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思维培训心得


金字塔原理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思维方式,在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中,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所以,当你组织的信息非常混乱时,就背离了大脑既定的思维结构,造成听众理解的障碍 。根据金字塔原理,在表达过程中,我们要找出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并抽象概括分组 。而且,由于听众知识背景和理解力的差别,它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做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因此,我们需要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避免受众思维的偏差 。
如何构建金字塔?
构建金字塔,一般多采用自上而下法,只有在无法确定主题时,才会使用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的步骤主要有:画出主题方框-设想主要疑问-写出对疑问的回答-说明背景-指出冲突-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这样就玩成了金字塔的构建 。在金字塔结构中,要注意横向思维(horizontal)的运用,文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思想的概括;纵向思维(vertical)告诉我们每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并按同一逻辑顺序排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严格的金字塔结构 。
思考问题的逻辑?
这一部分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以保证使用语句真实、明确地呈现出你希望表达的思想 。书中举出了很多案例,来突出迫使自己“冷静思考”对明确阐述思想的重要性 。思考逻辑的关键在与应用逻辑顺序,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使用时间顺序、结构顺序还是程度顺序 。建立并使用清晰的分析与思考结构,是保证思考逻辑的关键 。将思考结构化,利用框架分析问题,可以明确思考的路径 。当然,思维包括两个方向:发散思维与收缩思维 。发散思维可以将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不遗漏任何因素,可以用思维导图(mind manager)来解决,类似于麦肯锡的MECE原则;收缩思维是将信息范围缩小,排除无关或次要因素,保证思维的重点 。发散思维与收缩思维通常相结合使用,一个负责铺开,一个负责收紧 。在应用逻辑顺序进行分析后,需要概括各组思想,这一步往往为大多数人所忽略 。概括各组思想,可以给受众以明确的指导 。
解决问题的逻辑?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分析框架组织分析过程,使你能够预先组织思路,灵活运用金字塔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程序包括: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分析/计划-组成金字塔 。提高解决问题效率的秘诀在于界定问题的准确性和搜集数据的条理性,这两个内容都离不开结构化分析 。结构化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框架主要有流程图、甘特图、思维导图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先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再进行资料搜集,这样可以减少资料搜集时间,提高资料搜集效率 。逻辑树,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 。
金字塔建造展现出了古埃及人什么样的思维?
金字塔建造时期,古埃及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时代的原始拜物教,除太阳神崇拜之外,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 。早期的皇帝崇拜利用了原始拜物教,皇帝被宣扬为自然神 。于是,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皇权的纪念碑 。这样的艺术思维是直觉的、原始的,金宇塔就带有强烈的原始性和永恒性,仿佛是人工堆垒的山岩 。它们因此就和尼罗河三角洲的风光十分协调 。

结构化思维——金字塔结构
所谓结构化思维就是指建立一个清晰、稳定、有序的思考结构 。
所谓清晰,就是在思考时自己的目标是明确的 。
具体运用的话,就是先把自己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行明确,之后所有思考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明确的问题进行的 。
所谓稳定,就是你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利用好 。不会因为时间太仓促,或者压力很大,就不能正常思考了 。显然要达到这一步就需要长期的练习,直至成为自己的习惯 。
所谓有序,就是指逻辑递进,或者时间排序,或者空间排序,或者重要性排序等等,总之无论你怎么去思考,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到什么就考虑什么 。
所谓思维结构,就是指你思考的框架,即你是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去思考的 。
很显然,在这之中,思维结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今天就重点介绍一下思维结构中的最为著名的金字塔结构 。
01
所谓金字塔结构,就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进行,即先说出自己的结论,而后在一一展开论点和论据 。
就像上图中表现的一样,呈现为一个三角形,再有想象一点,就是一个金字塔,所以称为金字塔结构 。
金字塔结构,主要有4个原则:结论先行,以下统上,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
结论先行很好理解,就是先把我们要表达的观点,或者中心思想先说出来 。并且一次只说一个观点——毕竟金字塔只能有一个顶 。
这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其一,我们大脑的记忆能力极其有限 。
如果你不在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观点话,估计等你说完事实论据啥的,自己脑子就已经塞满了 。
其二,信息的理解是发散的 。
我们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比如让你学习英文,你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学习这个对我有什么用,所以我不学 。
你也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学习这个对我有什么用,但可以先学好 。
所以因为视角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样的信息,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
其三,对信息逐句分析推理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
所以如果你不在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大量展示自己的论点论据,就需要听众自己去抓取关键信息,自己去进行分析推理,而这是一件很费脑力的事情 。
所以很多时候你说上一大堆,别人都没有听懂你在讲什么,实际上可能是懒的去分析推理你说的内容,毕竟这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
但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表达观点,那么我就只需要去判断你所说的信息,是否能够支撑你的论点就可以了,而这就相当于给我指了一个方向,那么我理解起来,也就容易的多了 。
最后,结论先行的话,还能让我们聚焦中心 。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的论点,那么你很可能说着说着就离题了,甚至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再说什么 。
因为人脑天生就是发散的,我们很容易,因为自己提到的信息,而联想到其他信息,从而导致离题 。
?
