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的案例解读 整合营销案例策略


陷入整合营销误区的案例有哪些
汉马传播 。所谓事件营销又称活动营销或话题营销,在英文中为Event Marketing 。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 。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所有新闻效应、公共关系、广告效应和客户关系等特点,集较强的目的性、多性性、风险性、新颖性和低成本大效果于一体,可以为企业品牌展示、新产品的推介创造机会 。汉马传播认为,由于新兴的媒体手段日趋成多样化和投入少见效快的聚合效应,将越来越受到企业或公关策划人员的喜爱 。
在商业悲情故事剧中,盲目扩张成为最刺眼的公司失败因素之一 。
在新的商业文明发育期,探究公司失败成因,盲目扩张的企业成为推倒公司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不管这种扩张是来自固有业态复制、产业链延伸,还是跨行业多元化扩张,失去了控制的盲目扩张大都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
翻阅中原商业大潮中因盲目扩张而裸泳的公司,掀起中原商战的亚细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亚细亚)具有典型的剖析价值 。因为亚细亚不仅创造了经营骄绩,而且开启了国内新的商业文明风气,由此,中原商战成为国内MBA经典的商业案例之一 。它的轰然倒下,更具备警醒意味 。
剖析亚细亚的盲目扩张,就可解读与亚细亚一样“踏进同一条河流”的顺驰等公司,为什么会败在扩张之途?
扩张的宏观推手
打开了体制缺口的亚细亚,体制压挤成扩张动因之一
企业的微观战略抉择与宏观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企业发展的战略判断与实践首先是建立在宏观经济政策趋势之上,宏观政策释放了市场信息、资源的流向 。因此,亚细亚的扩张战略实施的背景,离不开时代商业的政策环境 。
1989年,正是国内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发端期,这一年,亚细亚作为郑州商业股份制集体企业改革的标兵应运而生,其领国内商业改革风气之先的经营机制创新,搅动了沉闷的郑州商业格局,引发了轰动国内商业界的“中原商战” 。
惨烈的竞争,让机制灵活的亚细亚脱颖而出,继1990年大幅业绩增长以后,每年以30%的营收业绩递增,成为河南商业的No.1 。由此,亚细亚不仅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还获得了政府的褒奖 。
但是,脱胎于计划体制的亚细亚,其成功经营,必然对计划体制造成冲击,遭遇计划体制下的众多同行的打击也就在所难免 。但是,这并不是亚细亚持续走向成功的绊脚石,而是被盛名所累的亚细亚陷于商战之中,无法清醒地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
20年后,再审视这场商战,其成功之处是为郑州商贸城建设提供了推力,其失误之处,正显现在参与商战的企业并没有形成效仿亚细亚进行体制变革的新商业企业涌现,而是陷入了新旧体制之战 。
虽然我们无法再追问当时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滞后,但是,商业企业体制改革并没有跟进经营机制的变革是一个事实 。表面红火而凌乱的竞争之下,难掩体制弊端下沉重的负累,让人为这些未能借机改制的企业最终落败而惋惜 。
成功而又孤独无援的亚细亚要选择突围 。它的方向不是借机进行彻底的股份改制上市,为自身积累更为强大的筋骨,而是抉择了横向开拓市场,渴望异地复制自己成功商业模式 。
站在当时的经济背景下分析,突破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郑州商业格局,并获得政府的认可,这对亚细亚来说,寻求更大范围的成功,这是政府正向激励的效应,也是亚细亚突围旧体制竞争格局的现实需要 。实施扩张战略,对亚细亚来说,是再合理不过的思维 。因为当年积淀的品牌效应、市场效应以及政府激励所带来的银信资源等,让亚细亚无法抵挡来自市场的诱惑 。
正是有了最辉煌的铺垫,亚细亚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旅” 。考察盲目扩张而倒下的公司,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是:最为成功时,公司开始进行扩张,不管是对自身固有商业业态的复制、向产业链的上下延伸,还是实施跨行业多元化扩张 。比如春都、比如汇通、比如郑百文、顺驰等等,不一而足 。
疯狂扩张
赢家通吃,成为亚细亚们扩张的心理诱因
 研究企业盲目扩张,“赢家通吃”的企业心态成为其走向溃败的诱导性因素 。
回忆1991年前后,亚细亚成功的商业经验,过度地被全国媒体放大为“效应”、“现象”进行深度解读时,伴随着声誉日隆的亚细亚,客观上也助长了亚细亚渴望复制成功的激情 。
1993年,亚细亚的掌门人王遂舟决定了以郑州亚细亚商场为基础,吸收外来资本成立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由两家扩大到了五家 。王吸纳资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扩张 。由此,亚细亚开始走上了“连锁经营”的扩张之路 。
