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味解释:古人有两种说法 读书三昧什么意思


【读书三味解释:古人有两种说法 读书三昧什么意思】读书三味表述:古代人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古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形容,“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先秦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感受合称之为“三味”;其二是“三味”源于宋朝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要为三味 。”这也是把诗书子史等书本比成美味美味可口,比喻为非常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族规:步衣暖,菜根香,读书味道长 。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
鲁迅先生读书的“三味书屋”两侧屋柱上有一副抱对,奏疏:“至乐无音唯孝道,太羹有味道是诗书”,由此可见“三味书屋”里的“三味”一般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三是使用佛家语言表达,“三味”即“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译音,佛家语 。又译“三摩地” 。直译为“正定”原来指朗读佛书、理解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就是,念经前要停息私心杂念,保证神思稳定潜心;理解经义心态务必摆正,具备万般尊敬的虔敬;学习的过程中要全神贯注,维持始终如一的精神 。伴随着佛家思想与汉民族文化艺术的结合,“三昧”慢慢引申为对客观事物精神价值的归纳,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观点,用于形容理解学问的精准与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