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一伏是十天,但三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 。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 。
今年的农历初伏开始于7月11日,末伏结束于8月19日,持续40天,其中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也就是说,今年“三伏”又是一个“加长版”。“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三伏天期间,气温持续升高,最高温度可达40℃,有的地方更是高达42℃、43℃,非常炎热难耐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
文章插图
2023年三伏天
初伏
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
7月21日-8月9日
末伏
8月10日-8月19日
三伏天为何如此炎热?
三伏天如此炎热,跟太阳有关系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表示,回答“三伏天”炎热的问题,需要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地球的轨道特征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地轴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叫做黄道面,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面,这两个平面目前有一个23°26′的交角,叫做黄赤夹角 。
正是这个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当中,随着地球位于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的南北纬23°26′之间移动 。
当太阳照射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时称之为夏至;照射到南纬23°26′(南回归线)时为冬至,照射到赤道时为春分/秋分 。
夏至时太阳辐射示意图
夏至时,北半球白天的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以南京地区为例,夏至日,中午太阳高度约为82度,白天时长有14小时15分 。
文章插图
夏至时太阳辐射示意图 图源:王科超
对比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约为35度,白天时长仅有10小时04分 。因此夏至时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约为冬至日时的三倍,并且纬度越高这个比值越大 。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正是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
但是,北半球最热的时间并不是在夏至,而是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 。因为气温的变化还受地表热量收支平衡的影响 。
【三伏天为何如此炎热 一伏多少天】一般夏至后的一段时间里,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大于它所放出的热量,地面温度持续升高,这段时间差不多正好对应传统历法里“三伏”这段时间,因此造就了北半球“三伏天”的炎热 。
这之后,地面放出的热量大于地面吸收的热量,气温才逐渐降低 。
当然,对于局部地区来讲,大气环流、海陆差异、地形因素、天气情况等都是影响气温的因素,最热的时候也并非与‘三伏’日期相对应 。
水稻注意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三伏天是农作物最需要光热的关键时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影响极大 。除了天气闷热外,三伏天还经常伴随着高温干旱的天气,造成一些重要作物的减产和影响 。
文章插图
水稻生长
孔凡磊提醒,一些缺少灌溉条件的地区,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受到旱灾的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困扰,为此生产上可种植耐旱作物,例如高粱、芝麻、花生等 。
三伏天四川水稻进入进入幼穗分化期,高温湿热和干旱不利于水稻生长 。此时水稻生产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今年的三伏天具有高温炎热和干旱的特点,要注意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和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
- 生产关系为何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古人为何研究圆周率
- 隐秘的角落为何是部网剧
- 圣女果为何要尽量少吃 圣女果裂开了还能吃吗
- 耳机为何经常只坏一边
- 火车票为什么如此难买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描写的是
- 相知的格言
-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 登高为何七言律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