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相一直是朋友比较喜欢的,痣相分为脸部痣相与身体痣相,一般情况身上的痣相吉凶不明显,也就是不论身上的痣相 。
脸上的痣相才能真正影响到我们的命运,脸部痣相的前提是“脸上没有好痣”或者面无善痣,脸部有痣,无论在何部位都是不吉利的 。
根据脸部各部位所代表的事务不同,这个地方有痣的话,会在这个部位代表事务方面出现波折甚至疾病等 。
全身上下的痣各代表什么?今天论脸上的痣相代表生活什么事情 。
第一章
文章插图
1、发迹边缘有痣代表克父亲,如果靠近发迹正中左右有痣,那么会克老公,婚姻不美 。
2、发迹靠近耳边的部位有痣,会在事业上受挫折或者与上司领导不睦 。
3、头发内部有痣,一般代表个人前景堪忧,好运气来的晚 。
4、头顶心部位有痣,会在一生有关于仕途不如意的地方,与命运方面提升关联 。
5、鬓角里有痣,一生做事多坎坷,积极做事,事业有阻碍不平顺 。
脸上痣相吉凶大全图解
第二章
1、发中有痣:发中痣相主富贵 。头发中有痣,一生不愁吃穿 。
2、额头七痣:大贵 。这是非常少见的额头上有七痣,此人一定大富大贵 。
3、印堂有痣:主贵 。印堂有痣男性显贵,女性显富 。
4、天庭有痣:妨身 。天庭有痣要注意,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害健康 。
5、鼻梁有痣:病苦 。鼻梁上有痣,会导致身体不适,容易受伤害 。图片
6、眼皮有痣:妖智 。眼皮有痣者,容易迷惑他人,别人不太容易识别其真伪 。
7、耳珠有痣:主财 。耳珠有痣者财运不错,但是容易财来得快也取得快 。有人为了穿耳环,把痣打调了,结果财也露了 。
8、鼻头有痣:招小人 。鼻头有痣者往往招惹小人,导致心情不畅、灾难不断 。
9、右脸有痣:主贵 。右脸有痣者体现在贵上,如果你还没有显现出来,那要看看是什么妨碍了你 。订阅号茅山法术
10、左脸有痣:主福 。左脸有痣者应该有福气,但是往往有人会错失良机,福气也会减弱 。
11、左眉有痣:主财 。这里实际上男性更加适用 。女性往往体现在旺夫上 。
12、右眉有痣:主寿 。这里实际上女性更加适用 。男性往往体现在旺妻子上 。
13、耳根有痣:害病 。耳根有痣要小心,但是即使点去也没用,需要其他方面注意 。
14、耳内有痣:主寿 。耳内有痣是长寿,但是也有人不停掏耳朵,结果掏不好影响健康长寿 。
15、嘴角有痣:聚财 。嘴角有痣是食痣,说明此人衣食无忧 。
16、唇上有痣:主是非 。如果痣在嘴唇上,那么不是有是非,就是招小人,还会乱桃花 。
17、眼帘有痣:辛苦 。眼帘有痣者做事会比较辛苦,往往事半倍功不讨好 。
18、前脖有痣:招小人 。前脖子有痣,容易被人掐,男女问题上容易被异性牵着走,易桃花劫 。
19、后脖有痣:有靠山 。后脖子有痣,表示有靠山,做工作、经商都能有贵人相助 。
20、肩膀有痣:挑重担 。肩膀有痣者往往担任重要工作,责任重大,不易轻轻松松生活 。
21、乳房有痣:招桃花 。乳房有痣者,不论男女都容易招桃花劫,感情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容易破财破色 。
22、手臂有痣:主生财 。手臂有痣相者能管理好自己的财位,理财能力强 。
23、手掌有痣:主富贵 。手掌有痣者管理他人,如果管不好容易给人小鞋穿 。
24、两腿有痣:使奴仆 。两腿有痣者往往被他人差使,比较适合做具体工作 。
25、脚背有痣:招小人 。脚背有痣者容易被人踩,招惹小人捣鬼,需要防备 。
26、脚底有痣:踩他人 。脚底有痣者恰恰与上相反,时不时给他人穿小鞋 。
27、肚脐有痣:性欲强 。肚脐周围或肚脐内有痣者,性欲强烈,容易发生桃花劫 。
28、屁股有痣:能掌权 。屁股有痣能独当一面,管理工作会有条不紊 。
29、生殖有痣:招桃花 。生殖器官上有痣性欲强烈,容易发生桃花劫 。女性容易被性骚扰或主动骚扰男性 。
30、下巴有痣:主财富 。下巴附近有痣,说明有财富伴随一生,但是不动产居多,因此适合投资或祖上有遗产 。
第三章
1、颧骨上有痣,做颧骨有痣代表职务方面会降职;右边颧骨有痣代表权力方面会丧失 。并且与主管领导出现矛盾 。
2、上眼皮有痣,容易发生脾胃病,性格比较攀援上达,易看不起穷亲属,势利眼较严重 。
3、下眼袋有痣,左边下眼袋有痣克长子,右边下眼袋有痣克次子 。
4、眼尾有痣,左边眼尾有痣克妻子,右边眼尾有痣克妾室 。
5、山根部位有痣,不论男女都克婚姻,女子山根有痣与头任丈夫缘分浅,男子山根有痣克头妻 。订阅号茅山法术
6、印堂有痣,俗称桃花痣,这里有痣的男子女人都易被异性邪心勾引,往往不能够把持自己,从而跳入火坑而不自知,这就是桃花劫 。
7、两腮部位有痣,代表下属方面会出现小人,善于行动做事,但做事往往失败居多 。
8、耳朵后边部位有痣,左边耳朵后边有痣克父亲,右边耳朵后边有痣克母亲 。
9、鼻梁上有痣代表与人合作失败,投资失利,易招小人怨憎;女人鼻梁有痣还代表克夫 。鼻梁有痣肝胆欠佳 。
10、鼻头有痣,代表财运受阻,一生积攒银钱会瞬间付之东流;鼻头有痣脾胃不好 。
11、法令上有痣,左边法令有痣有降职的危险;右边法令有痣,权力会被削减 。法令纹有痣一般都会肺与大肠有病 。
12、人中部位有痣,人中部位有痣的人,不论男女,都代表生殖方面有问题,女子不孕或者流产,子宫移位不正等 。
