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保安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保安族的来历】希望大家喜欢 ,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 , 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
保安族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 , 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大多数人兼通汉语 , 通用汉文 。“保安”系本族自称 。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 , 而被称为“保安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于1952年根据本族自愿 , 定名为保安族 。
保安族的民族起源
据文献记载 , 明洪武四年(1400年) , 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的西山曾建立保安堡 。“保安”是由地名演变为族名的 。一般认为该族是元、明时期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为主的 ,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 吸收了一部分回族、藏族、土族等而逐渐形成 。也有人认为保安族是以四川、陕西等地迁至青海同仁一带的“回回”人为主发展而来 。他们原以驻军垦牧形式住在同仁境内隆务河两岸 。长期与当地东乡、撒拉、藏等族交往、通婚 , 而逐步形成发展为保安族 。
明末清初 , 保安族社会发展 , 人口增加 , 当时保安城内“番回”达百余家 , 城外有四屯 , 一干余户 , 由土干户统治 。雍正七年(1729)土千户王喇夫违抗清朝 , 川陕总督岳钟琪派兵进剿 , 将保安堡原募“番兵”遣散 , 改设“把总” , 改属西宁镇统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又隶属循化营 , 由兰州府管辖 。同治初年 , 保安族因受当地喇嘛教隆务寺封建主欺压 , 被迫东迁 。先在循化居住数年 , 后又转徙今甘肃积石山下大河家、刘集一带定居下来 , 他们居住的大墩、甘梅、高李等村庄 , 仍被习惯地称为“保安三庄” 。从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一直处在地方军阀马安良、马步芳等统治下 。1930年起 , 国民党政府推行保甲制 , 将该地划为“两保” 。
保安族的饮食
保安族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 , 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 , 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
保安族的日常饮食有小麦、大麦、豆类、玉米、土豆、荞麦、胡麦、青稞、牛羊肉奶、禽蛋和鱼类等;蔬菜甚少 , 仅吃胡麻、韭菜等几种 。嗜爱酸辣 , 每餐不离老醋(或浆水)及油泼辣子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于面制品 , 经常食用馒头、花卷、煎饼、包子、汤面条、臊子面、馓子、凉面、浆水面、炒肉面、捏面筋、搅团等 。
保安族在待客时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饮食风俗 。有客自远方来 , 都会受到热情款待 。客人到家 , 首先要把客人让到上座(即炕的左边落座) , 然后 , 先端茶 , 再上食物 。用餐前 , 按照保安族的规矩 , 必须由一名年长的老人或家庭主人念诵一段《古兰经》文 , 意思是感谢真主赐给了我们食物 。之后 , 才能动手就殚 , 如果是馍、饼之类的主食 , 必须由主人先掰开 , 然后 , 客人才能取食 。否则 , 被认为是不懂规矩 。一般是一顿饭上三道饭菜 , 第一道是大饼或馒头 , 第二道是手抓羊肉或鸡肉 , 最后一道才是正餐精制的细丝面条 。若是贵宾 , 主人还要用鸡尖招待 , 以示尊敬 。若来客是男的 , 中、青年妇女是不能在男客面前随便露面的 , 要一直在厨房里为客人忙碌做饭菜或休息 , 待客人走后才能出来 。
保安族的宗教信仰
保安族人民长期以来信仰伊斯兰教 , 属于逊尼派 , 内部也有老教、新教之分 。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保安族地区 , 尚无定论 , 据文献记载 , 在明初保安人中就已有伊斯兰教徒 。但在保安地区普遍接受伊斯兰教 , 是在清康熙年间 。在老教下分若干支派 , 两个主要的支派(门宦):崖头门宦和高赵家门宦 。这种门宦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宗教封建特权制度 。伊斯兰教在保安地区传播 , 特别是伊斯兰教各门宦通过政治和宗法手段对族内控制 , 宗教不仅对保安族人民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生活 , 而且对保安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作用和影响 。
基本信仰有五个方面:
1、信仰“安拉”(即真主):认为“安拉”是唯一的神 , 任何信徒都不能“以物配主” , 也就是说 , 在信仰的对象上 , 不能以任何其它神灵同“安拉”并列 。但“安拉”又没有具体的形象 。在伊斯兰教的经语中 , “安拉”是“无似象 , 无如何 , 无比无样 , 而又无所不大的创造宇宙万物的唯一的主宰” 。
2、信仰“天仙”:伊斯兰教认为 , “天仙”是供“安拉”使唤的差役 , 数目很多 , 职务各不相同 。
