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明孝宗——朱佑樘
大明“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明孝宗——朱佑樘(chēng),也作朱祐樘,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年号弘治,在位十八年,是明代第九位君主 。
明朝有两类皇帝是最难写的:在位时间短的,执政局势稳定的 。朱佑樘显然就是后者 。这位在史书里被赞誉为缔造了“弘治中兴”的中兴之主,最的特点也就是一个稳字 。人心稳定, 社会 稳定,朝局稳定,一切都看起来那么按部就班,自然也没有了太多的跌宕起伏,以致于弘治年往往被很多讲明史的朋友一语带过 。
在我的眼里, 朱佑樘就是一个老好人 , 也是一位摇摆而顺应时势的守成之君。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朱佑樘的悲惨童年吧 。
生母纪氏,诸多信息不可考,是明军对西南少数民族用兵后俘获的“战利品” 。甚至纪氏到底是不是“大藤峡之战”时期被明军所获,到底是瑶族还是壮族,到今天依旧有很大的争议 。也难怪有人开玩笑说,纪氏可能是大明 历史 上真正的穿越者 。
入宫后纪氏因为读过书,被安排看管皇家图书馆 。因为与朱见深非常偶然的一次相遇,被临幸后便怀了身孕 。
接着就是大量的篇幅说这对母子如何躲避万贵妃的迫害,如何在宫中好心人的帮助下屡屡脱险,朱佑樘又是如何吃百家饭长大的,直到6岁才与父亲相认云云 。
其实我对这个故事是抱怀疑态度的,或者说我们知道的应该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些片段 。皇城就是一个小型的 社会 ,有良善之人,也必有险恶之徒 。纪氏母子躲在宫女养病的安乐堂一藏就是数年,以当时万贵妃在后宫的权势怎么会没人为了自己的富贵去告密状?要知道,连朱见深的皇后都被万贵妃拉下了马 。
再者,长到6岁的孩子,第一次与生父朱见深相见,朱见深凭什么第一眼就确定这是自己的儿子? 明清皇室子弟,特别是皇帝的孩子,从母亲被临幸开始就有一整套完整的记录和凭证以保证血脉的纯正,但凡孩子的出生来历有一点瑕疵,都可能进不了皇室家谱。朱佑樘这么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野孩子”,就这么简单地被皇帝认可,且马上被封为太子?到底是皇家的草率还是有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历史 无数次告诉我们,事出无常必有妖 。当然,我既非专家学者,祖上也不是此事的亲历者,仅仅以一个 历史 爱好者浅薄的认知提出了这个疑问,自然也无法给诸君一个肯定的答案 。但这件事情渲染到今天这个版本,应该与后来追捧纪氏有关 。
但不管怎么样,有两点我们可以确定 。
第一,朱佑樘最后他做了大明第九位君主,说明的确是明宪宗的亲生骨肉 ;
第二,朱佑樘的童年的确过的不幸福。考虑到他之前的哥哥姐姐们或早夭,或胎死腹中,他最后能存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确是不幸中的万幸 。
于是很多人就把朱佑樘后来温和的性格与这段苦难的童年经历结合起来 。这个其实有点勉强 。朱佑樘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童年同样多灾多难,两度成为太子,生父更是被囚禁了长达7年时间,而朱见深的性格就和朱佑樘有很大的区别 。
所以我的理解是, 朱佑樘的温和性格,来源于纪氏的遗传。毕竟,如果没有纪氏的好人缘,怎么会有史书里这么多人豁出性命地帮助 。而好人缘往往也代表了不争,温润,顺从,于是才有了这对母子的东躲西藏,有了纪氏最后的不正常死亡 。
但不管怎么说,成化十一年,朱佑樘被册立为了皇太子,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驾崩,朱佑樘登基为帝,当时他刚满18岁 。
朱佑樘是一个性格非常随和宽厚,待人非常友善的皇帝,应该说是大明脾气最好的君主,没有之一。
朱佑樘疼爱自己的老婆,一夫一妻的皇帝,大明就出了他这么一个 。皇后张氏偏巧又是那种很会“作”的女人,一点点不如意,就对着朱佑樘耍各种小脾气 。你还别说,朱佑樘偏偏就吃张氏这一套 。
