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的cpu和I5平台什么区别 电脑cpu对比平台


两个CPU的对比
你好,我认为是AMD的1700+,CPU中的二级缓存是很重要的,Intel 赛扬D2.4GHz128的二级缓存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的需求 。而且前端总线400MHz有点低了,这个很是关键 。
我电脑存有一些这样的资料,给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二级缓存容量
CPU 缓存(Cache Memoney)是位于 CPU 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 。它的容量比内存小,但交换速度更快 。缓存中的数据,只是内存数据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 CPU 即将访问的,当 CPU 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由此可见,在 CPU 中加入缓存,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样,整个内存储器(缓存+内存)就变成了既有缓存的高速度,又有内存的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了 。缓存对 CPU 的性能影响很大 。主要是因为 CPU 的数据交换顺序和 CPU 与缓存间的带宽引起的 。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 CPU 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 CPU 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 CPU 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 CPU 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 CPU 可达 90% 左右),也就是说,CPU 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 90% 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 10% 需要从内存读取 。这就大大节省了 CPU 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 CPU 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 。总的来说,CPU 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
最早先的 CPU 缓存是个整体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尔公司从 Pentium 时代开始,把缓存进行了分类 。当时集成在 CPU 内核中的缓存已不足以满足 CPU 的需求,而制造工艺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缓存的容量 。因此出现了集成在与 CPU 同一块电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缓存,此时,就把 CPU 内核集成的缓存,称为一级缓存 。而外部的称为二级缓存 。一级缓存中,还分数据缓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 。二者分别用来存放数据和执行这些数据的指令,而且两者可以同时被 CPU 访问,减少了争用 Cache 所造成的冲突,提高了处理器的效能 。英特尔公司在推出 Pentium 4 处理器时,还新增了一种一级追踪缓存,容量为 12KB 。
随着 CPU 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也能轻易的集成在 CPU 内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 。现在再用集成在 CPU 内部与否来定义一、二级缓存,已不确切 。而且随着二级缓存被集成入 CPU 内核中,以往二级缓存与 CPU 大差距分频的情况也被改变,此时其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可以为 CPU 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 。
二级缓存是 CPU 性能表现的关键之一 。在 CPU 核心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二级缓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 。而同一核心的 CPU 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级缓存上有差异 。由此可见,二级缓存对于 CPU 的重要性 。
CPU 在缓存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缓存中没有 CPU 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 才访问内存 。从理论上讲,在一颗拥有二级缓存的 CPU 中,读取一级缓存的命中率为 80% 。也就是说,CPU 一级缓存中找到的有用数据,占数据总量的 80%,剩下的 20% 从二级缓存中读取 。由于不能准确预测将要执行的数据,读取二级缓存的命中率也在 80% 左右(从二级缓存读到有用的数据占总数据的 16%) 。那么,还有的数据就不得不从内存调用,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小的比例了 。目前的较高端的 CPU 中,还会带有三级缓存,它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 CPU 中,只有约 5% 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 CPU 的效率 。
为了保证 CPU 访问时有较高的命中率,缓存中的内容应该按一定的算法替换 。一种较常用的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 算法),它是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最少被访问过的行淘汰出局 。因此,需要为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LRU 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计数器清零,其他各行计数器加 1 。当需要替换时,淘汰行计数器计数值最大的数据行出局 。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算法 。其计数器清零过程,可以把一些频繁调用后再不需要的数据淘汰出缓存,提高缓存的利用率 。
CPU 产品中,一级缓存的容量基本在 4KB 到 64KB 之间,二级缓存的容量则分为 128KB、256KB、512KB、1MB、2MB 等 。一级缓存容量,各产品之间相差不大,而二级缓存容量,则是提高 CPU 性能的关键 。二级缓存容量的提升,是由 CPU 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导致 CPU 内部晶体管数的增加,要在有限的 CPU 面积上集成更大的缓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 。
前端总线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 。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人们常常以 MHz 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 Front Side Bus,通常用 FSB 表示,是将 CPU 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 。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 CPU 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
北桥芯片(将在以后的主板专题中做详解)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 。CPU 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 。前端总线是 CPU 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 。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 。如果没有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 CPU 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 。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目前 PC 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 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 几种 。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 CPU 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 CPU 的功能 。