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1.我国现存最早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它还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节 。古时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 。因此把国史记载叫作《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 。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之,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2.我国现存最早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文学与史学的价值《左传》以记事为主,记载了东周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其中战争描写400多次,刻画历史人物1400多人 。《左传》文学性很强,文笔生动优美,记叙细致详明 。对后人研究东周历史极大价值,对后来的史学和文学发展也有重大意义,为后代树立了典范 。《左传》常和《春秋》合刊,并进入《十三经》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总计二百五十四年,记录了当时各诸侯国的历史 。全书约18万字 。《左传》的文学色彩《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文之有左、马犹书之有羲、献”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 。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 。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练、严密而有力 。其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 。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左传》的名篇近全书二十万字,名篇《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子鱼论战》、《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不死君难》、《秦晋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等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采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北安司马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估计是老外问的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 ) 孔子?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编著的《春秋》 。
这是现存最早的 。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文章插图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扩展资料:后世影响无论从哪方面考量,《春秋》的开创之功都是无可争辩的 。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它的私修性质,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 。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达三分之一,亦可说是受其引领所致 。它的春秋笔法,姑且不论有多少后人穿凿附会之处,但其本身所彰显的史学精神却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无畏,刚直无私 。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汉书》是东汉班固所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其体例略同《史记》,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 。《汉书》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所编著的《汉书》 。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他自幼聪敏,9岁就能做文章、诵读诗赋,到他长大后就博览群书,对诸子百家的言论无不深入钻研 。班固的学问没有固定的师承关系,不搞章句之学,只了解文章大义而已 。他性情宽厚平易,不自恃才能凌驾于人,儒生都因此而敬慕他 。

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班固的父亲班彪,为了续补《史记》,曾做《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23岁的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 。

不久,有人向朝廷诬告班固“私做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查抄 。幸而他的弟弟班超赶到京城洛阳,上书汉明帝,说明他哥哥著书的用意 。明帝看到了书稿,对班固的史学才能十分赞赏,不仅没有治罪,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宫廷的藏书和校勘工作 。

后来,班固又被迁升为郎官,负责校订宫禁藏书 。班固撰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写作了列传和载记二十八篇,奏上皇帝,同时向明帝表达了自己编撰《汉书》的愿望,也得到了明帝的准许 。班固经过二十余年勤奋不懈的努力,到章帝建初年间,《汉书》大体完成 。

《汉书》记事,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至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王朝230年的社会面貌 。

《汉书》仿照《史记》的体例,用纪传体写成,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有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100篇,80万字 。

《汉书》中对汉武帝以前史事的记载,多采用《史记》的内容,对汉武帝以后史事的记载,则参考了班彪的《史记后传》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述 。在记事方式上,《汉书》在沿袭《史记》的本纪、列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比如将“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等 。

《汉书》中的“十志”,包括大量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 。如《食货志》记述了周代至王莽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发展状况,《艺文志》记述了历代著作的流传情况,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 。“十志”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志书规模,对我国的史学有深远的影响,以后正史的“志”,多沿用《汉书》的名目 。

《汉书》组织严密,体例完整,记事系统而详尽,内容广泛而丰富,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史学巨著 。《汉书》语言精练,人物描写细腻、生动,因而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 。后人常将《汉书》与《史记》并提,称为“史汉” 。

《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 。在它之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这种体裁,可见它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之大 。

世界上第一部史书叫什么世界上第一部史书叫《茶经》作者陆羽 。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 。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
《茶经》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 。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
《茶经》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 。“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
《茶经》反映出当时茶叶的采摘、制作、鉴定、分级及烹煮、饮用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表明唐代茶叶生产已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 。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及第一部断代史分别是什么?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古代史书有哪些体裁,纪传体,断代史都是什么?一、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二、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代表作主要有《国语》、《战国策》以及《三国志》 。其中,《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三、纪传体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四、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述了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五、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 。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先后加以集中叙述 。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代表作为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
中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是谁第一部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敏 。九岁就能作文章、诵读诗赋,成年后博通各种书籍,有很深的史学修养 。


