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Watch3 续航测试:中轻度使用&重度使用测试 华为最新消息新闻孟晚舟


亦有所知
谷歌不把系统交给华为&nbsp华为的相关新闻真的是一个接一个,看热闹决不大,但对现在的华为来说,任何风吹草动都很重要.
这不是,最近又被抛弃了惊人的雷声.使用安卓系统的华为手机将停止谷歌服务.
是什么情况?华为手机不能用谷歌生产的安卓系统了吗?严格来说,一些正规版本不能使用,开源版本也可以使用,但开源版本对海外应用程序的支持肯定有问题.这一定会对华为手机的海外市场产生严重影响,对海外华为手机用户来说,一夜之间手机就会留下来.
国外这些大公司也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说不让你用,分分钟的事.
谷歌不把系统交给华为
我们国家的技术看起来还很牛,实际上技术上使用的海外的东西,国内的技术看起来很牛,主要原因是这些海外的技术,在本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但在我国发展,我们的人很多,用户也很多就像互联网一样,海外先发明,但应用程序在中国.
华为如果不能再使用ANdroid系统,华为应该使用什么?
实际上作为战略性的大公司,几年前一定想到了这一步.一定有自己的备用轮胎操作系统,但不如安卓成熟易用.该事件发生后,预计该备用轮胎的研发进度将进一步加快.塞翁失马不知福.通过这个事件,世界上可能会产生新的手机操作系统.这对整个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就像制造芯片一样.据说这个备用轮胎是鸿蒙华为2012年开始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
关于这个系统是否使用,只有使用后才知道.我认为对于现在的中国企业来说,制作好的小费很难,但是制作方便的操作系统是很多企业都能胜任的.我不想投资.中国企业擅长在山寨中提升.
同时,我相信这样的决定对谷歌有很大的风险.

亦有所知
华是5G技术世界第一吗?很多人听说华为的5G技术很强,华为的5G技术到底在哪里?
华是5G技术世界第一吗?最近的《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报道显示,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官方网站最近的搜索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6月14日,华为、爱立信、三星、夏普、因特尔等10家企业宣布5G标准专利达到5401族.在5G新空口领域,累计声明标准专利总数达到5124项.从声明的5G标准专利所有者来看,拥有超过1000族5G新空口标准专利的专利所有者包括华为、爱立信、三星.其中,华为以1481项声明专利(占28%)居首位,爱立信以1134项声明专利(占22%.13%)依次席位,三星以1038项声明专利(占20%.26%)排在前三位.在5G的新核心网络领域,目前只有华为、LG、ETRI三家企业宣布拥有相关标准专利,总数为277家.其中,华为以214人(占77人.26%)宣布专利排名第一,LG以49人(占17人.69%)宣布专利排名第二,ETRI以14人(5人.05%)宣布专利排名第三.
在5G标准eMBB的场景中,以华为主导的Polar成为信令信道代码方案,成为5G标准eMBB场景的主要献身者之一!高吞吐量主导的LDPC成为数据通道代码方案,大家平分秋色,严格来说谁也不是主导的说法.华为等中国企业主导的Polar码胜出,打破了欧美特别是美国企业在通信技术上的垄断,体现了中国通信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2018年4月16日消息,据新闻报道,华为今年全球商业上市的5GNR产品顺利通过欧盟专业认证机构TV南德意志集团的认证审查,获得了世界首个5G产品CE-TEC(欧盟无线设备指令型认证)证书.由此可见,华为5G产品正式获得国外市场商业许可,向5G规模商业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张许可证被视为开放欧洲市场的许可证.
华是5G技术世界第一吗?
2018年2月MWC2018大会前夕,华为向世界发表了首个3GPP标准的5G商用芯片巴龙5G01和基于该芯片的首个3GPP标准的5G商用终端:华为5G面向CPE(用户终端).巴龙5G01是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用、基于3GPP标准的5G芯片,支持世界主流的5G频带,包括Sub6GHz低频带、mmWave高频带,理论上可以实现最高2.3Gbps的数据下载速度(小龙X24-2Gbps).另外,对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5G芯片,华为计划于2019年6月发售.
目前,5G商业考试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城市陆续开始.5G对华为和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当5G技术真正普及时,才能真正看出谁的水平.最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5G时代做准备.

