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摘抄怎么写 诗歌鉴赏摘抄五十字


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 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
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发表说说并不能为所欲为,有字数格式限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句子交流、讨论,发表励志语录可以跟好友传递一些正能量,正能量的句子可能是我们上班的动力,下面我分享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励志语录 。
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1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雀鸟嘻戏于南庄,绿芽正跃枝,桃花不懂得寒意 。
在这样的氤氲里,小村开始蠢蠢动,午时桃花嫣然,谁在那个篱笆前踮起了脚尖?
同样的一双纤足,带来了风,卷动起三月之绚烂,午朗照着南庄 。
持一把剪,却无法剖开,大唐的一段痴 。还是那样一场雨,依旧是面和笑容 。
在南婉约的笛声中,独自迎风笑傲 。原本是个落魄之在几行残句中辗转侧,守住那年不可告慰的青,延误了几多淑女的韶华 。
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 。
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
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
2、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 。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
花调花谢花无悔,人来人散人迷惘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花开花落花无常,曲终曲散曲双亡 。我们曾拥有的、拥有过的,念念不忘的 。都淡了、隐退出我们的生命 。最终留下的,记住的是最深的感慨与触动 。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 。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
一个“已”字,可怕至极 。
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 。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 。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 。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只怕已换了人间 。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黄昏,思之不得见之,念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习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 。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
优美诗歌摘抄加赏析2
1、世界上没有比时钟更冷的东西:出生的那一刻,摘下青春幻想的花朵的那一刻,它就滴答作响 。
欣赏:这句话使用隐喻来象征拟人化和其他技巧,并写出无情的时钟,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
2、在行人的秋天风景中,踩脚,戴头发的人和有意或无意落在肩膀上的人都是美丽的金色和金色 。
欣赏:这句话用比喻性的'措辞称呼枯叶金,生动而生动 。
3、我喜欢快速的湍流和箭头 。猛烈的波浪像舞动的力量一样奔涌,驱动着我年轻的灵魂 。我想到了流浪的人在桥上流水的怀旧之情,这影响了我年轻的心情,触动了我的心灵 。我意识到,日出和河水像火一样红,河水在春天像绿色一样蓝,寂静,和谐,抚慰着我幼稚而傲慢的思想,使我镇定自若 。
欣赏:运用对偶技术将诗歌串联起来,表现出对诗歌的热爱 。
4、那雪洁白如虚幻,寒冷如清澈,无尽无尽的宽容使人们呼吸艰难而悲伤 。
欣赏:这句话用重复的词来表现文本的音韵之美,并表现出薛的性感和悲伤之美 。
5、他寂寞地抬起眼睛,看着天空,星星像翡翠般的百合花一样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 。
欣赏:用隐喻在这句话中写星星非常生动 。星星被称为百合花,突出了它的清洁和纯净,而夜空被称为水面,它平淡而美丽 。但是,在这样的场景下,我要死了,这反映了我的内 。
6、花瓣掉落到地面上时,仍然明亮而耀眼,就像一只大鸟的破碎羽毛落在寺庙上,吟着,带着悲剧挽歌 。
欣赏:这句话使用隐喻的修辞,称落花如羽毛,显示出牡丹的杰出之美 。
7、大海狂奔,吞没了近在咫尺的岛屿 。
欣赏:充满动感的疯狂,动荡句子加赏析,吞没的单词和句子,描绘了大海的勇敢和无所畏惧的性格 。
摘抄简短现代诗进行赏析一、再别康桥
1、原文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2、文学赏析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 。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 。
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
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 。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 。
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 。闻一多先生纪念他的长女夭折时写了一首诗,曾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 。”说明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 。1927年徐志摩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
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 。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 。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 。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这节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 。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是暗喻的手法 。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箫”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歌讲究精练,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是强调重点,并不是浪费语言 。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意在言外,旨在象内”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 。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抒情” 。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深长的意蕴,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这样的好诗词 。
说沉默时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 。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
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