梦想起飞之时,没有人能够依靠理性的投资分析打动抉择扩张的掌门人,并非王遂舟如此,春都的掌门人,还有汇通的老板郭号召,顺驰老板张宏斌等等,都被做大的欲望深深地俘虏着 。
亚细亚提出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零售连锁帝国,要比肩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日本的八佰伴 。采访人员阅读三十年来中国商业发展史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有了资本与商誉的企业掌门人,往往在开创新的事业之前,就会喊出一个响亮而刺耳的口号,目标之大,往往让人感觉“无知者无畏”的生猛 。
事实上,亚细亚凭借在商业并不发达的郑州硬闯下的一片小天地,赢得了仍然是体制夹缝中的成功,就以为打遍全国无敌手,显然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事实上,亚细亚扩张的一开始就意味着其失败的结局 。
一个数字就能够看出其扩张的“神话” 。自有资本4000万元,扩张投资规模达到了20亿元 。在4年时间内,先后在南阳、开封、许昌等省内城市建设6家亚细亚,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开设了9家仟村百货 。几千万元资本要做几十亿元的事,并非亚细亚如此,春都是一个与亚细亚几乎同时跨入扩张门槛的典型 。
1994年,随着春都在火腿肠市场内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春都掌门人做大春都的新选择 。兼并扩张,追求规模效应成为春都的战略抉择 。
从1995年起,春都踏上了多元化扩张之路,不仅兼并了安阳内黄县冬夏枣茶饲料公司、南阳猕猴桃饲料厂、西峡县罐头食品厂等7家企业,新上低温肉制品、茶饮料、饲料、包装材料等项目;还参股郑州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 。最为疯狂的时候,春都同时上马8个项目,所需投资资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上,而当时春都的利润额仅为1.5亿元 。
就是作为全国批发市场一面旗帜的郑百文上市之后,同样在扩张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从1996年起着手建立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在没有一份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大规模投入资金上亿元,建起了40多个分公司,最后把1998年的配股资金1.26亿元也提前花完 。
溃败结局
盲目扩张,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当扩张膨胀了公司的资产规模时,账面的负债规模也一同翻番增长,溃败就成为亚细亚们无奈的结局 。
阅读亚细亚扩张的历史资料,能够读到的是,当亚细亚一路扩张到1997年时,已耗尽了亚细亚所有的资源与声誉 。
截至1997年底,亚细亚销售额已在7大商场中倒数第二,拖欠银行债务、厂商货款等近两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达168% 。与此同时,省内外的15家连锁店因经营失利造成的数亿元负债也压到了亚细亚的肩上 。
据亚细亚当事人回忆,从亚细亚15家连锁店开张之日,便是亏损之时,就能看出其超速扩张背后的惨淡经营 。1997年3月,亚细亚掌门人抱病辞职,不仅为亚细亚疯狂扩张画上了句号,也预示着亚细亚扩张的失败 。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扩张并不意味着失败,企业扩张是扩大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但是,导致失控的是盲目扩张,亚细亚的盲目扩张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走上了公司溃败之路 。
与亚细亚同样走上盲目扩张之路的春都,最多时其兼并扩张而来的旗下公司达32家 。8亿多真金白银如同胡椒面一样撒向各个公司 。
在整个扩张的过程中,来自春都的财务数据显示,账面资产由1987年的3950万元迅速膨胀到30亿元,年均增速近6倍 。盲目扩张已让春都彻底失血无救 。扩张拖累其主业的市场占有率从1997年最高时的70%跌至2002年的10% 。
再看看郑百文,因为过度扩张以及内部失控,到了1999年,其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而亏损超过15亿元,拖欠银行债务高达25亿元 。郑百文从郑州的一面商业旗帜,不得不走到了卖“壳”求生的地步 。
如果说从亚细亚、郑百文的同业态复制无方,到春都的跨行业多元化扩张乱无章法,人们能够看到的是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发育期企业管理仍然处于萌芽状态之下,盲目扩张有着企业探索之意的话,那么刚刚因产业链上下游扩张而倒下的汇通公司,其失败就没有吸取“前辈”春都的教训了 。
