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推荐的笔记本品牌 现在笔记本推荐哪个品牌](http://img.hubeilong.com/220622/235FU159-0.jpg)
文章插图
在 MacBook 系列刚刚起步的年代,VAIO 的 Z 系列可谓代表着索尼,甚至整个笔电行业最高的设计水准 。
作为自家的旗舰机型,Z 系列在设计与用料上毫不含糊 。碳纤维材质、超薄机身、不妥协的性能、六棱贝设计等元素,共同构成了我们印象中的 VAIO Z 。
时过境迁,在离开索尼后,VAIO 曾度过了一段黯然的时光 。2017 年高调宣告回归中国市场时,VAIO 拿出的第一件旗舰之作,便是新款 VAIO Z 。
可以说,这款机型不仅代表着 VAIO 的最佳工艺水平,也寄托了其重振雄风的愿景与态度 。
四年后,VAIO Z 迎来换代 。全新的设计、极轻的机身、强悍的性能,让这台电脑在格调与情怀之外,也有十足的看点 。
在过去,我们谈到超极本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往往是 MacBook 或 XPS 系列 。两者的金属质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性能,质感、工艺也成为超极本的代名词 。
还记得 2008 年,苹果在发布会上高调宣传其 Macbook 产品线,使用了全新的「Unibody」一体成型技术,号称「New way to build notebook」 。
这个工艺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分成熟了,CNC 一体成型工艺及阳极氧化工艺已逐渐成为高端笔记本的潮流 。
不过金属质感虽好,但在重量的把控上却处于劣势 。塑料材质虽轻,但看起来比较普通,乃至有些廉价的味道 。
在众多工程材料中,碳纤维除了制造成本高,几乎没有什么缺点 。轻盈、散热效率高、坚固、耐腐蚀等特点,让它成为目前最适合笔记本的材质之一 。
VAIO Z 全机身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质,立体成型,从底部一直连接至接口处 。大面积使用碳纤维,最直观的优点就是重量轻 。在 14 寸的规格下,这台 VAIO Z 只有 958g 。
从 A 面看上去,VAIO Z 并非规整的长方形,而是采用了六边形设计,在转轴方的左右两端使用了金属材料拼接,让正面看起来不会太单调 。
再来看 B 面 。全面屏时代,VAIO Z 终于跟上了潮流 。屏幕的边框和上一代相比变窄了不少,两侧的宽度不到 5mm,但顶部的边框还有进一步缩减的空间 。
对于喜欢 VAIO 种类齐全接口的朋友们来说,这一改动可能是「爷青结」了 。
另外,两侧都留出了长约 6cm 的散热孔,裸露出铜黄色的线圈 。这一代的散热结构经过了重新设计,具体表现如何,我们稍后测试来看 。
作为自家的旗舰产品,VAIO Z 即便身材娇小、体重不过千克,也没有在配置上做减法 。
如果你有关注前段时间的 CES 大会,应该有了解英特尔发布了比较特殊的 11 代酷睿标压处理器,属于 Tiger Lake-H35 系列 。这批处理器均采用了 4 核心 8 线程设计,内置锐炬 Xe 核显,最高 35W TDP,主要面向轻薄笔记本 。
不过,这台笔记本的用户画像,并非游戏发烧友,而是商务人士 。对于商务人士来说,笔记本的性能是否稳定,尤其是插电与不插电时,是否会出现体验上的差异,是比较重要的 。
毕竟实际工作场景中,可能要频繁地在各个会议室间穿梭,咖啡厅、机场、都可能是处理工作的地方 。在这些场景下,大概率不会连接电源使用 。
VAIO 可以通过点击状态栏中的电池,在小窗口上更改电脑模式,从最长续航到最佳性能,有四档可选 。当然,性能设置的越高,续航也会相应的降低 。
在 PC Mark 10 专业版的测试下,两种状态下的跑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未插电时为 3944 分,插上电后跑到了 4892 分,对于一台核显笔记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分数了 。
我们又用 Geekbench 5 进行了跑分测试 。不插电的情况下,单核跑分为 1111 分,多核为 4783 分 。连接电源后,单核跑分来到了 1546 分,多核则跑到了 5904 分 。
在性能模式下「烤机」时,VAIO Z 的风扇不可避免地狂转 。我将 Apple Watch 6 放置在键盘上方,噪声分贝大约在 52dB 左右(测量仪器并不精准,仅供参考) 。而一般开放式办公室的噪音值也会超过 50dB,这一音量并不算吵 。
在风扇狂转时,我们也使用了红外温度检测仪对笔记本的 C 面进行了检测 。发热区域主要集中在键盘中间靠左的区域 。表面最高温度只有 40.8 度,摸上去是温热的触感,没有烫手的感觉 。