现在的 CPU 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 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 CPU,这样就限制了 CPU 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 CPU 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 CPU 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 。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 PCI 及其他总线的频率 。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 Pentium 4 出现之前和刚出现 Pentium 4 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 。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 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 。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 AGP 的 2X 或者 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 2 倍、4 倍甚至更高 。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此外,在前端总线中,比较特殊的是 AMD 64 的 HyperTransport 。
HyperTransport 最初是 AMD 在1999年提出的一种总线技术,随着 AMD 64 位平台的发布和推广,HyperTransport 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 。
HyperTransport 是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连而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它可以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 PCI 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 。HyperTransport 采用类似 DDR 的工作方式,在 400MHz 工作频率下,相当于 800MHz 的传输频率 。此外 HyperTransport 是在同一个总线中模拟出两个独立数据链进行点对点数据双向传输,因此理论上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视为翻倍,具有 4、8、16 及 32 位频宽的高速序列连接功能 。在 400MHz 下,双向 4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0.8GB/sec,双向 8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1.6GB/sec;800MHz 下,双向 8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3.2GB/sec,双向 16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6.4GB/sec,双向 32bit 模式的总线带宽为 12.8GB/sec 。以 400MHz 下,双向 4bit 模式为例,带宽计算方法为 400MHz ×2×2×4bit÷8=0.8GB/sec 。
HyperTransport 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当数据位宽并非 32bit 时,可以分批传输数据来达到与 32bit 相同的效果 。例如 16bit 的数据就可以分两批传输,8bit 的数据就可以分四批传输 。这种数据分包传输的方法,给了 HyperTransport 在应用上更大的弹性空间 。
2004 年 2 月,HyperTransport 技术联盟(Hyper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sortium)又正式发布了HyperTransport 2.0 规格,由于采用了 Dual-data 技术,使频率成功提升到了 1.0GHz、1.2GHz 和 1.4GHz,数据传输带宽由每通道 1.6Gb/sec 提升到了 2.0GB/sec、2.4Gb/sec 和 2.8GB/sec,最大带宽由原来的 12.8Gb/sec 提升到了 22.4GB/sec 。
当 HyperTransport 应用于内存控制器时,其实也就类似于传统的前端总线(FSB,Front Side Bus),因此对于将 HyperTransport 技术用于内存控制器的 CPU 来说,其 HyperTransport 的频率也就相当于前端总线的频率 。
目前各种 CPU 的前端总线频率(FSB):
(一)Intel 平台
1) Willamette 核心 CPU:
所有 Willamette 核心 CPU 的 FSB 都是 400MHz FSB 。
2) Northwood 核心 CPU:
相对于 Willamette 核心 CPU,Northwood 核心 CPU 的前端总线频率则非常复杂,400MHz、533MHz 和800MHz 都有 。其中,Celeron 全部都是 400MHz FSB;Pentium 4 方面,1.6GHz-2.8GHz 都有 400MHz FSB 的产品 。例如 1.8A、2.0A 等等 。Pentium 4 型号后面带有"B"字样的,则是 533MHz FSB 。带有"C"字样的,则是 800MHz FSB 。
3) Prescott 核心 CPU:
Prescott 核心的 Celeron D,无论是 Socket 478 接口还是 Socket 775 接口,全部都是 533MHz FSB 。
Socket 478 接口的 Pentium 4 方面,2.4A 和 2.8A 是 533MHz FSB,其余的 Socket 478 Pentium 4 都是 800MHz FSB,在产品型号后面带有"E"字样 。
Socket 775 接口的 Pentium 4 5XX 系列方面,编号尾数为"5"的,是 533MHz FSB,例如 Pentium 4 505/515;编号尾数为"0"的,是 800MHz FSB,例如 Pentium 4 520/530/540 等等 。即将推出的 Pentium 4 6XX 系列 CPU,则都是 800MHz FSB 。
4) Pentium 4 至尊版(即 Pentium 4 EE,又称 Pentium 4 XE):
所有 Socket 478 接口的 Pentium 4 EE 都是 800MHz FSB 。而 Socket 775 接口的 Pentium 4 EE,3.4GHz 是 800MHz FSB,而 3.46GHz 则是 1066MHz FSB,这是目前 PC 上最高的前端总线频率,而且今后推出的所有 Pentium 4 EE 都会采用 1066MHz FSB 。
5) Xeon 和 Xeon MP:
所有 Xeon MP 都是 400MHz FSB;Socket 603 接口的 Xeon 也是 400MHz FSB;Socket 604 接口的 Xeon 中,支持 Intel 64 位计算技术 EM64T 的 Xeon 是 800MHz FSB,而不支持 EM64T 的 Xeon 则是 533MHz FSB 。
(二)AMD 平台
1) Socket A 平台:
Socket A 接口的 Sempron 是 333MHz FSB,Socket 754 接口的 Sempron 部分是 333MHz FSB,使用 0.09 微米工艺的 Sempron 是 800MHz FSB;Athlon XP 方面,Palomino 核心为 266MHz FSB,Thoroughbred 核心为 266MHz 和 333MHz FSB,Barton 核心为 333MHz 和 400MHz FSB,而 Thorton 核心则为 333MHz FSB 。
2) AMD 64 平台:
Socket 754 接口 CPU 的 HyperTransport 频率是 800MHz;Socket 939 接口 CPU 的 HyperTransport 频率是 1000MHz;而 Socket 940 接口 CPU 的 HyperTransport 频率也是 800MHz 。
CPU比较INTELQ9400酷睿2四核好还是IntelCore 2 Duo E8500好
一定是Q9400好!别光看E8500主频明显高得多,没多少用,因为四核总体性能是双核无法比拟的 。
叔叔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同样搭配4GB(或更大的)内存,四核心的Q9400默认2.66GHz主频下,可以非常流畅的运行64位的win7或win10系统以及各种软件,即使软件多开也没问题 。而双核的E8500,运行操作系统本身的流畅度还可以,一旦软件多开,就会出现较明显的卡顿 。
由于Q9400也是45nm工艺,超频潜力很大,搭配P45主板超频到3.2GHz以上的话,其性能不输高端型号QX9750,非常强悍,某些方面的性能丝毫不输初代i5-760 。
想知道不同平台的两款CPU的差距 。
这个很难对比的,2个CPU工艺都不同,对其他硬件的配套支持也不同,核心技术也不同 。先说2者的区别:
1、两者制作工艺不同,250是45纳米的,发热很低,5200+是65纳米的,发热量很大 。
2、250的二级缓存为2M,5200的为1M,相差一半 。
3、250默认主频为3G,比5200+高出0.3g,另外超频能力相差悬殊,5200+过3g稳定运行就算不错了,而250只要板子过得去,超3.5g以上都没有问题 。
4、5200+只能上老am2/am2+的主板和ddr2的内存,都是些淘汰的东西了,毫无升级和扩展潜力;250则可以上am3/am3+的主板和ddr3的内存使用,而且还有升级的余地 。
总的来说250要比5200+好很多,综合性能有30-50%左右的差距吧 。
CPU的比较`
酷睿的能好点..我现在用AMD 9550 4核的感觉很不错.不过它的缓存还不是很高.AMD的优点是游戏性能性价比比较好..因为比较便宜.
I5的cpu和I5平台什么区别?


