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民风民俗介绍是什么?1、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代代相传,年深月久,逐渐形成一套在审美意味上、艺术表现上较为**、成熟的程序 。
2、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元曲四大家之中三人都是山西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墙头马上》的作者白朴 。山西至今还保存有赛社也要唱戏,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免病、晚年得子等等 。还要唱“还愿”戏 。
3、炕画
山西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 。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 。炕画内容丰富,从风景,花鸟,野兽到历史和传说故事 。在原平发掘的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与现代炕画相似的壁画,证明了炕画这种民间艺术至少已有800年的历史了 。
4、刺绣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 。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 。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 。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
5、平阳木板年画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 。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 。
山西过年习俗是什么?
山西过年习俗:
1、打扫家
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五,好多人家开始打扫家了,扫尽屋里的土尘,再用白土泥粉刷两到三遍 。这是人们把这一年的不愉快扫除后,用全新干净的家来迎接新的一年 。
2、做豆腐、洗衣服
这两件事情要在腊月二十八之前完成,做的豆腐要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要吃到正月十五前后,在腊月二十八之前,要把家里所有的衣服洗一遍,来迎接新的一年 。表示对新一年的尊敬 。
3、贴春联
腊月二十八至二十九之间,要把春联贴好,出门的门口一般是“出门见喜”、屋顶上是“抬头见喜”等春联,年年如此,古朴而诚实的对联,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好事、喜事的憧憬与向往 。
4、燃旺火、放鞭炮
正月初一早上五到六点的时候,人们在自己家院里堆起一柴禾点燃,称为燃旺火,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同时也放鞭炮,放鞭炮又称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
5、洗福禄
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 。在山西的传统民俗中,也要在这两天集中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被称为“洗福禄” 。
山西民间的节日风俗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 。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山西民间的节日风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二月二 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 。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 。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
添仓节
添仓节,这是山西特有的节日 。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 。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 。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 。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 。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 。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 。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
桃花节
三月一日为桃花节,这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 。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里面装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红色布料缝成,用各色丝线缀穗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因为桃的谐音“逃”,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民间说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过这一年了 。
寒食节
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 。寒食节,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文公 。在他分封大臣时,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给遗忘了 。当派人去请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 。重耳于是下令焚山,企图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但事与愿违,介子推至死不出山,与其老母抱着一棵树死于林中 。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而且把放火烧死介子推的那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 。
走麦罢
走麦罢,是山西晋南特有的风俗习惯,走麦罢,是新女婿在当地麦收结束后,带着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去看丈母娘 。包含有祝福岳父岳母家里幸福安康,丰收的寓意 。
乞巧节
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间姑娘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 。由于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人也称之为“女儿节”、“少女节”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区,乞巧节的民间风俗也颇为盛行 。在山西晋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河东地区 。往往在七夕这天,习惯用油面糖果蜜作成巧果和西瓜敬牛郎与织女,为之乞巧 。现在民间,往往在七夕夜全家吃西瓜以示纪念 。还有的,七夕夜,姑娘媳妇于自家庭院、村中祠堂、针线包随带、烧香摆供,向织女乞巧 。
敲锣儿节
太原市娄烦县的天池川,有条小河名叫天池河,河两岸有大小几十个村庄,每逢农历七月有“过节”的风俗 。初一至月底,天天都有过节的村子 。遇到过节的日子,和每年过春节一样,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对联 。白天,男女老少敲锣打鼓,穿着新潮的衣服扭秧歌,唱着预祝丰收的小调和祝贺天下太平的歌曲,载歌载舞,欢乐非常;晚间,如办喜事一般,家家点旺火,放鞭炮,门上挂灯笼,还有八音会挨门逐户吹奏,一直到深更半夜 。因为“过节”,村村都敲锣打鼓,所以,当地人把这里的这一节日取名为“敲锣节”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这个农历时节,已是气候转冷时 。民间老百姓迷信色彩严重,把这个中元节称为“鬼节” 。这时候的农村,人们扎纸絷,相继给死去的亲人送夹衣 。大部分家庭,在“中元节”来临之际,要蒸制各种造型的馒头、面塑,大部分农民要在这个时节上坟、扫墓、烧钱化纸,对故人示以祭奠,这种风俗,已经延续几千年 。
过 唱
太原郊区,有一种乡俗,老百姓称之为“过唱” 。过唱时,乡里人要请城里的戏班到乡间演出 。过唱一般一年一次 。多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左右,其他时间也有,农忙农闲错开,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 。过唱既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也是乡间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是乡间串亲戚、走朋友的节日,至今仍然“红火”非凡 。
拓展:山西过春节的节日习俗
山西风俗年
地下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山西,似乎天然就注定了离不开“火” 。“社火”、“生旺火”更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风俗,所以想要过个特别“红红火火”的春节,首选山西一定错不了!
