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竹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从石头里长出来的竹子紧紧地咬定青山不放松,将自己的根深深扎根石缝中 。不管是风雨如何千磨万击,竹子的身骨仍非常坚劲,任凭天气刮东西南北风 。
这首诗是清代郑燮所作,原诗歌如下: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扩展资料:
《竹石》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
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
竹石的诗意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表达了诗人(喜爱梅花)的情感.
以“暗香”代梅,客观描写,间接表达喜梅之情感;诗人则是直截了当书写恋梅之情结.
2·《竹石》诗题的意思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第一、二句写(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三、四句写(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表达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的情感.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希望可以帮到你!
《竹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
全诗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 。
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 。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 。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 。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石》

竹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竹石》原文
竹石
(清)郑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g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rèn ěr dōng xīn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竹石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竹石的诗意_竹石的意思 竹石的诗意_竹石的意思
《竹石》
作者: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注释:
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
3、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韧:坚强有力 。
4、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
诗意: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
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
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 。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 。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着有力 。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 。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 。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 。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
4、立根:扎根,生根 。
5、原:本来,原本 。
6、破岩:破裂的岩石 。
7、磨:折磨,挫折 。
8、击:打击 。
9、坚劲:坚韧、刚劲 。
10、任:任凭 。
11、尔:你 。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
竹里馆的诗意
竹里馆的诗意
《竹里馆》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注释: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
2、幽篁(hung):幽深的竹林 。
3、啸(xi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
4、深林:指幽篁 。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
6、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
诗意: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
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
赏析: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 。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 。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着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 。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 。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 。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
宿石邑山中的诗意
宿石邑山中的诗意
《宿石邑山中》
作者:韩翃
原文: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
注释:
1、山霭:山中的云气 。
2、秋河:指天上的银河 。
3、迷:分辨不清 。
4、暂:短暂,突然 。
赏析: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 。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 。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 。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 。如果说第一句是写仰望所见,那么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望转迷三字,玲珑剔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句巧妙地照应上句,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 。同时由迷字,又暗示夜暮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 。宿字是此诗的题眼,倘若不在此处投宿,后面写破晓时的景色就显得无根无襻 。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 。陈子昂有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诗句,写拂晓与友人离别的景色,画面是静止的 。韩翃这两句诗由此化出,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 。句中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节令,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 。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 。暂飞高树里,看似随意涉笔,无意求工,却清绝洗炼,独到含蓄:读者从暂字中可以领悟到,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 。这是一幅语意新鲜、有层次有节奏的活动画面,意境幽美,景色错落有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由于曙色渐开,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 。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 。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 。同时,透过这两句景色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
这首七绝写得很圆熟 。诗人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 。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 。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生神韵 。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 。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
【补解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句其实意味独特,手法巧妙 。
其一,对于描绘主体秋河而言,诗人写出了它先前本在峰前峰头呈现,此刻虽被山峰隔断遮掩,却仍在西天的特点,突出其随时而变,乃至随自己脚步移动而异的情态 。同时,也道出了自己心中对秋河似远却近,似近实远的感觉:数峰西在不同的参照体之下,可以是很远的空域,也可以是很近的距离 。因此,此句诗写景传意,实在是虚实相生,曲尽其妙 。
其二,数峰在该句,是客体或谓之衬(烘托陪衬)体,诗人在写出空中的秋河被隔而不见的情形之同时,也用一个数字表明了峰连嶂叠的山况 。作者以简约的词句,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如果说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侧重于写出石邑一带山峰峻峭插天的高度,这是纵向的,那么,此句的数峰则道出其群峰错列的广度,这是横向的 。这不只是角度上的互补,也是内容上的充实了 。

竹石这首诗的意思?竹石
[ 清·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简析: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
【《竹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竹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关于竹石这首诗的意思和竹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