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林主任:价值医疗要以健康结果为导向

“根据健康结果进行支付 , 是价值医疗追求的目标 。 ”
撰文|王晓
来源|“医学界智库”公众号
“评价一家医院不是看它的规模、床位和手术量 , 而应更关注临床结局 , 即患者最后的健康结果 。 ”
7月22日 , 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药科大学联合主办的“卫生技术评估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线上会上 ,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说到 。
在当天举办的“医保支付政策·新实践”分论坛上 , 金主任为大家带来了《价值医疗与医保支付》主题分享 , 他围绕价值医疗 , 从其实施的必要性、路径和配套条件三方面展开论述 。
以下是“医学界智库”根据金主任分享做的内容整理 。
金春林主任:价值医疗要以健康结果为导向
文章图片
金春林主任:价值医疗要以健康结果为导向
文章图片
价值医疗是什么?
为何要实现价值医疗?
价值医疗并非新概念 , 而是我国一直践行的理念 。 性价比最高的医疗就是价值医疗 。 在这套公式里 , 用医疗质量和成本做除法 , 就是价值 。
金春林主任:价值医疗要以健康结果为导向
文章图片
医疗质量是价值医疗的核心 , 衡量指标包括“可及性”、“健康结果”及“满意度” , 这三个指标基本涵盖了医疗产出里所有的维度 。
金春林主任特别提醒了健康结果的重要性 。 他坦言 , 目前我们把过多注意力放在了对过程的计量 , 我们医院实施的指标、绩效评比都缺少对健康结果维度的考核 。 评价一家医院不是看它的规模、床位和手术量 , 而应更关注临床结局 , 即患者最后的健康结果 。
满意度也同样是医疗质量的考核维度 。 患者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 , 这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中之重 。 此外 , 还要看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和支付方的满意度 , 力图追求三者满意度的最大公约数 。
价值医疗的概念如何驱动了我国的医保支付改革?目前 , 国内医保正在进行DIP付费实践 , 就是将医疗从服务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 我国的医疗在过往较多受困于项目管理 , 而如今更应将目光聚焦于医疗干预的结果 。 如患者手术后病情有无好转?30日内有无重新入院?医疗的初心是维护健康 , 我们要考虑用结果支付去倒逼过程的合理与规范 。
推广价值医疗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巨额医疗浪费的现状 。 世卫组织曾指出 , 全球医疗存在20%-40%的不合理使用 , 这当中既有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力的问题 , 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 。 以我国7.5万亿的卫生总费用计算 , 如果存在40%的浪费 , 那不合理的使用就有3万亿!这个数字本身是很惊人的 。
追求价值医疗另一点原因在于同病异治的现状 。 同一种病的不同治疗路径 , 造成了较大的治疗费用差异 。 以上海医院为例 , 每RW(病种相对权重系数)成本最高相差约4000元 。 以8万服务量来计算 , 单个医院要多支出3.2亿 。 所有医院如果能和RW最低的对齐 , 医疗资源至少可以节约30% 。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 , 如靶向药作为肿瘤用药、高值耗材在骨科领域的广泛使用 。 这些所谓的高精尖技术的应用 , 是否真的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所助益 , 都要通过价值医疗去判断 。
从国家健康战略上看 , 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也需要价值医疗的驱动 。 以预防为中心是非常伟大的一个战略 , 但要靠什么手段去落地?这都需要我们践行价值医疗的取向 , 秉承价值医疗的概念 , 而不是微观的效率很高 , 宏观的效率见不到 。
战略性购买也是追求价值医疗的重要缘由 。 战略性购买不是算小账 , 算目前的账 , 而是要用宏观的、长远的、全面的观点去战略性购买 。 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是医改的牛鼻子 , 我们必须要从以数量为基础的支付 , 慢慢过渡到关注诊疗过程 , 最终完成以临床结局价值为导向的支付制度改革 。 努力使医保支付角色 , 从被动的支付向真正的战略性购买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