网店销售手表标注华为字样,华为起诉获赔200万元,案件的始末有何详情?华为速智能手环侵权行为赔付200万,连法庭都认为这是该公司在蹭华为的热度 。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出发,实际上这个案件就是普通的民事诉讼里的侵犯知识产权案子 。
向华为提起诉讼别的公司的案件还是比较少的,华为这一家公司不然就不要起诉别人,一提起诉讼基本上都能够获得赔付,这最为重要便是华为针对蹭自身热点的公司一般是不在意的,除非是蹭流量的程度太过分了 。依照许多人对华为的认知,华为一直都是一家科技水平比较高的公司,华为的专利权当然也就非常丰富,这导致很多公司在参考华为商品设计的时候,往往容易导致侵权责任 。
一、华为诉智能手环侵权行为赔付200万!
依照时尚媒体最新消息的新闻,华为公司提起诉讼溜猫科技有限公司获胜了,最终该公司由于侵犯知识产权而赔偿了华为200万的金额 。实际上该公司的商品销售确实存在着难题,在销售商品的时候直接还把华为使用放在了前面,而且也没有干什么其他的表明,这也就代表着该公司是把自己的产品做为华为专用的商品存有的,并且华为并没有授权该公司特有的权利,这也就代表着该公司对华为的权利造成的侵害,最终人民法院当然也就会裁定华为申诉成功 。
二、从法律角度出发:这便是一个普通的民事侵权案子
从法律角度出发,其实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民事侵权案子,华为对自己公司的口碑是具有一定权利的,像溜猫高新科技这类未经受权,就把华为专用型放到自己的产品开始,同时以后都没有做出任何的说明,这类就是一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个人行为 。针对这种个人行为提起诉讼,华为的诉请肯定是不过分的,而且一抓一个准 。
买华为图什么
周四晚,德国《经纪人杂志》发文表示,大众汽车集团拟收购华为公司的自动驾驶团队,具体的收购价格将会达到数十亿欧元 。
消息称双方对这个收购案已经谈判数月,但价格还没谈拢,差了好几个亿欧元 。
随后各家媒体的报道中,都提到了自家就此事联系了大众集团和华为自动驾驶部分的人,双方的回复都是不予置评 。
其实,华为和大众的合作,已经进行了好几年 。从华为官网的新闻中心就可以查到:2015 年,华为就宣布与大众合作,共同推进车联网功能 。
当时合作的内容在现在看起来相当基础,只是实现了华为手机和大众汽车的无缝整合,可以让手机上的内容实时展示在大众的车机上 。毕竟,当时特斯拉还没开始大规模交付电动车,电动车还不是像现在这样被认可为行业大趋势,各家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的前景预期也非常乐观 。华为那会儿也没把汽车业务像如今这样,当作最重要的业务来发展 。
2021 年,华为和奥迪双方在上海车展上分别对外吹风,表示奥迪正在大力研发 L2+ 级别的自动驾驶,之后奥迪的国产车型可能会搭载华为的 ADS 系统 。
所谓华为 ADS 系统,官方中文名称叫华为高阶自动驾驶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车主从家里地库到公司地库全场景的自动驾驶,需要车辆在包括地库,开放道路,变道,红绿灯等复杂场景进行自动驾驶,是一个相当高阶且复杂的功能 。有媒体拍到了搭载华为 ADS 系统的试驾车跑测试,但后续没有更多进展被双方公布出来 。
昨晚所谓的“大众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大概率与虎嗅作者宇多田在一月底所写的文章是一个事儿: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将担任大众在中国设立的自动驾驶公司CTO 。而他将带领从华为的四、五百人团队一起加入大众 。
如果交易达成,这将是一场双赢的生意 。
华为缺什么?
