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成语含义及近义词 抱薪救火的意思


抱薪救火的意思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 。
《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抱:抛掷 。薪:柴草 。
典籍: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战国策魏策》:以地事秦,譬如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 。
《文子 精诚》:夫水浊者鱼,口捡去手,政苛者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1
【成语】:
抱薪救火
【拼音】:
[bào xīn jiù huǒ]
【解释】:
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 。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举例造句】:
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 。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 。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2
战国末期,魏国总是受到秦国的军事骚扰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更是变本加厉地接连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联军打得大败,杀死兵士15万余人 。
魏军的接连战败让安厘王寝食难安 。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休战议和 。在秦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也纷纷劝安厘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安厘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恐惧,一心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打算割地议和 。
当时有个人叫苏代(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 。这个人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秦国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秦国的欲望 。现在这种求和方法,好比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原文为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一味屈膝求和,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
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3
成语抱薪救火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 。
战国时代,魏国在安麓王时期,连续遭到秦国的侵略,安釐王元年,秦军占领了魏国的两个城;第二年又夺去了两个城,并且进逼魏都大梁 。韩国派兵去救,也被秦军打败,魏国又割让了一部分领土给秦国,才算结束了这次战争 。可是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四个城市,杀害了魏军四万人;第四年,更把魏国和韩、赵两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被杀伤约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的另一位大臣段干子建议再把南阳割给秦国,以便换取暂时的和平 。懦怯无能的安釐王,向侵略者再一次屈膝求和 。
有个名叫苏代的,他是“合纵抗秦”的创议者和主持者苏秦的弟弟 。那时苏秦已死,苏代继承他哥哥的遗志,主张联合六国,一致抵抗秦国 。他对安釐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牺牲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 。只要你的领土没完,它的贪欲就永远不会满
足 。这好比救火而用柴草,将柴草一把又一把地投人大火,想这样去扑灭火焰,怎么办得到?你的柴草不完,火也就永远不会熄灭!”可是糊涂的安釐王认为既然已经求和了,就只能那样下去,不能再改变了,于是,秦国分别在安釐王九年和十一年又攻占了魏国的两个城市 。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4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好扩大自己的领土 。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
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 。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 。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5
【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魏国曾经多次受到秦国的进攻,每次均是割地求和 。魏安王四年秦国打败魏、赵、韩三国联军,魏安王又想用割地求和这种抱薪救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听苏代“联六国抗秦”的建议,终于被秦所灭 。
【出处】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史记·魏世家》
【解释】薪: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
【相近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成语示列】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抱薪救火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6
抱薪救火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末年,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伤亡惨重 。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最后还是被打败 。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
1、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 。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
有一回,秦国又派兵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 。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 。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
2、抱薪救火的寓意
面对着强秦的步步紧逼,胆小懦弱的魏安釐王看不清其虎狼的本质,一味地只知道妥协退让,割地求和,换取短暂的安宁,这无疑是抱着柴草去救火,结果只会让强秦的贪婪欲火越烧越旺,最终只落得个国破家亡的惨剧 。这残酷的教训告诉我们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不但不能消除灾祸,反而只会使灾祸继续扩大 。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灾祸的消除 。
3、抱薪救火材料
【发音】bào xīn jiù huǒ
【出处】《史记-魏世家》
【解释】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想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薪,柴草 。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负薪救火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成语举例】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7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 。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 。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 。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 。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 。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8
抱薪救火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 。薪:柴禾 。
战国时期,七雄鼎立 。魏国地处中原,背靠秦国,成了各国诸侯霸主要想统一和兼并别国的必争之地 。后来,秦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自秦昭王起就采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攻打邻国 。公元前275年秦国军队一直打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城下,魏王被迫献出一些土地请求讲和 。
公元前273年,秦国再次向魏国进兵 。魏国将军段干子被打怕了,不敢抵抗,就建议魏王再把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割让给秦国求和 。这时候,正好合纵抗秦的倡导者苏秦的弟弟苏代在魏国,他向魏王进谏说,段干子割地求和的建议,是一个亡国的坏主意 。如果魏国老是把土地割出去,秦国的胃口会越吃越大,这样一来,魏国离灭亡的日子就会不远了 。接着苏代又打了个比喻:“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意思说,割地给秦国求和,就好象抱了柴草去救火,柴没有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
魏王没听苏代的劝告,还是决定将南阳地区割让给秦国求和,结束了这场战事 。但是秦国得了南阳,也并没有因此真的罢手,在其后的近四十年间,仍不断地强占魏国的土地 。到公元前225年,魏国终于为秦所灭 。
后来人们就以“抱薪救火”这个成语,来比喻用错误的办法去消灭灾祸,结果只会使灾祸越来越大 。
成语“抱薪救火”用来比喻什么?