据介绍,汇通公司辉煌之时,形成了以肉类加工为主,以种植业、养殖业、饲料业、速冻食品、精炼油、肠衣、彩印包装、商业连锁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扩张,寄望把肉类加工业上下游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利润全部吞下 。然而正是在扩张因资金链紧绷而跌入区域担保链之中,最终被紧箍的担保链拴死 。
地产公司顺驰的扩张更为疯狂 。一年之内,数个城市攻城略地达100亿元以上,但是,在宏观调控之下,其资金、人才与技术的内部管理系统无法支撑其庞大的扩张而快速倒掉 。
支撑体系缺失
企业扩张的各种要素与体系支撑,亚细亚们并不具备,其失败成为必然
盲目扩张压倒企业的第一根稻草往往是资金链断裂 。事实上,这仅是表面,更为深层的因素则是支撑企业扩张的内部系统性紊乱,包括战略理念、管理团队、人才储备、异地商业文化的把握等等 。
企业适当运用财务杠杆,走资本运作之路进行扩张并无不可 。但,“度”是必须把握的 。
考察亚细亚的扩张,人们不难发现,4000万元要做20亿元的事情,5000%的高负债率显然超出了亚细亚的财务许可范围 。市场利润指标让人们从侧面看到了亚细亚当时的经营业绩 。相关数据显示,1996年,郑州市大型国有零售商场的利润率最高的为1.66%,最低的竟为-7.92% 。1997年,郑州市8家重点大商场的经营利润率半数以上呈现负增长 。
从亚细亚商业模式分析,其商场连锁经营模式的复制性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比如亚细亚商场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商业模式带来的,因为商场业态已在过度竞争的市场面前显露疲态 。当时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连锁专卖店、便民店已渐显峥嵘,亚细亚只是在经营服务有所创新之外,其商场连锁业态已失去了竞争力 。
企业本身因素之外,外部环境的挤压同样是亚细亚扩张失败的成因 。从体制因素上分析,当时亚细亚在郑州商圈第一个吃螃蟹,走体制创新之路搞活了经营机制,赢得了市场,却得罪了国有体制下的同行们,尤其是同商圈的“冤家” 。据了解,为了联手打压亚细亚,同商圈内的五家大型国有商业企业出台价格联盟,一个矛头对准亚细亚,寻求突围的亚细亚走向了扩张之路,也为自己立下了墓碑 。
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更显得亚细亚的扩张战略莽撞而混乱 。翻读亚细亚扩张的历史,采访人员发现其扩张中到海南经营酒店业,并在那里成立了经营总部,遥控指挥郑州亚细亚的经营,其急功近利的思维暴露无遗 。一个没有造福员工、回馈社会等价值观体系支撑的企业,其经营战略的紊乱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
就支撑扩张的管理与人才方面,亚细亚的扩张准备不足,也成为亚细亚倒下的技术性因素 。据介绍,亚细亚最为艰难的1997年,其管理费用高达18.6%,物色管理人员竟然靠“目测” 。
而异地商业文化的冲突,也让亚细亚始料未及 。据了解,在北京等地的亚细亚商场,当地员工对亚细亚商业文化并不认同,屡有发生罢工事件,让亚细亚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佳整合 。事实上,这暴露出了亚细亚在迈出异地扩张的第一步时,其在经营当地政商关系的博弈能力不足的事实 。
可以判断,亚细亚扩张基因的内在缺失,不仅导致亚细亚的失败,同样是盲目扩张企业共同的宿命 。
营销案例分析:什么是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就是把各个独立的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共同产生协同效应,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当然整合营销要根据目标企业发展需要,能短期见到效果收回资金,也要根据自己公司各方面的实力、人脉、能力为目标企业创造多大价值出发,保证这些专家都有真家伙,而且是目标企业需要的,整个流程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创新、优化、完善、测试、放大,一定要争取做到同行第一 。
整合就是把各个独立地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 。这些独立的营销工作包括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服务等 。
特点:
①在整合营销传播中,消费者处于核心地位 。
②对消费者深刻全面地了解,是以建立资料库为基础的 。
③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工作是培养真正的"消费者价值"观,与那些最有价值的消费者保持长期的紧密联系 。
④以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为支撑点进行传播 。企业不管利用什么媒体,其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一定得清楚一致 。
⑤以各种传播媒介的整合运用作手段进行传播 。
