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品牌营销案例可以借鉴的 品牌营销案例分享


品牌营销成功案例大全如果没有案例分析,企业就不能准确的把握市场状况,及顾客状况,对产品也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 。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品牌营销成功案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
品牌营销成功案例一:
方所:文化的例外还是例外的文化?
方所与例外的跨界混搭
方所与例外是毛继鸿做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商业品牌:前者主营图书,创立于2011年11月,先后在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的顶级商业中心开出体验店;后者做的是中式偏现代服装,创立于1996年,目前有100家左右实体店,宣称年销售额10亿元 。两者结合起来,方所里面卖衣服,外面配图书,再混搭以咖啡、植物及其他20多个国外设计师品牌,就氤氲和合为毛继鸿经常对外强调的“美学生活”,或是“中国价值” 。
不可否认,从服装品牌传播的角度上看,例外的这种混搭跨界模式无疑有相当的创新之处 。这种创新加上产品本身一定的温度,甚至有意无意引来第一夫人的青睐,并借着后者国家品牌与明星品牌的双重杠杆,摄取了巨量的消费者心智资源,让例外服饰一飞冲天 。即使是方所,也似乎因此成为图书文化中的一种“例外” 。按照毛继鸿的说法,当所有图书渠道都在承受微利甚至亏损的压力,而不得不遵循低成本运营铁律时,前者却任性地高举高打,把首家店开在广州太古汇这样顶级商业中心,且“两年后就实现了赢利”,2014年营业额更是高达6000万元 。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众所周知,太古汇月租一般为每平方米1900元左右,根据方所官方公布的数据,其广州店总面积1800平方米以上,其中方所图书占地500平方米,营业额占2014年总额的35%,因此,2014年方所图书收入应为2100万元 。由于图书价格比较透明,一般渠道毛利为码洋价的40%,初步得出方所2014年图书毛利大概在840万元左右 。由此推算,即使不考虑其他成本,方所图书业务还在亏损 。
这个亏损必然由例外服饰或其他国外设计师品牌来埋单 。也就是说,方所目前还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书店来生存,必须依赖于前者 。因此,至少目前来讲,方所还不是文化的例外,这是所有文化投资人应该清醒的地方 。
方所成为例外的文化符号
当然,如果仅把方所看作是例外的一种品牌文化延伸,或者只是例外的一种品牌传播手段,又是极其成功的 。根据有关数据进一步推算,2014年广州方所例外服饰及其他品牌总营业额约为3900万元,店租成本加上人工等其他成本及方所图书方面的亏损,即使有赢利,也谈不上乐观 。但这样的财务数据,如果把它仅看作是体量近10亿元、却从来没花一分钱做过广告的例外服装的一种广告投放“正成本”,无疑是当下中国所有品牌传播案例中超级成功的典型 。打广告不花钱甚至赚钱,除了例外服饰,目前国内企业中能够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 。
何况,考虑到例外服饰依靠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通过“暴利性商业中心照样支撑起微利性的文化项目”这矛盾所营造的话语,在社会文化、商业文化领域所掀起的巨大的新闻效应,以及方所作为一种“类文化流行”本身给消费者带来的貌似毫无功利企图的全新体验,对于传播和提升例外服饰品牌文化形象的战略作用,更是任何财务数据都无法评估的 。我们依稀看到了韩国品牌、日本品牌面临自身品牌弱势时转而进行“文化先行”的身影 。
价值终点:从传播文化到创造文化
值得警醒的只是,携带日韩甚至美国迪斯尼等品牌的“先行文化”中,一般都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文化个性,而例外服饰中的“方所文化”虽然同样不乏阴阳、虚实、矛盾以及“无用之用”等代表中国文化的整体、辩证类文化意象,但其中蕴含更多的还是英国早期作家伦勃朗描述的那种炫耀性“明显消费”与“明显有闲”的“有闲阶层”生活方式 。
当然,例外毕竟只是一个艺术性品牌,是商业上的“非主流”,结合例外自身品牌弱势、甚至国家品牌相对弱势的具体语境考量,毛继鸿这样做,也许一方面是一种短期商业策略上的明智之举,另一方面也透着一种长期战略模糊、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但无论如何,方所目前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都不应、也不会成为例外的“主流文化”,更不是中国服饰的“主流文化” 。
日本学者藤本隆宏曾把制造企业能力体系分解成三个层次:核心竞争力(即系统组织能力,包括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更短交货期的产品制造能力,通过生产现场的改进活动或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改进生产工序和提高产品水平的自我改善能力,持续学习的进化能力)——深层竞争力(生产效率、生产周期、开发周期、产品合格率)——表层竞争力(产品外在设计、价格、通路效率、广告),三个层次的能力体系也适用于例外服饰 。只要例外还想作为服饰品牌代表“中国价值”走向国际市场,就应继续加强以上“中国例外”式的表层竞争力,即品牌价值传播文化,还应着重自身深层竞争力、组织力的培育,即品牌价值创造文化 。
品牌营销成功案例二:
场景营销案例解析
罗辑思维的“混搭”场景模式
罗辑思维是一个自媒体,由罗振宇和申音一起创办 。据说萌生这个念头也很偶然,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个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二人在一起聊天中突发奇想,假如世界真的就此毁灭了,我们应该做点啥?在此需求推动下,二人决定创办一个学习型的虚拟社区,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各自领域的媒体优势,将之办成一个知识学习和分享的平台,网聚了大批爱好学习新知识的年轻粉丝,这就构成了场景营销所谓的“入口” 。
如果仅仅是有一个免费的学习的平台,这倒没什么稀奇,基本大多数社群都是如此,免费的谁不会?罗辑思维经过一年运营后,发现免费并不可靠,终究付出是要得到回报的,可如果立即收费就面临巨大的压力,收费后粉丝都跑了怎么办?
