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生前预嘱制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刘芳)6月23日下午 ,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 , 修订完善了这部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首部地方性医疗条例 。 对医疗机构登记和分类管理、医患双方权益保护、专科护士制度、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与能力评价、医疗服务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 , 很多内容属于全国首创 , 标志着“深圳医改”又有新突破 。
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 , 是否有必要采取插管等创伤性抢救措施和使用生命支持系统?修订稿对尊重患者医疗自主权进行了制度创新 , 在全国率先立法要求医疗机构尊重患者的生前意愿: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要求 , 收到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提供具备规定条件的生前预嘱后 , 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 , 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治措施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 。
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生前预嘱制度”
文章图片
生前预嘱示意图(深圳卫健委供图)
另外 , 修订稿还增加了应当取得患者明确同意的情形 , 补充了采用药品说明书未明确的用法使用药品、开具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外药品或者为医疗保险患者自费药品等 , 均应取得患者明确同意 。
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生前预嘱制度”
文章图片
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生前预嘱制度”】生前预嘱签署现场(深圳卫健委供图)
在对患者病情的讨论中 , 应该鼓励医疗卫生人员敢于发表意见 , “大胆假设 , 小心求证” , 再通过讨论、分析、研究 , 最终得出最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 。 假如将讨论过程向患方公开 , 可能会导致医疗卫生人员不敢发表意见 , 从而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 。 条例规定 , 在充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 明确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复印、复制病历的总体要求下 , 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予以变通 , 明确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结论性意见应当在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 , 讨论记录等讨论性医学文书作为病历资料的附件保存 , 医疗机构可以不向患方公开 。
修订稿还规定 , 民营医院不得随意增加服务项目 , 营利性医疗机构在该市医疗服务项目以外自行设立医疗服务项目的 , 应当符合医疗服务技术规范 , 并报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杜绝违规机构和人员“换马甲” , 明确医疗机构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 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执业登记 , 其负责人以及出资者、举办者5年内不得出资、举办医疗机构或者作为医疗机构的实际控制人 , 医疗业务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医疗业务负责人 。
另外 , 条例还打通了中西医同时执业的“壁垒” , 适当扩大了医师注册的执业范围 , 允许取得中医类医师资格证书的临床医师申请增加注册中医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允许取得临床类医师资格证书的中医医师申请增加注册临床类别专业作为执业范围 。 同时 , 对《医师法》规定的关于医师增加执业范围的内容予以细化 , 明确参加专业培训 , 并经市级以上卫生健康部门考核合格的 , 可以申请增加注册同类别的相应专业作为执业范围 。
与此同时 , 条例还增加了对医卫人员“挂证”的管理 , 率先赋予专科护士“处方权” , 港澳医师可在深圳“多点执业” , 境外医生在深圳干满3年须考核等多项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