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疾控提醒!高度警惕!

本文转自:江苏新闻
近日
“蜱虫”频上头条
“9岁女孩被蜱虫钻进头皮
吸血1个月”的话题
又冲上热搜
江苏疾控提醒!高度警惕!
文章图片
6月3日 , 蜱虫夺命的悲剧还让人唏嘘——“河南信阳疑似因处理去世蜱虫病感染者遗体而造成的继发感染事件已关联4人死亡 , 1人治疗中 。 ”
小小蜱虫 , 有这么厉害吗?
“蜱虫病”为何致死 ,
如何传播的?
夏季户外露营野餐等要如何防范?
江苏疾控发布紧急提醒!
小小蜱虫 ,
有这么厉害吗?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 , 一般较轻微 。
蜱的可怕之处是在于它是一种可传播多种疾病的媒介生物 。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 , 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Q热、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危害很大 。
而新闻报道的河南信阳蜱虫致死的病人就是由于被蜱咬伤而感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新布尼亚病毒)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俗称“蜱虫病” 。
江苏疾控提醒!高度警惕!
文章图片
如何传播的呢?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 , 蜱虫为其传播媒介 。 该病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 , 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
该病死亡率在10%至30%之间 , 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 。 除被蜱虫叮咬外 , 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也可能被感染 。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在诊治或照护病人时 , 暴露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等体液 , 可以导致感染发病 。
如何尽早发现可能得了
“蜱虫病”?
有蜱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动史者 , 应当对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 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 , 应当及早就医 , 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
最好进行至少两次血常规检查 , 诊断是否患上蜱虫病 , 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外出露营等 , 一定做好防护!
蜱的害处真是大 ,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它的叮咬呢?
1.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
2.如需进入此类地区 , 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 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物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 , 这样蜱不易黏附;要穿袜子、不要穿凉鞋;野外归来要更衣 。
江苏疾控提醒!高度警惕!
文章图片
3.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涂抹、喷洒驱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 避蚊胺、派卡瑞丁、伊默宁对蜱有较好的驱避效果 。 儿童应按说明书使用驱避剂 , 但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驱避药物 , 3岁以下幼儿不宜用柠檬桉叶油的驱避剂;驱避剂不宜用于儿童眼、口及皮肤破损处等部位 。
4.当带宠物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进门前 , 先检查一下宠物身上是否叮有蜱 。
江苏疾控提醒!高度警惕!
文章图片
5.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 , 是否有蜱在叮咬 。
6.带孩子出外回来 , 也要检查孩子的以上部位 。
万一不慎被蜱叮咬了 ,
应该如何紧急处理?
若不慎被蜱虫叮咬 , 应在第一时间用尖头镊子贴紧叮咬部位的皮肤夹住蜱将其迅速拔出 , 然后用酒精或肥皂清洁被叮咬的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