有一次张氏生了个口疮,难以下咽,在寝宫里对着宫女太监发脾气,还把药碗打翻 。正巧朱佑樘走进来,什么都没说,重新端一碗药,用勺子舀起少许,轻轻吹凉,一点一点亲自喂给张氏吃 。不难想象,这样一对帝后,整日在宫中同居同饮,会是怎么样一副生活化的场景 。
朱佑樘也疼儿子 。明武宗朱厚照后来的纨绔作风,很大的原因就是朱佑樘纵容的。儿子不想读书,朱佑樘就默许他逃几天课;儿子要出去散心,朱佑樘就带着他出关转转 。虽然总体上朱佑樘并没有放松对朱厚照学业的管教,但朱厚照心中因为得到父亲的溺爱而滋生的无法无天的秉性,朱佑樘难逃干系 。
朱佑樘疼外戚 。张家兄弟,张延龄,张鹤年是朱佑樘的小舅子,也就是国舅爷 。张家兄弟在外多有不法之举,也屡屡被朝臣弹劾 。朱佑樘偏是不闻不问 。张家兄弟最猖狂的时候,居然在宫宴之中想调戏宫女 。后来朱佑樘实在架不住舆论,“教训”了小舅子,但也只是喊进宫骂了一通而已 。
朱佑樘还疼朝臣 。弘治朝堪称明代君臣和睦的典范。朱佑樘和朝臣的亲近,几乎到了“恋人”的级别 。早上朝会刚开,中午喊几个大臣又去书房开小会 。聊得尽兴了,就留哥几个在宫里吃饭了 。
除此之外,还有经筵和日讲,就相当于皇帝的读书研讨会 。每天和朝臣们谈古论今,聊治国,聊文学,聊 历史 ,聊未来,不亦乐乎 。还有批阅奏折,弘治初年朱佑樘的勤政程度,应该不比朱元璋,雍正这样的君王差 。
在弘治朝,你是没机会看到大臣们挨板子的场景,朱佑樘就从来没有体罚过大臣 。甚至考虑到很多官员晚上加班值守弄到深夜,他还专门派军士提着灯笼护送这些官员回家 。
我个人觉得吧, 朱佑樘并不贪恋女色,却在三十多岁的年纪身体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累的。
历史 早就告诉我们了,和大臣们走得太近的皇帝,大多数都不长命 。但你反过来,这样一个皇帝,他在文人阶层的口碑怎么会不好?要知道, 历史 就是这群文官写的 。
但是朱佑樘的这种性格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摇摆,反复,没有大的主见 。
比如登基之初,朱佑樘就遣散了很多明宪宗时期的方士,僧道,停止了一系列法事和炼丹项目 。此举不仅节省了皇室开支,也肃正了朝廷风气,为朱佑樘笼络了大批人心 。
但在弘治晚年,朱佑樘自己也开始沉溺此道,大量僧道又充斥着朝堂,奸佞之徒围其左右 。中间虽有朝臣上疏后使朱佑樘稍稍收敛,但总体趋势依旧呈发展状态 。
这种摇摆矛盾的心理,也表现在政务上 。
他一方面对成化年间的宦官进行打压,另一方面自己也宠信太监李广,致使其干预政事,索贿地方,把持盐政;他执政时期颁布众多举措限制土地兼并,禁止土地投献,却依旧对皇室宗族大肆赐田,仅张家兄弟最后所持田产便有数千顷之巨 。
以上种种事例,在弘治年数不胜数 。
那么问题来,在我的眼中,朱佑樘到底能不能配得上“中兴之主”的名号?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文章开篇的时候我就说过,朱佑樘是一个非常稳的皇帝 。稳是什么?是取中正持重之道 。
我们可以看看朱佑樘的用人情况 。
弘治年是名臣辈出的时期 。王恕,马文升,刘大夏,刘健,谢迁,李东阳,王鏊,丘浚等人,都是后世高度评价的贤臣 。而且这些人更有所长,互有所专 。王恕是累朝老臣,统摄全局;马文升长于军务,为人刚直;刘大夏重节守则,不畏强权;还有所谓的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但这些还只是表面 。
弘治年间,王恕被启用的时候已经72岁了,马文升做兵部尚书是62岁,刘大夏做兵部尚书是67岁,就连年轻的李东阳在入阁的时候也已经49岁了 。
所以弘治年的诸多政务,其实是一群老臣在处置 。老臣,说明经验丰富,面面俱到,不会出大纰漏,却也代表了朝廷进取之心的缺乏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能说弘治年的朝廷,是一个守成的朝廷,绝对不会有朱元璋,朱棣那时的惊天伟业 。
而大量启用高龄官员,也就表示朝廷在官员队伍的培养上是出了问题的,官员阶梯是存在断代的。这也导致了后来朱厚照即位后,弘治年间很多的政策在正德年得不到延续 。
