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发烫是什么原因 手足心热常见的原因


手足心热简介
目录


  • 1拼音
  • 2英文参考
  • 3注解
  • 4参考资料
  • 附:

    • 1治疗手足心热的穴位
    • 2治疗手足心热的方剂
    • 3治疗手足心热的中成药
    • 4手足心热相关药物
    • 5古籍中的手足心热


1拼音
shǒu zú xīn rè
2英文参考
feverish palms and soles
feverish sensation over the palm and so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注解

手足心热为症状名[1] 。见《丹溪心法·发热》 。指医生察知病人手心、足心发热,或病人自觉手、足心发热的表现[2] 。多由阴虚而生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1] 。
参见手心热、掌中热、足下热、五心烦热:
手心热为症状名[3] 。指两手掌心中有发热感觉[3] 。一名掌中热[3] 。又为劳倦内伤及五心烦热的症状之一[3]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 。”
掌中热为症状名[4] 。指两手掌中有发热感觉[4] 。常与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相关[4]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不居集·手掌中热》:“掌中劳宫穴也,手厥阴心包所主,是经少气而多血,是动则病掌中热 。”一名手心热[4] 。
足下热为症状名[5] 。指两足及足心有发热感觉[5] 。见《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 。多因肾虚所致[5] 。《不居集·热症》:“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 。澄按:足少阴其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为涌泉穴 。此经原多气而少血,今虚劳之人,真阴不足,则涌泉渐干涸,故如火之烙,或足跟作痛,此水不制火之故也 。”
五心烦热为病症名[6] 。指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有发热感觉[6] 。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 。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6] 。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6] 。《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 。四肢,土也,心火下陷在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 。”又“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 。”《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症也 。”《金匮翼·火郁发热》:“火郁者,阳气为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 。”《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阳愈盛则阴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 。”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6] 。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6] 。
4

手脚心发热怎么回事?
手心脚心发热,儿童和成年人都会出现这种表现 。在中医讲手心发热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种 。一般虚证,经常会说阴虚内热指的就是体内阴液不足而发热,这个热除了表现在手足心外,另外还会出现颧红、盗汗,就是夜间出汗比较多,口干口渴,舌红,少苔或者舌苔面上可以见到明显的裂纹,这些都是明显的阴虚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手足心热,治疗时应以滋阴清热为主 。另外一个就是实证的手足心热,这种儿童及青年人相对更多见一些,一般跟饮食机制相关,这时候除了出现手足心热的表现之外,还可以出现面色发红,口干、口苦、情绪急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的颜色发红、舌苔发黄或者黄厚腻 。另外,除了以上两种表现外,心火亢盛和瘀血阻络有时也会出现手足心热的表现 。
出现手心脚心发热的症状?
首先要看看引起手心脚心发热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讲手心脚心发热,多与中医的阴虚火旺,或者是湿热内蕴有关系 。如果是手脚心发热无汗的,常常是阴虚火旺,或者是体内有郁热导致 。除了手脚心发热之外,还会午后潮热、两颧色红,腰膝酸软、口渴、失眠等症 。如果是手脚心发热,伴有手脚心多汗的,常常是湿热内蕴,或者是体内有食积所导致,还常常伴有口干、口苦 、头晕、头重、记忆力减退、脘腹痞满、大便粘腻不爽、呕吐酸腐、腹胀纳呆、口臭、反酸等症状 。阴虚火旺引起的可以多吃些滋阴、养阴的食品,像百合、银耳、莲子、山药、核桃、雪梨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像胡椒、辣椒、羊肉、狗肉等 。如果是体内有郁热,可以多吃些苦,像苦瓜、苦菜、苦菊、苦丁茶 。湿热内蕴引起的,可以多吃些荷叶、红小豆、生薏米、冬瓜、竹叶等 。食积引起的可以吃点山楂、茯苓、鸡内金、麦芽等 。
手脚心发热时怎么回事
是中医所说的阴虚火旺 。手足心热多数属于阴虚内热所致 。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1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2 补阴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当点心服食,可补阴虚 。甲鱼二子汤:甲鱼1只与女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汤,加调味,食甲鱼饮汤,连食数剂,可补阴虚和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痛,遗精、头晕、目花等症 。石斛河鱼;石斛6g,河鱼1条共蒸食,可滋阴 。
在中医的角度看:这是阴虚所致,可以试着服用养阴补血的药物如生脉饮和四物汤等补血要生脉饮市面上有售,四物汤是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如果你能喝汤药那么就可以每位要取15g熬汤饭前服用,早晚各一次;也可以制成粉剂冲服每次15-20g早晚各一次也可以吃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 。少吃油腻鱼腥和煎炸之物 。多吃水果蔬菜 。
手心发烫是什么原因?
手足心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属内伤发热范畴 。手足心热不仅是自觉症状,而且也是具有客观指标的他觉症状 。手足心热多见于阴虚内热,但也可见于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明显高的其它内伤发热,即不仅见于虚热,也可见于实热 。
人的身体部位是分阴阳的,一般来说腹部为阴,背部为阳;手脚心是阴,手脚背为阳 。中医把手脚心看作是阴经的一个小窗口,机体阴精的盛衰都可以在这里表现出来 。阴虚患者有个典型的症状,那就是“五心烦热”,而且天气越热,表现越明显 。
这是因为,夏天是一个开泄的季节,也就是说夏天万事万物都要往外放,像树木一样,把冬天储备的养分都提取、展现出来 。天气最热的时候是阴精储备最少的时候,没有了阴精的制约,阳热相对偏亢,轻微时只是四肢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到躯体内部,感觉体内有火气,心情也烦躁 。
等到了冬天,万物封藏,自然就把火气压下去,症状就没了 。由于不知道是否还有一些夹杂的病机,所以不建议您自行服药,找中医师就诊比较稳妥 。


