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揽胜‖王勃《滕王阁序》——为何为千古第一奇文 滕王阁序有多厉害知乎


书山揽胜‖王勃《滕王阁序》——为何为千古第一奇文?读书的时候 , 对王勃的《滕王阁序》懂得并不很多 , 只感觉文章文辞清丽典雅 , 句式整齐错落 , 声韵和谐动听 , 用典多用典强 , 老师说《滕王阁序》是骈文第一 , 是骈文史上的“泰山北斗” 。
时光一晃 , 二十年已过 , 经历人生的五味杂陈 , 生活的千锤百炼 , 我竟然开始把《滕王阁序》当成了枕边书 , 手边书 , 稍有时间 , 就要读读、背背、品品 , 每次品读 , 总是不由地感慨 , 《滕王阁序》句句经典、字字珠玑 , 无论是在文章的形式上 , 还是文章的思想情感上 , 都是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 堪称千古第一奇文 。
1、奇在“形”美——优美精巧的第一骈文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亦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标题已经对文章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秋日的一天登洪州都督府的滕王阁 , 在此处举办的大型宴会上所作的赠别序 。
这篇文章是典型的骈文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 , 常常使用四字句、六字句 , 也称“四六文” , 骈文是非常讲究形式的 , 《滕王阁序》作为第一骈文 , 无疑在形式上是优美精巧的 。
文章中大量运用四字句式 , 整齐划一 , 或者四六句交替 , 节奏分明 。如:“豫章故郡 , 洪都新府 , 星分翼轸 , 地接衡庐” , 如:“老当益壮 ,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 。
词采华美 , 善用对偶 , 不仅字面相对 , 音韵方面也讲究对偶 , 句子抑扬顿挫 , 诗意十足 ,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引经据典 , 语句本身也成为经典 。整篇文章一共773个字 , 里面明用、暗用、化用、连用了24个典故 , 产生了40多个成语 , 其中29个是王勃独创 , 襟江带湖、三江五湖 , 水天一色 , 渔舟唱晚 , 潘江陆海等运用广泛的成语都是出自此篇序文 。
文章开篇气势不凡 , “豫章故郡 , 洪都新府 , 星分翼轸 , 地接衡庐” , 交代滕王阁的位置 , 接着接连创造了“襟江带湖、三江五湖 ,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躬逢胜饯”8个成语 , 化用了“物华天宝 , 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 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清霜 , 王将军之武库”4个典故 。
一篇文章中能够创造一两个流传的成语 , 化用一两个典故 , 就已经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定的地位了 , 而王勃一出手就出神入化地创造了8个成语 , 化用了4个典故 , 可见王勃文学功底之深厚 , 文字技巧之娴熟 。
2、奇在“景”美——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天才少年一出手就“游走于历史和现实之间 , 风物于人心之间” , “阔绰”地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 但此时的都督阎公对于王勃的“捧”“夸”并不是很受用 , 反而是一肚子窝心难受 。
这天是公元675年 , 上元二年 , 重阳节 。
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看望因自己而受到牵连的被贬的父亲时 , 路过南昌 , 恰逢洪州府(今江西南昌)都督阎公为庆祝滕王阁修葺一新 , 在阁楼上大摆宴席 , 邀请众多文人雅士 , 早已盛名在外的天才少年王勃也在被邀之列 。
【书山揽胜‖王勃《滕王阁序》——为何为千古第一奇文 滕王阁序有多厉害知乎】 说王勃是少年 , 他有多“少”?五代时期说 , 王勃这时候是14岁 , 宋代的《太平广记》说他当时才13岁 , 清朝《古文观止》说他当时22岁 , 元代《唐才子传》说他26岁 , 众说纷纭 , 但有一个意思是非常清楚的 , 王勃当时非常的年轻 。
阎都督摆宴席的真实目的是 , 要借此时的盛况 , 捧红自己的女婿吴子章 , 吴子章打磨多时的一篇雄文 , 将于今日首发 , 酒过三巡后 , 阎公乘着酒兴 , 提议说:“佳节逢盛世 , 有幸请到各位才子雅士 , 有谁愿意作文以记之 , 为阁楼添色增雅 。”说完 , 他请手下人拿出纸和笔 , 请客人作文 。
久经江湖的宾客们都很知趣 , 知道阎公是想让女婿出彩 , 纷纷推让 。
但是 , 他万没有想到 , 还真有一个不识趣 , 不知道推让的 , 这个人就是王勃 。王勃欣然答应 , 铺纸研墨 , 阎都督话已出口 , 覆水难收 , 顿时不爽 , 酒也不吃了 , 借更衣退到后厅 , 静静地观察等候 。
王勃写一句 , 手下人向阎公汇报一句 。开头两句:“南昌故郡 , 洪都新府 。”阎公听了嘿嘿冷笑道:“老生常谈 , 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当听到王勃写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时 , 阎公脸色渐渐平静 , 默默点头 , 觉得此人不可小觑 。
接下来是王勃对滕王阁及周边景物的描写 。
《滕王阁序》写景堪称天人之笔 。
“时维九月 , 序属三秋 ,  潦水尽而寒潭清 , 烟光凝而暮山紫 ” , 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 “寒潭清”“暮山紫”有光影色彩的变化 , 有远近错落的景致 , 将湖光山色写的极富生命力 , 一句话“ 写尽九月之景 ” 。“层峦耸翠 , 上出重霄;飞阁流丹 , 下临无地” , 不惜笔墨 , 浓墨重彩 , 极写景物色彩变化 , “鹤汀凫渚 ,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 即冈峦之体势“是近景 ,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是远景 , 远近交替 , 仰视、俯视个角度转换 , 把滕王阁的景描绘地让人神往 。