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原文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 。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 。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 。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人的真诚祝愿 。
这首诗的第一段,全部是述说“我”;而第二和第三段,也就是第二部分,全部是述说“我和他人” 。第二部分第一句是“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从这里开始,“我”的沟通范围不断扩大,从亲人到每一个人,到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最后到陌生人,随着范围的扩大,否定性和矛盾性逐渐渗入诗歌,直到最后形成“祝愿”与“只愿”的对立 。
在第一段结尾,“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得积极乐观,在整个诗句内部没有否定性的因素,这所房子令人陶醉,她装满幸福,朝向广阔的海,她的温度是春天,面容是鲜花 。作为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一句勾画出明天的“我的幸福” 。当只涉及“我”的时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世俗生活是和谐的,亲密的,它们共同构成我的幸福,我的幸福既有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也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在第二个部分,当涉及到我在“世界中”与他者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出现了某种分裂,他人与我形成了某种对立,在这种对立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不能与世俗生活和谐一致,反而成为“我”离开世俗生活之后的庇护,是“我”最后的立足之处,最后的温暖、最后的安慰 。因此,“我”的矛盾是因为出现了他者,在他者出现之前,明天都是和谐美好的 。
在第一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我的世界的状态,是满心欢喜的总结,而在结束时,它成为我的最后一片天空和立足之地 。当我试图把春天的温暖播撒给世界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阳光只有我自己才真正需要 。整首诗歌,主语全部是“我”,主体间的交流是缺失的,我向外传递,放光,撤回 。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想象、动作和表情 。
从诗歌的第二段开始,诗歌的主题词就是交流,从告诉到祝福,然而,一切都是单向的,只有“我”,没有主体间的对话,甚至没有对其他主体的想象,因此这个世界是陌生的 。本来也属于第二段中的“每一个人”,从语义的角度,他们是同样的人,然而却与“我”构成了两种不同的关系:一种是要传递幸福的每一个人,另一种是“也为你祝福”的陌生人 。
在时间上,这是一首从明天开始的诗歌,三个诗段第一句都是祈使句,祈使的对象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向自己发出的召唤,诗歌的开始就是站在明天的角度召唤自己的行动,召唤自己的幸福和世界的幸福 。这首诗的前面两段的动作都是属于将来的时间,而在第三段,则进入了当时 。
前面两段的祈使句都是具体的动作,“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以及“和每一个亲人通信”,这都是“我”规划中的动作,第三段的祈使句却使诗歌进入想象性行为,为山河取名,这不是需要“明天”完成的动作,在“我”写下这句诗的时候,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已经完成 。同样的,祝福和愿望也是所想即所成,都是在想象的同时完成,而不再需要“明天” 。
诗歌从明天开始,却走向了今天,当最后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回到了我的心灵的现实 。我真正能够愿望,能够得到的只有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那是只住我一个人的房子 。诗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完成了一个循环,空间上走向外面的世界,最后回归自己的小世界;时间上从明天走向今天 。
在这个空间扩散的过程中,诗歌中的时间无可奈何地失落了,本来属于明天的世界转变为在空间上不可及的世界,一个不可能的世界 。时间被放弃 。时间向空间的转换在这首诗最重要的句子也表现出来 。
这首诗真正的哀伤之处,不是述说当下的不幸福和对明天的寄托,而是对明天的放弃,“我”最终感受到我设想中的行动对于世界没有价值,甚至于想象中也不再有我的行动的位置 。“只愿”是一个肯定,对当下的肯定,然而这个肯定是以对明天的否定为代价的 。
三、雨巷
1、原文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2、内容鉴赏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
姑娘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 。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悄地窥视吧 。
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 。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 。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
第三节“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了 。她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读到这里,我们恍然有所领悟:原来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样的美丽,也有姑娘一样的高洁,也有姑娘一样的忧愁 。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 。
姑娘是我的心上人?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许是,也许都不是 。我们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 。因为诗毕竟是诗,正如前人所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诗,大都不是直接对现实的摹写,而往往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泄 。正如一位诗家所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蔽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朦胧的 。从这种情境,我们体味到诗……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
第四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默默地走近”,——看来“心有灵犀一点通”,两颗心灵已经接近、贴近,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她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
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不忍相离,又不得不相离,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 。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与姑娘的相遇,是一段真实的人生际遇,是“我”思之深切而出现的一种幻境,还是这简直就是写的一场梦?
