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节日习俗有什么 东北过年习俗


东北人民有哪些风俗习惯?1、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 。
2、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
3、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 。
4、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 。
5、高跷和秧歌这一传统项目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一到过年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
扩展资料:
东北地区一般指的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
东北民族体系由四大古族构成,东胡鲜卑室韦蒙古族、秽貘夫余高句丽百济朝鲜族、肃慎挹娄靺鞨女真满族、商族古燕族汉族,奠定了四大民族政权行政区布局变迁对东北历史的影响 。
东北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 。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地区
东北过年的习俗
东北过年的习俗如下: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
一、小年祭灶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
二、扫尘 。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
三、春节的准备 。
1、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
2、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
4、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
四、贴春联 。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
拓展资料: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 。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春节习俗 。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东北人民有哪些风俗习惯?
东北过年习俗:
1、杀年猪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 。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 。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
2、扫棚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 。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
3、赶年集,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 。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 。

地区资源:
1、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 。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 。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 。
2、东北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具体可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 。
3、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 。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 。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

东北的节日习俗有什么?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 。夜饭后吃冻梨:由于隐哗东北天气严寒,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另有一番滋味 。年三十点长寿灶袜行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今夜通明 。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
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
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 。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 。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东北的民歌唱道:年到年到,糕糖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好和老头要顶大毡帽,老太太要块大黏糕 。
东北的风俗?东北的过年风俗
1、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
2、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
3、扫尘: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
4、春节的准备: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
5、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
东北农村的风俗习惯
1.烟筒贴在墙上面
在北方农村里都有盘火炕的习惯,烟道一般都在墙里,然后顺着房檐砌上一个高高的烟筒,这样的烧起火炕来更容易把烟吸走 。而东北一些农村里烟筒特别的奇怪,许多都是重新挨着墙砌一个烟筒,或者是在山墙上凸出来一块用来盖烟筒,这样的烟筒好像贴在墙上面一样 。其实这样的设计也是有根据的,夏天的时候能防止雨水顺着窗户流到屋子里面湿了墙根,更重要的是烟筒到了冬天里能减少火炕散发到室外的热量,使得屋子里更暖和 。
2.出行靠爬犁
在东北一些山林之间农村来说,爬犁比车更重要 。当大雪封山的时候车很容易被陷进去,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爬犁了 。虽说自己生活在北方农村,可对于爬犁还是很新鲜的 。爬犁的结构非常简单,下面两根木条用来滑行,上面是一块木板用来载人载物 。近点的距离拉货一般都由人拖拽,远点可以通过畜力 。爬犁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流行
3.大姑娘会爬树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们那里的姑娘都会上树 。对此比较好奇,都是农村里调皮的男孩子才会干的事情 。原来这是山村林区里面的传统,农村素来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林区里面有着不少的山货,每逢山货成熟的时候全家老小都会进林子采摘,姑娘们也是这样学会爬树的,摘一些野果,松籽,山菇等等补贴家用 。对于没有见过的人来说不可思议,而在这些地方是极其正常的事情 。
4.治病靠跳大神
各地农村里都有一些奇异故事,而东北许多农村因为在山林之间更为普遍 。过去人们认知有限,若是生了什么病都认为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会请来神婆跳上一跳 。在东北的官方学名叫做萨满,民间的说法叫做跳大神 。现在这样看病的方式基本已经消失了,而跳大神作为一种民俗活动至今还能看到 。
5.冬天舔晾衣绳
在北方农村里相信有不少孩子冬天里有舔钢管和晾衣绳的经历,尤其在东北这种情况最为普遍 。到了冬天室外各种铁制品上都会蒙上一层白霜,好像糖一般 。虽然大人一在的告诫不能填,可好奇心的驱使,或被舔过的人哄骗是甜的,总不断有孩子进行尝试 。等舌头被粘住了在后悔,什么甜的一股子铁锈味,甚至还会扯掉一层皮 。这好像是特殊的成人礼,舔过之后仿佛长大了一样 。
懂视生活
1、服饰文化民俗: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色彩丰富,受自然崇拜和信仰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各不相同 。2、酸菜饮食民俗:以前东北人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新鲜菜 。冬天,人们为了备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 。3、文化民俗:二人转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 。
东北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 。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 。从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代(21世纪) 。
东北发现的最古老的第一人是本溪“庙后山人”,距今四五十万年前 。二三十万年前的金牛山、鸽子洞文化,5万至1万年前的青头山人、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前阳人等古人类,9000年前的海拉尔扎拉诺尔人,7000年前沈阳新乐下层文化 。
6000至7000年前的吉林大安县长新南山遗址、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6000年前的海拉尔西沙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开流文化、饶河小南山文化,5000至6000年前的长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遗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辽河红山文化,东北文化薪火相传,是后来形成的商族、肃慎、东胡、秽貊(扶余、高句丽)等东北各民族、部落共同的文明起源 。

【东北的节日习俗有什么 东北过年习俗】关于东北习俗和东北过年习俗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