13、下巴上有痣,这里有痣代表家庭内部有矛盾,或者亲族之间或者夫妻之间感情不完美 。
14、耳朵前边有痣,左耳前边有痣克制男孩,右边耳朵前边有痣克制女孩 。
Ⅰ什么是禅 一、广义的禅 (一)禅宗大师论禅 慧皎:“禅也者妙万物而为高,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情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 (二)佛学文献论禅 《佛学大辞典》:禅(术语)禅那之略 。译曰弃恶,功德丛林 。思惟修等 。新译曰 静虑 。属于色界之心地定法也 。今于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 。生于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 。思惟而修得之 。则名为思惟修 。成就之之 心体,即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 。故名静虑 。弃恶,功 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名之者,是亦一种定心之法,故虽时 翻为定,而定之梵名,为三昧或三摩地,总为心一境性所附之名也 。又禅宗之禅,其名虽取思惟静虑之义,而其体为涅盘之妙心,非谓色 界所属之禅 。见禅定条 。智度论十七曰:‘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 。禅,秦言思惟修 。’法界次第曰:‘禅是西土音,此翻弃恶,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故云弃恶,或翻功德丛林,或翻思惟修 。’大乘义章十三曰:‘禅定者别名不同 。略有七种:一名为禅,二名为定,三名三 昧,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名背舍 。禅 者是其中国之言,此翻名为思惟修习,亦云功德丛林 。’慧苑音义上曰:‘禅那,此云静虑,谓静心思虑也 。旧翻为思惟修者,略也 。’ 禅法(术语)有二种:一曰如来禅 。一曰祖师禅 。如来禅者,经论所说,秦罗什初传之,至天台而极详悉 。祖师禅者,经论之外,祖 祖自心印心,魏达摩初传之 。佛于灵山会上拈一枝莲华示四众,百万 人天不能解其意,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而领佛旨 。佛言我付汝以涅盘 之妙心 。是如来禅之宗源也 。故称为佛心宗 。常言禅法者,指此佛心宗之禅 。1、总说 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共名十二门禅,亦名世间净禅,通 称禅定 。禅定者,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为“思维修”,新译曰:静虑 。思维修者,为思维所对之境,而研习之意也 。静虑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虑之意也 。定为梵语三昧之译,为心定止于一境,而离散动之意 。即一心考物曰禅,一境静念曰定 。故禅名宽,指一切息虑凝心言,定名狭,为定之一分也 。盖禅那思维审虑,自具定止寂静之意,故得名定 。三昧无思维审虑之意,不得名禅 。总别合称,则曰禅定 。而禅定皆为是心之德,此心之德非欲界所属之心德,乃属于色界之法,其中各有四等之浅深,曰四禅四定 。此四禅四定世间法,则佛法外道 凡夫圣者共通也 。其他佛菩萨阿罗汉证得之诸无漏诸定,为出世间法,不具三界所属之心体者 。故得禅则必离欲界之烦恼,得定则必断色界 之烦恼,得无漏诸定,则必绝无色界之烦恼也 。而禅者非但为诸定之 根本,且依此而发天眼天耳等之通力,且依有审虑之用 。观念真理,必依此禅 。是故禅为学道之至要者也 。2、根本四禅 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共名十二门禅,亦名世间净禅 。今 先明四禅也 。此四禅法,各有方便中间,今但论色界正定,不取方便 中间,故名根本四禅 。(一)初禅 初禅者,行人先须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阶欲界定 。次后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 。床敷犹若虚空,是为未到 地定 。此定能生初禅,即是初禅方便,亦名未来禅 。得此相已,初勿惊恐,亦勿欢喜(惊喜皆能招魔),勿向人说(说则永失不可复得,譬如种树,不可露根) 。若于未到地中,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 内外 。或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坏,守护增长 。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 。当动之时,还觉渐渐有身,如云如影动发 。