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员,临时家属还是医疗黄牛?( 六 )


“对于陪诊过程中病人突发情况的责任承担问题 , 仍需基于双方对服务内容的约定 。 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下 , 如果陪诊员存在过错 , 应按照普通人的标准还是按照医护人员的标准来认定 , 对各方责任承担影响极大 , 因此陪诊员的职业规范与相关办法亟待完善 。 ”杜秀军说 。
正因为如此 , 为了防控风险 , 郭亮制定了“风险告知书” ,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 还为患者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李成和团队约定 , 医疗服务涉及患者隐私 , 相关病情照片和录音 , 必须及时销毁;谢佰霖则在公司引入“区块链司法存证系统” , 明确责任归属 , 让服务者更重视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 并要求双方签署陪诊“知情同意书” , 为了避免当下陪诊市场普遍聚焦的“黄牛”问题争议点 , 他所在团队也不提供约号服务 。
在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看来 , 一个新兴职业的出现 , 通常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市场有需求—有人去满足需求—产生个例—出现专业公司—催生行业规范 。
“新事物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行业制度规范和准入标准 , 难免会造成一段时间内从业者鱼龙混杂 。 陪诊员的任职标准、收费标准、服务标准、监管部门等基础问题需尽快解决 , 只有市场发展、政策引导‘两只手’推动陪诊员规范化发展 ,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价值 。 ”邓利强说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规划 , 提出要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 不少陪诊员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都表示 , 期待融合医疗和服务的职业陪诊行业 , 能被划为非基本公共服务行列 , 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
邓利强认为 , 对于陪诊服务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的底线 , 根据不同工作性质 , 严格审查从业人员的资质 , 建立行业机构和人员的备案制度;同时 , 也要对陪诊员的专业水平、职业能力、道德修养进行培训 , 明确、细化该职业目录和分类以及相关行业规范与办法 , 明确从业人员的权利和职责 。
杜秀军则建议 , 鼓励规模化公司运营 , 由公司对陪诊员进行资质审查 , 提供标准化服务 , 并承担服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加强陪诊市场的广告宣传管理 , 加大力度打击虚假、夸大宣传的陪诊机构或陪诊员;此外 , 对同时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陪诊员或陪诊机构 , 建立执业准入制度和资质等级标准 。
“认同需要时间 。 希望未来陪诊员像快递员一样普遍 , 在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同时 , 能帮助更多老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人解决就医不方便的问题 。 ”对于陪诊员的未来 , 郭亮和李成满怀憧憬 。
(文中郭亮、李成、安安、陈思思均为化名)
陪诊员,临时家属还是医疗黄牛?】漫画/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