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的父亲班彪,为了续补《史记》,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二十三岁的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 。不料,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诬告他“私作国史”,遂被捕入狱,书稿也被查抄 。幸而他的弟弟班超赶到京城洛阳,上书汉明帝,说明其兄著书的用意 。明帝看到了书稿,对班固的史学才能十分赞赏,非但没有治罪,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宫廷的藏书和校勘工作 。不久,他编撰《汉书》的愿望,也得到了明帝的准许 。班固前后经过二十余年勤奋不懈地努力,到章帝建初年间(76—83),《汉书》大体完成 。班国死后,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续成 。


《汉书》记事,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至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的社会面貌 。《汉书》仿照《史记》的体例,用纪传体写成,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计有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八十万字 。一百篇也就是一百卷 。后人将其中篇幅过长的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这样就成了目前看到的一百二十卷 。《汉书》中对汉武帝以前史事的记载,多采用《史记》的内容,对汉武帝以后史事的记载,则参考了班彪的《史记后传》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述 。


《汉书》在沿袭《史记》的本纪、列传记事方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比如将“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 。《汉书》的十志虽然取法于《史记》的八书,但又增加了《艺文志》、《地理志》、《五行志》和《刑法志》四篇,扩大了记述历史的领域 。《汉书》的“十志”,包括大量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如《食货志》记述了周代至王莽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发展状况,《艺文志》记述了历代著作的流传情况,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 。“十志”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志书规模,对我国的史学有深远的影响,以后正史的“志”,多沿用《汉书》诸志的名目 。


《汉书》组织严密,体例完整,记事系统而详尽,内容广泛而丰富,堪称“包举一代”,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史学巨著 。《汉书》语言精炼,人物描写细腻、生动,因而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 。后人常将《汉书》与《史记》并提,称为“史汉” 。


《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 。在它之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这种体裁,可见它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之大 。不过,班固的历史观是以封建正统思想为指导的,他往往神化皇权,用迷信附会政事,对农民起义领袖等反抗暴政的人物加以贬斥,这些都是他不及司马迁的地方 。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分别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文章插图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分别是: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2、国语:《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灭 。3、史记:《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4、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 。扩展资料: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第一部纪传断代史【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谈《汉书》

孙恭恂


《汉书》,又称《前汉书》,一百二十卷 。其主要记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


它的编著者班固(32—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它编写续篇 。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年仅二十几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史记》的巨作 。不料,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他“私作国史” 。班固蒙冤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 。后来,多亏其弟班超到京师洛阳,上书辩白,朝廷才将他释放 。这样,班固的书稿被汉明帝看到 。明帝很赏识班固的才气,召他到洛阳,任以兰台令史之职,随后又迁升为郎,典校秘书,并让他继续完成修史任务 。从此,班固正式开始了《汉书》的编著 。他精心苦思,反复修改,经二十五年,终于在死前完成了这部著作的大部 。余下未定稿的“表”和“天文志”,则是由他的妹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写就的 。


《汉书》这部史学巨著,有记叙西汉帝王事迹的“纪”十二篇;志各类人物生平及少数民族、外国情况的“传”七十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志”十篇;史“表”八篇 。全书八十万字 。书中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 。汉武帝以前部分,基本上依据《史记》写成 。汉武帝以后部分,除吸收了班彪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 。不少原始史料,他都是全文录入书中 。如《贾谊传》录入了《治安策》等奏议 。《晁错传》录入了《举贤良对策》、《教太子疏》等奏疏 。以前,有人从文学角度批评《汉书》说;“孟坚所掇拾以成一代之书者,不过历朝之诏令,诸名臣之奏疏尔 。”其实,从史书看,这正是它的优点 。许多原始史料,今天已经看不到,多赖《汉书》收入,为我们保存下来 。《汉书》的“志”即是《史记》的“书”,但比《史记》增加了《刑法志》、《地理志》、《艺文志》和《五行志》四篇,所包容的历史现象更为博大丰腴 。特别是《艺文志》,记述了当时和前代的书籍源流、存佚、内容,并作了分类,是我国留存最早的一部目录学书 。以后的“正史”大多效仿它,写入这部分内容 。作为史书,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 。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莫大方便 。至今,凡研究西汉历史的人,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