华为大举进军汽车圈的路径,是非常明确的 。
基于对网络架构的经验,重新定义汽车电子电器架构,用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替代传统;通过半导体方面的积累设计生产自动驾驶芯片;通过产业垂直整合能力打造廉价的Lidar并同步推进固态Lidar;通过软件硬实力推动底层一直到操作系统层的设计研发;通过看家的5G技术实现V2X推进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利用的AI大数据对自动驾驶进行打磨和训练 。
华为想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成为传统的 Tier1 汽车供应商,将所有东西打包给OEM厂进行合作 。而是OEM厂需要什么,华为这套方案都可以单独拿出那一部分来进行合作 。
没人怀疑华为技术落地的能力与效率,但与此同时,自从大力进军汽车圈,华为的问题也是格外明显的:没有一个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公司,愿意在电气架构和自动驾驶这两块儿可能会决定车企未来生死的重要领域,与华为绑定,共同前进 。
对于车企,电气架构的重要性如同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决定了一款车在驾驶层面的独特性,在电动车逐渐普及的阶段就把这部分交给供应商,无异于交出了行业变革期中自家的主动权 。
而自动驾驶,对于车企则相当鸡肋,大家都知道自动驾驶是明确的未来趋势,不能放弃,得持续研发,甚至还得投入大量现有的车型去积累数据,优化算法,但短期内,又因为法规和安全性问题,无法彻底落地 。
对瞎告于华为想要实现的 ADS 功能,情况也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工程师投入研发,但同时要想逐渐落地,又得有类似于特斯拉那样的庞大的真实用户体量,光靠在限定场景中跑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数据量是完全不够的 。
这样的观点,其实能从苏箐之前极具争议的言论中得到验证:
提及特斯拉事故时,他说:“燃镇L5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办到的,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的引入,会提升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讲难听点就是杀人 。”
“所有以Robotaxi为商业目标的公司,都得完蛋 。”
“在未来的一百年内,机器的智商都不会超过人类,而完全自动驾驶在这辈子也很难实现 。华为将尽量让这个行业平稳度过未来5年的危险期,不然华为就可能是历史的‘罪人’ 。”
也就是说,要想靠自家的研发和测试最终实现 ABS,华为的态度是相当悲观的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研发投入,光靠华为自己做,看不到任何盈利前景 。
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之前的采访时候对媒体说:
“如果现在就盈利,最有磨段明效的办法就是关闭 。车BU今年就要花掉我5亿美金,如果追求盈利,就先把这5亿美金放在口袋里面最好 。汽车产业是有规律的,一个产品从A样、B样,我看那个流程,麻烦的要死,直到上车、走向市场,时间周期非常长,我们短期内不考虑车BU的收入和盈利 。
但是长期,它总有一年要实现盈亏平衡吧,总有一年要实现累计盈亏平衡,再然后走向盈利,这是每个产业的必然规律 。每一个产业都有发展曲线,从立项开发到走向当期盈利、再走向累计盈利,在华为公司这个周期平均是八年,当期盈利 。”
你可以把华为当作一家技术导向公司,愿意为技术投入,但华为还是有一个相当强的盈利目标 。把短期甚至是中期内都看不到大规模盈利可能的 ABS 自动驾驶团队卖给大众,无论从商业上,还是从技术推进路线上,都是合理的 。
焦虑的大众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特斯拉在一步步蚕食大众和丰田的市场,这是整个行业有目共睹的事情,与丰田的佛系但暗中努力不同,大众似乎显得格外有危机感,甚至显得有些焦躁动 。
2016 年,大众就发布了 2025 年战略,简单总结,就是大众希望通过持续的投入与研发,在 2025 年还能保持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出更多的电动车, 让自动驾驶也正式上路 。
但计划终归赶不上变化,从大众这几年在软件层面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来看,大众显然在之前低估了自家车载软件的研发难度 。即便是 ID 系列电动车已经发布了好几款,也获得了不错的销量,智能化能力依然是大众的短板,ID 系列电动车别说高级别辅助驾驶,就算是车机功能也不多 。
所以 2021年12月,大众汽车宣布将在未来5年加大对电动汽车和数字化的投资,投资额将达890亿欧元 。