但话又说回来,结论先行的重点在于结论。即你得知道自己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 。
这说起来的容易,但其实很难,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模糊的感受到一些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就稀里糊涂的说出来了,而这同样也会让听众摸不着头脑 。
所以,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最好能够用数据和事实描述清楚,即具体的表达出来 。
02
所谓的以上统下就是在这个金字塔的纵向结构中,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核心观点或者结论,上一层统领下一层 。
比如我觉得A房子很好,有电梯,有大阳台,而且采光很好 。这里的A房子很好,就是核心观点,是统领着下一层的“有电梯”,“大阳台”,“采光好”三个事实 。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的结论,而非点评 。区别在于,表达的信息是在支撑论点,还是单纯的罗列 。
比如你拿A、B两个房子去问朋友的意见,他说“A房子很好呀,有电梯,有大阳台,采光还很好;不过B也不差,房租便宜,而且离地铁站很近 。”
这就是在点评,只是单纯的罗列事实,你听完后,还是不知道选择哪个 。
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就不一样了:“我觉得A更好啊,虽然房租贵点,离地铁站远些,但有电梯,有大阳台,采光还很好 。”
你看信息还是一样的信息,但听完这个之后,你就知道我的结论是选择A房子,因为我把它的优点,当作了论据来支撑,这就是以下统上,论据支撑论点 。
这也是我们在思考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即所给的论据是否能支撑起论点,又有没有偷换概念,导致主语不一致;或者逻辑关系是否有漏洞等等 。
03
所谓的归类分组,就是根据信息的共同属性放在一起,所谓的共同属性包括但不限于性质,功能,方向,层次,对象,时间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减少我们的记忆和理解难度,从而让我们更好的接受到信息 。
但需要主要的是,在归类分组时,要符合“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关于这一点,有空的话,在单独分享一下 。
最后就是逻辑递进,即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这样做也同样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 。
我们常用的逻辑递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发展流程进行排序 。
空间顺序,或者说结构顺序,即按照一个事物的结构进行排序 。
重要性顺序,即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排序,这个可以是从最重要的到最不重要的,也可以是从最不重要的到最重要的,具体要看自己的使用场景 。
演绎顺序,这个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样的三段式顺序 。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逻辑递进方式,但无论什么方式,都是为了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 。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
“金字塔”思维结构中的三种子结构-1(结构性思维3))
“金字塔”思维结构有三种子结构:序言、纵向、横向 。思念结构的四个特点中,“结论先行、以上统下”,是用于纵向结构的;“分类清楚”、“逻辑递进”是用于横向结构的 。
“序言”就是一个现实与思维的过渡体、桥梁,在实际生活(比如综艺节目)与工作(比如汇报总结)中无处不在 。就象我昨天看的《中国新第三季》13进9中,节目正式开始前就是“序言”:节目接下来将由四个“厂牌”中人数最少的张靓影队出一人A,A任挑一人B,B再挑一人C,三人一组进行pK,最后由观众评委投票,末名淘汰 。选的不好,或会全军覆没 。靓影队怎么部署以保证剩下两人都能进入下一环节?她们决定队内两人都上台,再选一个她们认为最弱的选手 。之后节目正式开始 。
我们为什么要序言?序言有一个作用,就是沟通前把对方吸引过来,搭建一个思维交流的平台环境,不然对方大脑可能正想别的事;当然,序言也是为引导出主题用的 。
好的开场方式能快速抓住并吸引对方 。一个典型的、成熟的讲故事序言结构叫 “SCQA”:S: Situation(情景),大背景;
C :Complication(冲突),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后的问题;
Q :Question(疑问),如何在这个背景下解决这个问题;