  1. i5平台就是有这个主板支持i5类型的cpu 。

  2. I5的电脑,就是有主持i5的主板还有cpu,i5平台的只要支持i5cpu的主板,没有cpu的 。

  3. 酷睿i5处理器是英特尔的一款产品,同样建基于Intel Nehalem微架构 。与Core i7支持三通道存储器不同,Core i5只会集成双通道DDR3存储器控制器 。


高通骁龙600/700/800系列手机平台汇总(含详细参数对比)
骁龙600系列:
骁龙600系列处理器是美国高通公司旗下骁龙移动处理器的系列产品,针对中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骁龙600系列处理器采用单核速度最高达1.7GHz的四核Krait 300 CPU、速度增强的Adreno320 GPU和HexagonQDSP6 V4DSP,并支持LPDDR3内存 。600 系列也会延续 Qualcomm 在电信频率整合方面的优势,可支持包括最高速可达 150MB/s 的 LTE-ADVANCED、802.11ac wifi 网络及无线拨放规格的 Miracast HD 1080p 。
骁龙700系列:
骁龙700系列处理器是美国高通公司旗下骁龙移动处理器的系列产品,定位于高端800与中端600系列之间,满足并超越当下高端智能手机所带来的移动体验 。骁龙700系列的先进性能预计包括:由Qualcomm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支持的终端侧人工智能,以及由顶级特性的异构计算能力支持的拍照、终端性能和功耗方面的提升 。
骁龙800系列:
骁龙800系列处理器是美国高通公司旗下骁龙移动处理器系列的产品,是截至2013年11月(骁龙805发布)前骁龙家族中的高端产品 。骁龙800主要针对高端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数字媒体适配器和平板电脑 。骁龙800系列处理器配备全新异步四核Krait 400 CPU(每核心速度最高达2.3GHz)、升级的Adreno 330 GPU、HexagonQDSP6 V5DSP以及最新的4G LTE Cat 4调制解调器,可提供更高的系统性能和平台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
高通骁龙600/700/800系列手机平台详细 参数对比 :
完整参数对比点击了解更多查看
【I5的cpu和I5平台什么区别 电脑cpu对比平台】关于cpu对比平台和电脑cpu对比平台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