好奇害死猫,这两个创业者决定破釜沉舟测试下收费模式,于是史上惊人的事件发生了,第一次在5小时内售卖会员费160万元,第二次24小时售卖800万元 。截至1月,每期视频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粉丝达到108万,有投资机构对这个学习型社区的估值约为1亿多元 。
上述这些并不是其最大亮点 。然而在2014年聚集了大量粉丝的罗辑思维在中秋节这天策划了一起卖月饼的线上活动堪称经典一战,事后分析归纳有如下几点值得总结 。
1.抓住场景关键核心点,以众筹的方式完成相关价值点在此场景中的彼此连接和整合 。在整个售卖月饼的价值链条中,有如下几个关键核心点:购买用户是谁?什么产品表现形式?如何来售卖和配送?如何能最大价值地彼此分享和传播?
罗辑思维在月饼操作起始阶段,即完成了两个众筹的准备,为后期项目的推进做好铺垫 。
其一,众筹资本团队 。罗辑思维发起合伙人入股的众筹模式,本金为1万元,使用周期3个月,年化收益率20%,即该理财产品每人收益最终为500元 。最终有3000人报名,200人成为本次项目的资本合伙人 。而最终罗辑思维为感谢自家会员的支持,额外发放特别红利500元,最后每位合伙人收益为1000元 。
其二,众筹合作伙伴 。在产品发售配送和产品形象设计环节并不是罗辑思维的长项,为此将之外包给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通过众筹的模式完成了合作伙伴的选择 。最好的配送服务公司和最好的设计师,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是零瑕疵,让消费者无可挑剔,利于彼此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 。
众筹的本意并不是非法集资或画饼忽悠,而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一种凭借信用为基础的合作模式,这部分群体既是投资者,也是消费者,更是未来用户的意见领袖,大量的新用户将通过这部分原始的意见领袖的引导和推荐完成产品早期的破冰之旅 。
2.构建场景销售目标群体定位异常清晰,以“85后”年轻群体为主要消费群体,打通的是会员间的横向沟通交流,俗称“C2C之间的关系” 。
针对年轻目标群体的消费心理和习性,所以该月饼比较另类,可以单人付费购买,单人代付购买,可以靠人品和人气而“多人代付”购买,甚至可以赤裸裸地宣称“求勾搭”“撒欢打滚求月饼”“哭泣着求月饼”等形式,这种极其热烈而新潮的表达方式让“60后”和“70后”觉得很丢脸,但“85后”和“90后”却很喜欢 。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群体间的这种传播宛如吃了鸦片一样上瘾,我购买了一定要我的亲朋好友或私密好友来分享,赤裸裸地不加任何掩饰,又何须任何掩饰?来吧,一起嗨皮吧,不过一块月饼而已 。
3.场景的传播原始动力是“游戏和娱乐”,没有这些的场景毋宁死 。在场景中,你是什么不重要,甚至一条狗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引起群体的关注和喜欢 。游戏和娱乐是场景具有活性的催化剂和黏合剂,让消费群体亲自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并喜欢上这些内容,而且乐此不疲 。
罗辑思维设计了一个“月饼节操榜”,节操王可以在当年农历八月十六和罗胖一起晒月亮晒星星 。这个数据是动态的,根据每天不同时段的月饼销售情况随时更新榜单数据,这个榜单不仅对当事人有刺激性,即便是大群的旁观者等好事之徒均纷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种榜单本说明不了什么,但根据中国人群体的尿性,只要是排行榜有排名,必定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这无意中提升了用户的黏性 。这种微妙的心理是典型的心理学中爱慕虚荣的表现,但在现在的趋势下,又有谁去真的在乎呢?
