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唱响丰收曲 鱼跃人欢笑开颜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特区唱响丰收曲 鱼跃人欢笑开颜
文章图片
坐拥海鲈、黄立鱼、桂虾等国字号特产的珠海 , 正加速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图为斗门海鲈养殖基地 。 关铭荣摄
金果飘香月 , 农民丰收时 。 9月23日 , 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珠海市斗门区拉开帷幕 。 21个地级市的农优产品、美食亮相以斗门文化元素搭建的主会场 , 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乡村和都市现代农业的新风貌 。
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 , 将丰收节主会场定在珠海 , 是对珠海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肯定 。 自2018年起 , 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 , 珠海连续3年综合评价均为“优秀” , 居全省前列 。
预制菜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
当下 , 连接着田间地头和餐饮市场的预制菜 , 逐渐成为“新宠” 。 坐拥海鲈、黄立鱼、桂虾等国字号特产的珠海 , 正加速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 抢占这一“黄金赛道” 。
清晨 , 珠海市白蕉镇的现代冷链物流园内 , 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海鲈鱼被送上传送带 , 经过清洗、开背、腌制等几道工序后 , 美味的白蕉海鲈通过运输车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
据《斗门县渔业志(1991—2000)》记载 , 上世纪80年代 , 斗门区白蕉镇大胆试养人工孵化的海鲈幼苗 , 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海鲈养殖与加工产区 。 2021年 , 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超3.9万亩 , 产值近30亿元 , 成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
依靠这条带领村民走上幸福生活的“希望鱼” , 不少珠海企业纷纷入局 , 开发海鲈鱼预制菜产品 。
“今年 , 我们上马一条投资近500万元的预制菜设备生产线 , 一天的产能将达到1.5万条活鱼 。 ”珠海市祺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映辉说 , “通过将活鱼制作成预制菜产品 , 可以大幅降低白蕉海鲈受市场收购价格波动影响的风险 , 也节约了活鱼运输的冷链物流成本 , 相比活鱼其在市场终端更具价格优势” 。
企业抢占预制菜新风口背后 , 是珠海不断加大预制菜产业发展力度、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 让预制菜产业积聚发展新动能 。
不久前 , 刚通过审议的《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 将系统构建从“田野”到“餐桌”的预制菜全产业链 , 推动珠海形成质量安全、绿色健康、优势明显的预制菜特色产业高地;已经落地的《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则明确 , 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20.9平方公里为发展腹地 , 总投资近百亿元 , 全力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 。
不仅如此 , 以预制菜装备机械为主攻方向的预制菜装备联盟 , 解决预制菜产业企业投资生产建设和购置冷链设备资金问题的预制菜金融联盟也相继成立 , 共同推进珠海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
根据规划 , 珠海将通过建立预制菜产业重点企业培育库、发展光储一体化绿色冷链体系等方式 , 支持预制菜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 力争到2025年 , 全市预制菜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 新增规模以上预制菜产业链企业100家 , 形成产业链条基本完善、产业特色较为明显、竞争优势较为突出的预制菜产业体系 。
珠海市委书记吕玉印表示 , 未来珠海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 打造湾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 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 农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
人居环境整治
趟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