⑥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手机终端智能化以后,新技术对原有PC互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和冲击,在这个过程当中应当紧盯市场需求,整合现有的资源,包括横向和纵向的资源 。成为一个移动营销价值的整合者和传播者 。就如优秀移动营销整合服务商百分通联已覆盖金融、汽车、IT数码、房地产等行业,已拥有一些典型案例和成功用户 。
操作思路
1.以整合为中心
着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并把企业所有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的高度一体化营销 。整合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 。
2.讲求系统化管理
整体配置企业所有资源,企业中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以及总公司、子公司,产品供应商,与经销商及相关合作伙伴协调行动,形成竞争优势 。
3.强调协调与统一
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整合营销 。
4.注重规模化与现代化
整合营销十分注重企业的规模化与现代化经营 。规模化不仅能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还为企业有效地实施整合营销提供了客观基础 。整合营销同样也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现代化可为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提供有效保障 。
对策措施
1.革命企业的营销观念
要树立大市场营销的观念;要树立科学化、现代化营销观念;要树立系统化、整合化营销的观念 。
2.加强企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企业要建立现代经营体制;包括企业的利益机制、决策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经营管理设施现代化;
要具有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人员;加强组织建设,改善管理体系,注重企业的规模化,以及企业其他方面的合理化建设 。
3.整合企业的营销
对企业内外部实行一体化的系统整合;整合企业的营销管理;整合企业的营销过程、营销方式及营销行为,实现一体化;整合企业的商流、物流与信息流,实现三流的一体化 。
4.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我国企业要积极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跨国公司的整合营销,如:CIMS系统、MRP-II系统等、先进的跨国管理、先进技术手段管理等,为我国企业开展整合营销服务 。

整合营销的案例解读
DHC是日本的一个化妆品品牌,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相比要比其他欧美品牌要晚很多,而对于化妆品营销而言,想在一个新市场当中抢得一席之地,即使大量的营销投入,也未必完全可以实现目标 。相比DHC的营销策略,应该说他们很懂市场,他们所做的事情,完全符合以上的数据分析 。
网络病毒营销
互联网是消费者学习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新品牌和新产品方面,互联网的重要性第一次排在电视广告前面 。
DHC采用广告联盟的方式,将广告遍布大大小小的网站,因为采用试用的策略,广告的点击率也是比较高,因为采用了大面积的网络营销,其综合营销成本也相对降低,并且营销效果和规模要远胜于传统媒体 。
体验营销
一次良好的品牌体验(或一次糟糕的品牌体验)比正面或负面的品牌形象要强有力的多 。
DHC采用试用体验的策略,用户只需要填写真实信息和邮寄地址,就可以拿到4件套的试用装 。当消费者试用过DHC产品后,那么就会对此有所评价,并且和其他潜在消费者交流,一般情况交流都是正面的(试用品很差估计牌子就砸掉了) 。
口碑营销
31%的被采访对象肯定他们的朋友会购买自己推荐的产品 。26%的被采访对象会说服朋友不要买某品牌的产品 。
消费者对潜在消费者的推荐或建议,往往能够促成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媒体逐渐有失公正的公关,已经让消费者对传统媒体广告信任度下降,口碑传播往往成为化妆品消费最有力的营销策略 。
会员制体系
类似于贝塔斯曼书友会的模式,只需通过电话或上网索取DHC免费试用装,以及订购DHC商品的同时自动就成为DHC会员,无需缴纳任何入会费与年会费 。DHC会员还可获赠DM杂志,成为DHC与会员之间传递信息、双向沟通的纽带 。采用会员制大大提高了 DHC消费者的归属感,拉近了DHC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
多渠道营销
网络营销是DHC营销体系的一部分,当然传统媒体依然会有DHC的广告,包括重金聘请代言人等行为,都是在提升品牌的形象,多渠道的营销推广,加深了消费者对DHC的品牌印记,当接触到试用的机会后,促成购买的可能也大大增加 。
