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生命的博物馆(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 高黎贡山隧道最新进展)


高黎贡山在云南哪个地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省西北部的保山市和泸水县境内 。
腾冲高黎贡山位于保山、腾冲、泸水三市、县的交界处 , 总面积185万亩 , 其中属保山市的占121.5万亩 。腾冲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 , 山高及宽度均较云岭、怒山为小 。腾冲高黎贡山北连青藏高原 , 南接中印半岛 , 使之无论是在气象学还是生物学上 , 都具有从南到北的过渡特征 。腾冲高黎贡山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 , 称伯舒拉岭 , 山体作北偏西走向 。进入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后 , 称高黎贡山 , 呈南北走向 , 平均海拔约3500米 。其中 , 以北段较高 , 海拔4000米以上 , 尾端约2000余米 。
保护区内山势陡峭 , 峰峦起伏 , 气势雄伟 。主峰海拔3773米 , 最低海拨900米 , 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 , 有完整的亚热带生态系列 , 奇花异木和珍禽异兽较多 。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什么美誉名扬世界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美誉名扬世界 。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 以保护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多种植被类型和多种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种类为目的 。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高山温性、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垂直自然景观 。
已知有脊椎动物36目106科582种 。其中兽类9目29科81属116种;鸟类18目52科另4亚科343种;两栖类2目2亚目7科28种及亚种;爬行类2目3亚目9科48种及亚种;鱼类5目9科28属47种及亚种 。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
地处云南省西北部的保山市和泸水县境内 , 怒江的西岸 , 位于北纬24°56′~28°23′ , 东经98°08′~98°53′之间 。总面积405200hm2 , 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 以保护生物、气候、多种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种类为目的 。

高黎贡山:生命的博物馆(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 高黎贡山风光 。杜小红摄
高黎贡山下的山村 。艾怀森摄
“高黎贡 , 绿色的净土 , 多少回白云停在天空 , 守望你不曾离去 。”传唱在高黎贡山脉两侧的民歌 , 记录了这片美丽土地上的动人故事 。
南连中南半岛 , 北接青藏高原的高黎贡山拥有绵长的山脉 , 完整的垂直生态系统使得生物在这里富集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编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一书 , 将高黎贡列为“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
“都说这里是生命的博物馆 。”高黎贡山的独龙族护林员张敏提及高黎贡总是充满深情 , “这座山我能爬一辈子 , 守护着这一座山就够了 。”高黎贡人民对高黎贡山的世代守护 , 让这里成为生命的摇篮 。
摸清家底 , 抢救性保护
高黎贡山腾冲段林家铺子 , 林木掩映下错落分布着今年刚种下的大树杜鹃幼苗 。
“我们找了大树杜鹃70多年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副局长段绍忠说 , 他对大树杜鹃有着特殊的感情 。
1918年 , 英国生物学家福雷斯特在高黎贡山的森林中发现了这种高达20多米的杜鹃花 , 他将其树干砍倒制成标本 , 运回了英国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这是世界上最后一株大树杜鹃 。”段绍忠介绍 , 为了摸清大树杜鹃的家底 , 找回这个高黎贡山的特有物种 , 中国科学家深入高黎贡山腹地 , 开始了70多年的寻找 。
漫长高黎贡 , 山高路难走 。密林之中找一株鲜花 , 难度可想而知 。段绍忠坦言:“作为高黎贡人 , 我们不能接受杜鹃被运到了国外 , 在自己家却再难找到 。所以大家都有这个决心 , 要把它找回来 。”
1982年 , 在腾冲界内的高黎贡山腰 , 一个新的杜鹃王国终于出现在世人眼前 。中国植物学家冯国楣在这片区域内 , 发现了40多棵大树杜鹃 。
“被列为极危物种的大树杜鹃 , 种子比芝麻粒还小 , 落下树后在原始森林中很难发芽 , 加之立地条件影响 , 自然更新极为不易 。”段绍忠介绍 。
为了“抢救”大树杜鹃 , 相关科研机构对大树杜鹃开展了人工繁育及扩繁技术实验 。林家铺子的这片杜鹃幼苗共200株 , 目前长势良好;而在2017年第一次实验的幼苗中 , 存活率达到60% , 4年间苗高从25厘米长到了最高60厘米 。
在高黎贡山 , 很多像大树杜鹃一样的濒危、极危物种得以“抢救” 。
同为极小物种的高黎贡山特有植物保山茜也曾面临生存危机 。在有限分布的百余株保山茜中 , 科研人员发现其成年植株周围很难找到幼苗 , 自然条件下已经不能正常繁殖 。通过人工培育手段 , 保山茜也成功得以近地繁殖 , 回归野外 。
在段绍忠看来 , 群众的自觉保护同样是持续性守护的关键 。“我们在林家铺子开设了自然教育基地 , 每年都有许多青少年来到这里 , 我会带着他们去看野外回归的试验田 , 让孩子们从小认识这些物种 , 保护我们的家园 。”