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遍身(上发多退,下发多进) 。动触发时,功德无量 。略说十种善法眷属,与动俱起: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 。如是十种胜妙功德庄严动法,此则略说初动触相 。如是,或经一日,或经十日,或一月四月,乃至一年,此事既过,复有余触,次第而发(然亦无定前后) 。故名初禅 。言余触者,即前动触为一,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 。复有八触: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沈,七坚,八软 。此八与前八虽同,而细分别,不无小异 。此十六触,随一发时,悉有十种善法功德眷属 。行者因未到地,发如是等诸触功德善法,故名初禅初发 。并是 色界清净四大,依欲界身中而发 。从此舍离欲界五欲五盖(五欲者: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 。五盖者:一贪欲,二嗔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得初禅五支功德(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 。A、觉支初心在缘名觉 。谓行者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即生身识,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觉支 。B、观支细心分别名观 。谓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 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 有,故名观支 。C、喜支欣庆之心名喜 。谓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但分别未 了,故喜心未成,若观心分别,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护得初禅,利 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则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D、乐支怡悦之心名乐 。谓行者发初禅时,乃即有乐,但分别喜,动涌心息,则恬然静虑,受于乐触怡悦之快,故名乐支 。E、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为一心 。谓行者初证禅时,乃即着定,而心犹依觉观喜乐之心,故有微细之散,若喜乐息,自然心与定一,故名一心支 。若在人中坐禅,得此根本初禅,不失不退,则命终已,随初禅力深浅,必生梵众等之天中,是初禅天因也 。(二)二禅 次二禅者,若于初禅定中,厌离觉观,入中间禅 。从未到地,专心不止,于后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具足四支功德(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 。A、内净支心无觉观之浑浊,故名内净 。谓行者欲离初禅时,种种诃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静,心与静色法相应,豁尔明静,故 名内净支 。B、喜支欣庆之心名喜 。谓行者初得内静时,即与喜俱发,而喜 心未成,次心自庆得免觉观之患,获得胜定内净之喜,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C、乐支怡悦之心名乐 。谓行者喜涌之情既息,则怡然静虑,受于内净喜中之悦乐,故名乐支 。D、一心支心与定一,谓之一心 。谓行者喜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故名一心支 。名为根本二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光等之天中,是为二禅天因也 。(三)三禅 次三禅者,若于二禅定,厌离喜相,入中间禅 。从未到地,澄静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具足五支功德(一舍,二念,三慧,四乐,五一心) 。A、舍支离喜不悔名舍 。谓行者欲离二禅时,种种诃责二禅之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 。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为舍,亦名三禅乐 。初生时,是乐三界第一,能生心着,心着则禅 坏,故须行舍 。B、念支念名爱念 。谓行者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 将养,则乐得增长,乃至遍身,如慈母念子,爱念将养,故名念支 。C、慧支解知之心名慧 。