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众也加大了投入,在多次接触 Argo AI、Waymo和Aurora,寻求收购 Aurora 失败后,大众对福特之前收购的 Argo AI 进行 26亿的投资 。
而在中国,大众盯上了华为 。
确实,大众需要一家扎根在中国能做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因为中国有独特的路况,不同于其他市场的法律法规,而且中国消费者因为其他同行竞争者的培养与教育,对高级别辅助驾驶,甚至是自动驾驶,有着远高于世界其他市场的诉求 。
但找华为合作,大众就会面临所有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合作的问题 。
出于企业商业安全和用户安全层面考虑,车企不会把用户数据交给自动驾驶公司,自动驾驶公司拿不到足够透明的数据,就没法更顺畅优化自动驾驶体验,车企也只能遇到一个问题,调一个问题,效率极低 。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这场“收购”传闻中,最扑朔迷离的,其实是新团队的归属权,究竟是完全卖给大众,还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合作 。
对于大众,完全收购是不现实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中,华为及其关联公司目前共有超过7300件适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申请,其中,95%以上为发明专利,且已有2300余件发明专利获授权 。完全收购华为的自动驾驶团队,只能算是人才引进,但回避不开华为的研发成果 。成立合资公司,引进人才的同时谈妥技术授权,应该才是大众想要实现的成果 。
一个新联盟的诞生
实现民用车自动驾驶的长远愿景,行业的普遍做法是,成立联盟,Waymo 与雷诺日产联盟,英特尔的 Mobileye 和宝马组成联盟,随后又加上了 FCA,德尔福和大陆集团,通用买了 Cruise,本田也砸钱加入,奔驰和英伟达,博世共同布局自动驾驶 。
各家的战略其实很清晰,就是各取所长,分摊成本 。
之前大众对福特收购的 Argo AI 投资 26 亿美元,分成了 10 亿美元的现金入资和 16 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子公司股份,当时福特的执行官吉姆·哈克特就说,Argo 会把大众和福特视为独立客户,但会有一些合作,这样的操作方式有助于两家共同分摊成本 。
与华为的合作,大致也会如此 。
当然, 摆在大众眼前的问题,可能远不止如何实现自动驾驶这一个,最急迫的,大概就是如何在行业整体缺芯的情况下, 满足海外市场 ID. 系列纯电动车的供应,和如何搞好南北两家大众的平衡,让国产 ID 系列纯电动车的销量增加上来 。
今年 1月,ID. 系列纯电动车在中国卖了12360辆,上汽大众6855辆,一汽大众5505辆 。销量是乘联会公布的,绝对数字不算少,基本上赶上造车新势力的月均销量了 。
但目前 ID. 家族在中国一共有 5 款车型,大众没对外晒销量,可能也是觉得没那么好看 。
华为Watch3 续航测试:中轻度使用&重度使用测试1.中轻度日常使用测试:
【测试条件】
根据自身日常长久使用的中轻度场景:
使用“耗电较低”的静态表盘;
开启抬手亮屏,关闭息屏常亮;
开启蓝牙,只开启e-SIM移动网络2小时;
关闭WLAN(但就算关闭,在需要联网时依然会自动打开)、关闭NFC、关闭e-SIM数据网络;
健康 监测功能
开启:血氧监测、压力监测、科学睡眠、久坐提醒,跌倒监测,心率监测(智能模式);
关闭:体温连续监测;
开启心脏 健康 研究 和 睡眠呼吸暂停研究;
语音助手关闭语音唤醒功能;
其他功能:
关闭:运动识别、手势接电话、智慧能力、服务中心、体验计划、自动更新;
全程不主动结束任务,不清理后台 。
【PS:如果有小伙伴想省电,都可以参考这个设置】
【使用场景】
以下场景为个人的典型使用场景,仅供参考 。
个人典型使用场景:
约每小时抬腕亮屏3-5次看时间或消息(日间);
白天上班基本只用到消息提醒,微期间信消息提醒一天约60-80条(这两天消息偏多);
电话不多,多数手表提醒手机接听,手表端接听的2次;
中午休息时间和傍晚回到家会稍加把玩,主要是更换表盘,先新表盘并下载,以及转转表冠震动解压;
夜间戴表睡眠监测,早上被振动闹钟叫醒;
连接蓝牙耳机听音乐约15分钟;
第三方app新浪新闻,扬声器听音乐约8分钟 。
手动体温测量10+次 。(感冒了)
【测试结果】
这一轮中轻度贴合日常使用的场景情况下:
6月14日 中午10:50由电量100%开始使用
6月14日 晚上20:00 电量剩余80%
6月15日 中午13:15 电量剩余50%
6月15日 傍晚18:35 电量剩余40%
6月15日 晚上 23:20 电量剩余33%
6月16日 早上7:50 电量剩余20%
6月16日 上午10:00 电量剩余9%
6月16日 下午13:45 电量剩余3%
6月16日 傍晚14:30 电量剩余1%
至此,电量基本耗尽 。本轮测试结束 。
【总结】
以个人中轻度使用的情况来讲,还不错,从14日11:00用到了16日14:30(尚未自动关机) 。
总计使用时间约为:【51.5小时】,如果从早上开始使用,也就是约两天多 。日常使用,再增加一些功能使用,基本2天一充没问题 。
对于这个成绩你怎么看?