其优秀的散热表现,离不开碳纤维材质的应用,以及全新设计的散热方案 。从结构图来看,双重风扇配三根导热管,是 VAIO Z 散热设计的重点 。另外流体动压轴承、不等距扇叶,也有效地降低了噪音 。
VAIO 笔记本的 SSD 速度一直是其优势项目 。新 VAIO Z 的 SSD 表现如何呢?我们使用了 AS SSD Benchmark 检测 。
从测试结果来看,VAIO 给这台电脑配上了一块相当优秀的固态硬盘,连续读取速度约 5GB/S,连续写入速度约 3GB/S 。另外插电与否,对硬盘读写速度的影响不大 。
在性能这部分,我们再来聊一下 VAIO Z 的屏幕 。
这块 14 英寸的 4K 雾面屏,细腻程度不必多说 。另外它支持面板自刷新技术,DCI-P3 色域覆盖 99.8%,观感十分出色,色彩、对比度以及亮度表现都可圈可点 。
打工本,打工魂
对于每天通勤坐地铁的我来说,背着 15 寸 MacBook Pro 上下班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1830 克的重量,几乎相当于在包里装了四瓶水 。
我们上文提到过,VAIO Z 的重量只有 958g,差不多是 15 寸 MacBook Pro 的一半 。差出来的这 900g,感受还是非常明显的 。
体积方面,VAIO 边框变窄后,三围控制的不错 。长 32 厘米,宽 22cm,转轴端厚 1.69cm,开合端厚 1.22cm 。
这一重量体积,可以轻松地放进背包夹层中 。为出差、通勤减负,VAIO Z 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在当前的笔电市场里,相等的性能下,难以找出比它更轻盈的笔记本 。
商旅人士不仅需要笔记本便携,也希望续航给力 。
连接 WiFi,亮度约 80%,正常使用办公软件 。在性能第二档(更长的使用时间)设置下,VAIO Z 一小时耗电约 15% 。在性能第三档(更好的性能)设置下,一小时耗电约 17% 。两种模式相差不大,应该是办公软件比较轻量的关系 。
考虑到 VAIO Z 采用的是标压处理器,其 53Whr 容量的电池,续航表现也算不错了 。如果想要续航更久,也可以将性能调至一档 。
VAIO Z 两侧的 Type-C 接口都支持 PD 快充,附赠的两段式充电器也比较小巧,便于携带 。实测下来,边充电边使用的情况下,30 分钟可以将电量从 19% 充至 56%,1 小时充至 80% 。
对于我这种经常码字的打工人而言,键盘的手感十分重要 。VAIO Z 的键盘采用了凹痕设计,并且键程从上一代的 1.2mm 增至 1.5mm,码字的手感整体稍软,整体还是非常舒适的 。
值得一提的是,VAIO Z 延续了自家经典的「下沉转轴托起机身」的设计,在翻开屏幕后,屏幕下方的支点会托起机身,使机身与桌面形成夹角,这样在码字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
VAIO Z 的诸多设计都是围绕着打工人服务的,比如隐私的保护 。
这次 VAIO Z 全系都标配了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技术 。在开启屏幕的同时,摄像头就同步完成了人脸识别,速度很快 。
摄像头旁边,藏着一颗人体感应传感器,它可以识别你是否在屏幕前 。当你在座位上,即便一段时间没有操作电脑,它也不会进入睡眠 。但如果离开座位,笔记本就会自动上锁 。回到座位上时,笔记本就会自动亮屏,进行人脸识别 。
疫情的影响下,线上会议的盛行让笔记本的摄像头不再是个摆设 。但遗憾的是,VAIO Z 的摄像头只有 207 万像素,视频通话的质量不够理想,噪点比较多,色彩还原也不真实 。
整体来看,VAIO Z 是一款指向性非常强的产品 。它的用户画像非常明晰,就是对便携、隐私要求较高的群体 。扎实的性能,也可以让你在工作之余游戏娱乐两把 。
但对于 VAIO 老用户来说,这种味道相当熟悉 。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 VAIO,时隔多年依旧未变 。
- 白百何的一指禅事件是什么 和男友张爱朋亲密照
- 怎么看IE浏览器的版本是多少 怎样查看电脑的ie浏览器版本是多少
- 羽墨爱情公寓谁演的 秦羽墨为什么不演爱情公寓了
- 脱发或是疾病引起 防止脱发的最佳六大方法
- 失眠和睡觉方法的冲突 错误的7种睡觉方式
- 睡不着成为大多数人的最痛 5件事睡前一定不能做
- 献血的十个错误说法 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 引起失眠的六种情况 六个小方法能缓解
- 保护肝脏的9个关键点 防范“天敌”来护肝
- 畏寒怕冷需补肺气 冬季两款补气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