“抱薪救火”【原意】抱着柴草去救火 。柴遇火只会遇烧越大,反而把加重了火势把事情弄得更糟 。于是“抱薪救火”的成语就用来比喻人想消灭灾害,但使用的方法不当,反而使灾害扩大,变得更严重了 。
抱薪救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关于抱薪救火告诉我们的道理
1、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 。
2、出处:《史记·魏世家》: “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3、释义: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
4、故事:战国后期,秦国一天比一天强大 。它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向邻近的国家扩张 。
5、公元前276—274年,秦国就接二连三向魏国进攻,占去魏国许多土地,杀伤魏国许多军队和百姓 。公元前273年,秦国又向魏国出兵 。魏国国内不少人被秦国打怕了,不敢抵抗 。魏国将领段杆子建议魏王割让南阳地区给秦国,向秦求和 。这时谋士苏代向魏王指出:段杆子割地求和这个主意,是在出卖你,想夺你的王位;而秦国呢,确实无休无止地要你的土地 。魏国土地不割完,秦国的进攻是不会停止的 。苏代接着说:如果拿土地侍奉秦国,这“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就是说好比拿柴草去灭火,只能使火越烧越旺 。这个比方很恰当地说明了割地求和的危害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告,还是一味割地求和 。秦国并不就此罢手,公元前225年,秦军大举进围魏都大梁,秦将王贲引黄河、汴河之水灌城,大梁被淹三日,城墙颓坏,魏国终于为秦国所灭 。
抱薪救火的意思 抱薪救火的含义
1、抱薪救火,汉语成语,拼音bào xīn jiù huǒ,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 。
2、成语解释: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 。
3、成语典籍: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战国策·魏策》:以地事秦,譬如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 。《文子 精诚》:夫水浊者鱼[口捡去手],政苛者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
抱薪救火成语含义及近义词
抱薪救火,汉语成语,拼音bào xīn jiùhuǒ,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关于成语抱薪救火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抱薪救火的近义词,供大家参考 。
一、成语解释
薪:柴草 。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二、成语近义词
火上浇油 [ huǒ shàng jiāo yóu ]
也说火上加油 。比喻使别人更加愤怒,使事态更加严重 。
南辕北辙 [ nán yuán běi zhé ]
《战国策·魏策四》记载,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
饮鸩止渴 [ yǐn zhèn zhǐ kě ]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喝毒酒来解渴 。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 。鸩(zhèn):毒酒 。
扬汤止沸 [ yáng tāng zhǐ fèi ]
舀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 。比喻暂时救急或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国志·魏书·刘廙(yì)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
负薪救火 [ fù xīn jiù huǒ ]
背着柴草去救 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灭灾害,结果反而使灾害扩大 。《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
披麻救火 [ pī má jiù huǒ ]
披着麻去救火 。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
三、成语造句
1、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抱薪救火 。
2、对於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
3、他都犯错了,你还鼓励他?我不赞同这种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 。
4、对方需索无度,如果一味应了他,那我们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5、当今社会,抱薪救火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造成社会腐败的根源之一 。
6、你这种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走向歪路 。
7、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8、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抱薪救火,只会适得其反 。
9、他们斗得这么激烈,是因为你那次调解不当,有如抱薪救火 。
10、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
11、对于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
12、立委批评金钱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
13、不可!如此一来便如同抱薪救火,火势愈织 。
14、将鱼MM托付给李白照顾,只怕是抱薪救火 。
15、像这样用黄金去喂饱那些贪婪的饿狼和毒蛇,无异于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16、惟郁结伤脾,气血枯槁者,误投则有抱薪救火之危 。
17、哎!你这样对我,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而火不灭 。
18、青松子万万没想到这不但没达到效果,反而有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味道 。
19、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
20、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
21、股市都已崩盘了,分析师还在劝投资人继续加码,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22、他都因签彩券亏空了许多钱,竟还想签注更多来补救,真是抱薪救火,奇笨无比!
23、但是没有一个方式来过滤和分类这个信息,使用历史就像试图抱薪救火 。
24、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25、哎!你这样对我,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而火不灭 。
26、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抱薪救火成语含义及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