第五节“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我”目送着丁香姑娘飘然远去,她走到了雨巷的尽头,“到了颓圮的篱墙” 。
“颓圮的篱墙”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丁香姑娘那么美,美好的事物理所当然应该生长在美好的环境、圣洁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却“到了颓圮的篱墙”,这巨大的反差,激起人们多少联想!那破落衰败的篱墙莫非竟是姑娘的归宿?莫非丁香姑娘处境艰险?莫非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击?这是感伤姑娘的不幸遭际,还是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第六节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这一节从字面看写姑娘的消失,实际是写美的毁灭,希望的毁灭 。
在“颓圮的篱墙”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姑娘的一切都“消散”了,美被彻底地毁灭了!诗人追寻着的希望也彻底地毁灭了!这毁灭的希望,是诗人圣洁的爱情,还是诗人高尚的理想?
第七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姑娘消失了,希望毁灭了,但是“我”仍然没有放弃追求 。诗的末尾与首节回应,我依然独自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 。“逢着”改为“飘过”,让诗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胧迷茫的梦幻中结尾 。
四、《错误》(郑愁予)
1、原文: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春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鉴赏分析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 。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 。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 。
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 。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 。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
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 。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 。
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这句诗十四字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它对“容颜”这个中心词的前后修饰,使简单的借代获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心理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富于诗性的密度 。
如果说第二句相对于第一句是一个转折的话,第二节相对于第一节同样是一个转折——叙事视角的转换 。第一节的镜头对准“我”——打江南走过的“游子”;第二节的镜头则对准着上面“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工笔细描,一唱三叹地推进到这个等待中人枯寂的内心 。
这一节全用比喻,不同的喻体都指向于相同的本体——“你的心”,在喻体的暗示中企图将闺中等待女子的心理具象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全用情景化的比喻:“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不飞”正是一幅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情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更是凸显等待者内心的封闭(小城)和寂寥 。
这种以画面、情景来外化内心的方式接下来得到反复、强化,但又有些微不同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让人联想起以下的画面:天边一轮将落的夕阳(向晚),脚下是狭长冷清小巷中的青石板路 。同样采用形象的画面外化内心,这个画面的意味却隐藏更深,因此也更加隽永 。
第三节又是一转,镜头重新聚焦在“我”身上,但却又进入了“我”的内心: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这里迅速地引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蹄是美丽的,却又是错误 。显然,第二句正是对第一句的回答 。
而这种回答又必须回归到“等待者”的心理感受中才能得到解释:因为马蹄声引起了等待者的期盼,让她错以为是归人;但是这马蹄声却是过客带来的,所以,这女子必然又重新陷入更深的失落中去 。
这一节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一是明暗线的设置:明写“我”的感受,暗写“等待者”感受,等待者的感受解释了游子的感受;二是照应的运用:“达达的马蹄”是对第二节“跫音”的照应、“美丽的错误”又是对第一节“莲花的开落”的照应 。
全诗的情感脉络因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想这样的场景:闺中女子枯寂的等待中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像曾经有过的无数次一样,引起了她的满心期盼,她听着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却又越来越远,她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归人,只是一个过客 。
她又一次体会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煎熬,仿佛让人看见这个女子期盼时迅速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凝神侧耳倾听,多么像一朵莲花的绽开;又仿佛看见她在马蹄声远去之后失望地、颓然地重新坐到椅子上,像一朵莲花的花瓣在风中凋零 。
五、《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1、原文: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2、文学鉴赏
这是作者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 。作者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在替它发声 。”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 。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抒写了“ 我” 对“ 你” 的深切期待 。“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痴人痴语, 痴得让人感动 。你能说这不可能吗? 五百年太长, 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 五百年又太短 。为爱而期待,千年万年又何妨 。这是一个美丽的梦, 尽管美丽得有点忧伤 。
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 先声夺人, 把热烈、诚挚的爱涂抹得如此浓重 。诗的第二节, “ 我” 以树的形象出现 。“ 树”作为一个意象承载了“ 我” 的爱的全部内涵 。五百年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佛, “ 佛于是将我化作一棵树, ” 诗人为何要将“ 我” 化作一棵树呢? 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 我” 作为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 日日夜夜守望着爱情, 坚贞不渝, 何等的热烈、执著 。
这种感情非此意象难表达 。诗的第二节接着写道: “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 花开还要“ 慎重” , 可见不是随意开放, 只是为“ 你” 而开放, 将“ 我” “ 最美丽的时刻” 奉献给“ 你”。“ 朵朵” ,花开热烈,正因为“ 我” 对“ 你” 爱得热烈 。“ 前世的期盼” 照应诗的第一节“ 求了五百年” ,说明这种热烈的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由来已久,使人联想到爱情的逾久弥坚 。