当然“节操币”就相当于消费积分了,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呼唤罗胖为其服务,可以想象下啊,当偶像听命于自己的召唤而消费者却作为一种“大爷”般的为所欲为是多么具有赏心悦目的一种感觉啊,对,场景营销要的就是这种眩晕感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啥很多明星送餐、明星代卖等网络活动会在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大的风波,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
这些内容设置本身都是为了增加用户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他们动起来,而不是处于静默状态 。过去传统营销的单向传播,是大喇叭式的传播模式,而在这种场景的诱惑下,社群间的交流忽然变得有趣起来,我愿意参与,我愿意给你打赏,我愿意当一种大腕或大牛的感觉,没关系,只要你参与了,就会找到这个感觉 。
这种社群是生态的、活跃的、持续的、激情的!
4.社群的商务力量是场景营销中虚实融合的基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一群人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在互联网平台上纵横驰骋,彼此守望相助,从此人生都将大不同 。在社群中社交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是两个永恒的主题,所以营造归属感和价值分享的场景氛围就成为这个组织的关键 。
粉丝的黏性决定了场景是否可持续,粉丝的口碑传播将成为这个社群能否长大的核心要素 。所有的活动均围绕这两个核心指标展开,所以当罗胖策划月饼这个事件出现后,立即一呼百应 。
案例思考:
本案例中就场景营销的入口导流、价值连接、彼此关系、参与互动、娱乐风趣、口碑传播等几个核心要素做了阐述 。场景无处不在,关键是在构建信任的基础上完成厂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的价值分享和交流,从这个角度上看,场景本身即为平台,是一个具有利他性的微生态体系 。
三只松鼠的产品说话场景模式
产品永远是王道,是营销的子弹 。在场景营销中产品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有人提出“产品极致化思维”和“工匠精神”,甚至上升到开发者或持有者的“情怀”等要素 。这些内容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切入点,但仅从产品而言,做得极具特色的当数三只松鼠 。
三只松鼠仅仅定位在“85后”年轻女性群体,面对这个群体“萌货、无节操、求包养”的调性,整个三只松鼠的品牌调性突出在为“主人”服务上,让客户满意 。当然这种软性的服务固然很重要,但很多企业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来达到这点,所以此点并不能形成相对的差异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跟随 。
为了有效地区别于其他休闲类坚果食品的品牌调性,三只松鼠在产品设计上重点聚焦消费者的痛点,将痛点转化成痒点,以此构建产品的独特场景,极具魅力 。
痛点一:选择碧根果作为爆品,碧根果最大的痛点在于不好剥 。
三只松鼠意识到当用户使用传统生产工艺加工的碧根果,最大的痛点在于果壳不好剥,为此很多厂家不惜成本,随产品赠送一个特定的铁钳子,以此来将果壳夹碎,方便食用 。但大多数食客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往往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夹得太碎,成了粉末状,无法食用;另外一个情况是四处飞溅,不卫生 。为了解决此问题,三只松鼠利用膨胀冷缩的原理在加工环节重新调整了生产工艺,使得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膨化度大大提升,冷却后自然剥离,消费者只需轻轻一剥,果壳当即脱落,非常方便食用 。很多用户为其起名称曰“手剥核桃” 。
当然,三只松鼠的另外一个产品夏威夷果在此点上可谓下尽了功夫,也非常不错 。夏威夷果最大的痛点是必须用锤子去砸,而且未必砸得好,往往食用起来非常麻烦 。三只松鼠将这个产品在生产环节增加一道工艺,将产品切割一道缝隙,同时在袋子中附赠一个小起子,用户只要拿出这个小起子,在那道缝隙中轻轻一撬动,立即裂开,非常方便食用 。
痛点二:碧根果在食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将手弄脏弄黑 。
三只松鼠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每个包装袋中增加了湿纸巾,用户吃完后,不用起身去厕所洗手,只需要抽出湿纸巾,将脏手擦干净即可 。
痛点三:碧根果一袋装为210克,每次食用往往吃不完,密封不好下次会导致产品受潮,碧根果将比药都难吃,往往会非常遗憾地扔掉 。
为了解决此问题,三只松鼠早期采用的是条形夹,置于袋子中,用户只要吃不完,可以从袋子中拿出来立即夹起来给予密封,后来经过不断改良,产品升级迭代后采用扣嵌式封装袋,提升了食用方便性 。
痛点四:碧根果的果壳处理难点 。
在这点上,男人们食用是在哪里吃就放哪里,吃完后一起打扫,但总会留下些“余烬”残渣,形成事实上的环境污染 。而女性群体大多会垫一张纸,但往往起身时也会不小心带动,果壳散向四周,很多女用户为此非常痛苦 。