谓行者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 增长,若非善巧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此乐得遍身也 。D、乐支怡悦之心名乐 。谓行者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乐既无过,则增长遍身,怡悦安快 。三禅为最乐,若离三 禅,则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 。E、一心支心与定一,名曰一心 。谓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 法为一,澄渟不动也 。名为根本三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净等之天中,是为三禅天因也 。(四)四禅 次四禅者,若于第三禅定,厌离乐法,深见过患,入中间禅 。心无散动,得未到地,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隐,出入息断,具足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净,四一心) 。A、不苦不乐支不苦不乐,中庸之心也 。谓行者欲离三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乐 。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不苦不乐也 。B、舍支离乐不悔名舍 。谓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三 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故名舍支 。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不应取 定起动念心,若心行舍,则无动念之乖也 。C、念清净支念即爱念 。谓行者既得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复念自己功德,方便将养,令不退失,进入胜品,故名为念 。亦云:是四禅中,有不动照了,正念分明,故名念支 。D、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支 。谓行者既得四禅之定,复用舍念将护,则心无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象皆现 。名为根本四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福生等三天中,是为四禅天因也 。3、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亦名四等,谓慈、悲、喜、舍也 。有凡夫人,虽得四禅,以乐高胜,求作梵王,更修四无量心 。①慈无量心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 。②悲无量心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 。③喜无量心欲念众生,从乐得欢喜 。④舍无量心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 。由善修此四无量定成就,命终得为四禅天王 。4、四无色定 (1)空处定 行人得第四禅已,深思色法过罪,作意灭除一切色法,一心缘空,念空不舍,即色定谢而空定未发,亦有中间禅 。尔时勤加精进,一心 念空不舍,则其心泯然任运,自住空缘,亦名未到地相 。于后豁然与 空相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益受增长 。于深定中,唯见虚空,无诸色相,虽缘无边虚空,心无分散,既无色缚,心识澄静,无碍自在,如笼破鸟出,飞腾自在,是名证虚空定 。证此定已,不失不退,命终必生空无边处,但有受想行识四阴,无色阴也 。(2)识处定 行人得空定已,诃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切系缘现在心 识,念念不离,未来过去,亦复如是 。常念于识,欲得与识相应,加功专注,不计旬月 。一心缘识,而无异念,空念即谢,识定未生,名 中间定 。即便泯然任运,自住识缘,名未到地 。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 。而于定中,不见余事,唯见心识,念念不住,定心分明,识虑广阔,无量无边,识法持心,无分散意 。此定安隐,清净寂静 。证此不失,命后必生识无边处,亦有四阴也 。(3)无所有处定 亦名不用处定 。行人得识定已,诃责识处过患,即舍识处,系心 无所有处,于中心不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 。空无所有,不见诸 法,寂然安隐,心无动摇,此为证无所有定相 。