【高黎贡山:生命的博物馆(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 高黎贡山隧道最新进展)】与时俱进 , 科学性保护
“过去我们讲保护 , 往往是把一座山封起来 , 任其发展 。”云南省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四级调研员李正波长期从事高黎贡山自然科普教育 , “很多物种可能我们还没发现就已经灭绝了 。”
“除了水和食物 , 动物的生存还离不开‘家’ 。对它们来说 , 可能就是个掩蔽之地 。所以我们越来越强调栖息地保护 , 让它们更有安全感 。”李正波说 。
这些结论的得出离不开科学研究和大量实地监测 , 科学性保护理念取代了封闭式保护 。
白眉长臂猿是高黎贡山的特有物种 , 目前仅剩不到200只 , 雄雌猿只要确定关系 , 便会相伴终生 。
在云南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个片区 , 原本住着5只白眉长臂猿 , 一对夫妻带两个孩子 , 还有一只孤零零的母猿 。而几十公里之外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住着不少单身公猿 , 但由于原本两个保护区之间的森林生态遭到破坏 , 两地存在天然屏障 。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破碎化这一难题 , 1996年开始 , 当地政府将位于两个保护区之间的国有林确立为生物走廊带 , 纳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统一管理 。
“通过生物走廊 , 动物们开始走亲戚串门了 。”保护区管理员娄必辉介绍 , 通过红外相机监测 , 两个保护区之间的物种交流明显增强 。生物走廊带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菲氏叶猴 , 总体数量从4群130只增长到8群300多只 。
“灵长类动物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 , 是反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指标 。种群数量变多 , 说明这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李正波欣慰地说 。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我们百花岭村的村民 , 从1995年开始就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了 。”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理事长侯兴忠自豪地说道 。
侯兴忠介绍 , 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 , 会员人数从当初的51人增加到现在的150多人 。“每年我们至少办两次生态保护培训讲座 , 让大家认识到守住这片绿水青山的重要性 。”
毁林开荒、破坏树木 , 曾经突出的人地矛盾在当地村民的自发劝导下越来越少 。“以前我爱打猎 , 如今在政府和协会的号召下 , 我认识到要好好保护高黎贡山 , 现在干护林员都20多年了 。”傈僳族护林员蔡芝洪笑着说道 。
生态变好了 , 生活也变好了 。在高黎贡山的另一头 , 独龙族护林员张敏对此深有感触 。
“我们保护了生态 , 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生态护林员的脱贫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 , 极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
“刚做护林员的时候 , 独龙江这边的路特别不好走 , 在没通隧道之前 , 还会遇到大雪封山半年不通车的情形 。”张敏回忆道 。
2014年 , 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贯通 , 张敏的巡山护林路也更为便捷 。在隧道所在高黎贡山段 , 张敏搭起了高黎贡山独龙江段的第一个红外线摄像头 。
“除了做护林员 , 我们还种起了草果 , 农作物都卖到了山外面 。”张敏笑着说 。
在适度发展林下种植上 , 独龙江乡尤为谨慎 。独龙江乡乡长木小龙介绍:“目前我们的草果等林下种植全部在次生林范围内进行 , 且对规模进行控制 , 绝不允许在原生林下种植 , 严守生态保护的红线 。”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0月14日 第 11 版)
云南省高黎贡山海拔多少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高及宽度均较云岭、怒山为小.高黎贡山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高黎贡山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称伯舒拉岭,山体作北偏西走向.进入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后,称高黎贡山,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约3500米.其中,以北段较高,海拔4000米以上,尾端约2000余米.
探秘高黎贡山 , 邂逅世界最濒危的长臂猿-天行长臂猿
在祖国的西南 ,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 , 怒江滚滚流淌 。河谷上方耸立着翠绿的山峰 , 在山脉的森林冠层下 , 巨大的杜鹃树与长满苔藓的常绿阔叶树 , 茂密的竹林并立 。
高黎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所在地 , 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在这里探险 , 劈开一条道路的砍刀是必须的 。在披荆斩棘的劈啪作响声中 , 突然 , 树叶沙沙作响 , 树枝摇曳 , 刺耳的叫声从头顶的树冠中爆发出来 , 在森林中回荡 。
“长臂猿来了!”