早期三只松鼠采用的是附赠航空垃圾袋,但航空垃圾袋最大的问题是使用过程中不方便,放置麻烦,还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方便,但随后的产品改进就令人叹为观止了 。经过巧妙的设计,采用硬卡纸,纸叠起来就是一张卡片,展开后就成了一个“水立方”体 。这样,使得每次吃完的果壳可以轻松放到“水立方”垃圾小纸盒中,最后一起倒掉,最重要的是这个小纸盒可以反复使用,为此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群体爱煞了它 。
客观地说,一个小小窄众群体的休闲娱乐坚果类食品,能做到这么多小细节是非常难得的,背后代表的深刻含义是,企业在设计这个产品场景的时候,不是单纯以产品为核心构思如何精美,如何“高大上”的,而是重新回归到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性为导向,重构产品这个场景的关键要素,使得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感受最终在心目中对这个产品刮目相看,继而加深印象并大加赞赏 。
这个时候,产品本身并非静态,而是会说话的 。会说话的产品可以和消费者进行无声的交流,间接会得到用户的拥趸和忠诚 。
有人说“产品极致化思维”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我深以为然 。并且认为这种极致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上,而且包含在用户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均需极致 。
案例思考:
有人说三只松鼠爆品选择碧根果并不赚钱,这种打法一般人玩不起 。但当我们在思考场景营销的时候,不能忘记的一点是,你总得有一款产品形成销售规模,否则形不成规模优势,这是不经济的,最终也不挣钱 。所以,爆品的选择关键是你成功了没?如果成功了,就构成了场景营销的价值循环链,即“造势爆品→拉粉聚客→口碑传播→多点围攻”的商业模式才能转动起来 。没有粉丝就没有一切,粉丝对于产品这个场景的偏爱是最直指人心的营销策划活动 。
盘点2019汽车品牌精彩营销案例,谁最脑洞大开?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宣传,回顾2019年,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都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很多品牌的销量持续下跌 。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和吸引用户关注,很多车企除了在打造产品上下功夫外,在营销上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今天,买车君给大家盘点一下2019年度比较经典的汽车品牌营销事件 。
No.1
喜欢洗脑式营销的宝沃汽车
凡是在写字楼上班的人估计没有人不认识宝沃汽车,尤其是在电梯间常响起的“贵才能好,好才能贵,宝沃,好贵!”的广告词 。虽然“洗脑式”的营销方式备受争议,但在一定程度来说是成功的,毕竟它让人记住了 。
实际上,宝沃汽车在营销方面的实力还是很出众的,无论是从最初品牌诞生时宣称自己是和BBA并列的德系四大豪华品牌,还是后来易主神州之后的免费开1天、联合新代言人雷佳音/短视频网红手工耿/淘宝知名主播陈洁kiki直播卖车等,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印记 。
然而,宝沃汽车在营销方式上的成功并没有如愿换来可观的市场成绩,由于品牌认可度较低,加上产品没有明显优势,导致销量低迷 。
No.2
宝马与奔驰相爱相杀
说到在营销上玩得溜的豪华品牌,宝马也是其中一位 。
众所周知,在2019年5月份,戴姆勒前CEO迪特·蔡澈宣布退休,然而这时候宝马汽车送来了一个VCR,同时还在微博发布了一条视频,内容是“迪特·蔡澈”在戴姆勒任职的最后一天坐上奔驰S级依依不舍地跟员工道别 。不曾想,到家后的“迪特·蔡澈”走进自己的车库,打开车门开出一辆宝马i8,并驾车而去 。
当然,视频里的“迪特·蔡澈”仅是一位演员,但不得不说,宝马汽车的这波营销确实很有意思 。而从宝马和奔驰汽车的竞争方式也可以看出,即便是竞争,也不一定要你死我活,伟大的竞争是充满阳光的,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提升,不断以超越对手为目标,但同时又向对手致敬,这才是伟大的企业应该具备的格局与气量 。
No.3
奥迪用202元获2020万回报
宝马和奔驰聊完,怎能少奥迪 。
关于奥迪的营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11月份在朋友圈的一条广告,标题为奥迪Q8,傲世驾临,内容却是英菲尼迪的宣传片 。
虽然这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营销策划,但两个当事品牌的公关反应却赢得了一致好评,将一个乌龙事件转化成了一次正面的品牌营销,实现了用202元收获了2020万广告的效果 。而对于英菲尼迪来说,似乎也有点否极泰来的味道,毕竟营销一直都是这个日系品牌的弱项 。
No.4
特斯拉:过程“翻车”,结果喜人
Cyberturck是特斯拉旗下的首款纯电动皮卡 。这款车有着非常前卫的设计,外观和内饰都很好地满足了很多人对汽车科幻造型的幻想 。然而就在发布会当天,Cyberturck在现场“翻车”了 。当时,马斯克称这款车采用了超强玻璃和聚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坚固程度达到防弹级别 。但在现场被邀请来到的嘉宾根据指示用钢球用力砸向前门玻璃,一下子就碎了!