整体来看,DHC近几年的告诉发展和其营销策略是密不可分的,或者可以说DHC更了解市场,懂得利用新媒体为品牌传播 。通过传统媒体、形象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可信度,对于新产品而言是核心关键;网络的病毒营销能够将传播的点放大化,投入1分的成本看到的也许是10分的效应;通过体验营销的方式,直面消费者,用产品去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一旦能够建立品牌信任,很有可能DHC在这个消费者影响范围内就传播开来,更多的人申请试用,更多人尝试购买;最终用DHC的会员DM杂志将用户和品牌紧紧捆绑在一起,不断关注和提醒消费者,自然会促成更多的购买决策和传播影响 。
从以上的分析而言,互联网对DHC最大的促进有3方面:
1. 降低了营销成本 。
2. 大幅度提高了品牌占有市场的速度 。
3. 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对潜在消费者有效的口碑 。
从此数据和案例我觉得可以引起很多的思考,一方面是传统企业如何针对消费者的心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工具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 。另外一方面,消费者的心态和消费交流的欲望,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需求,进而商业的转化也是十分便利,帮助品牌凝聚精准用户产品的应用,必然会受到商业的青睐 。也许这就是社会化商务应该做的事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京东整合营销运用了哪些"营销手段
京东整合营销运用了的营销手段:
第一,广告 。由于京东的营销模式决定了其在广告投放方面的特性,以网络营销配合户外广告扩大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加网站流量达到吸引客户购买之目的 。如在塞班手机论坛等投放与产品相关的网络广告,可以说广告达到了有价值目标精准投放 。
第二,促销 。京东的促销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京东做了很多的促销专场和夜黑风高的抢购,以及送代金卷,对于商城暂时的销量提升起到了巨大作用 。
第三,市场活动 。市场活动是配合广告、促销等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行为,如果活动创意突出,而且具有良好的执行性和操作性的市场活动策划案,无论对于企业的提升销售额、知名度,还是对于品牌的美誉度,都将起到积极的提高作用 。
第四,公共关系 。2007年京东商城宣布与支付宝、财付通正式达成战略合作,集成支付宝、财付通为在线支付渠道 。通过支付宝、财付通账户进行网上付款,更加便捷地完成购物环节,促进京东商城的用户量和销售量的大幅提升 。
第五,DM 。京东要做DM有先天的大量会员优势,又可以在定向的目标中实施大规模、高频率的DM客户覆盖,使之转化为直接的购买行为 。
扩展资料:
整合营销(Integrated Marketing)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整合就是把各个独立地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 。这些独立的营销工作包括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服务等 。战略性地审视整合营销体系、行业、产品及客户,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整合营销策略 。包括旅游策划营销、事件营销等相关门类 。
整合营销”理论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美国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Don Schultz)提出的 。整合营销就是“根据企业的目标设计战略,并支配企业各种资源以达到战略目标” 。传媒整合营销作为“整合营销”的分支应用理论,简言之,就是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战略转移 。整合营销倡导更加明确的消费者导向理念,因而,传媒整合营销理论对我国新的改革形势下传媒业的发展应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简单分析
在确定营销计划之前,应先进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 。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一万商购:与物流独立而统一的B端电商
如同C端电商的发展一样,B端电商的演进也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烟台市的流通电商平台——万商购,可谓牢牢抓住了当下新兴的电商机遇,为新一轮的经销商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与平台 。
从物流到平台,二者相辅相成
万商购是一个以经销商和零售店为主体的B2B流通电商平台,目前辐射山东省烟台市区的5个区 。简单来说,零售店在万商购的平台上选择各大经销商的货物下订单,而各大经销商的货物由万商购统一仓储、统一装车、统一配送 。
但是,万商购何来?