两只长臂猿使用一种称为“臂移”的运动形式 , 在森林冠层的高处 , 从一根树枝荡到另一根树枝——跳跃 , 旋转 , 睁着眼 。
高黎贡山的护林员 , 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傈僳(lì sù)族人 , 他们深爱这片土地 。虽然薪水微薄 , 却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保护区 , 防止偷猎并帮助科学家收集野生动物的资料数据 。
长臂猿们其实一直都在那里 。但由于栖息在树冠上 , 因此很难追踪和研究 。它们一生都在树上度过 , 借着枝条摆动 , 一跃可以跳出10米远 。找到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跟着歌声 。它们开口一唱就是30分钟 。
护林员们从小听着丛林的歌声长大 , 没人深究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样本收集 , 最终 , 在分析了形态学和遗传信息后 , 将唱歌的长臂猿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
科学家们认为 , 大约50万年前 , 当伊洛瓦底江的河水将天行长臂猿的祖先和它们的近亲隔开后 , 它们单独分化了 。
天行身上覆盖着短毛 , 两性异形 , 雄性几乎是深黑色 , 雌性则是米色 。与其他长臂猿不同的是 , 它们像“白眉大侠”——有细而白的眉毛和深色的胡须 。另一方面 , 像所有的长臂猿一样 , 它们没有尾巴 , 在树海航行时靠长臂保持平衡 。
“天行”这个名字来源于《易经》——“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斗建居于天心 , 分阴阳 , 定四时 , 运五行 , 驾六龙 。这便是“天行”的象征 。
然而 , 意料之外的是 , 天行的名字和国外《星球大战》的角色“天行者”重叠 , 惹得演员和影迷在社交媒体上一顿宣传骚操作 , 变成了“起名的科学家是星战影迷”这样的迷惑言论 , 国内自媒体跟风一片 , 很无奈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专家发现 , 从高黎贡山到滇缅边境 , 我国范围内只有大约106 - 138只天行长臂猿 , 分布在三个独立的群体中 。
这三个群体被60到100公里长的不可逾越的农田、城镇隔离开来 。这使得它们难以通婚 , 共享基因 , 这威胁到了天行的未来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天行长臂猿列为了世界上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之一 。
前文中提到的雌性长臂猿“阿妈” , 它的生命旅程即将结束 , 一只眼睛已经失明 , 她在树冠中的移动速度比她的老伴更慢 。但“阿公”总是等着她 , 俩猿每日里摘花食果 , 形影不离 。互相照顾 , 梳理毛发的日常仍在继续 。
在我国海南、广西和云南省生存的另外三种长臂猿的情况也类似——缺少栖息地和同伴 。曾经 , 它们的活动范围穿过长江的峡谷 , 一直延伸到甘肃省西北部 。要不 , 李白怎么能写下旷世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呢?
在天行长臂猿这里 , 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咖啡 。
在19世纪 , 法国传教士首次将咖啡带到云南 。到了1988年 , 政府与雀巢公司制定了一项推广咖啡的计划 , 云南咖啡行业开始飞速发展 。在星巴克等跨国公司的投资下 , 如今 , 我国95%以上的咖啡 , 都是在云南那12.5万公顷的咖啡种植园生产的 。
这不能说是坏事 。因为咖啡行业的发展绝对带动了地方经济 , 中国有了咖啡出口 , 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
但 , 对天行长臂猿来说 , 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 。许多曾经是主要栖息地的森林已经变成了咖啡种植园 。生存空间的压缩、分割让它们濒危了 。
虽然在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 我们为了发展砍掉了超过100万公顷的森林 。好在 , 如今祖国已经站稳 , 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早已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
全国各地的森林在最近几十年里已经开始再生 , 尤其是云南 。相比之下 , 缅甸的森林近年来被大量砍伐 , 那里的天行长臂猿面临的威胁更严重 。
日子总是起起伏伏 , 雾霾也总会散去 , 也许 , 在不那么远的未来 , 啼不住的猿声 , 会重新回来!
高黎贡山茶的特点 高黎贡山茶有什么特点1、口感 。高黎贡山古树茶的口感丰富 , 口感醇厚 , 滋味饱满 , 带有强烈的山野气韵 , 回甘生津持久且明显 , 杯底留香好 , 喉咙舒适度好 , 饮后唇齿生香 , 经久耐泡 。
2、叶底 。高黎贡山古树茶可以分为甜茶与苦茶 , 普洱茶一般用甜茶来制作 , 干茶乌黑靓丽 , 叶片背面无白毛 , 光泽油亮 , 叶大且不一致 , 叶边齿状不规律 。
3、香气 。高黎贡山古树茶的的香气沉稳、持久且悠长 , 能够闻到一股明显的兰花香 , 细闻还伴有一种淡淡的野生古树茶所独具的香气 。
关于高黎贡山和高黎贡山隧道最新进展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 , 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