虽然截至目前官方还没有说出玻璃破碎的具体原因,但不少人都认为这仅是特斯拉的营销噱头,并且还是一次成功的营销 。因为在Cyberturck发布上线后两天,订单量就超14万辆,5天后就收到25万份销售订单 。
No.5
WEY/奔腾/名爵,上天下地入海
如果你认为砸玻璃称不上壮观,那么上天应该能满足你 。
在2019年6月份,WEY品牌与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射了联合命名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 。这次火箭发射不仅意味着我国打破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零的历史,还实现了中国航天发射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用户互动模式创新的三大突破 。
随后到7月份,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将自家的欧尚X7车型送上太空 。而被送上太空的欧尚X7在车漆和车身用料两个方面都与实车一样,会在强震动、超低温、强辐射的严苛太空条件下完成首个太空汽车试验,从而帮助长安汽车了解车身材料在极限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快对航天材料的应用,以便提升车辆的品质 。无疑,长城汽车和长安欧尚的名字,也必将会被载入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册 。
既有上天,也有入地 。在2019年5月份,奔腾X40进行了高空摔落测试,车辆以120km/h的时速被直升机拉着,然后空投下来 。
而测试车辆由于“入地”失败,在地面了翻滚了一段距离后,车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形,钢板的强度获得一致的好评 。然而,车内乘客的安全气囊并没有正常打开,使得该测试的意义备受质疑 。
有了上天和入地,下海自然成为了车企营销的另一条好出路 。
在2019年10月,名爵ZS在航母上“飙车”的新闻在汽车圈一度热传 。当时由MG XPOWER车队著名车手张臻东驾驶的改装版名爵ZS,成功在基辅号航母甲板上完成了全球首次0-100公里/时加减速挑战,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3.6秒,接着又在33.1米的距离内将车辆刹停 。完美秀出了车辆出众的性能 。这相比空投车辆无疑更引人关注 。
实际上,名爵汽车在营销上一直都有不错的表现,无论是12.98元买车的广告,还是结合名爵6追高铁事件推出名爵6高铁版车型,都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
各大车企在2019年的营销方式可谓是各显神通,无论是宝沃的洗脑式宣传,还是WEY、奔腾和名爵的上天入地下海营销方法,都玩出了新高度 。如今已进入2020年,期待这些品牌能给我们带来更多脑洞大开的营销作品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品牌营销案例可以借鉴的?
1、杜蕾斯感恩节”十三撩”文案
杜蕾斯已经成为热点营销的代名词,而2017年感恩节,杜蕾斯一次性调戏了13个品牌,包括绿箭、德芙、士力架、宜家等,被撩的品牌们也纷纷机智回应,立即成为火热的话题营销 。
这种品牌互相调戏的方式其实很常见,但是每一次都能引爆市场,关键点就看文案能不能撩倒大众对品牌的那个“嗨点” 。
2、扎心了老铁!网易云音乐扎心地铁文案
2017年3月,网易云音乐把APP上点赞数最高的数百条乐评印满了杭州市地铁1号线和整个江陵路地铁站,红底百字简直抢眼 。这些文案条条走心,让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
这种由用户的UCG产生的内容,一直是市场的经典玩法 。而知乎的全部内容,不都是如此吗?在APP运营推广中,值得借鉴 。
3、小朋友画廊,”1元最美公益”
8月29日一早,朋友圈在一个晚上全部沦陷,大家纷纷在购买自己的画作做屏保 。这些从小自闭症朋友的绘画着实惊人,风格不同,大家可以通过微信购买,非常便利 。
当公益与小朋友、艺术挂钩,没有道德绑架,而且具有个性化;1元购画,参与门槛低;以朋友圈的平台,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取得刷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活动由腾讯公益牵头,具有品牌背书 。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得到激发,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据达到了初步设定的1500万的目标 。
4、芝麻信用地铁长长长文案
6月6日芝麻信用在上海地铁投放了一组长广告,形式非常新颖,被誉为压到键盘的文案,脑洞极大 。
2017年,让你印象深刻的品牌营销案例有哪些?
2017年各大品牌为了推广和宣传自己,在营销造势上出了不少招式,但是,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又有几个呢?2017年,以下三个品牌营销案例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当然是营销界老司机杜蕾斯的杜蕾斯的文案,是文案界的一股清流,作为文案狗,是不是经常听到老板对你吼“你咋不去学学人家杜蕾斯啊” 。今年感恩节,杜蕾斯一口气撩了13个品牌,比如:对绿箭的:亲爱的,箭牌口香糖,感谢你 。这么多年,感谢你在我左边,成为购买我的借口 。你的老朋友,杜蕾斯 。对德芙巧克力的:亲爱的,德芙巧克力:感谢你 。因为你的怦然心动,才有了我的初次登场 。你的老朋友,杜蕾斯 。对士力架的:亲爱的,士力架:感谢你 。感谢你490cal能量,让我能够加时一场 。你的老朋友,杜蕾斯 。杜蕾斯这次是属于单方面撩,并没有和其他品牌进行沟通,文案一出,被撩的品牌也主动加入,机智回复,比如,绿箭的机智回复:亲爱的杜蕾斯,不用谢 。有我,尽管开口 。真的不愧是文案界的老司机啊,带动了各大品牌之间的一场文案狂欢 。
第二,招行的番茄炒蛋招商银行,为了推广留学生信用卡,出了一个《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视频广告,广告一夜之间在朋友圈疯传,故事是讲一个留学生,请同学到家里做客吃自己做的中国菜,然而番茄炒蛋不会,就打电话给远在中国的妈妈求救,时差问题,美国的白天正是中国的黑夜,爸妈接到电话,半夜爬起来,现场视频教学 。这个广告,感动了所有人,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同时也反应出了中国教育上的一些问题,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 。但是,不管是感动,还是质疑,这个广告宣传效果是达到了的 。
第三:中纪委的宣传广告“你不必,你可以”中纪委在八项规定颁布5周年之际,拍了这支“你不必,你可以的广告”,用“你不必,你可以”的排比句式,用这些熟悉的话题“应酬”“请客”“随份子”“请人办事”,说出了这五年的变化,八项规定改变了你我的生活 。比如:你不必下班后还忙着应酬,一身酒气回家,老婆孩子都睡了,连句话也没人说 。你不必逢年过节想着该给谁送礼,送什么、怎么送 。好了,今天就简单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可以一起互动的哦!

