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 每分每秒 , 都在为老人活下去创造一线生机 。
隔离病区 , 气管插管被称为最危险的操作 。 15厘米 , 是医患之间的距离 。 此时 , 患者的口腔、气管开放 , 正压的下呼吸道可能有数以亿计的病毒随着气溶胶喷溅而出 , 直冲医生面部;患者会呛咳、反流 , 飞沫瞬间充满操作房间 , 感染的风险极大 。
刘媛怡冲锋在距离“病毒炮火”最近的地方 。 她要用最短的时间 , 寻找导管进入的空间和位置 。
几乎是“盲插” , 刘媛怡以最快速度完成全套流程 , “当插定的那一刻 , 我就知道 , 成了!”作为一名援沪抗疫的老将 , 刘媛怡深知 , 在紧急的环境下 , 没有比气管插管更快、更有效的处理方法 , “一上管 , 连通呼吸机 , 病人的呼吸慢慢稳下来了 。 ”
文章图片
国家专家组与贵州省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一起为卢大爷评估病情
精准精确:输注血浆 , 气管切开
9月14日 , 卢大爷转进省将军山医院重症监护室(ICU) 。
国家、省级专家组再一次全面精准研判老人的健康状况 , 决定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 , 针对老人的其他疾病开展救治 。 “夯实了基础 , 生命才有延续的可能 。 ”贵州省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省将军山医院副院长叶贤伟说 。
“我们同时给予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和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 ”叶贤伟表示 , 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由新冠肺炎痊愈者的血浆制作 , “康复病人的血浆中短期内会含有大量抗病毒的抗体 , 用于重症病人治疗 , 是当下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 ”
在为卢大爷输入20多瓶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后 , 医院决定为老人实施气管切开手术 , “相较于气管插管 , 气管切开可以缩短呼吸路径 。 ”
文章图片
气管切开
隔离衣、防护服、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戴好“硬核”防护装备 , 叶贤伟探气管、下导丝……一步一步 , 谨慎而又坚定 。
突然 , 他发现异常——作为“先锋军”的导丝探测到 , 患者的气管相比正常人来说 , 向左歪了5毫米 。
“导丝下不去 , 挡在了气管边上 。 ”叶贤伟冷静指挥团队 , “不急 , 调整探点位 , 再来 。 ”
一次、一次、一次……导丝下去了 , 他不敢大意 , 紧紧盯着手中操作 , 直到气管套管放置完成 , 才敢松口气 。
成功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 , 严格执行着俯卧位通气 , 卢大爷的呼吸系统重新建立了起来 , 但对于医护人员和老人的巨大考验接踵而来 。
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贵州工作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科主任钟鸣指出 , 卢大爷存在高龄失能老人面临的再喂养综合征 , 要谨慎合理的实施营养治疗策略 。
文章图片
钟鸣教授给予治疗意见
悉心照护:24小时护理 , 大爷出院时长胖了
“老爷爷 , 我来给你翻身了 。 ”省人民医院支援省将军山医院的护师李萌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和卢大爷“对话” , 虽然老人不能开口 , 但是通过渐渐清明的眼神 , 一个微微的点头 , 一次次轻轻抬起的手 , 李萌都知道 , 老人心里都懂 。
这是无声的回应 , 更是积极的信号 。
在重症监护室 , 护理团队是24小时分4班倒 , 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呵护 , 吸痰、排痰、随时观察生命体、及时清理大小便……“担心睡久了有褥疮 , 我们每隔2小时就为老人翻一次身 , 确保他随时都清清爽爽的 。 ”
- 疫苗|新冠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专家给出日期,建议了解一下
- 美调查:疫情期间,美国2/3急诊医生曾遭患者攻击
-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4个动作帮你缓解久坐疲劳
- 如果有第2波疫情,都是无症状感染者?影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的因素
- 宁夏本次疫情病毒基因测序为奥密克戎BA.5.2和BA.2.76两种进化分支 且呈现双毒株并存特征
- 新!贵阳各区县核酸采样点名单来了!这些地方可24小时采样→
- 转给师生家长!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员工行为指引与学生健康生活指南→
- 【特别提示】 疫情“流调员”的电话一定要接!这不是诈骗电话!请所有人转发提醒!
- 国庆假期还能去哪玩?这些省份全域无疫情低中高风险区
- 【疫情防控】包保领导深入社区部署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