A :Answer(回答),答案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
我上面说的例子,也是个标准的“SCQA”模式(与四句话分别对应) 。我们记住这个结构就够用了 。
纵向结构(结论先行、以上统下)有一个潜在好处,可以利用对方的思考和推理来增强你的说服力 。因为先听到结论,人们会很自然地将后续的依据和前面的结论做一个连接,并更容易认可你的结论 。不然他会自寻结论,说不定跟你不一致 。
“纵向结构”分两种:一是从上而下搭建,叫作 问答分解 (疑问回答做分解 ) ;二是从下往上搭建,叫作 提总聚合 (概括总结做聚合 )。
打个比方,开会与看电影 。为什么看电影会吸引人?因为所有电影基本都是在一开头抛出一个悬念,接着的剧情展开就是:给你一个答案、再给你一个悬念、给你一个答案……循环下去;当所有的悬念解开之后,这个电影也就结束了,而整个过程你会一直被紧紧地吸引着,所以两小时的电影看完以后,跟刚刚过了几分钟一样 。这就是纵向思维结构 。
再举个演讲例子:“猪应当被当作宠物来养”,见下图 。
很吸引人,这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不断满足听众内心的需求 。当然,类似“为什么”的问题是设想出来的,在正式的表达时常常不存在的 。
注意的是,问题的回答就是你表达的一级标题,这些标题应该是有观点( 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的主题句,这样就会引发听众听到一级标题后的疑问,接下来再回答这些疑问构建二级标题 。依次类推,直到你觉得已经解决对方所有的疑问并能够接受你的观点为止就完成了结构框架的搭建 。
“问答分解”有两个步骤: 设想问题、回答问题
1、设想问题--“5W2H”
设想问题是在已经确定完主题的基础上,从对方角度出发 ,看对方会关注什么问题 。比如申请加薪,你要设想上司会关心什么问题 。比如,为什么涨?怎么涨?什么时候涨?不涨会怎样?
为了设想周全,有人设想出一个“5W2H”原则: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来做?When,什么时候开始做?Where,何处做?How,如何做?
“5W2H”原则还有一个简洁式:2W1H(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2、回答问题
回答已经设想的问题,提前想好答案会事半功倍 。同时还要想这三个答案会引发哪些新问题,再循环应用这两个步骤,直到你认为所有的答案都被解答了,就完成了这次金字塔结构的搭建 。这里有两个注意点: 一是你的回答必须是结论 ,既回答上面的设问,又引发下一层的追问,这样才符合“结论先行”,再“以上统下”; 二是回答顺序要站在对方角度,对方最关心的问题要放到关键位置上,他才能容易认可 。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是基于对方需求来搭建结构、呈现内容的方式,既要保证所有的核心词都被问到,又要保证按照问题的分类进行回答 。
概括是指抽取出潜藏在事物之中的共同本质,把多个具体信息整理为一个抽象信息 ;总结是指总结出信息中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它们都是为了减少内容的表达,使信息整体化、有序化、结构化,便于理解、记忆、应用 。
概括总结做聚合有三个步骤:
1、 收集信息。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 。
2、 分类。归类分组,确保同一组的思想都属于同一个范畴 。
3、 概括总结。通过下面各个要点的观点,将每个分类概括出一个结论,当然还可以继续往上概括,直到金字塔结构的塔顶得出最终的结论为止 。
举个例子:女孩子找对象,搜集到小伙子八个信息,进行概括总结 。
概括总结要注意的是: 要杜绝“没有中心思想(观点)的主题句”。没有结论也就没有任何立场,没有任何立场它充其量只能被称为数据统计表而已 。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方法是同时使用,割裂不开的 。目标明确时,我们自上而下(竞聘、开会);目标不明确时,我们自下而上(总结) 。但目标时常在明确与不明确之间:有目标,素材不足;素材足,目标不全等 。
20201018
典型结构性思维--“金字塔”(结构性思维1)
其实万事万物都是一种结构体,结构不同生成的“事物”也不同,就象“同素异形体”的钻石与石墨,都由碳原子组成,但一个原子间紧密相连、一个是层状分散,最终形成的质观:一个坚硬闪光、一个松软黑腻 。所以结构非常重要 。
其实这定义的本身也是一种结构:干什么用、怎么用、用的结果 。这是一种整体定义法,你也可以用拆分定义去理解:结构(有序搭配或排列)+思维(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的反应) 。
有意义、有“生命“的客观事物都是一种有序结构,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也一样,“有序“才有意义、有旺盛的“生命“气息,就象艺术品 。所以思考会有“思维模型”;做事会有“方法论“ 。
学习使用结构性思维也是一种进化思维的方式或向高级思维的过渡 。就象孩子玩积木,先自玩(随意、效果差)、接着跟着图纸玩(“结构“~各种基本形式;效果好;熟练了然后进入下一阶段)、最后抛开图纸玩(升华、创造) 。任何学习、进化都是这种规律:自玩、模仿、创造 。