从测试条件可以看出,我个人对于这类智能手表日常使用的基本功能需求就是: 健康 监测、消息提醒还有就是看时间和偶尔的把玩了 。这些可能是这块智能手表生命周期内,80%时间的任务 。
至于通话、app能力和运动等功能,占有可能不会超过2成 。所以本节的续航测试,可能会是我长期使用时的常态 。
接下来带来功能全开的重度使用测试 。
2.功能全开,重度日常使用测试:
【测试条件】
把所有有可能增加耗电的功能全部打开,
把所有功能调的都调到高功耗功能模式:
使用“耗电较高”提醒动态表盘:变色光斑;
全天开启息屏常亮显示(动态表盘默认样式);
开启WLAN、开启蓝牙、开启NFC、e-SIM移动网络;
健康 监测功能全开(开启血氧监测、压力监测、科学睡眠、久坐提醒,心率监测由智能模式调为更加耗电的实时监测模式);
体温监测设置高低温提醒,改为自动连续监测;
开启心脏 健康 研究 和 睡眠呼吸暂停研究;
语音助手打开语音唤醒功能;
其他增加耗电的功能:
打开运动识别、手势控制、摔倒检测、智慧能力、服务中心、体验计划、自动更新、抬腕亮屏等;
全程不主动结束任务,不清理后台 。
【使用场景】
以下场景为个人的典型使用场景,仅供参考 。
个人典型使用场景:
约每小时抬腕亮屏3-5次看时间或消息(日间);
白天上班基本只用到消息提醒,微信消息提醒一天约30条;
电话不多,多数手表提醒手机接听,手表端接听的一次;
中午休息时间和傍晚回到家会稍加把玩,比如在应用界面滚动表冠缩放来解压或者更换表盘啥的;
呼吸训练2次(训练的时候震动马达会达哒哒同步吸气频率,耗电也应该不少);
运动锻炼约15分钟(腹肌除皱者的极限了);
夜间戴表睡眠监测,早上被振动闹钟叫醒;
特别说明:8.3日夜间21:30 14日早上6:30关闭蓝牙(这种情况下未关闭网络,系统会被迫使用数据网络和wlan进行连接,数据网络待机极为耗电,同时信号不佳 。这9小时的时间就作为模拟脱离手机反复使用的场景 。);
中高音量用扬声器播放音乐约5分钟;
连接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约10分钟;
三方应用:西窗阅读诗文一篇(约4分钟);
三方应用:新浪新闻,听新闻5分钟 。
【测试结果】
这一轮全功能开始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6月13日 中午12:30由电量100%开始使用
6月13日23:00时,经过一下午使用,电量降为45%
6月14日 早上6:40,经过一晚上的蓝牙断连(被迫使用数据网络和wlan)电量还剩下18%,这部分数据网络的耗电确实可怕,占到了硬件功耗的45%!应该和所在的地方移动型号一般也有关系 。
信号待机功耗巨大
6月14日 早上9:20,电量最终被耗尽至1%,开始进入充电状态 。
【小结】
这一轮「功能全开」的测试条件下,华为watch3从第一天中午12:30坚持到了第二天上午9:20分 。
总计坚持了「21个小时」,个人认为这个成绩并没有和其他同类产品拉开差距,当然横向对比也并不差,甚至略好 。虽然不能作为日常使用场景(开了很多没用和没必要的开关和功能),但也可以基本还原这块表接近全功能运转下的续航情况 。
对于这个成绩,小伙伴们怎么看?
