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者八云树,“台湾在秦朝...或者更早被称为什么呢?”

夏禹——島夷《尚書·禹貢》揚州之項有:《島夷卉服 。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沿于江海,達于淮泗》 。(注:卉服─綿衣;織貝─鑲有貝殼的布料;錫─承受旨意 。)根據尾崎秀真先生的說法,“島夷”應該是指臺灣的當時的居民,貢物的織貝是當地居民泰雅人的珠衣 。《禹貢》是《尚書》的一個篇名,而《尚書》是中國一部最古的歷史書,《禹貢》敘述四千年前的中國地理,把當時的中國分九州,揚州是東南方的一州,北到淮河,東南到海 。《尚書·禹貢》篇中的意思是:東南海島上的夷人,穿著錦服,用竹器裝著綴係有亮貝的布料,包裹著橘柚特產,等待錫命來進貢,沿著長江大海,到達淮水民俗学者八云树、泗水 。臺灣地處東南海上,所說島夷的情形,與臺灣當時的居民的情形相同,所以有的學者根據這一記載,認為臺灣已與大陸有交流 。周朝——雕題《山海經》之《海內南經》記載:“伯盧國、離耳國、雕題國、北胊國、皆在鬱水之南” 。時人的解釋是:離耳國似指海南島,而雕題國民黥面紋身,類似臺灣山胞,故雕題國是指臺灣 。秦朝——夷州《史記·始皇本紀》記載:“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來、方丈、瀛洲,仙人居之雲” 。時人的解釋是:三山依北而南排列,蓬來為日本、方丈為琉球,瀛洲為臺灣 。
【民俗学者八云树,“台湾在秦朝...或者更早被称为什么呢?”】秦朝称台湾为“瀛州”三国时期称为“夷州”隋代改为“流球”宋朝称“毗舍耶”明初又叫做“东番”,后来则有“鸡笼山”、“北港”、“笨港”、“台湾窝”等诸种称谓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有“台湾”之称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曾改名为“东郡”其子郑经继位时,即更名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