诗的第三节写“ 我” 的心灵低语 。“ 当你走近请你细/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颤抖的叶” 发出的微响是来自我心底对爱的声声呼唤,因此,“ 颤抖” 的不再是叶,而是“ 我”热切期盼的心,可“ 你” 却没有停留地走过去,“ 我” 的倾诉付诸东流 。无论何种原因, 这种结局对“ 我” 来说都是残酷的、令人心碎的 。
既然花只为“ 你” 开放, 而“ 你” 却“ 无视地走过, ” 那花还为谁荣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飘零的分明是花瓣,却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实则是物化的情感 。花自飘零,人自惆怅,令人回味无穷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百度百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百度百科-雨巷
百度百科-错误
百度百科-一棵开花的树
古诗赏析摘抄有哪些?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赏析】创作此诗的时候,诗人杜甫已经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
3、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
4、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之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
现代诗摘抄加赏析 现代诗摘抄加赏析
现代诗摘抄加赏析,好词好句的欣赏也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摘抄本是一本本厚厚的思想积淀,摘抄就像是在收集珍宝,摘抄能够启发我们的认知,下面我和你一起看看现代诗摘抄加赏析 。
现代诗摘抄加赏析1
1、 《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
2、 《乡色酒》舒兰
三十年前 ,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
我正年少 ,
你圆 ,
人也圆。
三十年后 ,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
你是一杯乡色酒 ,
你满 ,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 。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 。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 。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 。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
3、《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赏析: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 。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 。
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 。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 。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 。
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 。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 。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 。
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 。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 。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
现代诗摘抄加赏析2
1、《春》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赏析:
春,是一个被古今中外诗人写得太多的题材 。想到它,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一系列相关词语与意象 。那么,如何用陈旧的想像写出新的、给人以强烈感受的"春之歌"呢?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诗学观念以及新的词语力量都是必须的 。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 。在穆旦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三组不同色调的词语 。
其一是强烈而动感的:火焰、摇曳、渴求、拥抱、反抗、伸、推、点燃;其二是静态的:绿色、土地、看、归依;这是草与花朵的对立,春天内在的对立;也是"醒"与"蛊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燥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 。
"窗子"是一种媒介,它分隔又联系了"欲望"与"看",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紧闭、卷曲、组合 。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诗歌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紧凑而充满张力的语言;以及饱满的节奏和集中的意象 。
2、《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赏析:
诗中主要有“雨巷”和“丁香花”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很美 。从而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 。一是雨巷,细雨迷蒙的江南小巷,经历雨水侵袭的青石地板路,颓圮的篱墙,青色的屋瓦,“我”撑着油纸伞,带着惆怅与彷徨追寻“我”渴盼的“丁香姑娘” 。
雨巷是潮湿的,是狭窄的,是悠长的 。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雨巷不失为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苦苦求索追寻,让人不禁发问,我在苦苦追寻求索什么?
二是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 。因其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极容易凋谢,花色为淡紫色或纯白色,颜色高洁、冷艳,文人墨客往往把它作为哀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 。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的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愁”等诗句中的丁香意象都是愁闷的象征,丁香是愁品的化身 。但是,丁香又是高洁、美丽的,在宋代诗人王十朋看来,连傲视严寒的梅花也休能与丁香相媲美,因为丁香独具幽香 。
在《雨巷》中诗人将丁香所具有的品质赋予一位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是丁香,丁香即是姑娘 。这个姑娘具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可以象征惆怅、高洁、美丽的事物,让人感到无限的怅惘 。
古诗词赏析摘抄怎么写?古诗词赏析摘抄如下: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人不是圣贤,都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如果犯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他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美丽的语言是不可信,而可信的的话不一定是好听的;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并告诫我们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
诗歌鉴赏(摘抄)1.
诗歌,只与诗人建立灵魂通道,并通过诗人传递、扩散、暗示、感应信息和经验 。如果说,诗歌是一串串灵魂的密码,那么破译她们的钥匙和权力,始终并且永远掌握在诗人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才是真正有能力评价诗歌的人 。
2.
