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动不动就一身汗,是“体虚”还是在“排毒”?对症调理这样做( 二 )
(图/视觉中国)
全身异常多汗要排查内分泌疾病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现象 , 但也有不正常的“汗” , 比如多汗症 。 多汗症又可分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调 。
功能性多汗一般与精神因素有关 , 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惊恐及焦虑等 , 多是身体局部出现 , 像手、脚、头面、腋下等地方出现的多汗 , 大多都是因为控制该部位的交感神经功能过于亢奋或异常生理反应 , 导致不受外界温度影响出现汗腺异常分泌亢进 。
但也有人是因为身体疾病而造成出汗的增加 , 多见于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 ,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妊娠、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等 。 治疗全身性多汗症关键在治本 , 即重点是医治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 。
治疗局部多汗症以局部处理为主 , 包括外用药、内用药 , 如果长期服用汤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 可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
这种出汗可能是心梗前兆?
中暑和心梗都会出汗 , 中暑时出汗部位通常在前胸、后背、额头、脖子、腋下等 。 但心梗发作时 , 出汗部位则在脖子、额头、手心、脚心等 , 而且多为冷汗 。 所以要学会辨别心梗前兆和真正中暑的症状 。
心梗发作时 , 皮肤温度相对较低 , 即俗称的“冷汗直冒” , 但中暑出汗时 , 皮肤的温度则相对升高 。 心梗的病人大多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史 , 假若心绞痛在近一个月内症状逐渐加重 , 且持续时间较以前长 , 这是临床上所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 特别要警惕心梗的发生 , 而不要因为冒冷汗、头晕而误认为中暑 。
中医调理要对症大热天冒冷汗 , 就是“体虚”?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老年人、更年期的女性 , 不仅夏天容易出汗 , 冬天也会出大汗 , 平时还特别怕冷 , 手脚、后背容易发冷 , 一发汗就感觉冷汗在身上流过一样 。
从中医的角度看 , 有的人觉得这是身体虚了的表现 , 进补之后果然好了不少 。 但有的人“照方进补” , 却不见效果 , 这又是为什么?
划重点!出汗多未必是虚!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唐梁解释 , 出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
生理性出汗主要和气温、衣着等有关 , 而病理性出汗的原因很多 。 中医认为 , 出汗与气血阴阳的亏虚、药物的作用等有关系 , 也受风热、湿热、暑热等影响 。 从出汗的时间和伴随症状分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黄汗 。
比如 , 中医自汗中的阳虚自汗——指人体不因劳累、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 。 如果进补得当 , 自汗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 但其他自汗的情况未必就是虚了 。
调理自汗 讲究对症*提醒:建议请专业中医师来辩证分型 , 对症调理 , 勿自行随意服用中药 。
阳虚型自汗
多见于体虚寒、大病久病者和老人 , 及时外界温度不低也常觉得冷 , 手脚发凉 , 还伴有动则加重、形寒肢冷、纳少腹胀、喜热饮、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或淡白等症状 。 调理宜温阳敛阴 , 食疗上可用泥鳅炖汤饮 , 补脾肾 , 艾灸关元、肾俞等穴也有温阳止汗的作用 。
气虚型自汗
可见于儿童和体虚的大人 , 常伴有动则加重、畏寒、极易感冒、气短气促、倦怠懒言等症状 。 调理宜补气、固表止汗 , 轻者单用黄芪10克泡水饮 , 或黑大豆30克、浮小麦30克、乌梅3克煎服 , 或玉米芯60克、太子参30克煎服 。 日常不宜过度劳累 , 可按摩足三里、气海、关元、百会等穴 , 以益气、固气 。
热炽阳明型自汗
- 排毒|想长寿要会吃,三种蔬菜,常吃清理肠胃,排毒润肠,不妨一试
- 排毒|女性要排毒,推荐多吃4种食物,养护皮肤,祛皱美容,血管更通畅
- 幽门螺杆菌的“源头”找到了,奉劝一句:三类食物,能不碰就不碰
- 一喝水,尿就多,是代表肾脏好还是不好?听听医生的分析
- 芹菜叶|失眠最怕它了,三天吃一回,一分钱不花,睡眠变好了,倒头就是一整夜
- 脚尖|养脾胃就是养命!学古人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养护,值得收藏
- 抗衰|人到中年,3种食物换着吃,排毒抗衰,降压降脂,增强体质
- 食物|女性不想满脸皱纹,可以多吃3种食物,排毒养颜,有益健康!
- 腊肠、腊肉|腊肠和腊肉一样,有2种处理方法,就是蒸、煮,哪种才好吃呢?
- 就怕“过节肥”?一波动作解救你「健康幸福过新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