“社火”亦称“射虎”,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 。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到山西过年,一定不能错过晋商“社火节” 。现在除重大庆典活动外,每年元宵节期间为闹社火的固定日期 。
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6个县区市的重点景区,春节时有一系列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抬阁、背棍、点旺火、放架火、绞活龙、挂祥灯、小花戏、八音会等 。
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 。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 。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 。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 。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 。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 。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 。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 。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 。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 。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 。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 。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 。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 。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 。谓“吃翻身瓜” 。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 。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 。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 。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 。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 。“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 。正月初五为“送穷日” 。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 。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 。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 。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 。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 。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 。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 。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 。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 。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 。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 。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 。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 。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 。”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 。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 。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 。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 。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 。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 。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 。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 。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
你还知道哪些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文化有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晋南血社火、黄河灯会、太原社火、怀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威风锣鼓、绛州鼓乐等等 。
山西的鼓品种达数十种,其中代表为山西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取得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
你知道哪些山西民俗?
1、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代代相传,年深月久,逐渐形成一套在审美意味上、艺术表现上较为完整、成熟的程序 。
2、山西民间社火: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 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
3、威风锣鼓: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 。相传公元六一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一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用于喜庆典礼、集会、社火、迎神祛邪 。
4、炕画:山西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 。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 。炕画内容丰富,从风景,花鸟,野兽到历史和传说故事 。
在原平发掘的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与现代炕画相似的壁画,证明了炕画这种民间艺术至少已有800年的历史了 。
5、平阳木板年画: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 。
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 。
山西十大民俗【你知道哪些山西民俗 山西的风俗有哪些】
山西民俗有剪纸,社火,威风锣鼓,民歌,戏曲 。
1、剪纸
“镂金作胜传荆,剪彩为人起晋风 。”山西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 。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 。
2、社火
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 。"社 "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
3、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十八般武艺引人入胜,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 。
4、民歌
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以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主 。相传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
5、戏曲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 。这副来自晋西的旧戏台楹联,可以说集中反映了山西人民对戏剧的强烈爱好 。这种爱好,源远流长,已经形成一种代代相因的传统风尚了 。
中国节日习俗 。
1、除夕,一年农历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俗称的过年了,这是中华民族全世界所有华人都会过的一个节日 。风俗是家家户户给压岁钱,在农村会祭祀,贴春联,放鞭炮,辞旧迎新,大人小孩老人会换上新衣服 。
2、元宵节,过完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过完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之始,因此古人对此加以庆祝,风俗一般是吃元宵、猜灯谜等 。
3、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风俗是吃月饼、赏月,重阳节大约在战国时期形成,风俗是登高、插茱萸 。
4、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相传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别称:端阳节、龙舟节、正阳节 。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挂菖蒲、 斗百草、驱除五毒、赛龙舟、吃粽子、 饮雄黄酒、佩香囊 。
5、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九日 。别称:老人节 。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 吃重阳糕、观赏菊花等 。
关于山西习俗和山西的风俗有哪些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
- 幼儿园安全工作内容有哪些方面,幼儿园安全工作内容记录
- 瑞祥卡苏州使用范围超市,瑞祥卡苏州使用范围蛋糕店哪些
-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有哪些方面,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志愿者
- 冠组词多音字组词,冠的组词和多音字
- 跳绳对脸部的影响是什么 女人每天坚持跳绳有哪些好处
- 勾股数都有哪些 勾股数有哪些100以内
- 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主题曲,来不及说我爱你主题曲胡杨林
- 纟字旁的字有哪些,犭字旁的字有哪些与什么有关
- 高新南区和高新西区的区别,高新南区新开楼盘有哪些
- 红薯减肥最快的方法 教你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