于是,弘治年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情温厚却没什么主意的皇帝,还有一个稳重持周,稳得不能再稳的朝廷 。
开疆拓土是不指望了,创造性地完善上层建筑也没戏,那就只能在已知的认知范围内去力所能及地做到最好 。
我们看弘治年的为政举措,很多其实是延续了明初的诸多做法,就是“法古”。当然,这个法古不像建文朝那么极端,只是重新使用完善了明初的政策 。
朱佑樘还是很务实的,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 。
弘治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他就减税,平均每年减免地方赋税达到了800万石,是明代减税数额最多的一个皇帝;黄河泛滥,漕运不畅,他就治河,仅仅从弘治二年到弘治八年,就动员治河民夫六十余万人次;
成化年几次对北方用兵效果不佳,大明边军战力迅猛下滑,他就积极防御,不主动出击,并且让马文升推行军务改革;因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无法获得根本性扭转,他就加强儒家文化的推广,以图在思想层面让世人遵从 社会 秩序;而像那些整顿吏治,完善监察体系,约束勋贵枉法等举措,更是常规操作 。
朱佑樘的所有举措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情:缓和明代中期的 社会 矛盾 。
事实证明,即使这种小小的补漏举措,经过长年坚持,同样能取得不俗的成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口和朝廷收入的增加 。
以财政收入来说,从景泰,天顺,成化年间来看,朝廷的财政收入平均数在2600万石左右,而弘治年这个数字到了2700万石 。不要小看这区区100万石的增长,要知道这个数字的增长有两个重要前提: 未进行深化的土地改革和常年保持大额赋税减免 。
所以,朱佑樘执政的十八年时间,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他的确做的不错,但如果你要说这是大明朝的“中兴”,又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
“弘治中兴”这个评价,更多的来源于大明皇帝间纵向的 历史 对比 。
明初洪武,永乐两个时期,算是初代的创业皇帝,各种创造性的文治武功 。这个正常,王朝的开局总归是一片朝气蓬勃 。建文朝我们暂且不提,接着就是洪熙,宣德了,著名的“仁宣之治”,本质上是大乱之后的大治,只要朝廷不折腾,经济民生自然能够恢复 。
然后就是正统,景泰,天顺三个时期 。正统年本来有机会把大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土木之变”把这个趋势彻底打断 。景泰时期基本上就是让大明走出“土木之变”的阴影,天顺年朱祁镇复辟后,也因为之前栽的跟头太大而谨小慎微 。
成化年大家都知道,朱见深还是想做事情的,对蒙古,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建州女真,对荆襄暴乱,都是主动出手的 。这么一折腾,国力又损耗了,这才来到弘治年 。
而往后的帝王呢?正德年的朱厚照是什么秉性大家都知道;而从嘉靖时期到万历年,皇帝们走的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路数 。晚明的时局又太糜烂,皇帝们除了拆东墙补西墙,基本也没精力忙别的了 。
所以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大明最后一位走儒家正统路子的皇帝,恰巧人缘好,也确实有一点成绩,那么这个“中兴”之主的赞誉,就给他了 。
朱佑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位皇帝 。从被立为太子,出阁读书,到登基继位,朱佑樘差不多接受10年左右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 。客观地讲,从人品这个角度,朱佑樘确实在帝皇之中属于佼佼者 。试想,一个想赏赐给宫中乐人几两碎银都做得偷偷摸摸,怕被言官知道的皇帝,人能坏到哪去?