艺术鉴赏,是个性对个性的激越发现,激越感召和认知 。如同馒头喜欢红豆腐,而大葱喜欢白豆腐一样 。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种经验的“嗜好” 。
3.
认识论将人大体分为两类:对于真理,第一类人或多或少与之保持一段距离,表现出一种思想高度上的谦卑或行为逻辑上的迟疑,这种人居多;第二类人则千方百计寻求与事物同步的可能,表现出一种思维的果敢和深刻的洞察,这种人极少 。他们终因出众、超群、责无旁贷,而成为领袖或者诗人 。
4.
诗歌与小说散文最大的不同是,小说散文可以建设在几乎任何一种叙述材料上,而诗歌只能建设在诗意上;只有当诗人们使用非逻辑或非理性的方式发现了诗意,阅读者才有可能借助逻辑或理性经验,分享和丰富诗人们的发现 。反之,诗人们只能自噬其尾 。
5.
比喻的意义,不在用一个事物拟指了另一个事物,而在于,唤醒或激活了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神奇联系 。这段话的意思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或明或暗,或实或虚,或直接或间接,或内部或外在 。
6.
诗歌的殿堂不是用形容词堆砌而成的,诗歌与形容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诗歌是连体的意象,是诗意与诗意之间的联盟,是一个名词与另一个名词所组成的神秘“王国” 。然而,我们常见的却是:一些立志想成为诗人的人,他们总是不得要领地推着满满一车的形容词,像农人推着粪车,汗流浃背地奔向诗歌的田野 。
7.
悖理是思想的极端,它超越思维,如同冰峰上的雪莲,孤高凌驾于世,它的绽放不是为了炫色,而是为了绝尘 。在悖理背后,深邃往往以幽默乃至荒谬的方式,替代逻辑 。
8.
剪裁,就是剪裁掉一件上衣或裤子以外的布料,成全上衣或裤子 。也许这块布匹足够大,足够裁剪出三件上衣或两条裤子,但那是下一次下下一次的剪裁 。对诗歌的剪裁,并非为了使诗歌更像诗歌,恰恰相反,需要剪裁掉的是:更像诗歌的那一部分 。
9.
一首诗,无论长短,真正具有发现意义或核价值的段落,绝对不会超过三行 。其它部分,要么迎合形式,要么狐媚词汇 。对诗人而言,语言上的洁净与舍弃,相当于皇帝舍妃子 。
10.
一只篮子里装不下哪怕最小的果园 。诗意只是果园里的一只苹果 。诗歌之精要,就是一个字:减 。把“一篮子”水果摆上桌,则“一篮子”是对果园之减;取一只苹果、两枚香蕉、几颗草莓,制成果盘,则果盘是对“一篮子”水果之减 。诗的技法就是十行去九行 。智力不够的人,才将事情搞得很繁复 。
11.
减的精义,不仅仅体现在减字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留字上 。减去一个字或一个词,这不是减;减去一段话或几行诗,这不是减;甚至于,把一首诗全部减去了,这也不是减;减光了,如何体现出减的意义呢?减,呈现的不是一个量化过程,而是一个“优化重组”的升华过程 。减很容易做到,留却不易为之;减的意义在于留:减去多余,留下精华 。
怎样鉴赏诗词
1,读懂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 。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 。
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 。
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词的源头 。
三是要体会感情基调 。
2,读出妙处
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 。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
3,读出变化
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 。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 。
4,读懂景物
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 。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5,读懂意象
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 。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象” 。
6,读懂典故
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咏怀古人古事古迹的内容,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 。这就要求师生在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以便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
7,读懂主旨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 。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 。
8,读懂技法
在阅读诗歌时,还要树立“技法”意识 。要了解相关概念,并吃透其特点 。
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 。
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 。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要吃透其特点,在回答问题时正确运用 。
表现手法:范围极为广泛,如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抑扬、虚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
9,读懂诗人
常言说,鉴赏诗歌要能“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所有的诗歌其实都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诗人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时代影响等往往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 。
10,读出类别
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不论有多少变化,诗歌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 。而每一类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则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歌 。
【古诗词赏析摘抄怎么写 诗歌鉴赏摘抄五十字】关于诗歌鉴赏摘抄和诗歌鉴赏摘抄五十字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