阎公已经沉浸在滕王阁的美景中 , 此刻 , 手下人又报至两句时 , 阎公不由得拍案叫绝 , 惊呼不已:“此真天才 , 当垂不朽矣!”他真正领教了那个十年前就已经名满天下的王勃的真正实力 , 他敏锐地感受到自己何其有幸 , 即将见证历史 。
这两句就是千古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由上而下铺展 , 孤雁自下而上飞翔 , 如同一起齐飞;秋水唯美和长天连成一片 , 水天相接 , 浑然天成 , 一幅色彩协调、动静搭配的彩色图画 , 一曲抑扬顿挫、音律铿锵的大唐之歌 。
一篇文章就这一句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 但王勃却经典不断 。
“ 渔舟唱晚 , 响穷彭蠡之滨 , 雁阵惊寒 , 声断衡阳之浦 ” , 凭借听觉联想 , 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 , 视通万里 , 实写虚写 , 相互协调 , 相互映衬 , 把渔舟歌声、雁群长鸣再现眼前 。
唐代大家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曾情不自禁地称赞说:
3、奇在情美:世界以痛吻我 , 我却报之以歌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件美事齐聚 , 作者却“ 天高地迥 ,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 识盈虚之有数 ” , 突然兴尽悲来 , 有了人生苦短 , 盈虚有数的顿悟 , 面对悠悠自然 , 个体沧海一粟;面对悠悠时空 , 生命转瞬即逝 , 以须臾之身临无穷之境 , 曹操“对酒当歌 , 人生几何” ,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 , 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刘禹锡“人生几回伤往事 , 山形依旧枕寒流” , 多少英雄人物如此感慨 。
“ 望长安于日下 , 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 , 天柱高而北辰远 ” , 人生如此短暂 , 自己离长安、离理想已是千里之外 , 一边是再也攀不上的高耸天柱 , 一边是不可知的万丈深渊 , 剩下的只是众人皆乐 , 唯我独悲的孤苦 。
“ 关山难越 ,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 尽是他乡之客 ” , 世上事多如关山 , 重重让人难以越过 。天下芸芸众生 , 苟活于浑浊世间 , 有谁去同情不知路的旅人 , 有谁去同情不得志的人?人生在世 , 我们身如浮萍 , 漂泊半生 , 偶尔此刻相逢 , 都是异乡之客 , 然后各自修行 , 各自向前 。
俗话说 , 老妪当哭 , 哭军中儿子丈夫;男儿当哭 , 哭天地悠悠 , 事事漂泊 , 这世间谁不是匆匆过客?都是些逆旅行人罢了 。
少年天才写尽了千百年来文人的时运不齐 , 命途多舛 , 壮志难酬 , 知音不遇 , 引发了宴会和千百年来文人的感情共鸣 。
面对人生的困境 , 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 , 去寻找诗意的人生 , 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着于其中 , 痛苦而不能自拔 , 进而愤世嫉俗 , 玩世不恭 , 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 , 勇于进取、积极向上 , 一如曹操 。
身处初唐的年轻人——王勃 , 却写道即使生命如“落霞”般短暂 , 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 , 去挑战!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 , 是认清了生命的真相还依然热爱生活 。
“老当益壮 ,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 。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岂能因白发而改变人的心愿?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 , 决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 。
决定你人生的从来不是环境 , 而是你面对环境的态度 。
生活以痛吻我 , 我却报之以歌 。
相信我 , 我和你一样死去活来过 , 不只是你 , 是我 , 也是所有的人 , 多多少少都经历过这样的人生 , 只是有的人 , 他的理想更加坚定 , 斗志更加昂扬 。
《滕王阁序》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 , 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 。王勃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 , 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 , 今天听来仍旧让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 。
滕王阁序有多厉害《滕王阁序》一气呵成 , 字字玑珠 , 句句精妙 , 众相争观 , 交口称赞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 , 写滕王阁的壮丽 , 眺望的广远 , 扣紧秋日 , 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 , 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 , 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
原文选段:
豫章故郡 , 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 ,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 , 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 , 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 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 , 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 ,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 , 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 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 ,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 ,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 , 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 , 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 , 路出名区;童子何知 , 躬逢胜饯 。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 , 通篇对偶 。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 , 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 , 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 , 显得典雅而工巧 。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 25岁时写了《滕王阁序》 。这是什么水平呢?
写出了《滕王阁序》当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水平 。王勃在25岁时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 真是个天才 。
公元675年 , 王勃路过南昌看望家人 。当时 , 洪州的祭司阎伯屿重建了滕王阁 , 并为客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伯屿想让女婿孟才子出风头 , 假装邀请所有在场的客人为滕王阁写序言 。其他客人知道伯屿想让他的女婿写文 , 所以他们都拒绝了 。
却发现王勃真的开始写作了 。所以伯屿起初非常生气 , 生气地离开桌子 , 假装去厕所 , 派他的人去看王勃写的文章 , 读给他听 。王勃从写“豫章故郡 , 洪都新府”开始 , 伯屿觉得这是陈词滥调 。下面两句话:“星分翼轸 , 地接衡庐” 。伯屿补充道:“这只不过是些旧事 。”却发现下面的王勃 , 像一个老赛车手一样 , 失去了控制 , 写了许多十分完美的诗句 。当写道“台隍枕夷夏之交 , 宾主尽东南之美”时 , 仆人向伯屿报告了这件事 , 他犹豫着什么也没说 。当王勃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名言时 , 伯屿才感叹道:“这真是天才 , 当仙人也!”所以连厕所不再上了 。他出来站在王勃旁边 , 看着他完成写作 。
可以看出 , 《滕王阁序》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 但是牛在哪里呢?让我为你慢慢分析一下 。《滕王阁序》的第一个特点是它使用了许多典故 , 几乎是一个接一个 , 这已经成为中学生的噩梦 。这么多典故真的很难记住 。因为使用了许多典故 , 虽然语言简洁 , 但它能表达丰富的思想 。《滕王阁序》只有几百个字 , 相当于一篇中学作文的长度 , 但当我学习它的时候 , 我觉得自己好像写了几千个字 。
用典是非常困难的 , 因为你在使用一个用典 , 你的脑海中必须至少有10到100个用典的储备 。此外 , 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有意义的典故并写出这么工整四六骈文并不容易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使用了几十个典故 , 但他可以一笔到位 , 而且都非常恰当 , 这简直是一个“人肉数据库” 。
因此《滕王阁序》是一个可怕的炫技之文 。面对滕王阁的宴会上这么多有名的才子 , 王勃打算炫耀他的才华 , 确实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
当然 , 如果《滕王阁序》只是一部浮华的作品 , 它就不会成为学习文言文的必经之路 , 更不用说被列入中学课本了 。《滕王阁序》最大的优点是它不仅让人眼花缭乱 , 而且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和思想 。
古人对骈文有很多批评 , 主要是因为骈文过分注重对仗、典故等形式事物 , 而忽略了思想的表达 。然而 , 《滕王阁序》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
在滕王阁序的第一段 , 首先描述了为什么写这样一个序言 , 并赞扬了在场的客人 。在第二段 , 写了滕王阁的壮丽 , 在第三段 , 写了从远处看到的美丽景色 。这些都是正常的 , 然而后面王勃开始发挥了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第四段 , 王勃从舞台向远处望去 , 想起宇宙是无限的 , 生命是有限的 , 于是他开始感慨 , “天高地迥 ,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 识盈虚之有数 。”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乐极生悲和陈子昂的《幽州门楼序》的慷慨庄重 。
在第五段中 , 王勃认为自己在宇宙中 , 悲叹“时运不齐 , 命途多舛” 。用曾经怀才不遇的人比喻自己 。