入此定时,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尚不见心相,何况余法 。无所分别,即是无所处定 。证此不失,命后必生无所有处,亦有四阴也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责无所有处过罪,即舍无所有处,观于非有非无 。常念不舍,一心专精,加功不已,其心任运,住在缘中 。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 净,如涅盘相 。是定微妙,三界中极,如步屈虫,行至树表,更无可 进 。证此不失,命后必生非非想处,仍有细微四阴也 。5、亦世间亦出世间禅-六妙门 法界次第云:‘妙名涅盘,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盘,故名六妙门 。前三是定,后三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 。’ 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 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 。盖欲界众生,心多驰动,粗散难摄,故须数息,制其散乱,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初门也 。随息门随息者,细心依随息之出入,住而不散也 。谓修行之人,虽因前数息,心暂得住,而禅定未发,苦犹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 须舍数修随 。心随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悉皆知之,心安明净 。禅定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止门止者,摄心静虑也 。谓修行之人,虽因前随息,心安明静,而定犹末发 。若心依随,则微有起想之乱 。苟欲澄净安隐,莫若于止 。故次舍随修止,凝心寂虑,禅定自发,故以止为门也 。观门观者分别观察之心也 。谓修行之人,虽因前止,证诸禅定,而解慧未发 。若心住定,则有味着之失 。是故不着于止,起观分别,则无漏方便,因此开发,故以观为门也 。还门还者转心返照也 。谓修行之人,虽修前观,分别观察,而真 明未发 。即当舍观修还,反照能观之心,念念皆不可得,不加功力,任运返本还源,故以还为门也 。净门净者心无所依,不起妄想分别之垢也 。谓修行之人,虽修前 还,而真明犹未能发 。即当舍还修净,净心成就,即发三乘圣道,故 以净为门也 。(三)广义禅在修正佛法中的作用与地位:慧思《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 。得一切佛法诸三昧门、百 八三昧、五百陀罗尼、及诸解脱、大慈大悲、一切种智、五眼、六神 通、……如是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 。何以故?三世十方无量诸佛,若欲说法度众生时,先入禅定 。……一念心中一时行,无前无 后,亦无中间,一时说法度众生,皆是禅波罗蜜功德所成,是故佛言:若不坐禅,平地颠坠 。若欲断烦恼,先以定动,然后智拔 。…… ……欲坐禅时,应先观身本,身本者,如来藏也,亦名自性清净心,是名真实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断不常,亦非中道,无名无字,无相貌,无自无他,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住处,无愚无智,无缚无解,生死涅盘无一二,无前无后,无中间,从昔已来无名字,如是观察真身竟,次观身身,复观心身 。…… 若在定能知世间生灭法相,亦知出世三乘圣道,制心禅智,无事 不办 。欲求佛道持净戒,专修禅观得神通,……问曰:《般若经》中佛自说言,……般若为前导,亦是三世诸佛母,汝今云何偏赞禅,不赞五波罗蜜?……定如净油智如炷,禅慧如大放光明,照物无二是般 若,镫明本无差别照,睹者眼目明暗异,禅定道品及六度,般若一法 无有二,觉道神通从禅发,随机化俗差别异 。问曰:佛何经中说般若诸慧皆从禅定生?答曰:如禅定论中说,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 。《般 若论》中,亦有此语,般若从禅生 。……《胜定经》中说:若复有人,不须禅定,身不证法,散心读诵十二部经,……不如一念思维入定 。……何故不赞我等多闻智慧,独赞禅定?佛告诸论师:汝等心乱,假使多闻何所益也 。……汝欲与禅定角力……无有是处 。复次《毗婆 论》中说:若有比丘,不肯坐禅,身不证法,散心读诵,讲说文字,辩说为能,不知,诈言知;不解,诈言解,……如是论师,死入地狱 。…… 复次禅波罗密,有无量名字,为求佛道,修学甚深,微妙禅定,身心得证,断诸烦恼,得大神通,立大誓愿,度一切众生,是乃名字禅波罗密 。……尔时禅定转名四无量心 。……尔时禅定,转名四摄法 。……尔时禅定及神通波罗蜜,转名一切种智 。……尔时禅定,转名十八不共法 。……尔时禅定,转名十号也 。