3、信仰“经典”:认为“安拉”给每个“选知”都降有一本经典 , 《古兰经》提到的大经典是“富尔尕尼”(即《古兰经》)、“诗拉特”(即《旧约全书》)、“引支勒”(即《新约全国》)和“载布尔”(即达伍德的《圣经·诗篇》) , 并把承认这四部经典的人 , 称为“有经典的人” 。但被认为降自“安拉”的真经是《古兰经》 。
4、信仰“使者”:伊斯兰教认为 , 自人祖“阿丹”以来 , “安拉”曾派了许多“使者”或“先知”向人类传播“正道” , 穆罕默德是最后的使者 , 又叫“封印的圣人”
5、信仰死后的复活和审判:同其它宗教一样 , 伊斯兰教也有生前和死后的“两世”之说 , 不过在用词和具体说法上略有不同 。
保安族的重要节日
保安族的节日活动 , 除春节等几个传统节日外 , 几乎全部节日都属于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 , 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
保安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 , 一类是宗教节日 , 一类是传统节日 , 其实保安族的许多传统节日也带有一些宗教色彩 , 原来也是宗教节日 , 由于历史的演变 , 现在已经变成了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主要有大尔德节、小尔德节、圣纪节、哈其麦节、浪山节等 。此外 , 保安族人民也过“春节”(俗称“大年初一”) , 这主要是受汉族的影响 , 将汉族的春节也作为一个传统节日 。
大尔德节
“尔德”是阿拉伯语的译音 , 是“回归及欢乐节日”的意思 , 又叫“开斋节”、“肉孜节” , 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 , 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 , 教徒要封斋30天 , 即1个月 。在斋月里 , 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 , 然后整日不进食 , 连水都不能喝 , 只有等太阳落山 , 叫拜之后才能吃晚饭 。也就是说在斋月里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吃两顿饭 。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 , 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 , 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 。开斋后过尔德节 , 节日清晨保安族的男人们沐浴之后 , 到清真寺集体做礼拜 。节日期间 , 保安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 , 互相拜节 。节前家家户户还要炸油香、馓子、果果等节日食品 。小尔德节:又叫“古尔邦节”、“宰牲节” , 是伊斯兰教传入保安族人民之中后逐步形成的 , 是按照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 , 它在肉孜节之后70天 , 称为回历的新年 , 也叫大节 , 比肉孜节隆重 。在伊斯兰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 , 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 , 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 , 他惟命是从 。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 , 安拉深为感动 , 特派人送来一只黑色绵羊代替 。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 , 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 , 祭祀安拉 。节前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 , 每个家庭都要准备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 , 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 , 待客或馈赠 。节日清晨 , 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 , 到清真寺做礼拜 , 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 。回到家立即洗手 , 宰杀牲畜 。在节日期间 , 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 , 走亲串邻 , 祝贺节日 。
【保安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保安族的来历】圣纪节
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 , 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 , 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 。节日期间 , 保安族人都要宰牛、宰羊 , 各清真寺装饰一新 , 人们一大早就去清真寺听阿訇诵读《古兰经》、赞颂穆罕默德 , 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 。哈其麦节:甘肃临夏等地保安族传统纪庆节日 , 每年伊斯兰教教历的九月选一吉日举行 。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儿哈其麦与阿里结婚时 , 阿里非常贫穷 , 哈其麦伤心地哭着向父亲诉说 , 而穆罕默德则耐心地开导女儿说:“人生在世 , 要知足 , 有这点家当 , 就应该感谢真主 。” , 哈其麦听后 , 转忧为喜 , 高高兴兴地与阿里结了婚 , 保安族的哈其麦节为了纪念她的高尚品德 。节日期间 , 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牛羊 , 准备鸡和油香到寺院舍散 , 穆斯林还要去寺院念经 。这天的一切纪念活动都由妇女们主持 。
