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翻译,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颈联中分和挂的妙处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及翻译赏析根据 清代 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翻译,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颈联中分和挂的妙处】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翻译,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颈联中分和挂的妙处

文章插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古诗及翻译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古诗及翻译如下:原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
翻译: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繁盛带着点点露水 。
树林深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注释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
不遇:没有遇到⑵吠:狗叫 。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
⑷树深:树丛深处 。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
⑹倚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翻译,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颈联中分和挂的妙处

文章插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 。
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