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做错饮料可以换吗 星巴克原物料配方



文章插图
星巴克做错饮料可以换吗 星巴克原物料配方

文章插图
星巴克,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在国内2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5100家直营门店 。星巴克在官网上给出承诺:“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
然而,新京报采访人员近日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在所谓的“金标准”下,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
采访人员卧底多日后发现,上述乱象并非偶发,在利益驱使和监管疏漏下,有些门店奉行着食品安全的“潜规则” 。
巧克力液、抹茶液过期后,仍被加工成饮品售出
江苏省无锡市是星巴克较早进驻的地区之一,通过地图搜索显示,目前市区已有80多家门店,大多开在商业区和写字楼内 。星巴克官网介绍称,目前中国大陆市场的所有门店均是公司直营,不对外开放加盟 。
10月下旬,新京报采访人员经过三轮面试后,应聘进入无锡星巴克震泽路店工作,工作内容是制作包括咖啡在内的各种饮品 。
这家店地处无锡软件园内,店铺面积近两百平方米 。软件园里很多上班族都是这里的常客,工作日的午后,店里常常排起长队,一天能卖出四五百杯饮品 。
除采访人员外,这家店共有9名员工,包括1名门店经理和3名值班主管 。虽然没有任何经验,但采访人员入职后被要求直接上岗,由一名老员工带教 。在工作时间外,星巴克给新员工安排了网络课程,通过手机学习咖啡制作和规章制度 。
在星巴克的规章制度中,尤其强调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采访人员上岗不久就发现,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在这里形同虚设,食材过期后仍被继续使用 。
【星巴克做错饮料可以换吗 星巴克原物料配方】巧克力液是门店常备食材之一,由巧克力粉兑水调制而成 。星巴克《产品开封保质期汇总表》里标明,这种巧克力液在冷藏条件下,保质期为48小时 。10月31日上午,采访人员发现冰箱里存放的一桶巧克力液,使用期限为10月31日8点前,而采访人员看到时,这桶巧克力液已经过了保质期,但店员并没有按规定报废处理 。
当天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店员不止一次用那桶过期的巧克力液,给顾客制作饮品,其中包括畅销早餐饮品可可蒸气奶 。
上午10点左右,有顾客点了一杯可可蒸气奶 。一名店员毫不犹豫,将那桶过期的巧克力液从冰箱里拿了出来,约90毫升的巧克力液被倒进咖啡杯内和热牛奶混合 。这杯可可蒸气奶制作完成后,那桶过期的巧克力液仍没有用完,又被店员放回了冰箱 。
采访人员观察发现,当天店内的过期食材并非只有这一种,一壶用于制作抹茶拿铁的抹茶液也已过期 。标签信息显示,它在10月31日早晨8点40分到期,而当天下午临近2点,采访人员看到一名店员用这壶过期的抹茶液,给顾客做了一杯抹茶拿铁,之后这壶抹茶液同样被放回原处,等着下一次使用 。
11月7日下午,在星巴克无锡震泽路店,冰箱里摆放的桃果肉已经过期,旁边的两瓶奶油也已经过期 。新京报采访人员 韩福涛 摄
过期前十分钟换标签,店内一天出现4种过期食材
随着调查深入采访人员发现,使用过期食材在店内并非特殊情况,而是主管和店员心知肚明的惯例 。
11月7日下午,采访人员看到摆在吧台的一壶红茶液没有贴保质期标签,一名在吧台制作饮品的店员向采访人员解释了其中缘由,“因为已经过期,就把标签撕掉了 。”
一瓶奶油的保质期标签也不见踪影,“奶油也过期了?”面对采访人员的疑问,这名店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
随后,采访人员在吧台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记录了几种食材的过期时间,其中写明红茶液的过期时间为11点30分,奶油的过期时间为13点26分 。这张纸条还记录了桃果肉和抹茶液的过期时间,分别为12点半和13点40分 。采访人员随后找到了桃果肉和抹茶液,店员还未来得及将它们的保质期标签撕掉,上面记录的保质期信息与纸条上记载的一致 。
