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是养生的热门食材 , 很多人用来泡茶喝 , 降火、明目、养神 。 正常采收的金银花 , 经过处理后 , 青中带白 , 有棒槌状未开花的花蕾 , 现在市面上买来的 , 很多颜色偏白 , 一看就是已经开过花 , 感觉效果没有以前好了 。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药农采收时机不对 , 金银花开花后采收 , 产量比较高 。 但这并不是金银花药效最好的时候 , 应该在花蕾由青转白、未开花的时候采收 , 效果最好 。 因为采收时间不对 , 药效不好就是必然了 。
文章图片
中药是中医的核心和关键 , 是中医文化瑰宝的很重要组成部分 。 总的感到 , 现在的中药效果 , 比起十几、二十年前差了不少 , 要不就是药效不好 , 以前用一两剂见效 , 现在要多用好几剂;要不就是中药的形、色、气、味与传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
比如 , 小时候孩子有个头痛发热 , 长辈在房前屋后水沟边 , 随手扯一把鱼腥草熬汤 , 喝完一晚睡到天亮就差不多好了 , 现在去药房取药 , 多数情况是要好几剂才见效 , 有的人等不及就选西药 , 病情好转更快 。 还有逢年过节的酒局 , 总有几个亲戚喝多了难受的 , 喝一点葛根汤就好了 , 现在是一包葛根粉都用完 , 才有差不多的效果 。 分析这些原因 , 应该是中药的药效不如以前了 。
文章图片
中药取之于万物 , 期间经过产、采、选、晒、烘、炮制、保存等诸多环节 , 某一个环节马虎了 , 可能药效就受影响 , 有7个原因 , 直接影响了中药的质量效果 。
1、原产地变泛滥了 。 某些中药的效果 , 在某个地区最为正宗和道地 , 这是千百年来所验证的 。 如果种植地扩张 , 带来环境的变化 , 药材还是那个药材 , 但效果大打折扣 , 人工种植是获取药材的主要手段 , 但盲目扩张的后果 , 必然引起质量的下降 。
2、不正当催产手段的滥用 。 药材的根苗种下后 , 经过若干时间自然长成后 , 药效有保证 。 如果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出产的野生品种 , 更显珍贵 , 但如今不少药材是催产后批量生产的 , 用激素、洒农药 , 产量比以前增减很多 , 但药效就差了 。
文章图片
3、中药转基因研究的助推 。 转基因的初衷 , 可能是扩大产量 , 提高品质 , 但离开原产地 , 甚至北方的药材挪到南方栽种 , 可能会成功 , 但药效、味道、品质与原产地相比 , 或会变差 , 因为中药也是有“脾气”的 。
4、不按时节要求采摘 ,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 。 市场机制指挥药农 , 哪个赚钱种哪个 , 哪个阶段能卖好价钱就采收哪个 , 不顾药材生长时段 , 有的可能要两年才达标 , 为了赶上好价钱 , 一年半就提前采摘的不少 , 提前采收直接影响药效 。
5、有经验和责任心的药工数量不足 。 药工对药材的处理、炮制很关键 ,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改变归经 。 但一些药材的处理不规范 , 有的节省程序 , 有的偷工减料 , 导致药材处理工艺不当 , 药效降低 。
文章图片
6、作假手段打击的中药的名声 。 比如炮制过程中的“打磺” , 传统的熏制方法有严格要求 , 不少在炮制时反复打磺 , 造成药材含硫量超标 , 卖相是变好了 , 但变“毒”了 。 人们长期服用这些药材 , 后果可想而知 。 其他的掺假、造假手段 , 多不胜数 。
7、中药成分被过度萃取 。 一些药店或网购的中药材 , 外表干巴巴的 , 质地较坚硬 , 没有正常药材的饱满和气味、手感 , 这实际上是萃取过的药材 , 另一个名称是“药渣” , 用药渣再去配药、服用、煎煮 , 效果肯定比较差 。
- 便宜好用的安乃近,为啥会消失?是不是“挡了一些人的财路”?
- 掉地的食物捡起来吃掉,为啥从来没有拉过肚子?了解下
- 熬中药大多用的是砂锅,为啥要这么做?建议知晓
- 为啥有的胡子长得很茂密,头发却很少?建议知晓
- 为啥55-65岁是长寿的关键十年?建议知晓
- 即墨本轮疫情中,为啥阳性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大?
- 为啥说入秋“吃蜜不吃姜,吃果不吃瓜”?吃错会怎样?
- 为啥以前因为穷经常吃咸菜,却很少人患高血压、癌症?真相来了
- 阳气不足时,为啥会出现睡觉浑身盗汗不止?建议知晓
- 都说夏季适合养阳,为啥还建议适当补阴?建议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