1992年,经历了国有企业改制私营企业的益商物流是万商购掌舵人刘忠民的第一个项目,改制后的益商物流有两大优势:一是财务优势,二是仓管优势 。
因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完善的财务账本流水,刘忠民得到了银行1000万元的支持 。从1992年到2002年,益商物流的营收增加了5亿元左右 。于是在2002年以后,刘忠民买下了100亩土地,建立了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储基地(由于是立体货架,相当于普通仓库的35万平方米),这也是整个烟台市最大的一个 。
有了这个基础,刘忠民就与浪潮软件合作,建立了如今的万商购这一线上平台,定位做专业的集中仓储、共同配送 。
由此可见,万商购有着以下两大价值点:一是电商平台,在强大的ERP企业管理软件之下,零售店可以在手机上用APP或者扫码下单,方便快捷;二是仓储物流,零售店在万商购的线上平台购货,通过益商物流强大的仓储和配送能力给他们配送,一天两次,上午下午各配送一次 。
扁平化模式抢占客户市场
目前,入驻万商购的经销商有300家左右,占烟台市整个商贸市场的15%-20% 。通过扁平化的系统模式,万商购在逐步抢占更大的客户市场 。
烟台市共有9000多家商店,如果经销商要分别送货到这些商店,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于是经销商便会通过各个小区形成二批商,而二批商要进行重复的装车、重复的仓储和重复的配送,所以这样一来费用成本就会相当高 。
而通过万商购的平台,货物通过后台的物流体系直接就送到商店里了,这样就给经销商省去了换乘环节10%的费用,而这10%的费用是非常巨大的 。
除此以外,因为万商购实行集中仓储和集中配送,所以这样一来还可为经销商节省70%的物流费用 。按照刘忠民的说法,物流费用占经销商总成本约70%,集中仓储配送能够节省70%的费用,那经销商的总费用便可以节省约一半 。
而万商购的赢利模式也很简单,除了收取3%的平台管理费用之外,在扁平化的管理与集约式的配送模式下,万商购后台的仓储配送费用也比市场上便宜一半左右 。
除了目前既有的300多家经销商伙伴,刘忠民说道:“其实这些年经销商都做得很苦,挣钱也很难,投融资赔钱赔得连社会信誉也都搞没了,所以他们小心谨慎,不会轻易转型这也是一种现象 。”
在刘忠民看来,这也更体现了社会分流的二八法则——20%的人向前走,80%的被淘汰 。对万商购而言,是要做那1%去引领20%的人向前走 。谁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淘汰一大批人,否则就不会进步 。
对于经销商而言,万商购就是一个平台,一个管理者的平台软件,而这个模式的重点是益商物流 。如果经销商选择万商购这一模式,那么就目前而言,可能在全国都不算陌生 。也许在某一个城市里就会有几千家在做,但现在很多几乎都要倒闭了 。
为什么?因为这一模式表面只是冰山上凸起的一角,而冰山下真正的根基是物流配送体系 。
对于目前B端电商的异军突起,尤其是京东、淘宝的半路截杀,这都说明了B端电商的模式是非常正确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而那些还在愁容中观望的经销商,也是时候反思和改变了 。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二L小姐的咖啡馆之死:躲过各种坑,最后竟栽到
傍晚的斜阳洒在飘窗上,空气中飘着咖啡香和慵懒的爵士乐 。
这是L小姐的咖啡馆 。
一年前,音乐系毕业的L小姐从一个咖啡爱好者成为这家咖啡馆老板 。
开店一年,撑过养店期,跨过“团购坑”,她的文艺气质的小咖啡馆有了起色,走上正轨 。
万万没想到,前些日子问起,L小姐的小咖啡馆竟然关门了 。
1.前期准备:她选择了一个四线城市学咖啡
