鸡品种的高效绿色生产 。
在该项目支持下 , 目前已经建立了“广明2号”高效种鸡扩繁体系 , 通过白羽肉鸡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金字塔式扩繁结构 , 逐级放大推广数量 , 能够带动肉鸡养殖1000万只 。
“今年‘广明2号’父母代种鸡订单达到20万套 , 远远超过原定计划 , 推广进展非常好 。 ”赵桂苹告诉采访人员 。
“前段时间 , 我带队走访了国内7省13市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 , 一个直接的感受是 , 很多企业愿意接纳国产品种 , 具有民族情怀 。 ”新广农牧董事长梁尚根介绍 , 今年3月公司动工建设新的育种扩繁基地 , 明年可投入生产 , 全部完工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35-40万套祖代鸡、1500-2000万套父母代鸡 。
预计到2025年 , “广明2号”新品种推广达到500万套 , 年出栏商品肉鸡达到7亿只 , 实现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品种的高效生产 , 助力优质鸡肉产品的安全供给 。
为了进一步推广白羽肉鸡国产新品种 , 梁尚根建议 , 在市场监管方面 , 可对进口品种加强审核与监管 , 与国内配套系审定一视同仁 , 在资金政策方面 , 发挥财政产业基金(如种业基金)的作用 , 支持、鼓励、引导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到育种企业的投资建设中 , 在宣传引导上 , 将国产白羽肉鸡品种纳入国家品牌宣传计划 , 为国产白羽肉鸡品种的宣传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
科企深度融合创新实践
新品种的持续选育和未来推广 , 都离不开产学研协同的商业化育种模式 。
回忆起与新广农牧的合作历程 , 赵桂苹用了“并肩作战”来形容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次次千里奔赴前往育种场 , 与企业技术人员和养殖人员共同解决育种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新广农牧科企携手、密切合作已有8年 , 权责共担、利益共享 , 是我国畜禽商业化育种的成功典范 , 是科企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 , 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良性互动 。 ”张明富说道 。
据了解 , 下一步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将在“广明2号”培育成功的基础上 , 进一步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和合作模式 , 将研究所的高端人才、技术和平台优势 , 与新广农牧的资金、管理和产业优势深度互补 , 打造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新模式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现武表示 , 白羽肉鸡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工作也要强化协同创新 。 “围绕所内、院内、国内、国际‘四个协同’的目标 , 进一步加强院内院外合作 , 继续提高协同攻关能力和工作效率 , 集聚全国肉鸡研究等优势科技力量和资源 , 完善覆盖全国的合作攻关联盟 , 共同推进技术集成示范工作 , 努力开创协同创新、联合成果转化、同步示范展示的工作新局面 , 构建全国大联合、大协作的高效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 。 ”
产学研协同之下 , 科研人员更需要着眼于产业实践 , 从产业一线提炼科研选题 。 刘现武建议 , 要从实践中发现制约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 强化协同攻关 。 对于目前没有适宜技术解决的问题 , 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 及时将产业问题转为科研选题 , 最终服务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