叶小鱼,《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作者,微信公众号:叶小鱼跑跑跑(talkto520)

失败的品牌优秀营销案例成功的品牌各种各样,失败的品牌营销,原因不过那么几样 。但总有些品牌,兜兜转转就是绕不出这个圈子....为了避开那些雷区,走上失败品牌的老路,那么接下来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吧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一
说起七匹狼,大家对它的狼文化可能印象深刻 。应该承认,在文化的品牌营销案例这一块,七匹狼确实做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事情 。但在2003年和2005年,七匹狼对皇马中国秀的两次赞助行动,却给业内人士留下了不少茶余饭后的笑资 。俗话说,吃一回亏,学一回乖,精明的狼不知被什么冲昏了头,两次踏进了同一条河里 。
第一次,七匹狼耗费400万元的赞助费成为皇马中国行的唯一指定服装赞助品牌,某杂志当时是这样为七匹狼大唱赞歌的,“对于七匹狼来说,赞助皇马无疑有利于启动七匹狼更加广阔的市场,塑造七匹狼的国际形象 。七匹狼不仅志在中国,也胸怀国际,既需要每个队员的精明强干,又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足球的精神与七匹狼相信自已、相信伙伴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合,而名震五洲的皇家群星的强者象征,七匹狼的男性杰出的精神代言人,两者习惯相得益彰 。”胸怀国际的理想值得肯定,足球精神与七匹狼的文化理念也有相通之处,但是,在七匹狼的品牌营销案例中,七匹狼在搭皇马顺风车的过程中,似乎缺乏长远系统的营销理念以及严密的环节控制,而把赞助当成了一次性商业行为,结果导致漏洞百出 。
两年后,皇马开始第二次中国行,仍以服装赞助商出场的七匹狼,似乎并没能吸取上回的教训,在此次品牌营销案例,七匹狼再次充当了冤大头,甚至更冤 。事后有人谈及七匹狼的此次赞助,戏谑道“300万可以赞助中超或CBA一年的时间,七匹狼一个星期就花完了,却什么也没得到” 。
七匹狼出资300万与高德公司签订协议,邀请皇马全队在北京昆仑饭店出席产品新闻发布会 。为此七匹狼早早租赁了酒店最大会场并作了精心准备,可结果是等待了两个小时后,皇马的人仍不见影子,组织方只好对外宣布发布会取消——七匹狼不仅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他们早已为此次活动进行了大量宣传 。据说皇马爽约,原因是它与高德公司在合同细节上出现了分歧 。而就在同一天,吉列公司迎来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贝克汉姆,奥迪中国迎来了罗纳尔多与菲戈;第二天阿迪达斯的活动也成功请到了贝克汉姆和劳尔,场面可谓火爆 。如此结果,无异于给七匹狼脸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
而且,皇马七位巨星身着阿迪达斯运动服出场的一幕在2005年再次重演,在镜头前,他们几乎没有穿过七匹狼品牌的休闲装 。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知道七匹狼高层会不会问,自己是不是一开始就赞助错了对象?