L小姐大学学的音乐,喜欢喝咖啡,一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 。
既然喜欢,干脆自己做一家咖啡馆吧,趁年轻 。
说干就干 。
喜欢喝咖啡但不会做咖啡,也不懂咖啡馆的运营,第一步当然是要去学习、取经 。
L小姐是个有想法的姑娘,她没去北上广深这些所谓的咖啡发达地区学习,而是跑到了一个四线城市许昌的一家咖啡馆学习 。
“大点的咖啡培训都是在教你怎么冲咖啡,价格特贵,但是没人教怎么运营咖啡馆的 。”
即使到现在,她依旧认为当时的选择没错 。
当然,大型的咖啡培训学院毕竟还是更加专业,更加系统 。
但对于像L小姐这样的小咖经营者,在一家运营成熟、接市场地气儿的小店学习,效果其实反倒更好 。
他们需要的是快速学习到有例可循的经营技巧、营销方式,甚至具体到实操过程中的每一步选择:如何选址,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圈定回头客……
“这些可不是培训一下就会的 。”
2.开店实操:一定要有口味出众的甜点
学成归来,踌躇满志的L小姐开始了她的咖啡馆实操之旅 。
选址:郑州二七万达写字楼 。大型商业中心的写字楼,附近有高校 。不在市中心,房租相对便宜 。周边既有上班逛街的人流,也有一部分高校的学生 。
房租:60平方米的小房间,房租3000元一月,半年一交 。
装修:本着经营思考,L小姐较为克制 。前期店内的装修和设备购买花了近10万元 。
为了节约成本,L小姐前期并没有请服务员,而是用“自雇用”的方式,和自己的姐姐一起轮流看店 。
营运不久后L小姐发现,单纯靠卖咖啡,基本挣不了几个钱,甚至连成本都赚不上 。
以一杯30元的摩卡咖啡来算,一天至少要卖20杯以上才能保证收支平衡 。
咖啡不够,甜点来凑 。
还好,L小姐做得一手美味甜点,而甜点这块儿,也成了其咖啡馆最大的赢利点 。
也许是受了这点启发,如今不干咖啡馆的L小姐索性直接开了家甜品店,预订,做好之后送货上门,省去了店面的费用,生意源源不断 。
对于小咖啡馆来说,翻台率低,单纯靠咖啡售卖,客单价也不高 。有几款风味出众的甜点绝对是盈利撒手锏 。
甜点价格比咖啡高,成本却比之低很多,同时还能解决翻台率的问题 。毕竟,买一杯咖啡就走的人少,带一份甜点走的可就大有人在了 。
3.“团购是个坑?别跳!”
L小姐的店虽然在商业区,但深藏在写字楼中,客流量是个大问题 。
那就上团购吧 。
来的人倒是不少,但本就稀薄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了 。
对于团购而来的顾客,有的只是在附近逛街顺道而来,有的就是图个优惠便宜,成为回头客的概率并不高 。
一旦下架团购,店里马上又出现门可罗雀的景象 。
在L小姐看来,咖啡馆利润本就微乎其微,上团购只是个形象展示,千万别抱着薄利多销的心理让渡过多的利润,否则会死得很惨 。
规模小的咖啡馆,本来平均利润就低,翻台率也不高,如果采用团购,将承担巨大压力 。
本就没几个座位的小店,坐满了团购而来的顾客,一坐一下午,看似热闹的背后,老板的内心其实一万匹草泥马掠过 。
小咖啡馆大量上团购的结果——累得苦不堪言,最后赚不到钱 。
4.杀死咖啡馆的,竟然是……
靠着L小姐个人的亲和力,好吃的甜点,和半年多来积攒的顾客口碑,咖啡馆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
眼看着生意有所起色,L小姐打起小算盘:照这势头,过了养店期,之前投入的成本很快就可以收回来了 。
万万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搅碎了L小姐的梦想 。
到了第二年,房租一下涨了百分之十 。更令L小姐难以忍受的是,当初跟“包租婆”租房合同是半年一签,这意味着以后每半年房租都要上涨10% 。
租,还是不租?
跟“包租婆”沟通未果,深思熟虑之后,L小姐最终还是选择了闭店:否则,跟给“包租婆”打工有什么区别?