当然 , 作为一个有前途的25岁年轻人 , 这样的写确实有点自夸但并不狂妄 。因此 , 王勃在第六段中一扫他愈渐低落的情绪 , 表现出一种热情向上的态度 。可以说 , 王勃利用阎伯屿的宴会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推销 。在座的各位都会记得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 他有着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崇高的抱负 。
因为《滕王阁序》写得很好 , 所以人们常常忽视了序后的《滕王阁诗》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品这首诗 , 这首诗意境幽远 , 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借鉴里面诗句的 , 李白是大唐最伟大的诗人 , 可想而知《滕王阁诗》有多棒了 。

王勃滕王阁序有多厉害整篇《滕王阁序》一气呵成 , 字字玑珠 , 句句精妙 。众相争观 , 交口称赞 。
阎公子自愧不如 , 简直怀疑自己是个读十数年诗文的蒙童 , 阎伯屿感叹道:“如此才情 , 那侄儿相差何止千里 , 这样的锦绣文章 , 惊世骇俗 , 世间少有 。”
王勃离开洪州之后 , 在渡海时遇到风浪 , 不慎翻船 。王勃淹死海中 , 当时他年仅二十八岁 , 一个杰出的诗人 , 就这样怀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 只有他写的那篇《滕王阁序》代代相传 , 永驻人间 。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 , 通篇对偶 。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 , 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 , 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 , 显得典雅而工巧 。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思想感情:
作者虽满腔热血 , 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 。壮志难酬 , 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 , 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 。
他悲叹盈虚有数 , 透出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 , 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 , 无力跻身帝都长安为国效力而感到悲伤 。
《滕王阁序》为何会被很多人称为千古第一文?滕王阁序》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的作品 。唐初四杰的风格 , 既受南北朝浓艳倚靡的宫廷诗风的影响 , 如通篇用骈体写作 , 又有了一种清新自然的勃勃生机 , 不似南北朝时的儿女怀春之类的内容 , 而是多加了对人生的感慨 , 对生命的观照 。《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 , 宁知白首之心;贫且益坚 , 不堕青云之志”是何等的豪气冲天 。而且 , 也对唐中期的以浪漫主义为主流的诗坛摆脱掉前朝之风 , 竖立起自已的风格旗帜起了很大的开拓作用 。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争议较大、影响较深的文体 。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 都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 。从内容上看 , 《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 。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 , 又在骈赋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 , 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自唐以来 , 骄文无论作为表达形式 , 还是作为一种文体 , 一直受到种种指责 。有的人认为骄文是“宫廷文学”、“贵族文学” , “是一股逆流”;有的人认为“骄文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大都持否定的态度 , 这些看法值得商榷 。骄文产生于魏晋 , 经南北朝的发展、繁荣直至唐初 。“四杰”续六朝文学传统 , 屡有优秀作品 , 而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 都代表骄文的最高成就 。从内容上看 , 《滕王阁序》变流行的装演粉饰为抒写真情 , 脱离“宫廷文学”的樊笼 , 拓展了骄文的艺术境界 。
第一:精
 精有二种解释 , 一种是用词简练 , 通观王勃全文 , 说实话确实是用语简练 。这一点在文中处处可以见到 。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 ,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 , 控蛮荆而引瓯越” , 了了数字 , 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的一清二楚 。由大及小 , 大气而不遥远 。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的一清二楚 , 此等用笔老到之举 , 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描写节气“时维九月 , 序属三秋” , 又是一目了然 。描写人“时运不齐 , 命途多舛” , 也是数字 。像此种字简意深之例 , 通文比比皆是 , 看我等动辄洋洋数万言 , 才知其贵重也 。此为我等后学当学之一也 。
第二:点睛妙用