浪山节
保安族人民特别喜欢浪山 , 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 , 人们都要带上面、油、肉、锅、帐篷等 , 到河边、山坡上或草坡上去郊游 , 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 。保安人把这俗称为“浪山节” 。
保安族的民族婚礼
保安族婚礼十分有趣 , 婚礼选取在主麻日(即星期五)举行 。婚礼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去迎娶新娘 , 其中要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妇女参加 , 在女家进行祝福仪式时 , 阿訇要从窗口向院里撒出一盘红枣和核桃 , 由院内年轻人争抢 , 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夫妻和睦之意 。然后由新娘村里的年轻人向新郎讨要“奴工木哈” , 即着羊羔肉 , 旨在向新郎说明:你娶走我们村的姑娘 , 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当女方送亲队送新娘离家时 , 让新娘从自己的房门到大门外倒退走出 , 退一步 , 撒一把油麦、豆、玉米、茯茶等合成的五色粮 , 以示将幸福留给父母 。在新婚之夜 , 全村人聚集在院内唱“宴席曲” , 有问有答 , 十分热闹 。唱着唱着 , 欢乐的人们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 , 并边舞边向大门退去 , 表示婚礼已接近尾声 。新娘进门后 , 3日不吃婆家的饭 , 由娘家送来 , 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
保安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 以前早婚现象比较普遍 , 一般是男十七岁 , 女十五岁即可成婚 , 婚姻多由父母包办 , 媒人说合 , 现在早婚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 , 但是托媒订婚习俗仍然盛行 。一般是先由男方请媒人说亲 , 接着是下聘、认亲 , 最后结婚 。财礼各自繁多 , 用费较大 , 就拿手茶(干礼)一项 , 是低需五十至一百元等 。婚礼大都选择在伊斯兰教历的“主麻日”(每周五)或三、六、九单日举行 , 当日早晨由新郎带领数十人组成迎亲队伍 , 牵着披红挂彩的马前往新娘家迎亲 。到了新娘家 , 首先由女家说“色俩目”(问好问安的意思) , 接着进行结婚祝福仪式 , 还要撒核桃、红枣 , 凡是贺喜的来宾都要索取一份 , 表示合家吉祥如意、红喜临门 , 夫妻和睦相处之意 , 同时还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古兰经》中的婚礼证词) 。然后新娘同村的年轻人和新娘家的亲朋好友向娶亲客人索要“奴工木哈钱” , 保安语是“羊肉钱”的意思 , 并将娶亲客人拉到院中 , 给其脸上涂抹锅黑 , 表示祝贺 。事后 , 新娘家的部分青年人还要随迎亲客人去新郎家 , 又给新郎的父亲脸上涂锅黑表示祝贺 。同时 , 还把新郎的父亲抬回女家 , 请至院中坐定 , 此时 , 新娘的父亲迎出问好 , 并跪在新郎父家面前 , 请求宽恕“教儿不严”之情 , 爬在地上以示愿受责罚 。新郎的父家随即拿起宴旁事先放好的鞭杆 , 重打二十下后离开女家返回 。当新娘离家时 , 要向身后抛撒五色粮 , 表示将幸福留给父母 , 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新娘到达男方家门时 , 新郎亲属和本村的的小伙子们截住马头不让进门 。这时 , 新娘的送亲队伍必须抱着新娘冲进大门并送入新房 。此时 , 门前路旁鞭炮齐鸣 , 新郎也站在大门房顶放炮 , 表示消灾除邪 , 吉祥如意 。新娘过门后 , 三天不吃男家的饭 , 由娘家送来 , 表示父母对女儿的关心 。
保安族的宴席比较丰盛 , 也比较讲究 。首先上席的是放有冰糖、桂元、葡萄、杏干、茶叶的三炮台盖碗茶 , 随之则摆上冰糖、核桃、葡萄、水果糖、瓜子、杏干、花生 , 然后则是馓子、果果、糖包、肉包、花卷馍、烩菜 , 最后端上来的是“八碗”、“一锅子” 。男方家在上每一道菜时 , 新郎都要逐席向客人们致“色兰目” , 以示男方家对女方家的尊重 。解放前 , 在保安族家庭里 , 夫权思想占统治地位 , 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 受男子支配 。若夫妻不睦 , 男子可任意提出离婚 , 但妇女没有提出离婚的权利 。离婚后 , 妇女可以再嫁 , 俗称“先嫁由父母 , 后嫁由自己” 。妇女无继承权 。男死无子 , 寡妇改嫁后 , 家产归亲属 。解放后 , 保安族男女婚姻获得了自由 。
- 德昂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德昂族的来历
- 俄罗斯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俄罗斯族的来历习俗
- ccd探测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ccd探测器原理
- 三星手机哪款好用 三星手机有多好用
- 为什么相亲对象的态度会急转直下 为什么讨好型人格拒绝相亲对象
- 好男人才有的8个特征 怎样看男人的特征
- 为什么男人说了分手就很难回头 男生放弃后还会回头吗
- 恋爱中男孩子吃醋能有什么表现 男朋友太爱女孩的表现
- 什么智能机好用又便宜 现在智能机什么牌子好
- 常用的cpu检测软件是什么 cpu测试工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