于是,一家不错的小咖啡馆,就此关门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如果开咖啡馆,跟物业签的合同最好要在5年以上,时间越长越有利,否则就亏本了 。
咖啡馆的装修是一次性投入的成本,然后分摊到各个经营年份中,从理论上来说,当然是年头越多越有利 。因此,开咖啡馆最大的成本并不是材料本身,而是装修分摊、餐位流动带来的机会成本,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带来的能源消耗 。
所以,“包租婆”往往成为一些咖啡馆的“终结者”,尤其当她看你经营得还不错的时候 。
当我问到L小姐今后有机会还会不会再开咖啡馆,出乎意料,L小姐坚定地回答:“会!”
为什么?因为她家里有套自己的房马上就收回来了,“再开咖啡馆,不用交房租” 。
好吧,这个想法,还真的不错 。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相关内容

结合整合营销的理论,分析一个品牌能够很好运用整合手段的案例
10分1500字 你也真黑的.
汤姆·邓肯与桑德拉·莫里亚蒂将整合营销界定为:“经营有利品牌关系的一种交互作用过程,通过带领人们与企业共同学习来保持品牌沟通策略上的一致性,加强公司与客户、其他关系利益人之间的积极对话,以及推动增进品牌信赖度的企业任务 。”
他们认为,营销最初便是一个整合的概念,致力于集中全力满足客户需求,整合营销不过是在一种全新的市场环境下回归到营销的源头罢了 。其实,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早期著作中便已提出,真正的营销应该是公司整体的努力,是一个从客户观点出发的全方位事业 。
汤姆·邓肯与桑德拉·莫里亚蒂关于开展整合营销的必要性,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品牌信息的主动权 。汤姆·邓肯与桑德拉·莫里亚蒂认为很多公司都忽略了以下真相: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关系利益人内心之中,虽然公司拥有品牌名称和商标的所有权,但是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却是关系利益人 。关系利益人会自动整合有关品牌的诸多信息,从而形成他们与品牌的关系,而关系利益人对品牌的支持度累积起来,便构成了品牌资产 。沟通是整合营销的生存要素 。倘若企业自己不实现进行品牌信息的整合,那么就将决定权让给关系利益人,令自己陷入被动 。
(2)保证品牌沟通策略的一致性 。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一项职能都负有对外沟通之责,因为企业所作出的每一件事甚至没有做过的每一件事,都会传达出某种品牌信息,进而促进或者削弱品牌关系 。因此,对不同部门与职能的对外沟通进行系统性整合便显得尤为必要 。
(3)经营关系利益人的互动网络 。品牌沟通的目标对象不只是客户,还包含员工、供应商、媒体、政府官员、特殊利益团体,甚至竞争对手 。并且,这些关系利益人之间已不是传统的“从原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到客户”那样的直线关系——价值链,而是交互影响、彼此依赖的非线性关系——价值范畴 。客户接受品牌信息的渠道,不只来自于企业,同时也包括许多其他的来源 。品牌即存在于关系利益人的相互作用之中 。于是,营销不再只是关心企业与客户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应经营所有关系利益人的互动网络 。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汤姆·邓肯与桑德拉·莫里亚蒂提出了十大整合营销策略:(1)创造并培养品牌关系,而不是只注重商品交易;(2)重视所有的关系利益人,而不是只注重客户与股东;(3)保持策略一致性,避免品牌信息的分散;(4)创造有意义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利用大众媒体自说自话;(5)推广企业愿景或使命,而不是只强调产品的特点;(6)采用自主性企划,而不要受制于上一年的旧计划;(7)采用跨职能的企划与监督,而不是单一部门的企划与监督;(8)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注重传播方法的专业与否;(9)选择与整合营销代理商合作,而非提供全面服务的传统营销代理商;(10)建立与经营资料库以维系现有客户,而不只一味争取新客户 。
其中,前三个与企业认识有关,中间四个与执行策略有关,而最后四个则与组织结构有关 。首先,企业从上到下,尤其高层管理人员,都要达成共识,认为品牌关系的建立比商品交易更为重要,同时还要认识到建立关系的对象不只是客户,而是所有的关系利益人;其次,实施整合营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品牌信息整合、互动媒体、企业愿景及其自主性企划等手段来整合品牌信息;最后,需要通过跨职能管理、核心能力培养、建立客户数据资料以及与整合营销代理商合作,为整合营销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
【整合营销的案例解读 整合营销案例策略】关于整合营销案例和整合营销案例策略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