就体裁论 。《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 。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 。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 。从此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 。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史通·六家》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 。撰成一书 。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 。自古迄今,无改斯道 。”刘知几的这个评价,今天看来还是很公允的,它道出了班固及《汉书》在我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毋庸讳言,作为一部封建史书,《汉书》在指导思想上有明显的封建性 。它宣扬汉家王朝上“承尧运”,“以建帝业”;汉高祖刘邦“实天生德,聪明神武” 。这就为当时以继承西汉正宗而建立起来的东汉封建统治,披上一层神秘外衣 。制造了其存在的神学合法依据 。《汉书》认为,人民对于封建统治者,应该有“守职奉上之义” 。必须服服贴贴地做到“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统治秩序 。不难看出,班固的史学思想正是时代和他本人情况的反映 。当时的东汉王朝 。专制主义封建制度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班固师承儒家正宗之学,又有着封建官宦的家世 。这一点与司马迁作《史记》时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 。历来人们喜欢对比班(班固)马(司马迁),但是必须首先分析其时代的同异和个人经历、家世之差别,然后才可以得出历史主义的正确认识 。否则,或褒或贬都会失去应有的依凭 。《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我国后世的正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


读《汉书》应该注意其版本 。清代乾隆年间武英殿刊印的“殿本”和清代同治年间的“局本”都是较好的版本 。尤其是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系影印北宋的景佑本而成,其中很少错误,是《汉书》的善本 。现在新出版的中华书局《汉书》标点铅印本,是经过了专家学者的精校,又为之标点,读起来更为方便 。自《汉书》问世以来,历代有不少人为它作注 。其中重要的有唐代颜师古采集前代二十三家注释汇成的《汉书》集注和清代王先谦汇集唐以后四十多家意见作成的《汉书补注》 。这些注释,对于《汉书》中的字音、字义和史实等均有详细考证,为我们阅读《汉书》提供了便利,成为今天使用《汉书》的重要工具 。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体断代史,作者()《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 。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并且,本书在我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称来由《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1] 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3][4] 取材《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
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 。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 。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 。扩展资料《汉书》在中国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 。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 。除此之外,《汉书》亦记载少数民族历史 。《汉书》继承《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的优良传统,运用新史料将《史记·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叙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历史以补充,增补了大量汉武帝以后的史实,这些记载,均是研究亚洲有关各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世沿袭 。自秦汉以来,均为君主本位政体,本朝人往往不敢直接评论本朝政治,忌讳甚多,而断代史则合乎作者的心理,因为前朝已灭亡,评述前朝政事,危疑较少,较易发挥 。故《汉书》一出,此后历朝官修“正史”均以断代为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历史著作是哪一部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作者:班固
(东汉)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作者是?第一部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敏 。九岁就能作文章、诵读诗赋,成年后博通各种书籍,有很深的史学修养 。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书是?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

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是东汉班固所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其体例略同《史记》,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 。《汉书》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所编著的《汉书》 。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他自幼聪敏,9岁就能做文章、诵读诗赋,到他长大后就博览群书,对诸子百家的言论无不深入钻研 。班固的学问没有固定的师承关系,不搞章句之学,只了解文章大义而已 。他性情宽厚平易,不自恃才能凌驾于人,儒生都因此而敬慕他 。

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班固的父亲班彪,为了续补《史记》,曾做《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23岁的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 。

不久,有人向朝廷诬告班固“私做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查抄 。幸而他的弟弟班超赶到京城洛阳,上书汉明帝,说明他哥哥著书的用意 。明帝看到了书稿,对班固的史学才能十分赞赏,不仅没有治罪,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宫廷的藏书和校勘工作 。

后来,班固又被迁升为郎官,负责校订宫禁藏书 。班固撰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写作了列传和载记二十八篇,奏上皇帝,同时向明帝表达了自己编撰《汉书》的愿望,也得到了明帝的准许 。班固经过二十余年勤奋不懈的努力,到章帝建初年间,《汉书》大体完成 。

