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辣是种良性自虐,不吃辣通过训练会变成能吃辣

嗜辣是种良性自虐,不吃辣通过训练会变成能吃辣

日前,“辣条的国家标准要来了”这条新闻引发了全民狂欢 。不知从何时开始,廉价而热烈的辣味成为了传遍全国的滋味 。从川湘菜馆子的遍地开花,到辣条的风靡全国,为什么吃辣给我们带来焦灼痛觉,还有这么多人无辣不欢?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来看看吧 。
辣不是一种味觉
辣味在生理上不具备专门的味觉受体细胞, 因此不是一种味觉或嗅觉,而是复合的化学感觉 。辣椒中的灼热辣感是辣椒素(capsaicin)这种化学成分产生的 。辣椒素接触人体后,对它作出响应的是我们的疼痛受体(TRPV1) 。TRPV1受体其实有一个更宏大更正经的功能,就是感知燃烧带来的灼热和疼痛,并产生保护性反射,使机体警惕,逃离危险 。TRPV1除了舌头上有,还广泛地分布于包括皮肤、脊髓和大脑在内的神经系统中,所以,辣椒可以辣眼睛、辣脸、辣全身 。
事实上,化学感觉的核心功能就是检测所接触的物质或环境是否有害 。与味觉或嗅觉相比,化学感觉的形成和消失速度都更加缓慢 。所以,我们假如不小心沾染了辣椒素,很难洗掉这种皮肤火辣辣的感觉 。
吃辣后,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哪些反应?
辣,是热觉和痛觉的综合反映 。辣椒素通过刺激我们的神经,可以调动全身各大器官做出反应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吃辣后,大脑不仅能感知到灼痛,而且也会使体温上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受试者在吃辣之后,唾液中的睾酮激素(可反应人体的循环睾酮水平)也会升高 。因此,嗜辣可能会强化愤怒, 增加攻击行为和冒险行为 。
此外,也有研究显示,辣椒素和类辣椒素具有缓解外周疲惫和中枢疲惫的作用 。辣椒素能够调节组织对糖原的利用, 提升血浆肾上腺素的浓度, 从而增强机体的耐力, 抵挡疲惫 。
大量摄入辣椒素还会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从而产生欣快感 。身体在面对痛苦时,会自然而然释放一种叫内啡肽的天然镇静剂,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 。也就是说人类的快乐系统和痛苦系统是紧密联系的,痛苦刺激之后,快乐系统也跟着活跃起来,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
辣椒这么辣,为什么有人会特殊喜欢?
从心理和行为层面看, 喜好食辣的可能原因有良性自虐说、纯粹接触效应和遗传、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 。
良性自虐说
吃辣是一种良性自虐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专家Paul Rozin提出了“良性自虐”的说法,指的是一种通过适当的自虐获得享受的状态,可谓越虐越开心 。
换而言之就是,在安全范围内引起身体不适,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就似乎我们去蹦极,垂直下落的过程会让我们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在立刻要撞到地面的瞬间,绳索拽住了身体,让我们回到空中 。这种情感上的大起大落,让我们忍不住有了如释重负的舒畅 。
个体食辣导致的灼痛感使身体误报危险,并作出防备反应(如流汗、流泪), 但个体同时意识到危险并不真正存在,这使得食辣带来的灼痛、流汗、流泪成为了刺激的享受 。当个体吃到的辣度刚好低于其承受力时,可能是产生愉悦感的最佳水平 。
纯粹接触效应
此外,科学家还观察到,即使在普遍嗜辣的地区,对食辣的喜爱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Rozin在墨西哥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喜不喜欢辣椒,很大成都上取决于父母在饮食中是否更频繁地使用辣椒 。而且可以观察到,所有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不喜欢辣椒,对辣度的承受力和对辣味的偏好水平伴随年龄的增长显着上升 。因此,心理学家用「纯粹接触效应」来解释该现象,只要辣椒频繁出现在餐桌上, 就能够使个体对其产生偏好,即认识导致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