……尔时禅定,转名般 若波罗蜜 。……尔时禅波罗密,转名八背舍 。……尔时禅波罗密,转 名尸波罗密 。……尔时禅定,转名羼提波罗蜜 。……尔时禅定,转名 精进毗梨耶波罗蜜 。……尔时禅波罗蜜,转名九次第定 。……尔时禅 定,转名狮子奋迅三昧 。……尔时禅定,转名超越三昧 。……尔时禅 波罗蜜,名八解脱 。” 二、禅门的禅 (一)禅门即禅宗 《佛教大辞典》:禅门(术语)达摩所传禅那之法门也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佛心宗也 。证道歌曰:“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 禅宗(流派)以禅那为宗,故名 。禅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为三学六度之一 。初祖达摩天竺人,梁 魏之世,来支那传佛心宗,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于禅那,故称为禅宗 。所谓禅宗者,非三学六度之一分禅,于是而如来禅,祖师禅之称起 。以经论所说,六度所摄之禅为如来禅,达摩所传之心印为祖师禅 。故由彼宗之本义言之,则与其谓为禅宗 。毋宁目为佛心宗为适当 。释尊在灵山会上拈华,迦叶破颜微笑,为第 一祖 。二十八传,至达摩 。为东土初祖 。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教无 言之心印于无言也 。慧可得其心印为二祖 。僧璨为三祖 。道信为四祖 。弘忍为五祖 。弘忍之下,有慧能神秀二大师,慧能之禅,行于南地,故称南宗,神秀之化,盛于北地,故称北宗 。而北宗不免如来禅之迹,南宗的得祖师禅之神髓 。六祖慧能之下,生南岳青原两系 。南岳传于马祖,青原传于石头 。马祖之下独盛,转传而分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之五家 。至宋朝,临济之下又附杨岐黄龙之二流 。总是五家七宗 。案禅宗之称,始于李唐 。(二)禅门(宗)的禅 1、来源:《缁门警训》:“菩提达摩祖师观此土之根缘,对一期之繁紊,而宣言曰不立文 字,遗其执文滞逐也,直指人心,明其顿了无生也 。其机峻,其理圆,故 不免渐修之徒笃加讪谤 。传禅法者自达摩为始焉,其下相继六代,横枝而出,不可胜纪 。” 2、禅门禅的真义:六祖慧能《敦煌本坛经》:“此法门中,坐禅亦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言不动 。……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 。见本性不乱 为禅 。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外若着相,内心即乱 。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 。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 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 。维摩经云,即 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 “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法流 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 。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 知识,解最上乘法,直示正路,……令得见性 。” 3、禅门禅在修证佛法中的作用与地位 《六祖坛经》:“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 “摩诃般若波罗密,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皆从中出 。……如此修行,定成佛道 。……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 。……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
15、耳朵外边缘有痣,无论左耳右耳都代表背祖离乡,异地发展的命运 。
- 手上有这些特征,预示着你可能会一生无子 最富贵的手相:“手如干姜,家道必昌”
- 男人身上的“富贵痣”,天生旺财!
- “千金脚”,“富贵命”,这种脚相的人命最好? 脸上有一纹,可看生死,你知道吗?
- 脸上有这样东西,说明钱财不聚 脚下容龟,大富之人,从脚上来看你下半辈子财运
- 这几个部位有痣的女人,一生贵人傍身,事事如意,富贵又多金
- 看手相:左手上有佛眼的人不简单!你有吗?百发百中
- 34招教你通过体态看清身边的人!
- 宝宝额头上有胎记说明什么 命运好坏有说法
- 消灭蝴蝶袖塑造双肩的瘦身操
- 摆脱蝙蝠臂专业收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