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奶牛身上要“钻眼、打洞”,手还伸到胃里,不怕它疼吗?

1、牛身上开洞:少见多怪
2019年一段视频在Youtobe网站短短几小时达到了几百万播放量 , 顺利登上了当日的热门榜 。 视频记录了一头身体左侧带着圆形盖子的奶牛正低头吃饲料 , 一名工作人员把圆状盖子掀起 , 然后手伸进去顺利掏出了半固态溶状物的过程 , 令观众吃惊不已 。
为什么奶牛身上要“钻眼、打洞”,手还伸到胃里,不怕它疼吗?
文章图片
这段视频由法国动物保护组织拍摄 , 目的是谴责养殖户在奶牛身上“钻洞”行为 。 令动物保护者无法接受的是 , 养殖户还时不时朝里面观察、伸手掏东西 , 显然触犯了志愿者的底线 。
但在奶牛养殖户眼里这些志愿者完全是无理取闹、少见多怪 , 甚至一度想邀请这些人到农场里参观一下:身体有“补丁”的奶牛并不是新鲜物 , 几个存在于每个农场 , 而这种“补丁”非但没有伤害奶牛 , 甚至还延长了奶牛的寿命 。
为什么奶牛身上要“钻眼、打洞”,手还伸到胃里,不怕它疼吗?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这种“补丁”奶牛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 , 美国北达科他州农业学院RSAmadon和ArthurFrederickSchalk发明了在牛腹部钻孔、开窗、打补丁的技术 , 这种技术学名叫牛瘤胃切开术 , 而这只胃部开孔、插管的牛被称为“瘘管牛” 。
为什么奶牛身上要“钻眼、打洞”,手还伸到胃里,不怕它疼吗?
文章图片
上世纪初期养殖业蓬勃发展 , 尤其是为美国民众提供鲜奶的奶牛产业更是爆发式增长 。 糟心的是 , 奶牛养殖户时不时抱怨 , 成年后的奶牛不知道何故常患有肠胃病 , 打针吃药效果缓慢 , 治好与否全凭运气 。 与此同时 , 饲料厂家也是烦躁不已 , 每次推出新饲料都需要给奶牛试吃 , 再通过粪便状态评估饲料质量 , 不单是偏差不断 , 更不知道饲料在牛胃里的具体消化情况 。
RSAmadon和ArthurFrederickSchalk开创的牛瘤胃切开术恰恰很好解决了以上问题 , 而他们之所以在牛的腹部“开窗” , 起初也是为观察实验数据 。
为什么奶牛身上要“钻眼、打洞”,手还伸到胃里,不怕它疼吗?
文章图片
2、牛身上如何开窗
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瘘管牛” , 无一例外都选择在牛的左侧开孔 , 这与牛的胃脏结构密不可分 。 开口处通过插管或法兰管与位于牛体内的瘤胃连接 。 牛是典型的反刍动物 , 有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四个胃 , 而瘤胃是牛的第一胃 , 位于腹腔左侧 , 几乎占据整个左侧腹腔 , 并且具有强大的降解纤维物质能力 。 因为瘤胃的位置 , 开口不得不位于左侧了 。
为什么奶牛身上要“钻眼、打洞”,手还伸到胃里,不怕它疼吗?
文章图片
为顺利给奶牛“开窗” , 准备工作需提前 。 首先要检测开窗的奶牛 , 年龄一般在3岁左右:年龄太小 , 瘤胃皮层太薄 , 容易造成损伤;年龄太大 , 瘤胃发育成熟 , 开口后伤口愈合太慢 。 其次动手术之前 , 奶牛24-36小时内不允许喝水 , 且尽量少吃东西 。 然后给奶牛切口部分注射麻醉剂 , 减少疼痛感 。 再从牛的右侧第13根肋骨位置下刀 , 顺势向下在瘤胃开个小口;最后把牛的皮肤下凹、瘤胃上翻 , 缝合在一起 。
为什么奶牛身上要“钻眼、打洞”,手还伸到胃里,不怕它疼吗?
文章图片
之所以牛的皮肤向内部下凹和瘤胃缝合在一起 , 这样“小窗”只有一个向上的口 , 与厨房里的漏斗有点类似 , 避免操作过程及后期碎屑、残渣在其他地方混入 。 皮肤、瘤胃缝制完成后 , 接着将准备好的法兰筒嵌入到“漏斗”中 。 因为有法兰筒的支撑 , 整个漏斗通道顺利展开 , 从开口处轻易看到瘤胃的内部情况 。
为什么奶牛身上要“钻眼、打洞”,手还伸到胃里,不怕它疼吗?
文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 , 牛的皮肤和瘤胃几乎是紧紧挨着 , 中间只隔了一层皮 , 所以对身经百战的老师傅并不是难事 , 完成整个手术只需要1个小时 。 但毕竟是一个伤口 , 大约需要6周的恢复时间 , 期间可能有胃液渗漏 , 引发感染、炎症的情况 , 所以康复期对于瘘管牛而言是一个煎熬的过程 。 另外法兰筒上口用盖子密封 , 牛的瘤胃工作需要一个厌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