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俗文化,重庆的习俗】重庆民俗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重庆民俗文化 。“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 , 而从夏禹始 , 先民的传闻则已开始南渐 。禹的出生地相传有三处 , 都在长江流域 , 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 。据大量史籍所载 , 禹就是生于四川境内的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 , 娶江州涂山 。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 。秦灭巴国设巴郡后 , 巴人更是长足步入了汉化的过程 。三千多年来 , 重庆处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 。渝鄂交界处 , 有屈原 , 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园 , 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大足石刻 , 汇集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大量珍品;合川钓鱼城 , 保存着南京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古战场遗址 。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郭沫若等 , 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 , 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 , 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 , 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 , 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 , 无不大同小异 。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 , 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 , 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 。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点以后或者通宵 。到了除夕午夜12点 , 一家人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气球踩破 , 发出类似鞭炮的响声 , 以示辞旧迎新 。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 , 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 。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 , 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 。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 , 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 , 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 。一时间 , 满耳喧天鼓乐 , 满眼婆娑舞影 。骁勇善战的苗族人 , 则对唱歌情有独钟 。一年一度的“赶秋” , 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 。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 , 借歌声互表衷情 。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黔江地区的土家族 , 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 其间要跳摆手舞 。盛会时 , 热闹非凡 , 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 , 男披西兰卡普 , 女着艳丽盛装 , 结队而来 。摆手堂前 , 张灯结彩 , 巫师头戴凤冠高帽 , 腰系八幅罗裙 , 手摇铜铃司刀 , 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 。三声炮响 , 鼓乐齐鸣 , 顿时歌声大作 , 男女相携 , 翩跹起舞 , 通宵达旦 。“红灯万盏人千叠 , 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 , 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 , 表现礼节仪式 , 劳动场景或战斗动作 , 节奏明快 , 舞姿优美 , 原始气息震慑人心 。苗族“赶秋” 苗家人能歌善舞 , 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 , 或清越婉转 , 人不见面歌见面 , 人人会歌 , 以歌问候 , 用歌叙事 , 凭歌寄情 。歌 , 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 , 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 。婚礼时 , 更离不了歌 , 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 , 对媒人唱谢媒歌 , 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 , 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 , 连唱三天三夜 。“赶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 立秋这天 , 山寨的苗家人 , 换上节日盛装 , 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 , 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 , 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 , 热闹异常 。青年男女利用“赶秋”物色情侣 , 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 , 苗族的节日 , 还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过苗节”和“羊马节”等 。======================== 【民俗文化】
- 重庆民俗文化,重庆有哪些民风民俗?
- 民俗小吃,关于民俗小吃的诗歌
- 49×99十49的计算 49×99十49的简便计算
- 心学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 项羽之死翻译 项羽之死翻译
- 夜静春山空 夜静春山空的全诗
- 蒲公英的约定表达的是什么 蒲公英的约定表达什么
- 这里的雨水很少粮食生产长期依靠进口怎么修改病句 这里的雨水很少粮食生产长期依靠进口修改病句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什么名胜古迹
- 君子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 君子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