而采访人员看到这张纸条时,已是下午5点,这意味着上述4种食材均已过期 。
但在店员眼里,这些食材没有什么问题,仍照常用它们给顾客制作饮品 。当天,采访人员将4种食材过期的情况反映给了门店值班主管,“这几种食材到期了,要不要倒掉换新的?”值班主管显然对这一情况早就知情,吩咐采访人员继续使用这些过期食材 。
11月7日,在星巴克无锡震泽路店,店员记录了一些食材的到期时间,然而到期后,这些食材并没有被按时报废 。新京报采访人员 韩福涛 摄
为了“掩护”使用过期食材的行为,一些食材的保质期标签常常被随意篡改 。
红茶液是制作红茶拿铁的必备食材,11月2日傍晚5点多,这家门店的红茶液还剩下半壶,但是店员没有按规定清空,而是又调制了新的红茶液倒入壶中混合 。随后一名店员吩咐采访人员写上新的保质期换掉旧标签,新旧混合的红茶液,摇身一变成了一壶新的红茶液 。如此一来,原本剩下的红茶液,便“延长”了保质期 。
采访人员在店内观察多日发现,如果旧料剩的多,店员会直接篡改保质期 。原本保质期只有一天的红茶液和抹茶液,常常到了过期时间还剩下不少,所以篡改保质期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
11月6日中午采访人员看到,有一壶抹茶液将于11月6日13点49分过期,不过在过期前的十分钟,星巴克的一名店员对保质期标签动了手脚 。只见这名店员环顾一周,发现周围没有顾客,便拿起那壶抹茶液,撕下保质期标签,并迅速贴上一张新标签 。如此一来原本已经过期的抹茶液,便可以堂而皇之再用一天 。
篡改食材保质期并不是这家星巴克门店的特殊操作 。在星巴克的另一家门店,面对过期的食材,他们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 。
11月21日,新京报采访人员在星巴克无锡昌兴大厦店卧底发现,店内用于制作“星冰乐”的可可碎片已经过期 。保质期标签信息显示它于11月14日开封,11月20日到期,不过值班主管发现后没有将其报废,而是撕下保质期标签,直接换了个新的标签 。新的保质期标签显示,它的过期时限被延后了整整一周 。
“冬天星冰乐做的少,(可可碎片)一个星期用不完 。”一名店员透露,篡改保质期并非只用于这一种原料,摩卡酱和桃果肉到了过期时间,也会直接改保质期 。
11月6日,在星巴克无锡震泽路店,一名店员正在篡改保质期信息,只见他把旧标签撕下,贴上了新标签,原本要过期的抹茶液便被人为延长了保质期 。新京报采访人员 韩福涛 摄
规定当天报废的糕点,次日又偷偷上架售卖
不只是饮品食材,这家门店售卖的糕点同样存在问题 。
新京报采访人员在星巴克无锡昌兴大厦店卧底多日后发现,星巴克的糕点有三明治、蛋糕和面包等二三十种,并非店内加工制作,而是由生产厂商配送成品 。店员在每天开门时,会挑选各类样品,拆开包装放入货柜供顾客挑选 。如果有顾客点单,店员也会优先从柜里取出样品交给顾客 。
开封后的糕点不能长时间存放,但有些糕点摆了一天也无人问津 。
调查期间,采访人员询问无锡多家星巴克门店,均承诺开封后的糕点如果卖不掉,会在当天报废 。星巴克昌兴大厦门店的店员也给出了同样的承诺,但采访人员卧底时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他们承诺的那样 。
11月9日一大早,采访人员看到一个食品储存盒里放着培根芝士蛋堡、香肠培根谷物三明治和法式香浓巧克力可颂等各式糕点,均已拆封 。一名主管告诉采访人员,这些都是前一天剩下的,他吩咐采访人员把它们摆上柜台继续卖,“先卖昨天剩下的,再卖今天新进的 。”由于开封了较长时间,采访人员注意到有的糕点已经非常干硬,稍一触碰就掉碎渣 。
之后几天,采访人员发现这家店几乎每天都会把前一天剩下的糕点偷偷摆上柜台 。
11月21日,星巴克无锡昌兴大厦店,在陈列柜里摆放的糕点已经拆封,店员承诺这些糕点当天卖不出去会报废,不过实际并非如此 。新京报采访人员 彭镜陶 摄
用吧台毛巾擦垃圾桶,提前处理问题食材应付检查
在卧底过程中采访人员发现,除了食材问题,星巴克门店还存在卫生问题 。
一次打扫时,值班主管吩咐采访人员用咖啡吧台的白毛巾擦垃圾桶,按照星巴克内部规定,这是吧台的专用毛巾,清理垃圾桶应该用另一种清洁抹布,“按规定应该用抹布,不过用这个毛巾擦也行 。” 擦完垃圾桶后,主管也没有要求丢弃这条吧台毛巾,仅要求简单清洗后,就让采访人员把白毛巾放回吧台 。而这之后,采访人员又看到其他店员用这条擦过垃圾桶的毛巾继续擦拭吧台和咖啡机 。