但也就是这股“畏畏缩缩”没什么主意的样子,始终让我很难去喜欢这个人 。也许看惯了朱元璋的杀伐决断,见识了朱棣的金戈铁马,哪怕是正德的不管不顾,嘉靖的阴沉权谋,到了 朱佑樘身上,总少了些老朱家的血气与干练。
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
朱祐樘简介(公元1470~公元1505年)
在位时间:公元1487~公元1505年
曾用年号:弘治
谥号:无
庙号:孝宗
安葬地:泰陵
公元1847年,明宪宗的长子朱祐樘出生 。
公元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死去,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 。
公元155年,明孝宗病逝,享年36岁 。
在宪宗时的后宫中,是没有嫔妃敢怀孕生子的,这是因为被年龄已大,无法生子但又专宠的万贵妃残害的结果 。朱祐樘能侥幸出生并存活下来,其间充满戏剧色彩 。他的母亲纪氏是宫中一个小小的女史(女官名称),负责管理宫中藏书 。公元1469年的秋天 朱祐简介朱祐简介 ,纪氏被偶然来到书房的宪宗幸之,自此有孕 。纪氏生下来祐樘后,忍痛将他交给门监张敏,让张敏把他溺
明孝宗朱佑樘简介 一生挚爱是谁 有几个儿女
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宪宗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 。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 *** 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 。史称“弘治中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 。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葬于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皇帝之子,生母纪氏 。后妃子女 只有一妻,皇后——孝康敬皇后张氏张皇后,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 。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 。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也就是说从地方学校保送进了国立最高学府读书,成为国子监生 。张氏出身于这样的读书人家庭,家教自然还可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日,张氏与时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 。同年的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
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中,孝宗这样的情形的确让人费解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孝宗本人性格温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第二,孝宗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6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 。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 。所以,这可能是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原因 。第三,张后本人的性格也许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 。史称张后“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 。
第四,大臣谢迁的劝谏 。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极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臣也不会反对 。例如,成化朝的时候,群臣因为宪宗二十八九岁还没有儿子,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嫔妃 。那么,谢迁何以会多此一举呢?事情是这样的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 。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 。
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 。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 。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 。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
虽然明孝宗朱佑樘对张皇后非常好,但她的结局非常悲惨,她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为没有子嗣,奸臣江彬等心怀不轨,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为帝,史称明世宗 。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世宗入继,称张太后羡旅磨为圣母,上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同时尊他的亲祖母邵氏为寿安太后 。日子一久,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 。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 。终于,晚景凄凉的镇者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而她刚刚死后,世宗就把她弟弟处死了 。
只有一妻
中国皇帝的一大特点就是老婆多,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 。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 。其实不然,中国的几百位皇帝中明孝宗朱佑樘是唯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孝宗皇帝与张皇后感情极好,没有其他妃嫔 。隋文帝杨坚除了独孤皇后外也没有妃嫔,但独孤皇后死后也有宣华夫人等妻子,相比之下,能与一人相伴相随不渝的皇帝只有朱祐樘一人而已 。
孝宗自幼经历坎坷,九死一生 。所以即位后廉洁而贤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 。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 。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佑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
明孝宗儿子有几个?长子明武宗朱厚照,即后来的正德皇帝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 。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兄斗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 。孝宗和张皇后有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武宗朱厚照 。孝宗先天不足朱佑樘简介,身体极弱,晚年曾想革除积弊,畅导新政,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孝宗临死前曾叹到,再给我几年,太子就能成熟了,可惜他这个儿子太爱玩了,给明朝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次子朱厚炜(1495年1月1日-1496年3月9日),生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 。是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唯一的弟弟 。
早夭折,孝宗追封为蔚悼王明孝宗女儿有几个?太康公主,弘治十一年薨,未满2岁,未下嫁.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太康公主朱秀荣(1497年—1498年),据《太康公主圹志》载,“今上皇帝之女、皇后所出,以弘治十年正月十四辰时生,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亥时薨 。公主聪慧娟秀,以上所锺爱,薨之日,悼惜不已,乃追封为太康公主,凡诸恩典皆从厚,以卒之年十月十一日奉敕葬於都城西金山之原 。”太康公主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正蓝旗村东 。1983年曾非法挖开,现仅存公主墓志 。
孝宗皇帝生平