此外与2003年相比,这次七匹狼还选择了一个很不适当的赞助时机 。2003年皇马巨星顶着欧洲冠军的光环来到中国,让疯狂的中国球迷着实兴奋不已 。而2004-2005赛季的皇马,因三度换帅成绩下滑,在中国人气大跌,加上前后有曼联、巴塞罗那等球队来中国串场,更稀释了大家对皇马的关注热情 。如此一来,七匹狼的赞助效应也大打折扣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二
森马作为一个专门针对青年时尚群体的品牌,却曾因在腾讯网刊登了一则“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的休闲服装广告语,在互联网上激起了轩然大波 。不 少年轻用户直接对其“我不管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的广告语进行炮轰,直接谴责森马集团缺乏基本商业道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 。
随后,各种反讽森马的“×××,但至少我好看”体在网上流传,森马集团声誉一度降至最低点 。
品牌营销人员策划营销实践不能一味挑战底线,只贪图短暂的眼球经济,只能自尝苦果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三
在与法国汤姆逊结盟的一年后,TCL坐上了全球彩电业的第一把交椅 。2005年其销售的2300万台彩电中,超过一半销往海外市场 。为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场地位,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形象,TCL想到了世界杯营销 。
因为时间问题,TCL不可能去争赞助商的席位,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参加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顶级足球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代言产品 。TCL看中的是夺标热门之一巴西队的主力前卫罗纳尔·迪尼奥 。小罗凭借在欧洲顶级联赛和各种国际赛事中的出色表现,连续当选最近两届的“世界足球先生”,可谓如日中天的世界级球星 。TCL认为这样的巨星才与自己全球化的形象相匹配,并不惜付出高达1000万欧元的代价“押宝”,折合人民币1.3亿元 。此举堪称中国企业世界杯营销历史上的最大手笔 。
但人算不如天算 。06年世界杯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巴西队早早止步于八强,而小罗表现也大失水准,成为“最差11人”之一 。对小罗所代言的产品而言,无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当然,TCL在这场“豪赌”中最大的失策,并不是事先有没有考虑小罗的表现,而是对世界杯营销缺乏系统的准备:
首先,在TCL签约前,小罗已经代言了十几个产品,其中不乏耐克、百事可乐、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大牌企业,他作为球星的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TCL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凑热闹,未免有些不明智 。
其次,在TCL的相关传播中,我们看不出它要表达的品牌理念到底是什么,小罗、世界杯又与之有什么关联,感觉就像一次短期的产品促销秀,而没有整体的营销战略 。如果TCL借助小罗仅仅是向全球大规模推广TCLB68平板电视系列新品,这难免让巨额的明星代言费的投入显得过于奢侈了——以每销售一台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提出1000元作为广告费用计,至少要卖13万台以上才能与这笔巨额广告支出相抵 。但TCL2005年在国内市场上所有平板电视销量不足10万台 。而且彩电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比较短,一旦所代言的产品进入衰退期,那就意味着小罗相应地失去了价值 。
在与法国汤姆逊结盟的一年后,TCL坐上了全球彩电业的第一把交椅 。2005年其销售的2300万台彩电中,超过一半销往海外市场 。为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场地位,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形象,TCL想到了世界杯营销 。
因为时间问题,TCL不可能去争赞助商的席位,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参加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顶级足球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代言产品 。TCL看中的是夺标热门之一巴西队的主力前卫罗纳尔·迪尼奥 。小罗凭借在欧洲顶级联赛和各种国际赛事中的出色表现,连续当选最近两届的“世界足球先生”,可谓如日中天的世界级球星 。TCL认为这样的巨星才与自己全球化的形象相匹配,并不惜付出高达1000万欧元的代价“押宝”,折合人民币1.3亿元 。此举堪称中国企业世界杯营销历史上的最大手笔 。
但人算不如天算 。06年世界杯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巴西队早早止步于八强,而小罗表现也大失水准,成为“最差11人”之一 。对小罗所代言的产品而言,无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当然,TCL在这场“豪赌”中最大的失策,并不是事先有没有考虑小罗的表现,而是对世界杯营销缺乏系统的准备:
首先,在TCL签约前,小罗已经代言了十几个产品,其中不乏耐克、百事可乐、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大牌企业,他作为球星的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TCL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凑热闹,未免有些不明智 。
其次,在TCL的相关传播中,我们看不出它要表达的品牌理念到底是什么,小罗、世界杯又与之有什么关联,感觉就像一次短期的产品促销秀,而没有整体的营销战略 。如果TCL借助小罗仅仅是向全球大规模推广TCLB68平板电视系列新品,这难免让巨额的明星代言费的投入显得过于奢侈了——以每销售一台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提出1000元作为广告费用计,至少要卖13万台以上才能与这笔巨额广告支出相抵 。但TCL2005年在国内市场上所有平板电视销量不足10万台 。而且彩电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比较短,一旦所代言的产品进入衰退期,那就意味着小罗相应地失去了价值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些失败的案例不乏大公司的大手笔,令人哑然一笑之余,也能提供一些教训,姑且算作发挥余热吧 。那么接下来我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吧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一