《汉书》记事,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至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王朝230年的社会面貌 。

《汉书》仿照《史记》的体例,用纪传体写成,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有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100篇,80万字 。

《汉书》中对汉武帝以前史事的记载,多采用《史记》的内容,对汉武帝以后史事的记载,则参考了班彪的《史记后传》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述 。在记事方式上,《汉书》在沿袭《史记》的本纪、列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比如将“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等 。

《汉书》中的“十志”,包括大量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 。如《食货志》记述了周代至王莽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发展状况,《艺文志》记述了历代著作的流传情况,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 。“十志”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志书规模,对我国的史学有深远的影响,以后正史的“志”,多沿用《汉书》的名目 。

《汉书》组织严密,体例完整,记事系统而详尽,内容广泛而丰富,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史学巨著 。《汉书》语言精练,人物描写细腻、生动,因而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 。后人常将《汉书》与《史记》并提,称为“史汉” 。

《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 。在它之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这种体裁,可见它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之大 。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是什么?《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 。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 。

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汉书
《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 。《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班固的父亲班彪,继《史记》之后,作《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班固继承父业,完成《汉书》一百卷 。班固死时,《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完成,后来由班固妹班昭等人补写 。

《汉书》大体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只是把《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共分纪、表、志、传四类 。《汉书》十志的规模比《史记》的八书更宏大,其中《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是《史记》没有的 。

《汉书》吸取过去许多历史著作的长处,有《史记》、《后传》作基础,所以它的叙述“文瞻而事详”,周密而有条理 。但班固依附于外戚窦宪,热衷于功名利禄,所以在《汉书》里,他歌颂权势集团,迎合统治者的意志,否定了《史记》某些方面的成就 。

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什么?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