《滕王阁赋》系属名篇 , 名句佳言当不谓小 。世人常记“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是不待言下 。此为写景之最也 。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 , 控蛮荆而引瓯越” 。写励志如“东隅已逝 , 桑榆非晚” 。“老当益壮 ,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 。写虚境如“渔舟唱晚 , 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 , 声断衡阳之浦” 。那一句不是惊世骇俗之佳句 , 此等妙笔 , 全文俯首拾来皆是 , 处处设疑 , 处处点睛 , 有此等点睛妙笔 , 怎不让其赋妙不可言呢?所以呀 , 我们现在写作 , 也要注意用词之精 , 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点睛妙笔 , 全文皆活也 。写散文者应记之 。
 第三:博
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作诗也会吟” 。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 , 我们写作的知识面一定要广 。熟读唐诗三百首 , 只要我们用心的熟读了 , 那么对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也会有自然而然的熟悉 , 在此种情况下 , 无疑对于我们自身的写作是有好处的 。
博览群书 , 也就是说肚子里有墨水 , 俯首拾来皆成句 , 是我们写作者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 。厚积薄发 , 看多了 , 识多了 , 写起文来自然也是轻车熟路 , 事半功倍也 。看看我们现在的什么少年作家 , 还有那些看了几句摘撷的名句或是翻了几本哲学就动辄大言不惭的主儿 , 也敢在那里叫嚣自己学富五车 , 实让人殆笑大方耳 。
我们看王勃的《滕王阁赋》 , 就可见王勃所学之博 。如地理“豫章故郡 , 洪都新府(对于南昌的历史了如指掌)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远景、在南昌的四周地理)” 。“响穷鼓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中景 , 南昌周边)” 。如节气“时维九月 , 序属三秋(节令) 。潦水尽而寒潭清 , 烟光凝而暮山紫(节气)” 。典故如“冯唐易老 , 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等等 。可见王勃引用之泛 , 而且入情入理 , 浑然不着痕迹 , 这样的引用如胸中无万千书卷 , 又如何能信手拈来呢?所以 , 写作者博览群书是完全必要的 , 而且是必须要做的 。否则 , 临时抱佛脚 , 拉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来引用只能是东施效颦 , 徒画蛇添足罢了 。而且知识面不广 , 创作面就会受到限制 , 这是写文时的大忌 , 愿文学爱好者明之 。
 第四:收放自如
一位成功的文字作者 , 比喻他的功底最佳用词就是收放自如 。该收时候收 , 该放时候放 , 也就是在一篇文里 , 始终抓住中心 , 在引申面上 , 又抓住诠释之重 , 这样层次感分明 , 中心明确 , 让读者一目了然而又能将作者的中心思想毫无保留的灌输给读者 , 这样的作家 , 才是成功的作者 , 因为读者的思想已跟着他的思想互动 。

《滕王阁序》到底有多牛?整篇《滕王阁序》一气呵成 , 字字玑珠 , 句句精妙 。众相争观 , 交口称赞 。
阎公子自愧不如 , 简直怀疑自己是个读十数年诗文的蒙童 , 阎伯屿感叹道:“如此才情 , 那侄儿相差何止千里 , 这样的锦绣文章 , 惊世骇俗 , 世间少有 。”
王勃离开洪州之后 , 在渡海时遇到风浪 , 不慎翻船 。王勃淹死海中 , 当时他年仅二十八岁 , 一个杰出的诗人 , 就这样怀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 只有他写的那篇《滕王阁序》代代相传 , 永驻人间 。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 , 通篇对偶 。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 , 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 , 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 , 显得典雅而工巧 。
创作背景:
高宗时 , 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 , 并于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 , 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作者南下探亲 , 路过这里 , 也参加了盛会 , 即席赋诗 , 并写了这篇序 。
序中作者虽满腔热血 , 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 。壮志难酬 , 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 , 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他悲叹盈虚有数 , 透出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奈 。
为自己只能流落南海之滨 , 无力跻身帝都长安为国效力而感到悲伤 。在第五段中 , 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 , 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 , 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 , 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 。
关于滕王阁序有多厉害和滕王阁序有多厉害知乎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 , 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