肯德基秒杀门
2010年4月6日,肯德基中国公司推出“超值星期二”三轮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于是在全国引爆热情 。但当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辛苦秒杀回来的半价优惠券,突然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无效 。与此同时,中国肯德基发表声明称,由于部分优惠券是假的,所以取消优惠兑现 。不过对此,消费者并不买账,认为是肯德基“忽悠”了大家,网友称肯德基这次陷入了“秒杀门” 。
1、肯德基单方面声明优惠券无效,实质上是没有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忽悠了中国消费者,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视为恶劣的毁约行为,对肯德基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
2、在针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竞争上,以及在面临着日益扩展的网络商业宣传上,肯德基方面的准备显然不足 。肯德基的经营者,既未能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影响力、创造利润,更不具备严格的识别和介入网络优惠宣传的能力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二
要黑别人也要写对字
没怎么做过广告的公司,第一次撒大钱做广告最好还是打安全牌,太想要一鸣惊人通常都是一命呜呼收场 。6月25日上午,向来低调的神州专车发布以“BeatU! 我怕黑专车!”为主题的海报,其中演员吴秀波、海清等明星或行业相关人士代言,他们手中对“U”竖起了警示牌,并辅以抨击黑专车安全问题的言辞,主动向Uber开撕 。
广告一发出,立刻引发舆论旋风,然而令神州租车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网友都站在了“友商”那边,有人甚至开始打出“抵制神州专车”的口号 。
在海清代言的海报中,海清本人差点成了“断臂的维纳斯” 。在吴秀波代言的海报中,文案竟然还有错字:“家里的十个好叔叔,也斗不过车里的一个怪蜀黎 。”被Uber这么会玩营销的公司抓到错字那是自己找抽,对于国民大叔吴秀波是“怪蜀黎”还是“怪蜀黍”之事,Uber北京官微就“怪shushu” 替神州专车玩起了猜字谜游戏,一时之间“怪蜀黎”成为网络热词,大家一见大叔就亲切喊“蜀黎” 。
写错字可以吊打文案,那么要是失了民心,失了市场,神州专车公关又该如何挽回?神州没出声,Uber公关早已出手,发布主题为“世界需要爱,be with u!”狠狠打脸“BeatU”文案 。
神州专车花了大笔的钱,为竞争对手免费做了一个大广告 。正确打开撕X的方式,神州专车一定要get啊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三
传说中的董小姐手机到底在哪?
家电大厂格力开发手机,看上去是有点不务正业,更让大众有槽点的是,传说中这款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竟然是格力集团董事长、著名女强人董明珠的照片和问候语,据称董小姐发出豪言,“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必须是我!”并称“格力手机卖5000万部还是1亿部对格力来说都不是问题 。”
而实际上呢?格力手机一代并未在公开市场进行销售,只在内部渠道进行了发布,我们无缘目睹这款传说中的明珠机 。日前,董明珠更亲自放出了格力手机二代的消息,将于明年3月份亮相的这款新机,售价或许将突破6000元,她也将小米踢出竞争者之列,认为格力二代会完爆iPhone6s 。
董明珠不愧一代强人,能在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要有非常坚强的意志力才可以,我们真是领教并且致敬 。不过接下来还是想回家开一下新买的空调看看,有点担心开着开着会飘出董明珠董事长的照片 。
临 。市场竞争可能要好一阵子才能分出高下,这就苦了要开始克制口吃症状的的的的观众了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四
微软:煮熟的“鸭子”也能飞
2004年年底,微软到手的北京市政府采购大单得而复失,和最终失而复得,使营销界大开了眼界 。也凸现微软在营销上的不足 。《中国财富》12月号以《微软的囚徒困境》为题,用大篇幅反思了微软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失误:微软在中国的营销政策一向偏重于政府公关,而消费层面上的营销努力非常欠缺 。从目前操作系统和办公系统软件的市场格局分析中,我们必须承认,作为全球最通用的PC操作系统和OA系统,政府采购中目前使用微软产品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但是,政府在采购商品的同时,除了成本上的考虑之外,更多还要考虑社会影响和政治上的因素 。微软要想在中国市场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对其一贯的营销策略有所调整,否则,北京政府采购的失败,还仅仅是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五
佳能水军门
2010年10月下旬,在各大数码及非专业类论坛中存在大量与佳能数码相机有关的广告重复帖,佳能或有雇佣“水军”发帖之嫌 。主要表现形式是相同标题发至不同论坛,其中次数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顶级APS-C单反王者佳能EOS 7D”标题在各论坛中被转载100篇次;“国庆前终于出手了,晒一晒我的博秀和炫飞+N多赠品”在论坛中转载79次;“入手无敌夜景小DC,强图对比+礼品实拍,国庆好好爽一把”转载68次 。此外,佳能广告帖以相同的文章更换不同标题后,“变脸”出现在各大论坛中 。
1、广告帖是当今网民痛恨的“网络牛皮癣” 。作为数码相机行业的领军品牌,佳能并不缺少用户,但采用灌水的方式来诱导消费者,属不明智之举 。在网络中夸大其口碑的行为,无异于在街头巷尾张贴小广告 。
2、网络口碑的营造不是虚假或灌水的发帖,而是用户的真实体验 。企业要想赢得好的网络口碑,不能靠雇佣“水军”自吹自擂,而是要脚踏实地做好产品 。
【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品牌营销案例可以借鉴的 品牌营销案例分享】关于品牌营销案例和品牌营销案例分享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