问题:《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 。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 。〈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 。《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 。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 。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 。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 。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 。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所以做不到第一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 。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差别是显著的 。市面上很多《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都是平庸的著作,虽然罗列了各个事件和课题,但对人的启发是没有多少的 。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 。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记载了( )的历史?《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 。《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班固的父亲班彪,继《史记》之后,作《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班固继承父业,完成《汉书》一百卷 。班固死时,《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完成,后来由班固妹班昭等人补写 。《汉书》大体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只是把《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共分纪、表、志、传四类 。《汉书》十志的规模比《史记》的八书更宏大,其中《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是《史记》没有的 。《汉书》吸取过去许多历史著作的长处,有《史记》、《后传》作基础,所以它的叙述“文瞻而事详”,周密而有条理 。但班固依附于外戚窦宪,热衷于功名利禄,所以在《汉书》里,他歌颂权势集团,迎合统治者的意志,否定了《史记》某些方面的成就 。------------------------------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32—92),本卷丁编别有传 。《汉书》在吸取《史记》成果的基础上,纠偏补缺 。如补立《惠帝纪》,补叙了当时有影响的制度和法令 。又增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诸传,还将张骞事迹从《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抽出,加以扩充,设立专传 。此外,于贾谊、晁错、韩安国等传中,增补了不少诏令奏疏 。其中,如贾谊的《治安策》,晁错的《言兵事疏》和《募民徙塞疏》尤为著名 。比较完整地引用诏书、奏议,成为《汉书》的重要特点 。此外,边疆诸少数民族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班固于志书和史表的撰作中,多有突破,显示其博学贯通的特点 。如《百官公卿表》是现存最早的秦汉官制大纲,虽事略不详,但极为精要 。它如《刑法》、《地理》、《五行》、《艺文》、《食货》五志,独具匠心,是探讨秦汉法制、地理沿革、天文气象和生物变异、先秦秦汉典籍源流、财政经济状况的必读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对汉武帝以后的历史,班固除参据班彪所著《史记后传》外,也利用了刘向、刘歆、扬雄、冯商等人的研究成果 。如《高祖纪》径用刘向《高祖颂》,《艺文志》脱胎于刘歆《七略》,《郊祀志》部分袭用扬雄补作的《封禅书》,《张汤传赞》则引用了冯商的案语 。内容丰富,叙事极具条理 。《王莽传》更是研究新朝史的最基本的史料,对照《东观汉记》和《后汉书》有意无意地美化刘秀贬斥王莽的情况,《汉书》此传,客观翔实,愈发显得可贵 。班固深受正统儒学的熏陶,恪守封建礼教的规范,又崇信天命图谶,不能像司马迁那样秉正直言,而多所避讳 。但他又不能不受到史家直书的传统影响,因而不敢轻改《史记》已著的史实,并能曲折地反映西汉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 。这一矛盾的心理和作为,是阅读中必须留意的 。《汉书》多古字古训,较为难读 。为此作注者甚多 。据《汉书》注中引延笃说推测,延笃在撰《史记音义》时,同时撰有《汉书音义》 。而现确知最早的《汉书》注,当推应劭、服虔两家 。他们所作《汉书音义》虽均亡佚,但在唐颜师古注中颇多征引,可略窥其概 。颜师古以其叔父游秦的《汉书决疑》为基础,集东汉以来二十三家之说,总为《汉书》注,较为精核,成为历代最流行的注本 。今通行《汉书》诸本,均采用颜注 。有关《汉书》的重要考订之作,有如下数种: 清王念孙《读汉书杂志》,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清周寿昌《汉书注校补》,清钱大昭《汉书辨疑》,清朱一新《汉书管见》,清沈家本《汉书琐言》,近人杨树达汉书窥管》,近人陈直《汉书新证》 。王、周之作,长于音训文义 。二沈、钱、朱诸氏精于考证 。杨树达之训诂校勘也颇有可取 。惟陈直别开生面,系统利用居延和敦煌汉简、汉碑、秦汉铜器、漆器等古器物文字,秦汉印玺、封泥和瓦当等文字,以作新证,多所发明 。其中对《百官公卿表》的发伏疏证,尤为精当 。此外,金少英《汉书食货志集释》是研究汉代经济的重要参考书 。岑仲勉的《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则是研讨西域地名沿革的必读书 。清末王先谦集六十七家考订之作的精华,撰《汉书补注》 。其个人发明虽不多,但综合抉择能力极强,成就斐然,至今无可替代,是阅读《汉书》最基本的参考书 。其缺点是对钱大昭、周寿昌诸人之精说,采摭均有未备 。所以清代学者的考订之书仍不可轻废,而近现代学者的新成果,更需格外重视 。清人有关《汉书》表志的校补之作甚多,成就亦较大 。有代表性的佳作多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及《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二书中 。其中夏燮《校书八表》、梁玉绳《人表考》、杨守敬《汉书地理志补校》、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最为重要 。《汉书》版本,可看中华书局点校本,也应参考百衲本 。工具书首推黄福銮《汉书索引》,其次有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所编《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魏连科《汉书人名索引》等 。南宋徐天麟的《西汉会要》七十卷,取资《史》、《汉》,将西汉典章制度的有关资料,分隶于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番夷等十五门凡三百六十七事 。虽便于翻检,但取材狭隘,重要资料仍有遗漏,引文节略过甚,时有错误,使用时皆当核查原文,不可直接引用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记载了_____的历史?《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 。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世家为传,全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是班固所作,他是东汉人《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
写作动机
班固鉴于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止于武帝太初时间,太初以后便阙而不录 。后扬雄、刘歆等虽为缀续,但多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继《史记》,班彪乃发愤继续前史,终作成“后传”(列传)六十五篇 。同时班固以班彪所续前史未详,因“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究,欲就其业”,遂本其父所作,潜精研究,续成其书,踵继先人之业 。班固亦有歌颂汉朝功德之意 。《汉书叙传》中,班固曾述其撰书之旨谓:“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知班固撰《汉书》以颂汉朝之功德 。
基本信息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 。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班固承继父志,“亨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 。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 。注疏《汉书》者主要有唐朝的颜师古(注)、清朝的王先谦(补注) 。《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 。史学家章学诚曾在《文史通义》中说过:“迁史不可为定法,固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桃之宗焉 。”历来,“史之良,首推迁、固”,“史风汉”、史班或班马并称,两书各有所长,同为中华史学名著,为治文史者必读之史籍 。《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 。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 。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班固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 。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不料,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史” 。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 。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 。后来无罪开释,汉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钱财,帮助他们写下去 。汉明帝颇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秩俸为二千石,后转迁为郎 。当时兰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闻名,班固与弟班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此即“文人相轻”的典故 。班固又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兵伐匈奴,班固随其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事,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山的铭文,即出自班固手笔 。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洛阳令种竞被班固的家奴醉骂,怀恨未忘 。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种竞利用窦宪事败之机,逮捕班固,日加笞辱 。班固死在狱中,年六十一岁 。此时所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尚未完毕,班昭便卒 。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七“表”及“天文志” 。此外,班固也是东汉时期最著名的辞赋家之一,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 。
内容体例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 。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汉书》(明朝刻本)
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 。《汉书》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 。《汉书》的这一部分,多用《史记》旧文,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彪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 。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录入书中,因此比《史记》更显得有史料价值 。

