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个什么节气
24节气的其中一个,表示冬天来了,这一天的白天和晚上时长是一样的,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边长
希望能帮到你
冬至是节气里第几个节气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节气,也是中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
一年有哪几个节气?分别是什么意义(意思)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至”即到的意思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 。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 。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 。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 。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 。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
(转帖)
每个季节都有几个节气?
四个节气分别是什么时候?
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
冬至第几个节气
冬至是第22个,后面还有小寒和大寒,24个节气就结束了 。
很早就流传至今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诗云:“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美,处处菱歌长 。”诗中描写的是农民在芒种耕作的情形,从中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 。
事实上,节气诞生于2000多年前,在劳动人民的摸索和改进下,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
农事催生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中记载:“畴昔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 。”这番话说明设立节气的初衷就是为了“治农功” 。节气以一年为基础,约15天为一节气,划分的24个不同的节气 。
春秋时期,五经之一的《尚书》有尧帝命人“四仲中量”的典故,确立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节气 。在《管子·轻重已》中,又增加了“春始”、“夏始”、“秋始”和“冬始”等节气 。时至战国,《吕氏春秋》将节气增加到22个,节气初具雏形 。到了汉初,《淮南子·天文训》增补了小满和大雪两个节气,形成了完整的节气系统 。
【『很早就流传至今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五个节气是什么时候】
西汉著作《周髀算经》有8节专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探讨四季更替造成的物候变化,总结感观认知的理性次序,通过二十四节气和农业生产的结合,指导农民适时生产 。二十四节气的出炉,是古代农业社会征服自然的有益尝试 。
从各个节气来看,也能窥探它对自然变化和农业生产的解读 。四立说明四季的到来,春分和秋分代表昼夜平分,夏至和冬至表明寒暑高峰的到来 。谷雨意味着雨水充足,利于谷物生长 。小满是说夏熟作物颗粒开始饱满 。陆游诗中的芒种象征着繁忙的夏收夏种时节 。二十四节气成形于农事活动,又反哺于农事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
天文制约节气
在内因的酝酿之外,二十四节气还有外因的操纵 。众所周知,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白天和黑夜,而它围绕太阳的公转,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 。由于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始终存在着66°34′的夹角,如此一来造成阳光对地球各地造成直射和斜射的区别 。正因如此,西周的天文达人用圭表测影的方法,测定了夏至和冬至的时间 。
在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轨道,叫作“黄道” 。整个黄道分为360°,每隔15°列为一个节气,黄道被分成24个等份 。举例而言,受夹角的影响,太阳在一年中,会南北移动 。当它出现在黄道90°和270°时,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达到地球南北半球昼夜时长的极值 。太阳位于黄道0°和180°时,直射赤道,昼夜相等,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太阳到了黄道120°和255°,分别是大暑和大寒 。
事实上,阳光决定了生物的生长节律,这就是物候 。而节气不仅表示光照的时长,也透露出光照的强度 。地球大气层的厚度约有1300公里 。太阳的辐射会被空气的水蒸气、尘埃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造成热量衰减,所以阳光的强度和大气层的厚度有关 。夏至时,阳光直射北半球,光照强度相对较高,冬至时,阳光斜射北半球,被大气层吸走大量热能,光照强度相对较低 。
阳光作用于地球,受陆地和海洋的影响,热能分布不均,夏季海洋比陆地凉快,冬季陆地比海洋寒冷,空气通常从冷向热流动,成为冷暖交替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样的话,一年就有了四季,节气应运而生 。太阳辐射地球引起的复杂反应,使节气的孕育更有意义 。
历法推行节气
完整的节气需要准确的历法才能实践 。《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令人奇怪的是歌诀的后半段用的是现代的阳历,而不是传统的农历 。
原因在于二十四节气分布在一年之中,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前一个称“节气”,后一个叫“中气” 。在阳历中,一到七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七月以后与之相反,唯独2月有28日或29日,这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间一致,因此,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相对固定 。
阴历平均每月只有29.5天,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会比上个月的推迟一至两天 。以此类推,逐月顺延之下,一年就推迟了11天,故此,阴历用“置闰法”弥补缺失的天数 。相较阳历,阴历上的节气是算出来的 。节气有了历法的助力,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
民俗烘托节气
节气在民间相当接地气,加速了它的推广和普及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和节气有关的农谚,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立夏小满,雨水相赶”、“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等 。这些农谚和节气紧密相连,体现出节气在农耕中的指导价值 。
随着现代气象学的兴起,气象部门将气象观测资料、各类预测信息和二十四节气相融合,编制农业气象历或农事活动表,把古代节气经验和现代科技手段合二为一,彼此补充,互为参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继续发挥作用 。
节气在作用于农业之外,还演变为喜闻乐见的民俗 。《礼记·月令》明言:周朝时立春要“出土牛,以送寒气” 。民间“打春牛”便是源自于此 。这一习俗历代沿袭,唐宋尤甚 。男子“鞭春”,祈祷风调雨顺,女子“戴春”,祝愿生活美满,这一习俗展现出蓬勃的生活张力 。
每年清明,是人们踏青祭祖的日子 。唐朝诗人杜牧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表现了清明节气的特殊气氛 。从商周到汉初,以冬至为岁首 。在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冬至是祭祖的日子,而大陆民间仍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节气和生活的交融,给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
中国原创的节气,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代天文事业的发展水平,集时候、气候和物候于一身,凝聚了自然节律变化的知识体系,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历时千年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二十四节气依旧对社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
- 『公历6月17是什么星座』阴历6月17日是什么星座
- 冷热水兑着喝有危害吗?帮你!
- 『属狗的人带什么生肖好』今天属狗的财运如何
- #梦见已故亲人拿老鼠吓我,然后我还被那只老鼠咬了!怎么也把老鼠甩不掉?有什么征兆吗?#做梦梦见抓到一只很大鳖还被咬了这什么意思
- 图 跑步机用不对很伤人
- 古老的八字配婚很准
- 八字煞刀格是什么意思
- 心为什么总不能定下来 风水:搬家一定要小心这几个风水忌讳,不然很容易招来
- 『首饰开光怎么开』能佩戴开光项链去吊唁吗?
- 『华硕w519l怎么开光盘』华硕w519l怎么打开光驱i8