新京报采访人员在某网络投诉平台上检索发现,有关星巴克的投诉并不少见,有多名网友称在星巴克喝出异物,也有人投诉吃完糕点后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 。
而星巴克一向宣称,公司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星巴克在官网上展示了包括“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 “中国食品行业最受消费者信赖品牌”在内的几十项荣誉 。同时着重强调,2019年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际权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FSSC22000认证审核,成为国内餐饮连锁行业中获得该项认证的第一家企业 。
事实上,按照星巴克的规定,旗下门店要每天进行食品安全自查,同时管理团队和食品安全团队会定期对各区域门店进行内审 。每家门店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第三方突击检查,20%门店接受第二次飞行检查 。
一名星巴克店员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每半个月,门店的上级管理部门都会到店检查 。在星巴克震泽路店卧底期间,采访人员曾目睹一次这样的检查 。
而让采访人员意外的事,看到检查人员上门,店员并不紧张 。仔细观察后,采访人员渐渐明白了其中缘由 。采访人员看到,检查人员到店后,门店值班主管示意一名店员及时清理吧台,又让他提前检查了一遍食材的保质期 。由于只有一名检查人员,店员便可以趁其检查其他项目时,及时处理掉过期食材,或快速换上新的保质期标签 。有时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店员会提前撕掉旧的标签,以此掩盖真实的保质期 。
不出所料,最终这名检查人员发现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 。
星巴克震泽路店开在无锡软件园内,工作日客流量大,每天大约能售出四五百杯各式饮品 。新京报采访人员 韩福涛 摄
专家呼吁健全“黑名单制度”
为何不及时将过期的食材报废?一名星巴克员工向采访人员解释说,公司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如果食材成本花费过高,这些数据会不好看,“用不出去的食材报废的话,就算店里的成本,这些东西都是店里花钱 。”
他坦言,尽管星巴克的规定严格,但执行上仍存在问题 。早前的老员工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师傅带徒弟,基本上教出来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样,对于规定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星巴克作为知名品牌,应该具有非常成熟的管理经验,出现如此低级的问题,说明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 。
“现实中,总有一些商家慑于盈利压力或受利益驱使,不惜违法违规铤而走险,通过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方法压缩成本 。”在陈音江看来,企业节约成本可以理解,但是食品安全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必须要坚守红线,哪怕是亏本也不能触碰 。
今年以来,多家知名餐饮品牌接连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陈音江建议,监管部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还可以健全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设置准入和退出机制,企业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要列入黑名单,个人做出恶劣的违法行为也要列入黑名单,联合惩戒效果可能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