《汉书》中的“纪”共十二篇,是从汉高祖至汉平帝的编年大事记 。虽写法与《史记》略同,但不称“本纪”,如《高帝纪》、《武帝纪》及《平帝纪》等 。由于《汉书》始记汉高祖立国元年,故将本在《史记·本纪》的人物,如项羽等,改置入“传”中;又由于东汉不承认王莽建立的政权——新朝,故将王莽置于“传”中,贬于传末 。

《汉书》中的“表”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的沿革 。前六篇的记载包括:记载汉初同姓诸侯王的《诸侯王表》,记载异姓诸侯王的《异姓诸侯王表》,记载汉高祖至汉成帝的《功臣年表》等,借由记录统治阶级来达到尊汉的目的 。后二篇为《汉书》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古今人物表》,其中的《古令人物表》,班固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分为四类九等,表列出来;《百官公卿表》则详细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官制 。

《汉书》中的“志”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 。由于《汉书》已用“书”为大题,为免混淆,故改《史记》中的“书”为“志” 。《汉书》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将《史记》的“礼书”、“乐书”改为“礼乐志”,将“律书”、“历书”改为“律历志”;将“天官书”改为“天文志”,将“封禅书”改为“郊祀志”,将“河渠书”改为“沟洫志”,将“平准书”改为“食货志” 。同时又新增“刑法志”、“五行志”、“艺文志”、“地理志”,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西汉一朝的历史 。其中,如《地理志》详述战国时期、秦朝、西汉时期的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名门望族和帝王的奢靡等 。《五行志》集有关五行灾异之说而编成 。但从另一角度看,却保存了大料的自然史资料 。《天文志〉则保存上古至汉哀帝元寿年间大量有关星运、日食、月食等天文资料 。《刑法志》则概述上古至西汉时期的刑法,并且点出汉文帝、汉景帝用刑之重,更指出汉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的恶果 。《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沟洫志》则记述上古至汉朝的水利工程,并说明治理水文的策略 。

《汉书》中的“列传”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同时以时代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统分明 。至于传的篇名,除《诸侯王传》外,一律均以姓或姓名为标题 。《汉书》列传中有关文学之士的部分,多记载其人有关学术、政治的内容,如《贾谊传》记有“治安策”;《公孙弘传》记有“贤良策”等,这些都是《史记》没有收录的 。而列传中的类传有《儒林传》、《循吏传》、《游侠传》、《酷吏传》等,此外又新增《外戚传》、《元后传》、《宗室传》,这些也是《史记》所没有的 。四夷方面,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等三传 。此外,又仿“太史公自序”之意,“列传”最后一篇作《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 。“列传”以记载西汉一朝为主 。“列传”各篇后均附以“赞”,即仿《史记》篇末“太史公曰”的体例,说明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见解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记载了什么的历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王朝一朝的历史,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即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3年共220多年的历史 。作者是东汉的班固,全书共一百卷,分为本纪十二卷,表八卷,志十卷,列传七十卷 。班固死时全书尚未完成,其中的天文志和八卷表是由其妹班昭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