要学就学典型 。“金字塔”模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麦肯锡(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工作过的女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她所著《金字塔原理》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写作方式,但也无比适合结构性思维模式 。
芭芭拉是公司的写作顾问,她指出写作的组织原理应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人的大脑天性喜欢问“为什么“,从上到下追问 。而文章的主要思想也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这就必然导致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组织结构的理想型就是“金字塔“式 。
在这种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分成纵向与横向两种 。在纵向中,任何一层次的思想都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在横向中,多个思想因一个共同的逻辑被并列在一起 。(横向与纵向的组织原理在续篇中写 。)
由于“金字塔”式思维结构太典型、太通用,所以通常将它等同于“结构性思维“ 。
结构性思维的四大核心原则,分别是结论先行、分类清楚、排序逻辑及上下对应 。
1956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实验发现:
多数人只能记住7个左右信息,而且通常是开头和结尾记得比较牢,中间的部分被忘得很快 。同时他也特别指出,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 。(《神奇的数字7±2》)
所以结论放在开头,对方更容易记忆你想要表达的主题,并理解后面所表达内容的目的 。
分类就是分门别类,就是按一个合理标准,比如时间、方位、大小等,对一个整体进行划分 。“清楚”就是清晰、有条理,不重叠、不遗漏 。
从分析的角度看,分类清楚有助于尽可能地考虑周全,从相关各方面去审视与分析 。
“分类清楚”有个方法论,叫“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首字母的缩写,意即“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这也是芭芭拉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
“排序逻辑”是指整体的各部分之间摆放标准合乎逻辑 。这是客观规则的体现、也是人脑思维自我训练的一个要求;就象春夏秋冬、数字从0到9 。这样经过训练的大脑也更容易理解,也体现一种意义 。
“上下对应“就是上一层级和直接的下一层级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 。从结论先行的角度来讲,通常上一层级是果,下一层级是因,下一层级从属于上一层级 。
“上下对应”有两种关系:“上”探索“下“叫因果;“下“支撑“上“叫归纳 。上下对应也是人脑的天生反应,即在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对方脑海中会自然闪过一个问号“为什么” 。所以做到“上下对应“就能更好地说服对方接纳我们的观点 。“上下对应“也是一种有知识、有逻辑的体现 。
“金字塔”结构模型,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思维模型,也可以当作一个方法论去使用 。
20101009
金字塔原理:职场人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上,这也是决定人能力大小的底层逻辑 。但思维方式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出来 。
《金字塔原理》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介绍了一种能清晰的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 。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能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
金字塔结构思考力是 领导力的必备素质 ,通过训练让你做到“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
这本书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现在,金字塔原理已经被麦肯锡看做公司理念和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
01
什么是金字塔逻辑?