手心发热是几种疾病的征兆
1、肺结核:为最常见的手心发热原因 ,特别是青年人,同时伴有盗汗、乏力、咳嗽、精神萎靡不振等 。照胸片或化验检查一般可以发现病变的存在 。
2、慢性肾盂肾炎 :大多数中青年女性,慢性活动期一般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手心发热 ,或伴有全身发热 。仔细回忆在当时或以前有腰酸、乏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检查发现异常 。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夏天手脚心热啥原因 清热解毒吃什么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手心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手足心热

手足心热是怎么回事
阴虚火旺,吃点知柏地黄丸
手足心热
【手心发烫是什么原因 手足心热常见的原因】编辑
手心热,多见于两种情况 。一是指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如心包脉所生病诸症中均可有掌中热 。(见《灵枢·经脉》)一是指肾阴虚的见症,临床多见手心热或五心烦热 。足心感觉发热,见《素问·刺热篇》 。多因肾虚所致 。
目录
1基本概述
2病机病理
? 心包脉所生病诸症
? 阴阳失和真阴不足
? 脾胃内伤手足心热
3辨证论治
? 脾胃内伤
? 五心烦热
4预防保健
? 精神调养
? 环境调摄
? 饮食调养
1基本概述编辑
手足心热:中医病证名 。手心、足心有发热感觉 。见《丹溪心法·发热》 。多由阴虚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 。[1]?
脾胃内伤可出现手足心热,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将内伤与外感作出区别 。其在“辨手心手背”中指出,外感之病,寒热齐作,伴见手背热,手心不热,为邪在表的一个见证 。内伤之病,寒热间作,每见手心热,手背不热,为热伤元气的一个见证 。由此可见,脾胃内伤可以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 。?[2]?
中医对手足心热的治疗中,多从阴阳失和、肝郁发热、湿热熏蒸、脾气虚弱、食积阻滞等方面论治 。对因脾胃内伤所致的手足心热,遵东垣法论治,在临床实践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2]?
2病机病理编辑
心包脉所生病诸症
《不居集·手掌中热》:“掌中劳宫穴也,手厥阴心包所生,是经少气而多血,是动则病掌中热 。”[1]?
阴阳失和真阴不足
《不居集·热症》:“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 。”足少阴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为涌泉穴 。此经多气而少血,虚劳之人,真阴不足,故足心如火之烙,或足跟作痛,乃水不制火之故 。[1]?
脾胃内伤手足心热
脾胃内伤的病机为脾胃之气受伤,中气不足,出现两种变化:一种是清气下陷,不能上升,即水谷精微之气,不能输脾归肺,上行阳道,心肺之气无所禀受,荣卫之气亦就不足,皮肤腠理无阳气以滋养,不能卫护其外,即东坦所谓“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见《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 。另一种是“阴火”上冲,即中气下陷,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流于肾间,以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生热,成为“阴火”炽盛,必然逆而上冲 。下焦阴火上冲,中焦脾胃又首当其冲,形成阴火乘其脾胃之变,即东垣所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见《内外伤辨惑论· 辨阴证阳证》) 。也就是说,内伤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一方面清气下陷,而另一方面有阴火上冲,形成阴阳清浊升降反常的局面 。而四肢、手足心为脾胃所主,脾胃阳气充足,手足四肢温暖,脾胃阳气虚弱,手足四肢寒冷 。脾胃内伤,中气不足时,由于阴火上冲,本为阳气充实之处,变为阴火充斥之地,故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是病在于里,热伤元气的见证 。当然患者除手足心热外,还有恶寒怕冷、怠惰嗜卧、四肢沉困不收、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脉虚弱等中气不足之症 。?[2]?
3辨证论治编辑
脾胃内伤
手足心热的病机为热伤元气,其治疗即遵东垣“甘温除热”法,以升阳散火汤(见《内外伤辨惑论》)为主方散郁火 。组成为: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炙甘草、柴胡、防风、生甘草 。此方用人参、炙甘草之甘温益气;并用升麻、柴胡升脾胃中清气,上行阳道,亦能引甘温之气味上行,使元气充实皮毛,阳气得以卫外而为固,这是治其本者 。同时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等诸风药,东垣认为:“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 。丁光迪认为,“升阳与益气两者配合,发越脾土之郁遏,亦发越郁于肌表之燥热,使郁者伸而阴火散……”,这一部分是本方的重点用药 。佐以生甘草,泻火而缓急迫;更加白芍药,合人参能补脾肺,合甘药能化阴敛阴,参于升阳散火药中,寓收于散,有制约调节意义 。全方合用能使营卫调和,阳道充实,浮热亦自解 。?[2]?
五心烦热
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有发热感觉 。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 。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 。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 。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可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 。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 。[1]?
4预防保健编辑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 。肾阴虚则表现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等症状;其预防保健原则:
精神调养
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 。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适当到乡村静养,远离城市喧嚣
环境调摄
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
饮食调养
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
此外,出现手足心热、心烦、口干、失眠、盗汗等阴虚之证,可选用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食品,如粮食中的小米、大麦、小麦、玉米、赤小豆;蔬菜中的大白菜、冬瓜、黄瓜、紫菜、豆腐;水果中鸭梨、西瓜、百合、莲子、大枣;肉类中白鸭肉、鹅肉、鲫鱼、甲鱼、蛤蜊等 。
关于手足心热和手足心热常见的原因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