孝宗皇帝有着多难的童年,她的母亲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偷偷生下了他,而且直到六岁才敢站出来与宪宗相会 。当时的宪宗皇帝正苦于没有子嗣,突然一个皇子从天而降非常高兴,并马上册立为太子,正位东宫 。当时孝宗的太子之位并没有因此而稳定下来 。万贵妃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由于当时的万贵妃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为了报复孝宗母子,她又想出了一条毒计 。从此他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让宪宗去临幸后宫的妃子,许多妃子都为宪宗生下了皇子,于是万氏就天天在宪宗耳边说太子如何不好,让他改立其他皇子 。
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于是马上着手准备,可是众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据理力争,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宪宗换太子的决心 。这一次是老天帮了朱佑樘,正当宫中为改易太子的事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泰山地区发生地震,当时的泰山是皇太子的象征,奇异的天象一出,群臣立刻上奏“上天已经示警了,如果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 。笃信佛教的宪宗皇帝这次服软了,朱佑樘的地位也得以稳定下来 。
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皇帝架崩,朱佑樘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弘治元年 。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 。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社会无赖都冒充法师混进宫中,搞的朝廷乌烟瘴气,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 。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 。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当时著名的“纸糊三阁老”都先后被“请”出内阁,孝宗皇帝重新启用了一些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其中著名的有王恕、怀恩、马文升等人,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 。
孝宗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他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朱佑樘简介,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 。弘治皇帝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知道,商议政事 。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的“弘治中兴”的局面 。孝宗统治进入中期以后,许多问题又爆发了出来,孝宗开始逐渐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皇帝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之身边许多人的感染,孝宗皇帝开始信佛,希望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 。
孝宗皇帝对佛教的笃信程度也并不亚于其父,因此少不了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 。好在朝中忠志之士较多,大臣们前仆后继,总算扳倒了当时靠佛教发迹的权宦李广 。孝宗朝另一大弊病就是外戚势力的膨胀,孝宗可能是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他非常喜欢自己的皇后张氏终其一生没有临幸过其它嫔妃,而且对张氏一家都非常好,但是张氏偏偏是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 。他先是强迫孝宗封自己的父亲为伯爵,不久又进封位侯爵 。张氏的两个弟弟也被受爵 。
孝宗统治的后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沈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 。他任用刘大夏、戴珊等人,重新整顿朝政,并亲自告诫张氏兄弟收敛他们的恶行,但是这段昙花一现的时光随着弘治皇帝的驾崩被带走了,终明一朝再没有回来 。
朱佑樘怎么读 朱佑樘的简介1、朱佑樘拼音:[zhū yòu chēng] 。
2、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男,汉族,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
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
4、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经历是怎样的?他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性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 。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 。事后,纪氏怀孕 。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 。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 。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就这样朱祐樘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在他被立为太子时,他的生活也不是很安慰,时常遭受他人的毒手,周太后担心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 。在他继位之后,不仅勤于政事,同时还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 。他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 。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 。
在政治上,他铲除奸恶,还重用贤良,废除弊政,更改律法,严厉管教宦官,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在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重视灾荒难民,减轻农民的赋税,使得当时的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在思想上,加强了儒家文化的推广,还推行军务改革 。
朱佑樘的樘cheng还是tang?
朱佑樘的樘读作zhēng 。
樘是个多音字,用于人名的时候读作chēng,而用作量词,或者是用来指代门窗上的窗框的时候读作táng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以痴情专一、宽厚仁慈闻名 。
朱祐樘指的是明孝宗,明孝宗在位期间年号是弘治,所以大家也习惯称其为弘治皇帝 。朱祐樘明宪宗朱见深的儿子,不过朱祐樘的生母并不受宠 。
朱祐樘的父亲因为宠爱万贵妃而冷落了宫中的其他嫔妃,而朱祐樘从小就是在这样后宫争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后来他当了皇帝之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后宫也因为钩心斗角变得乌烟瘴气,朱祐樘竟然不顾众臣们的反对,只娶了一个老婆 。
朱祐樘也成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他不光在治国上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在个人感情生活上也专情克制,明孝宗朱祐樘堪称一代贤君 。
【朱佑樘怎么读 朱佑樘的简介 明孝宗朱佑樘一生一世一双人】关于明孝宗朱佑樘和明孝宗朱佑樘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
- 浦发银行万用金怎么还款
- 妻子婚前财产怎么继承
- 垮组词 两字,垮组词和部首
- 并的拼音怎么读音写的呀,并的拼音和意思
- ексе,его
- 双眼皮怎么化妆好看
- 彼之良的娃娃怎么样,彼之良铃兰
- 下巴脱位怎么办恢复快 下巴脱位怎么办
- 电视插u盘怎么播放视频
- 灵芝和石斛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石斛怎么吃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