简单来说,金字塔原理就是 “以结果或结论为导向的思考、表达的过程” 。
金字塔顶端是由一个中心思想开始,沿着各个分支向下展开,分出下面几个思想支撑,每个分论点下面又有几个思想(事实或数据)支撑,以此类推,形状如金字塔 。
以上统下,归纳分组,逻辑递进,是一 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 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
整本书的逻辑框架清晰,从目录就能提纲挈领地知道作者讲述逻辑,这也是我们表述问题时要做到的一点 。
顺便提一下,如果时间充裕,用金字塔原理来分析《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也挺有趣,这也是真正地学以致用 。
02
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第一章是整本书的精髓,它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 。
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有 纵向和横向关系 ,用图片表述就如下图:
一般的文章都是一维的,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在纸面上基本呈现为纵向向下的结构 。但是这种文字的纵向延伸却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思想是有不同的抽象层次 。
通过纵向联系,你可以引导文字形成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使读者带着极大的兴趣了解你的进展思路 。
金字塔结构有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你只在读者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信息 。
横向关系是为了把同一个层次的思想表述清晰且符合逻辑 。这种论证逻辑就是用我们平时最熟悉的归纳或演绎关系 。
演绎性思想是由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它的形式如下:
所有人都会死 。
苏格拉底是人 。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
归纳性思想可以互相关联,关键在于你可以用同一个名词表示思想组中的所有思想,它的形式如下:
纽约已有数十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
华盛顿已有数十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
芝加哥已有数十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
为了上升到更抽象的层次,你可以发现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并得出一个推论,你的推论可能是“美国已感染新冠肺炎疫情” 。
归纳法也是我们在日常表达和写作是最常用到的,也是说服力很强的一种论述逻辑,但相比演绎法来说,归纳法更难些 ,需要平时的积累的思维链接 。
03
如何构建金字塔
当你开始演讲或者写作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只是大概真的要写什么,但并不清楚具体怎么表达,以及如何表达 。
那时候你要把这几个字牢记在心: 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纳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
接下来我会继续说明一下怎么根据这句话来构建金字塔 。
// 自上而下表达
在最顶部的方框填入
①你准备讨论的主题
②你准备回答的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关于该主题的疑问
③回答读者的疑问
将答案与序言对照
④列出“背景” 。⑤指出“冲突” 。②以上疑问及答案是否仍成立 。确定关键句要点 ⑥以上答案会引发的新疑⑦确定用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法回答新疑问,如用归纳法,需确定可用于概括的单一名词 。组织支持以.上思想的论据
⑧在此层次上重复以上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步骤
// 自下而上法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还没想清楚,无法构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句层次着手 。
但多数情况下你可能无法确定,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通过 “三步走”自下而上地组织你的思想 。
①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②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得出结论
// 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可以用于金字塔的顶端,序言总是在向读者陈述其已知的信息,它的意义在于说明了某种“背景”,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整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回答这个“疑问” 。
这个结构也就是 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 。
序言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你应当为读者讲述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起读者对主题的兴趣 。
这种方法能够让你向读者表述他们可能不同意的观点之前,先向他们传递一些他们肯定会认可的信息 。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与其让读者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先向他们传递一些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全文的思想 。
人人都可以对事物进行归类分组,构建金字塔式思维,并且运用到职场和学习中 。在提前面试的申请短文时大家也可以吸取其中的理论来构架自己的文章 。
只要学会运用,大家就能从金字塔结构中持续收益,这也是 在无形中改变你的思维方法,提升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 。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字字是精华,本篇的内容只是摘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精读,下周我会继续更新书单带读栏目 。
【结构化思维——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思维培训心得】关于金字塔思维和金字塔思维培训心得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