【总结】
到这里续航测试结束了,相信对于华为Watch3续航这件事也有了更加明确的一个参考 。
华为watch3的续航如何取决于你的期待值,
如果你是以类似"GT"系列大号手环的要求去期待,特别是你之前还没用过真智能手表,不了解同类产品的续航,以为华为可以让这个品类逆天改命,那一定会让你失望 。
如果你是以同类独立联网智能手表的要求去期待,至少也用过同类产品,那可能3的表现应该不会让你是太失望,毕竟比起同类多出的那十几个显示,可能是这当中表现相当不错的那一个 。
【华为Watch3 续航测试:中轻度使用&重度使用测试 华为最新消息新闻孟晚舟】而如果,你是因为华为宣称的「3-4天」去期待的,那么只能说少年你太年轻了,不要活在宣传页最后那行“1号字体”写的典型使用场景里,你把握不住的 。
真智能手表不同于大号手环(它毕竟也没啥可玩哦)续航产量不多,真智能手表对于每个人不同的使用习惯,表现在续航上的差异会非常大 。这点你要有心理准备 。
华为不是神,我也从来不相信华为能突破物理极限,电池容量和硬件参数摆上台面的那一刻,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对我而言谈不上失望,当然也谈不上惊喜,一切都只是,Just so so
而这当中,华为被骂也活该,该受着,谁让你把用户的期待值拔得太高呢?
在智能手表这一群“驴子”中,你的宣传让人以为你是“马”,
结果使用起来是「骡子」!
你说该骂不该骂!该!
明明横向对比同类独立通讯智能手表产品来说华为的续航成绩也是最拔尖的那一批,却偏偏要用“拔高用户期待”的方式,落的一个“夸大宣传”的下场,令人唏嘘 。
最新消息,华为会在本月22号左右推出一个大版本更新,希望这一次可以脚踏实地,好好把存在的系统续航等问题优化好 。至少对得起用户的期待与信任,
要知道手表端的鸿蒙现阶段和其他生态对比就是个弟弟,这个价位上有更加成熟的选择,但即便这样我们依然支持了,等待了,作为普通用户的我甚至去码字测评测试,真希望华为不要孤独支持他的用户 。
完 。
想知道华为watch3的充电测试成绩?点击: https://www.toutiao.com/i6972758261007254028/
#华为鸿蒙#
#华为Watch 3#
#安卓# #苹果#
华为nova5pro什么时间上市的?
华为 nova 5 Pro 是华为于 2019 年 6 月 21 日发布的新品手机 。搭载华为旗舰级麒麟980 芯片 。配色方面, nova 5 Pro 有四种配色,分别为珊瑚橙、亮黑色、仲夏紫、绮境森林 。
nova5 Pro搭载了华为旗舰级麒麟980芯片,使其跻身华为手机性能第一梯队 。麒麟980是全球首个商用的7nm工艺手机SoC芯片,业内首次搭载双NPU,带给用户更强大、更丰富、更智慧的使用体验 。
nova5 Pro还能实现视频AI人像留色功能,呈现大片般的视频特效,实现了旗舰级的视频体验 。
此外,nova5 Pro还配备了NFC功能,能实现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 。
扩展资料:
华为Nova5新闻报道:
2019年6月21日,华为nova5系列新品在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正式发布 。华为nova5系列包含nova5和nova5 Pro两款机型,不仅外观更具时尚潮流感,更在产品性能上得到了全面升级 。华为nova5系列独有前置3200万人像超级夜景自拍,使其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自拍手机 。
后置4800万AI四摄则涵盖了超高清、超广角、微距和景深虚化全场景镜头 。凭借与众不同的配色体系和ID设计,nova5系列的时尚潮流感空前提升,必将引领手机圈的新潮流 。
在硬件上,nova5系列配备了前置3200万像素超高清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更加清晰,发丝纹理细节也能准确捕捉 。
nova5系列首创了人像超级夜景自拍,解决了夜间自拍效果不佳的痛点 。nova5系列在夜景模式下,通过4合1光融合模式,生成原始的RAW图像,通过强大的AI算法能力,对图像进行处理 。对于暗态的人物主体,采用创新的高感光人像算法进行提亮,增强,美颜 。对于景物,则利用合成算法调整亮度,降低噪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为Nova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华为nova5 pro

关于华为最新消息新闻和华为最新消息新闻孟晚舟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